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96-5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作者:曲褔田 编
内容概要
土地经济学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旨在向读者介绍土地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方法以及土地经济研究的部分前沿成果。除导论外,全书分三篇十八章,其中第一篇为土地经济基本理论,包括了人地关系理论、土地市场理论、地租理论、地价理论、外部性理论和土地资源价值论等;第二篇为土地利用经济,包括了土地资源利用概论、土地资源配置、土地报酬规律与土地集约利用、规模经济原理与土地规模经营、土地可持续利用和各类土地可持续利用等;第三篇为土地制度经济,包括了土地制度概论、土地产权制度、土地用途管制、土地金融制度、土地税收制度和土地管理体制等。
本教材可供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学习和参考,也可供农业经济管理、不动产经济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和研究人员使用和参考。
书籍目录
总序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人地关系理论
第三章 土地市场理论
第四章 地租理论
第五章 地价理论
第六章 外部性理论和土地资源非市场价值
第七章 土地资源利用概论
第八章 土地资源配置
第九章 土地报酬规律与集约利用
第十章 规模经济原理与土地规模经营
第十一章 土地可持续利用
第十二章 中国各类土地可持续利用
第十三章 土地制度概论
第十四章 土地产权制度
第十五章 土地用途管制
第十六章 土地金融制度
第十八章 土地管理体制
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一)传统的人地关系理论在中国,自周代以后就不断有先贤就人地关系提出有科学价值的学说和理论。例如,孟轲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人定胜天论;管仲《地员篇》有“地者,政之本,辩于土而民可富”的因地制宜论,并在《水地篇》指出“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苑也”。《礼让·大学篇》有“有土斯有财”之说;荀况有“人应制天命而用之”的天人相关论。《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篇》载有“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地,数罟不人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人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晏子使楚篇》也载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这两段话,综合了农业生产要因时、因地制宜的经验,指明要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唐代刘禹锡有“天人相胜,还相用”的人地相关论。及至公元6世纪北魏时期,贾思勰《齐民要术》一书,对当时的土地利用经验做了更系统的总结,指出:“地势有良薄,山、泽有异宜。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不获”,这甚至已从生态经济的高度论述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自《易经》以来,中国传统文化极为推崇的“天人合一”学说则将人地关系理论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人与地遵循着同样的自然规律,人地和谐发展是自然应有之义。“天人合一”学说将人与地置于一个综合的系统之中,提出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应该遵循基本的自然规律,即使在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思想价值。在西方,自古代希腊、罗马以来也有过不少论述。但是人地关系的系统研究,则始于西方资本主义兴起。人地关系作为学术用语,始创于17世纪西方人文地理学家,而同时代的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如配第、李嘉图等,及至后来的马克思,都有过精辟的论述。自17世纪末至20世纪初,则先后出现了人地关系理论的两个最有代表性的学说:①法国孟德斯鸠(Montesquieu,1689-1755年)和德国拉采尔(F. Ratze,1844-1904年)等倡导的“环境决定论”(简称决定论,Determinism)强调气候等自然条件对人类的制约作用,把人类说成是地理环境的产物;②18世纪以来,由英国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 Maltbus,1766-1834)倡导的“人口论”,强调人口增殖对社会发展的抑制作用。一直以来,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后来西方人口论的兴起,并统治和影响着人口理论的发展,从而使人口理论逐步取得了人地关系理论的主导地位。
编辑推荐
《土地经济学(第3版)》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精品课程配套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之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