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 作者:林轩,毕晓光 编著 页数:211
前言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您可能会问:什么是民俗?我们说:民俗就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由大众创造并由他们所享用的一种特殊的物质和文化现象的总和。 简单地说,民俗就是民间风俗。其“风”是因自然环境不同所形成的风尚;而“俗”则是由于社会环境相异产生的习俗。历代相沿,群居成习,久而久之便成为具有社会性、集体性、传承性和播布性等不同民族特征的民俗了。 因为民俗是普遍传承的风尚和喜好,所以它是社会的和集体的。民俗的社会性就是它的广泛群众性,而民俗事象的产生又是集体创造的结果,或者是由个人创造,再经集体响应,发展而来。若没有集体的响应,便不能成为民俗,更谈不上流传了。集体的创造和传承,是民俗流传的最突出特点。 民俗的社会性还导致表现形式上的特点,那就是为社会成员共同遵守,成为约束其行为的标准。而且民俗一旦形成,就有了相对的稳定性,并在稳定发展中形成一定的模式代代相传。民俗在时间上的传承性,主要是内容和形式上的进展性和稳定性,而空间上的播布性,则是依托民族迁徙和采借方式完成的。 尽管民俗事象是丰富多彩的,研究领域是宽阔广泛的,但归纳起来不外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由居住、服饰、饮食、生产、交通、工艺等民俗要素组成的物质民俗;二是由家庭、村落、社会结构、民间职业行会、岁时、成人礼、婚礼、丧葬等民俗要素组成的社会民俗;三是由宗教、禁忌、道德礼仪、民间口头文学等民俗要素组成的精神民俗。当然,物质民俗、社会民俗和精神民俗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在大多数情况下,三者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扎根于大众生活土壤的民俗,不论其产生还是传承,都是跟实用价值联系在一起的,为大众尽情地享用并利用着。这就使得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要与其发生天然的、无法割舍的联系,在批判地继承时剔除糟粕,弘扬精华。正因为如此,来源于社会生活与生产实践的民俗事象,便自然而然地受到有国家名片之誉的邮票的青睐,成为最热门的题材之一。新中国成立伊始,邮政主管部门发行的第一套纪念邮票——纪1《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图,即是一只硕大的红灯笼,以此彰显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新生共和国的远大前程。因为历史的局限性,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专门发行的民俗邮票不是很多,一般都隐含在其他题材里。 改革开放后,在党的“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大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思想指导下,邮政主管部门积极利用邮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持续发行了大量成系列的诸如生肖、民间传说、传统节日、民居等为大众喜闻乐见的、直接反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民俗题材邮票。目的是借助方寸凝聚爱国热情,进而团结一切爱国之士,共同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中国香港邮政、中国澳门邮政和中国台湾邮政,也非常重视民俗邮票的发行,其发行的民俗题材邮票,因文化和地域的差异别具特色,与祖国内地发行的民俗题材邮票已形成互补之势,充分体现出爱国一家的宽广胸怀。 与一般民俗著作的严肃面孔不同,本书采用图文并重的形式,力求以邮票为牵引,以文字为主线,试图通过民俗概论、民族服装、民居建筑、饮食文化、工艺美术、年节风情、传统体育、武术杂技、神祗崇拜、吉祥图说等十个专题,将身边存在的中国民俗事象,做一浅显的诠释。