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土地流转与资源配置行为研究

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作者:朱文  页数:255  字数:208000  

前言

  随着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并参与全球经济体系,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了“三大过剩”,即劳动力过剩、资本流动性过剩和一般制造业产能过剩。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三驾马车”之一的需求,因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民消费能力的低下,尚不能发挥众望所归的效果。因此,探究农民如何对其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这无疑对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其消费能力,促进国民经济均衡增长,以及拉动我国经济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工业化时期对农业原始积累的提取使得农村“三要素”大规模净流出,形成“农村萎靡、城市兴旺”的马太效应。同时,宏观经济发展对“三农”问题的出现产生了较大的负外部性,如工业污染导致生态失衡而引发的自然灾害对农业造成损害等。使农业资源配置最优化和农民收益最大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对此,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较为丰硕。但这些研究绝大部分都是在正常生产条件下来探讨农业资源配置效率的,研究角度一般是基于国家宏观经济或地区中观经济层面,很少有从农户微观角度且是对农户在非正常生产条件下的资源配置行为进行研究的。  然而,综观当前世界和中国的现状,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却越来越高。自然灾害发生后,往往会给国民经济和受灾民众带来巨大损失。

内容概要

  《农户土地流转与资源配置行为研究:基于汶川地震灾区土地使用权流转对灾后恢复重建影响的实证研究》内容简介:随着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并参与全球经济体系,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了“三大过剩”,即劳动力过剩、资本流动性过剩和一般制造业产能过剩。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三驾马车”之一的需求,因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民消费能力的低下,尚不能发挥众望所归的效果。因此,探究农民如何对其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这无疑对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其消费能力,促进国民经济均衡增长,以及拉动我国经济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朱文,女,1966年出生,1991年获西南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现为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近几年先后在《农村经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理论与改革》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合著1部。参加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4项省部级项目,主持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外专局项目1项、校级项目2项。2008年获四川省社科联优秀科研成果奖1项。

