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人生

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科普  作者:《科普泰斗:高士其优秀作品选》编写组  页数:259  字数:250000  

前言

  高士其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科普作家、教育家。从1934年发表第一篇科普作品《细菌的衣食住行》开始,高士其就致力于把科学交给人民,他在全身瘫痪的情况下,撰写了数百万字的科普作品。1977年,在“首都科学家与青少年座谈会”上,高士其发表了《让科学技术为祖国贡献才华》一诗,吹响了全民向科学进军的号角。1978年,他上书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恢复和开展科协工作的四点建议》,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支持和批准。1980年1月8日,高士其给邓小平同志写了一封建议成立中国科普创作研究所的信,开启了中国科普创作研究所的创建工作。1987年,因工作需要,中国科普创作研究所更名为中国科普研究所。高士其逝世后,中共中央组织部确认他为“中华民族英雄”。  中国科普研究所创建至今已有30年的历史了,“三十而立”,从初创的艰辛到今天的蓬勃发展,科普所的成长足迹离不开高士其对科普工作的伟大贡献。为了纪念高士其,在中国科普研究所成立30周年之际编选此书,感怀先辈,聊表寸心,更为今后的科普工作者树立起楷模。此书的编选参照了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和航空工业出版社编选的《高士其全集》以及相关的高士其精选集、高士其研究文集和研究资料等,力求编选其影响较大、可学习性强、对科普创作有指导意义的作品。并将其分为科学小品、科学诗和科普创作理论研究三个部分,在所选文章之后,附有研究者对文章的点评,这样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及文章的特色。本书在高士其作品之后,附有四篇纪念性文字,代表了科普所人对高士其的无限感怀。

内容概要

本书参照了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和航空工业出版社编选的《高士其全集》以及相关的高士其精选集、高士其研究文集和研究资料等,力求编选其影响较大、可学习性强、对科普创作有指导意义的作品。并将其分为科学小品、科学诗和科普创作理论研究三个部分,在所选文章之后,附有研究者对文章的点评,这样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及文章的特色。本书在高士其作品之后,附有四篇纪念性文字,代表了科普所人对高士其的无限感怀。

书籍目录

科学小品 菌儿自传 细菌学的第一课 细菌的祖宗——生物的三元论 细菌的衣食住行 细菌的大菜馆 鼠疫来了 霍乱先生访问记 地球的繁荣与土壤的劳动者 民主的纤毛细胞 我们的抗敌英雄 细菌世界探险记 炼铁的故事 谈眼镜 灰尘的旅行 水的清浊 衣料会议 向宇宙进军的一年科学诗 我的原子也在爆炸 天的进行曲 揭穿小人国的秘密 空气 我们的土壤妈妈 手的进化 太阳的工作 时间伯伯 光的进行曲 生命进行曲 让科学技术为祖国贡献才华 向环境保护科学进军科普创作理论研究 科普创作的两个方面——在中国科普作协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书面讲话(摘要) 自然科学通俗化问题 谈谈儿童科学读物的创作问题 把科学和文艺结合起来 指导青年学生学习科学 怎样写科学诗 漫谈儿童早期科学教育 科学文艺概论(总论部分) 繁荣科普创作,为极大地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而奋斗——在中国科协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发言(摘录)附录 深切怀念科普先驱——高士其 生命是一首唱不完的歌——读《高士其全集》感言 奇迹——祝贺高士其同志从事科普与文学创作五十周年暨八十大寿 高士其先生生平事迹

