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作者:李文明,王秀清 著 页数:326
内容概要
“农业稳,则天下稳,粮食丰,则天下安”,这是为中国几千年历史所昭示的一个朴素真理。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农业问题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纵观近百年来的中国历史,农业经过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东北地区近百年农业的发展历史,是中国近代农业的缩影和典范。远在古代,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在我国长期处于落后地位,直到近代,东北地区才作为一个崭新的开发区域,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发展至今,东北地区是我国的农业重点开发区、粮食主产区,也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作者简介
王秀清,男,1966年5月生,河北隆化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考入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1993年公派留学东京大学学习农业经济学,1995年获北京农业大学博士学位。历任日本国际农林水产业研究中心(JIRCAS)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农业政策、产业组织理论、农业经济史等。在Canadian Journal of:Economics、Ecological Economics、Journal Of Policy Model ing、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等SSCI或SCI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在《经济研究》、《中国农村经济》、《中国经济史研究》等C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等国家级课题10余项,省部级课题20余项,公开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 李文明,男,1979年12月生,山东沂南人,博士研究生。1997年考入莱阳农学院(现青岛农业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1年毕业留校工作,曾任校长办公室副科长,兼经管学院教师;2006年考人中国农业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8年在中国粮食研究培训中心工作,同年任主任科员;现在国务院参事室工作,为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粮食安全、产业经济和农业经济史等。在《农业经济问题》等CSSCI和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篇,主笔参与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课题研究重大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6项,调研报告8项,参与出版著作5部。
书籍目录
农业经济史丛书总序第一章 绪论一、研究背景和意义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三、研究目标和内容四、研究方法五、研究范围界定和数据说明六、技术路线第二章 东北地区概况一、东北概念的历史演变二、东北地区的现状三、东北农业发展概况第三章 民国时期的东北农业(1914-1931)一、民国初期(1914-1919)二、民国中后期(19201931)第四章 沦陷时期的东北农业(19321945)一、东北沦陷初期(1932-1936)二、东北沦陷中期(1937-1941)三、东北沦陷后期(1942-1945)第五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农业(19451948)一、解放战争初期(1945-1946)二、解放战争后期(19471948)第六章 新中国时期的东北农业(1949-1978)一、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957)二、“大跃进”时期(19581962)三、“以粮为纲”时期(1963-1965)四、“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第七章 改革开放时期的东北农业(1979-2005)一、农村经营制度改革时期(1979-1988)二、粮食生产总量导向时期(1989-1998)三、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时期(1999-2003)四、工业开始反哺农业时期(2004.年以来)第八章 东北农业生产发展的演进趋势一、东北农业作物的结构变化趋势分析二、东北农业作物的单产变化趋势分析三、东北农业作物的面积变化趋势分析四、东北农业作物的总产变化趋势分析第九章 东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一、全要素生产率的基本概念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方法三、东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发展过程分析四、东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贡献份额分析五、东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模式分析第十章 东北农业增长的要因分析一、理论假设二、模型建立三、回归分析四、主要结论第十一章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一、主要结论二、政策建议附录1.数据主要来源及基本处理方法2.度量衡计量单位换算3.主要粮食作物名称对照表4.自然灾害、战争和经济危机5.行政区划比较分析6.年代对照表7.东北三省历史沿革8.东北农业生产工具图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新的土地面积快速增长和劳动力增长相对缓慢的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东北的各级军阀政府为了开垦荒地和移民实边,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关内向东北移民的政策,随着清末关内移民的进入,这种移民的数量逐渐大幅度增加,逐渐掀起了近代东北移民的高潮。 为落实移民政策,东北当局设置了专门的移民机构,并制定了专门的移民章程。首先,移民机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妥善安置移民,在东北各地设置垦殖局、垦殖分局、屯垦局、屯垦分局、难民救济所、收容所等组织机构;二是为帮助和引导移民有计划、有组织地移居东北,在山东、河北、河南等关内移民来源地,设立移民局和垦民旅行社等组织机构。1923年,张作霖在内蒙古东部“设立一所垦务局,对凡愿移住开垦的移民,将发给旅费、种籽及农具。新垦土地将免租赋三年”。1925年,张作霖在天津设立移民局,以便向计划迁居东北的移民提供帮助。民国18年,为优待安排并妥善处理移民事宜,张学良“设垦民旅社于奉天,另于天津、青岛、烟台、龙口、大连、营口、长春、哈尔滨等处设分所,以招待经过垦民,照料至期地点,以免一切纠葛之苦”②。在奉天、吉林两省设置了屯垦局,以丈放该省土地,土地丈放政策的实施大大增加了私有土地面积,土地开垦的需要增加了对劳力的需求,促进了东北移民的发展。
编辑推荐
《中国东北百年农业增长研究(1914-2005)》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国家985工程建设。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