书籍目录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相关文献综述
1.3.1 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3.2 土地流转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
1.3.3 发达国家土地流转制度的探讨与借鉴
1.3.4 我国土地流转问题研究综述
1.3.5 简要评述
1.4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1.5 研究的假设前提
1.6 研究的主要内容
2 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基础理论研究
2.1 产权理论与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2.1.1 产权理论的历史渊源及主要内容
2.1.2 我国农村土地物权的主要内容
2.2 农民理性假说与农户土地流转行为
2.2.1 农民理性假说的提出及主要内容
2.2.2 农户土地流转的主要内容
2.2.3 农民理性假说与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分析
2.3 资源优化配置理论与农户土地流转行为
2.3.1 资源优化配置理论的历史渊源及主要内容
2.3.2 农户土地流转行为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3 农户土地流转行为产生的环境分析
3.1农 户土地流转行为产生的制度环境分析
3.1.1 我国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变迁历程
3.1.2 现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下土地经营制度的内在缺陷
3.1.3 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创新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
3.2 农户土地流转行为产生的经济环境分析
3.2.1 农村人口和就业环境的变化对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
3.2.2 统筹城乡发展对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
3.2.3 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经营对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
3.2.4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
4 汶川地震灾区农户土地流转现状分析
4.1 土地流转的意义
4.2 样本调查区域概况与样本户分析
4.2.1 样本调查区域经济概况
4.2.2 样本户的基本特征
4.3 地震灾区农户土地流转的主要特点
4.3.1 灾区农户土地流转基本情况
4.3.2 灾区农户土地流转的基本特点
4.4 汶川地震灾区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4.1 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4.4.2 地震灾区土地流转问题的治理对策
4.5 土地流转个案研究:金色阳光公司——龙头企业中的佼佼者
4.5.1 公司发展概况
4.5.2 “公司+农户一增收”的模式
4.5.3 金色阳光龙头企业面临的问题
4.5.4 金色阳光龙头企业的管理对策
5 汶川地震灾区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1 发展状况与文献回顾
5.2 数据描述和研究假设
5.2.1 数据描述
5.2.2 研究假设
5.3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
5.4 模型实证分析
5.4.1 土地流转总体影响因素分析
5.4.2 土地转入影响因素分析
5.4.3 土地转出影响因素分析
5.5 结论
6 汶川地震灾区农户土地流转对资源配置效益影响的实证分析
6.1 土地流转与资源配置关系
6.2 研究方法与理论模型
6.3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择
6.3.1 数据来源
6.3.2 变量选择
6.4 模型估计
6.4.1 总体回归模型
6.4.2 单个虚拟变量的回归模型
6.4.3 加入土地流转收益的回归模型
6.5 分析结论
7 汶川地震灾区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对政策支持响应的实证分析
7.1 文献评述
7.1.1 问题的提出
7.1.2 土地流转特点
7.1.3 土地流转作用
7.1.4 土地流转政策
7.1.5 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对政策支持响应分析的主要内容
7.2 研究方法
7.3 数据描述与政策支持方案设计
7.3.1 数据描述
7.3.2 政策支持方案设计
7.4 汶川地震灾区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对政策支持响应的实证分析
7.4.1 对“第一种政策支持”情景响应的实证分析
7.4.2 对“第二种政策支持”情景响应的实证分析
7.4.3 对“第三种政策支持”情景响应的实证分析
7.4.4 对“第四种政策支持”情景响应的实证分析
7.5 结论
7.5.1 各种政策支持对土地流转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7.5.2 土地的保障功能随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呈下降趋势
7.5.3 不断完善政策支持能有效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7.5.4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将对土地流转产生重要的积极意义
7.5.5 农户的教育培训支出会随支持政策的推进而不断增力口
7.5.6 灾区农村金融市场有待进一步完善
7.6 政策建议
7.6.1 建立和完善适应农村支柱产业融资的金融体系
7.6.2 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
7.6.3 大力发展灾区支柱产业
7.6.4 积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7.6.5 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
7.6.6 推动土地流转高级形式的发展
8 汶川地震灾区农户土地流转行为与资源优化配置的政策设计”
8.1 农户土地流转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8.1.1 优化配置原则
8.1.2 市场机制与政府协调相结合原则
8.1.3 因地制宜原则
8.1.4 自愿互利原则
8.1.5 耕地保护原则
8.2 以制度创新为重点,大力推进灾区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8.2.1 对农户承包地重新确权颁证,明晰承包地的物权性质
8.2.2 合理界定土地权利,重构农村土地权利结构
8.2.3 加强对农民权益的立法保护
8.2.4 探寻满足新增人口土地诉求的新途径
8.3 创造有利于土地流转的外部环境,增强土地出让人的供给动力
8.3.1 建立和完善灾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8.3.2 改革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的户籍管理制度
8.3.3 加大农村金融对土地流转的灾后重建支持
8.4 提高农业比较利益,增强土地受让人的需求动力
8.4.1 完善粮食补贴政策,增加农户收入
8.4.2 加大政府对农业的科技投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
8.4.3 加大财政支付的转移力度,建立农业风险防范机制
8.4.4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为规模经营创造条件
8.5 规范地方政府行政主体行为,确保农户的主体地位
8.6 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降低土地流转交易费用
8.6.1 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机制,优化土地配置效率
8.6.2 积极培育为流转各环节服务的中介组织
后记

章节摘录

  2.1.1.2产权的主要内容  总的来说,产权是指通过法律的形式规定对财产权利的支配权的总和。产权不管怎样分解、组合或转化,都只能在政策、法律、道德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产权体现的是资源的稀缺性和对资源支配的排他性特点,需要通过社会制定行为规范来强制实现。  2.1.1.2.1产权的内容(1)产权的客体,客体是产权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客体就不存在产权,任何产权都是指某一特定客体的产权。比如本书中所指产权的客体是土地。  (2)产权的主体,主体是产权的支配者,既是由谁支配客体的各项权利。这种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常表现为财产权等,可以说产权是主体对客体一系列权利束的总称。比如本书中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是承包经营者(或农户)。  (3)从权利本身的内容来讲,产权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特定主体对特定客体行使什么样的权力;二是该主体通过对客体采取的权利获得什么样的收益,所以产权又称权益。  2.1.1.2.2产权的种类按照拥有权利的经济行为主体的不同,产权可以分为公共产权、国有产权和私人产权三类。  (1)公共产权,即产权权利主体界定为一个共同体,共同体内的每一位成员都享有对这项财产的权利,而在共同体外的任何一个成员都不得享有该权利。  (2)国有产权,即产权权利主体为国家,国家可指定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定可以使用该项权利的其他主体。  (3)私人产权,即产权主体为私人个体,当对财产上的任何权利都表现出排他性时,产权就表现为私人产权。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农户土地流转与资源配置行为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