章节摘录

  菌儿自传  一、我的名称  这一篇文章,是我老老实实的自述,请一位曾直接和我见过几面的人笔记出来的。  我自己不会写字,写出来,就是蚂蚁也看不见。  我也不曾说话,就有一点声音,恐怕苍蝇也听不到。  那么,这位笔记的人,怎样接收我心里所要说的话呢?  那是暂时的一种秘密,恕我不公开吧。  闲话少讲,且说我为什么自称做“菌儿”。  我原想取名为微子,可惜中国的古人,已经用过了这名字,而且我嫌“子”字有点大人气,不如“儿”字谦卑。  自古中国的皇帝,都称为天子。这明明要挟老天爷的声名架子,以号召群众,使小百姓们吓得不敢抬头。古来的圣贤名哲,又都好称为子,什么老子、庄子、孔子、孟子……真是“子”字未免太名贵了,太大模大样了,不如“儿”字来得小巧而逼真。  我的身躯,永远是那么幼小。人家由一粒“细胞”出身,能积成几千,几万,几万万。细胞变成一根青草,一把白菜,一株挂满绿叶的大树,或变成一条蚯蚓,一只蜜蜂,一头大狗,大牛,乃至于大象、大鲸,看得见,摸得着。我呢,也是由一粒细胞出身,虽然分得格外快,格外多,但只恨它们不争气,不团结,所以变来变去,总是那般一盘散沙似的,孤单单的,一颗一颗,又短又细又寒酸。惭愧惭愧,因此今日自命做“菌儿”。为“儿”的原因,是因为小。  至于“菌”字的来历,实在很复杂,很渺茫。屈原所作《离骚》中,有这么一句:“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苣”。这里的“菌”,是指一种香木。这位失意的屈先生,拿它来比喻贤者,以讽刺楚王。我的老祖宗,有没有那样清高,那样香气熏人,也无从查考。  不过,现代科学家都已承认,菌是生物中之一大类。菌族菌种,很多很杂,菌子菌孙,布满地球。你们人类所最熟识者,就是煮菜煮面所用的蘑菇香蕈之类,那些像小纸伞似的东西,黑圆圆的盖,硬短短的柄,实是我们菌族里的大汉。当心呀!勿因味美而忘毒,那大菌,有的很不好惹,会毒死你们贪吃的人呀。  至于我,我是菌族里最小最小,最轻最轻的一种。小得使你们肉眼,看得见灰尘的纷飞,看不见我们也夹在里面飘游。轻得我们好几十万挂在苍蝇脚下,它也不觉着重。真的,我比苍蝇的眼睛还小1000倍,比顶小一粒灰尘还轻100倍哩。  因此,自我的始祖,一直传到现在,在生物界中,混了这几千万年,没有人知道有我。大的生物,都没有看见过我,都不知道我的存在。  不知道也罢,我也乐得过着逍逍遥遥的生活,没有人来搅扰。天晓得,后来,偏有一位异想天开的人,把我发现了,我的秘密,就渐渐地泄露出来,从此多事了。  这消息一传到众人的耳朵里,大家都惊惶起来,觉得我比黑暗里的影子还可怕。然而始终没有和我对面会见过,仍然是莫明其妙,恐怖中,总带着半疑半信的态度。  “什么‘微生虫’?没有这回事,自己受了风,所以肚子痛了。”  “哪里有什么病虫?这都是心火上冲,所以头上脸上生出疖子疔疮来了。”  “寄生虫就说有,也没有那么凑巧,就爬到人身上来,我看,你的病总是湿气太重的缘故。”  这是我亲耳听见过三位中医,对于三位病家所说的话。我在旁暗暗地好笑。  他们的传统观念,病不是风生,就是火起,不是火起,就是水涌上来的,而不知冥冥之中还有我在把持活动。  因为冥冥之中,他们看不见我,所以又疑云疑雨地叫道:“有鬼,有鬼!有狐精,有妖怪!”  其实,哪里来的这些魔物,他们所指的,就是指我,而我却不是鬼,也不是狐精,也不是妖怪。我是真真正正,活活现现,明明白白的一种生物,一种最小最小的生物。  既也是生物,为什么和人类结下这样深的大仇,天天害人生病,时时暗杀人命呢?  说起来也话长,真是我有冤难申,在这一篇自述里面,当然要分辨个明白,那是后文,暂搁不提。  因为一般人,没有亲见过,关于我的身世,都是出于道听途说,传闻失真,对于我未免胡乱地称呼。  虫,虫,虫——寄生虫,病虫,微生虫,都有一个字不对。我根本就不是动物的分支,当不起“虫”字这尊号。  称我为寄生物,为微生物,好吗?太笼统了。配得起这两个名称的,又不止我这一种。  唤我做病毒吗?太没有生气了。我虽小,仍是有生命的啊。  病菌,对不对?那只是我的罪名,病并不是我的职业,只算是我非常时的行动,真是对不起。  是了,是了,微菌是了,细菌是了。那固然是我的正名,却有点科学绅士气,不合于大众的口头语,而且还有点西洋气,把姓名都颠倒了。  菌是我的姓。我是菌中的一族,菌是植物中的一类。  菌字,口之上有草,口之内有禾,十足地表现出植物中的植物。这是寄生植物的本色。  我是寄生植物中最小的儿子,所以自愿称做菌儿。以后你们如果有机缘和我见面,请不必大惊小怪,从容地和我打一个招呼,叫声菌儿好吧。

编辑推荐

  中国科普研究所于1980年由中国名科学家、科普作家高士其先生提议,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它是直属f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是中国唯一国家级从事科技传播和科普理论研究的机构,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挂靠单位。  中国科普研究所主要研究范围包括科技传播对象、内容、渠道及机制等理论研究,公民科学素质的凋查、监测和分析,科普效果评估,肯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的调查及理论研究,科技教育的理论研究,国外科技传播研究,国内外科普作品和作家研究等。  中国科普研究所下设科普理沦研究室、科学素质研究室、信息研究室、办公室和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秘书处,内设科普监测与评估中心和中国科学探索中心,编辑出版《科普研究》和年度《中国科普报告》等期刊丛书。  近年来,中国科普研究所在“公民科学素质调杏”、“科普效果评估”、“科普资源调查及相关理论研究”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政府制定科普政策提供了决策依据,为科协和社会的科普实践提供了理论服务。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科普人生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