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2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作者:宁波茶文化促进会,宁波七塔禅寺组 编,竺济法 编 页数:237 字数:282000
内容概要
唐代有一位雅号叫"赵州古佛"的高僧从谂禅师,不爱打坐参禅,蒲团枯坐,而是嗜茶成癖,依靠饮茶而至高华之虚境。他的一句日不离口的口头禅——"吃茶去",便道出了佛禅与茶的关系。宋朝高僧圆悟大师首创的"禅茶一味"的重大命题,进一步参破了积淀于壶底杯壁的禅与茶相互依存和发展的真谛。
书籍目录
茶禅说(代序)
辑一 说茶论禅
关于茶禅文化概念的思考
茶禅——源于佛门而超越佛门
禅茶一味是何味?——兼论赵州古佛"吃茶去
茶禅一味
境界、礼仪、工夫——“禅茶一味”的体、相、用
论独啜幽趣与茶禅一味的精神性
茶本无禅——论茶与禅的关系
掸茶三摩地
参禅悟道茶书画
禅茶:滋润心田的茶——兼谈禅茶的表演和传播
吃茶与禅机一古代佛门茶话
茶味禅意
茶味与禅味
辑二 佛寺茶禅
心术并行,禅茶双修——论茶礼在佛教中的意义
禅茶结缘的典型——《百丈清规》
宋元佛寺茶榜考论
宋代浙江佛寺与名茶
《续茶经》与佛教关系拾摭
佛教圣地法门寺茶禅一味传古今
浅谈茶文化在普陀山佛教文化中的作用
辑三 东传祖地
宁波成为海上茶路起航地与茶禅东传门户的三大要素
浙东唐诗之路与禅茶东传之路的灵魂对接
——智慧的墨迹
天童茶禅文化的历史渊源
浅说宁波招宝山佛教东传遗迹之谜
中日禅茶交流的大动脉
——浙东运河
最澄与日本国宝《明州牒》
辑四 茶禅东传
论日本“茶禅一味”思想与“茶道”
中国禅茶文化东传和韩国禅茶文化
践行“茶禅一味”的道人
——久松真一博士
日本茶室中的禅语与禅画
试论日本茶室挂画"喝"的完整意境
日本禅院茶礼琐议
论日本的五山文学与禅茶发展之关系
——以绝海中津的《蕉坚蒿》中的茶诗为中心
禅僧大智祖继和曹洞禅凤仪山圣护寺
禅茶一味和丹月流中国禅茶道
通过比较文化看海水观音信仰
——从水信仰复活的观点出发
从中韩交流史上看浙江
附:第五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碑记
编后语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唐代是中国禅宗最兴盛的时代,另外,饮茶习俗也很盛行。除了时代的联系以外,饮茶习俗没有停留在单纯的解渴和强调药效上,在禅宗寺院开始作为茶礼而饮茶,给饮茶增加了精神的含义。这可以说是唐代文化的产物,其中还引发了饮茶器具的茶碗的制造技术的革新,生产出大量的名碗。今枝爱贞在《茶礼与清规》中,从中国和日本的规定僧侣生活规范的清规入手,结合现代日本寺院的茶礼,考察了茶礼的具体举行方法。事实上,通过分析《敕修百丈清规》可以看出,禅宗仪规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普遍采用茶礼。充分程式化是作为仪规的茶礼的先决条件之一,高度的礼仪化提升了茶礼的规格,使得茶礼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日常化的频繁应用促使专业人员的产生,寺院制度从根本上保障着茶礼的顺利进行。佛教茶礼是吸收、改造世俗茶礼的结果,包括了茶与汤两个项目,反过来茶礼又作为佛教参与社会活动的机缘而被使用,成为普世的手段。佛教茶礼的起点应该在两晋南北朝,当时,僧侣热衷于模仿文人风流,参与饮茶的切实记录不一而足,已经超过道教,反映了就宗教而言佛教徒的茶给人以比较强烈的印象,更具特色。社会各阶层、各文化集团都饮茶,茶的烹点方法都一样,能够给人留下强烈印象的不是茶自身,而是茶的文化特征,具体地说就是茶的礼仪规范。日常饮食也是僧侣修行的组成部分,一旦他们接受饮茶,就自然而然地将佛教理念和仪式规范糅合进文人茶中,形成佛教色彩浓厚的茶礼。昙济道人向新安王刘子鸾、豫章王刘子尚献茶是举行佛教茶礼的一个实例,只是受资料条件限制,无法考察当时究竟将世俗茶礼改造到什么程度。就像福岛俊翁先生所指出的:“几乎所有的法要仪礼应接管待里,一定有奠茶、上茶、点茶、吃茶、会茶、讲茶的记载。”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寺院活动都要使用茶礼。如果世俗社会“无酒不成宴”的话,那么佛教寺院就是“无茶不成礼”。茶礼作为清规的一部分而被记载。“‘清规’是禅宗特有的内部规范,即是禅院(或丛林、禅寺)的组织规程及内部日常生活的管理规则。这些规范是广义的戒律,是富有‘中国特色’的佛门规制。”由此看开,在禅宗寺院,茶礼不仅因高度的使用频率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其性质是寺院仪轨,就是说具备规范僧侣生活的作用,这才是茶礼在寺院被高度重视的宗教性原因。
编辑推荐
《茶禅东传宁波缘:第五届世界禅茶交流大会文集》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