有些内容,如十二生肖和故事传说等,我们将放到另外的书中去叙述。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参照或引用了以下著作: (1)《民族民间文学理论基础》(陶立瑶著,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0); (2)《民俗学》(陶立瑶著,学苑出版社,2003); (3)《民俗学概论》(王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当代文化人类学概要》([美]罗杰·M·基辛著,北晨编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5)《中国民俗》(蒯大申、祁红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6)《中华民族风俗词典》(唐祈主编,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 (7)《中国风俗大辞典》(申士垚主编,中国和平出版社,1994); (8)《中国各民族宗教与神话大辞典》(《中国各民族宗教与神话大辞典》编审委员会编,学苑出版社,1993)。 林轩 毕晓光
内容概要
林轩、毕晓光编著的《邮票图说中国民俗》采用图文并重的形式,力求以邮票为牵引,以文字为主线,试图通过民俗概论、民族服装、民居建筑、饮食文化、工艺美术、年节风情、传统体育、武术杂技、神祗崇拜、吉祥图说等十个专题,将身边存在的中国民俗事象,做一浅显的诠释。《邮票图说中国民俗》中有些内容,如十二生肖和故事传说等,我们将放到另外的书中去叙述。
作者简介
林轩 1946年生人,副编审。原《邮政周报》副总编、《集邮博览》主编,集邮工作者和研究者。自幼集邮,涉猎广泛。著有《趣味邮票》、《集邮文化纵横谈》、《邮票上的童话故事》、《集邮品拍卖指南》等书。参与《中国邮票全集》、《中华世界邮票目录》、《中华收藏大辞典》、《中国邮电百科全书(邮政卷)》、《中国集邮史》、《中国集邮大辞典》、《中国邮票史》、《中国近期集邮文献集成》等40余部邮政、集邮与收藏方面著作的编纂。现为北京市集邮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担任科学普及出版社“邮票图说”和“趣味收藏”两套丛书主编。毕晓光 生于辽宁锦县,长在北京西郊。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今信息工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现任总参某部工程师,专业技术大校军衔。小学时受父亲影响,从收集信销票开始走上集邮之路。近年在集邮报刊上多次发表文章,主要参加北京市海淀区集邮协会组织的各项活动,曾被评为先进个人。
书籍目录
前言
一民俗概论
二民族服装
三民居建筑
四饮食之道
五工艺美术
六年节风情
七传统体育
八武术杂技
九神祗崇拜
十吉祥图像
章节摘录
一 民族服装 在我们伟大祖国和谐的大家庭里,除汉族外,还生活着55个统称少数民族的兄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少数民族大多聚居在自然经济状态的边远地区,较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因而在这种特定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里,独具民族风格、彰显民族特征的民族服装,几乎原生态地完整保留下来,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款式繁多、材质特殊、色彩艳丽、工艺精良的民族服装,是在世界独树一帜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蒙古族服装 蒙古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青海、甘肃、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区)的蒙古族自治州、县,其余则散居在宁夏、河北、四川、云南、北京等省(区、市)。 蒙古族号称马背上的民族,服装天然地具有适应骑乘的特点。他们不分男女老幼,都穿着色彩鲜艳的蒙古袍。蒙古袍按照季节的轮换,春秋为夹袍,夏季是单袍,冬天就是棉或皮袍了。