认知沙产业践行沙产业

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  作者:刘恕 著  页数:225  字数:240000  

内容概要

刘恕编著的《认知沙产业践行沙产业--刘恕文集》反映作者对沙产业认识理解从概念认知、方法探讨到价值层面的深化过程;又能客观地印证沙产业在我国发展所经历过的:学术研究-提高认识-示范践行-推进实施的阶段发展脉络,可以为探讨沙产业发展史的读者提供方便。汇编集中增添背景资料链接内容,除介绍与文章相关背景资料外,特别引入钱学森和宋平的论述,目的在于令读者更多地了解到他们言简意赅的论述,深入理解沙产业这一崭新的理念和艰辛地迈入实践的进程,从而激发人们推动沙产业发展的热情。

书籍目录

促进沙产业的建立和发展(1991年3月)
沙产业——跨世纪的沙漠利用战略构想(1994年9月)
沙产业(deserticulture)——干旱不毛之地开发利用的科学
构想(1995年元月)
认识与实践——在甘肃河西走廊沙产业开发工作会议上的
发言(1995年9月)
用系统思维的方法理解钱学森的农业型知识密集产业理论
(1995年10月)
“新型”绿洲农业——西部振兴之路(1996年3月)
变不毛之地为沃土的沙产业(1996年9月)
关于鉴别沙产业标准的几点思考(1997年9月)
值得重视的知识密集型农业——沙产业(1998年3月)
沙产业理论步入实践后的思考(1998年10月)
沙产业——干旱区新农业文明(1999年7月)
简说沙产业(1999年8月)
一个值得重视和学习的科学构想和一个值得借鉴推广的经验
(2000年3月)
把握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发展干旱地区新农业文明(2000年5月)
充分利用阳光(2000年6月)
坚定信心脚踏实地创建新的农业文明——沙产业(2000年6月)
对钱学森沙产业理论的学习和理解(2001年9月)
愿内蒙古自治区沙、草产业协会肩负起推动沙草产业健康发
展的使命(2002年7月)
科学开发沙产业(2003年6月)
对沙产业科学内涵的认识(2004年5月)
用聪明才智应对资源短缺(2004.年8月)
恩格贝绿洲建设构想(2004年8月)
感悟失算是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关系不可或缺的一课——我为
什么倡议建立荒漠治理科学馆(2005年7月)
附件:鄂尔多斯恩格贝沙漠治理科学馆展示提纲
理性认识沙产业的“12字”技术守则(2006年10月)
结合实际学习是理解钱学森系统科学的重要途径(2007年4月)
“节水”方略助推民勤老绿洲复苏更新(2008年5月)
留下阳光是沙产业立意的根本(2009年3月)
埋葬贫穷——沙产业任务目标的理性扩张(2009年6月)
沙产业在第六次产业革命中的独特位置(2010年3月)
沙产业服务于人类福祉——对沙产业产业方向及价值意义的
认识(2010年7月)
后记

章节摘录

  二、看是否增加了知识密集的程度 沙产业是农业型知识密集产业系列中之一。“发展尖端技术的沙产业,也就是应用现代生物科学的成就,再加水利工程、材料技术、计算机自动控制等前沿高新技术,在沙漠戈壁建设大农业基地”(钱学森,1996)。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包涵了当代科学和技术的进步,这些知识的投入,能摆脱传统农业对生产力的束缚。沙产业是知识密集型的大农业。没有高新技术的应用,沙产业就失去了生命力。因此,是否增加知识密度是鉴别的核心内容。众所周知,技术不断发展进步,任何所说的新技术都具有时限性,比如沙漠中人工控制植物生长环境的设施——日光温室农艺、节水灌溉技术、二氧化碳施肥技术等是当前沙产业发展初期阶段的应用技术。环境控制和自动化等高技术进行的植物全年生产体系,包括无土栽培、克隆增殖技术体系和植物细胞培养的工厂化生产等许多为植物性生产工厂化和产业化服务的技术则是沙产业的追求。作为项目鉴别的最易把握的标准,那就是判定该项目是否摆脱了传统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农作技术的束缚。三、看经营方式、生产方式是否更新飞跃 “不但技术现代化,而且生产过程组织得很严密,一道一道工序配合得很紧密,是流水线式的生产。这就是农业型的知识密集产业。”(钱学森,1984) 表明未来的农业型知识密集产业生产方式必然是完全不同于农业原本大田作业,生产方式而应是工厂化的。是充分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以及一切可以运用的知识来组织经营,来增加光合作用产品的中间环节,在农业生产体系中建立循环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生产体系的效率。四、看是否和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协调一致 实践证明,在干旱的荒漠从事农业型的产业开发活动,如果不从整体上考虑人和自然这个复杂的多维联系巨系统的地区特点;不以提高这个地区生态系统中最基础的第一性生产力,即充分利用太阳为直接能源,并靠植物的光合作用加以固定作为最核心的活动内容和最明确的战略目标,并以此作为衡量对策措施的优劣;不有效地利用系统科学和生态学的理论指导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只能是福祸相依的结局。在近期的成功之后,副作用和失算往往不期而至。因之在鉴别是否支持项目时应十分重视的这条标准,保护环境,寓发展于保护之中,特别重视水资源的持续发展和协调利用。原因是荒漠中水资源短缺,内陆河水源头与整个流域为一体,切记河流源头建绿洲,下游有失绿洲的可能。标准是人们对事物衡量的准则,制定标准既需要完成事物本质诉求,又需要界定明确、便于把握。以上几点不是标准的本身而是制定鉴别沙产业标准的依据。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认知沙产业践行沙产业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