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作制

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作者:孙占祥,刘武仁,来永才 著  页数:502  

前言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全境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四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国家惠农政策的支持下,东北地区农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我国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和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的日益深入,粮食产量不断增多,粮食总产一直稳定在1000亿kg左右,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20%,商品率均在60%以上,东北地区已成为我国商品粮供应最多的地区。  在粮食产量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种植方式不合理,资源利用率低;耕地有机质减少,地力下降;土壤耕层变浅,犁底层上升;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农业面源环境污染严重;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等。针对上述问题,立足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深入开展东北地区农作制度创新,突破制约农作制度发展的关键技术,逐步构建适合东北地区不同区域的现代农作制度模式,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技术体系,加快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已成为农业管理部门和科研单位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内容概要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全境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四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国家惠农政策的支持下,东北地区农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我国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和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的日益深入,粮食产量不断增多,粮食总产一直稳定在1000亿kg左右,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20%,商品率均在60%以上,东北地区已成为我国商品粮供应最多的地区。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篇 基础与背景篇第一章 农作制概述第一节 农作制概念第二节 农作制组成、特性、功能与研究内容第三节 农作制类型第二章 东北地区在全国农业中的地位第一节 东北地区自然概况第二节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现状第三章 东北地区农作制度区划第一节 东北地区农作制度分区原则第二节 东北地区农作制度分区及各区特征第二篇演变与发展篇第四章 东北地区农作制度演变与发展第一节 东北地区农作制度现状第二节 东北地区农作制度演变规律第三节 东北地区农作制度发展趋势第四节 东北地区农作制主导模式与发展优先序第五章 辽宁省农作制度演变与发展第一节 辽宁省农作制度现状第二节 辽宁省农作制度演变规律第三节 辽宁省农作制度演变经验及发展对策第六章 吉林省农作制度演变与发展第一节 吉林省农作制度现状第二节 吉林省农作制度演变规律第三节 吉林省农作制度演变经验及发展对策第七章 黑龙江省农作制度演变与发展第一节 黑龙江省农作制度现状第二节 黑龙江省农作制度演变规律第三节 黑龙江省农作制度演变经验及发展对策第八章 内蒙古东部农作制度演变与发展第一节 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农作制度现状第二节 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农作制度演变规律第三节 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农作制度演变经验及发展对策第三篇理论与实践篇第九章 辽宁省农作制理论研究与实践第一节 辽宁省平原农作制理论研究与实践第二节 辽宁省山地农作制理论研究与实践第三节 辽宁省沿海农作制理论研究与实践第四节 辽宁省西北部农作制理论研究与实践第十章 吉林省农作制理论研究与实践第一节 吉林省平原农作制理论研究与实践第二节 吉林省山地农作制理论研究与实践第三节 吉林省西部农作制理论研究与实践第十一章 黑龙江省农作制理论研究与实践第一节 黑龙江省平原农作制理论研究与实践第二节 黑龙江省山地农作制理论研究与实践第三节 黑龙江省中西部农作制理论研究与实践第十二章 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农作制理论研究与实践第一节 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平原农作制理论研究与实践第二节 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山地农作制理论研究与实践第三节 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生态脆弱区农作制理论研究与实践第十三章 不同农作模式区地力评价第一节 中部平原区——昌图县第二节 西部低山丘陵区——阜蒙县第三节 南部半岛丘陵区——庄河市第十四章 农作制模式评价第一节 农作制模式评价概论第二节 东北地区新型农作模式评价实证研究第三节 新型农作模式应用效果评价研究——以辽宁阜新地区保护性耕作模式为例

章节摘录

  从上面的几个说法中可以看出,这里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共同认为:农作制是指多种亚系统的集合、部署或总体安排,对一个区域或经营实体进行农作制的分析,有助于从全局上改善其经营与管理。农作系统至少包括作物亚系统与牲畜亚系统。但进一步对农作制的边界扩大到哪里则分歧很大。有的认为边界是生物,有的认为还应包括非生物方面如加工、投资、市场,有的主张把千里之外的打工也算在内。  不同之处包括:对农作制研究的立脚点认识不同,经济学家以农户为载体,地理学家以地域为立足点,生态学家则以环境为本。对农作制主线有不同认识。经济学家将主线放在经营与货币流上,生态学家将主线放在能流、物流上,农学家则将主线放在生产与技术上。对“环境”有不同理解。生态学家重视环境,将环境看成是系统的组成成分,但强调自然环境,对人工环境(社会经济条件)虽也涉及但不强调;经济学家将环境看成是农作制的条件而不是组成成分,十分强调人工环境。在研究农作制的目的上,生态学家强调对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农学家往往强调生产,而经济学家则将重点放在效益上。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东北农作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