蒙古袍有红、黄、紫、深蓝等色,传统的式样是身宽袖长,下摆不开衩,领口、袖口、襟和摆还要采用镶绲工艺,饰以绸缎花边、“盘肠”、“云益卷”图案或虎、豹、水獭、貂的皮毛。由于蒙古族居住的地域较广,蒙古袍的样式因地而略有差异。一般来讲,男袍都比较宽大,以适应劳作。女袍则是紧身的,以衬显出女子的婀娜与娇美。有些地方的女子还会在蒙古袍的外面再罩上一件短小的坎肩。 穿蒙古袍时必束一条三四米长的,与袍子色彩相协调的棉布或绸缎腰带,一来能抵御风寒的侵袭,二来在骑马持缰时可以使腰身稳定。特别是男子,还要在腰带上挂上“三不离身”的蒙古刀、火镰和烟荷包,以显男子汉奔放豪迈之本色。蒙古族男子多戴黄、黑或褐色的帽子,有时也会束红、黄色的头巾。女子平日里以红、蓝色巾缠头,并把穗头垂下来。为什么如此这般呢?原来,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落后,曾下令每人都要缠以头巾,以表示头颅上飘有旌旗之角,希冀蒙古民族强大的精神永存。等到了节日盛装的时候,女人们要戴上有银饰点缀的漂亮帽子。蒙古族高可及膝的靴子,不仅仅便于骑马护膝,还因为他们上卷的、半卷的、还有不卷的靴尖,是为在沙漠、干旱草原以及湿润草地里行走时专门缝制的。 2.回族服装 回族是少数民族中散居全国,分布最广的民族。主要聚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在甘肃、青海以及河南、河北、山东、云南等省分布也较多,有大小不等的聚居区。 由于回族小集中、大分散,愈来愈分散的居住特点,再加上回汉杂居和使用汉语的影响,使其早在明朝就已经“士农工商通与汉人相同”。尽管如此,回族群众仍然在诸多方面表现出自己民族固有的特征,日常穿用的服装自然也不例外。回族男子大多穿白色的双襟衫,外面再套上黑色的背心,头戴白或黑色的小圆帽。妇女一般是大襟短衣,戴盖头。 3.藏族服装 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省的藏族自治州和自治县。 藏族的传统服装是用毛皮、氆氇以及各种呢、绒、绸、缎、麻布、棉布为衣料制成的藏袍。氆氇是藏语的音译,其历史可追溯到7世纪吐蕃时期的“拂庐”。作为藏族用来制作衣服和坐垫的羊毛织品,氆氇可用茜草、大黄、荞麦和核桃皮等,染出赭、黄、红、绿等鲜艳的色彩,深受藏族群众喜爱。藏袍可以说是青藏高原流动的风景,最典型的形式是宽领敞口、肥腰广袖、右侧掩襟,缝缀有扣襻或襟带,长可及地。藏袍的衣领、袖口、襟衩和下摆,镶有用细毛皮、氆氇或各色绒、布缝制的花边。藏袍的样式因地区的不同而稍有差异,但都是只穿左袖,空着右袖。牧区的皮袍多不挂面,牧民在睡觉时,将皮袍的腰带解下系于底襟,再将袍领拉至头顶,袍子转瞬间就变成一条御寒保暖的睡袋。 藏族是男穿裤,女着裙。不论男女、老幼、僧俗,穿藏袍时都要束一条用毛、丝或线织成的腰带。只是男人们在穿着时,习惯褪去右袖以便活动,其形象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藏民豪放的性格和彪悍的气质。而农区妇女的上衣是袖长襟短,在夏秋时节是着无袖袍的,前面系一块类似围裙的氆氇制成的邦单。邦单巧妙地把红与绿、绿与紫、紫与黄、黄与红等色彩对比极其强烈的色条,以藏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配置在一起,使之成为雪域高原一朵跳动着的不败奇葩。 藏族人喜欢戴帽子,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以毡帽做坯,再用金银丝缎装饰起来的金顶帽。金顶帽有缝以兔毛或水獭毛的帽檐,前后两个大,左右两个小。男人们戴金顶帽的时候,会别出心裁地把左右和后面的帽檐折到帽子里面,只留下前面的一个大帽檐。这几乎成了藏族男子的标志。至于穿的靴子,则是用牛皮和氆氇缝制的,适用于高寒地区的“松巴鞋”和“嘎洛鞋”。 P12-15
编辑推荐
民俗就是民间风俗。其“风”是因自然环境不同所形成的风尚;而“俗”则是由于社会环境相异产生的习俗。历代相沿,群居成习,久而久之便成为具有社会性、集体性、传承性和播布性等不同民族特征的民俗了。 林轩、毕晓光编著的《邮票图说中国民俗》用一枚枚漂亮的邮票,配以精练的文字,栩栩如生地展示了我国民俗的多个侧面:民族服装、民居建筑、饮食之道、工艺美术、年节风情、传统体育、武术杂技、神祗崇拜、吉祥图像。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