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豆研发体系的分析与大豆育种的经济评价

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作者:彭卓  页数:212  字数:180000  

内容概要

农业研发对中国农业的发展和转变产生了重大的作用。许多知名的学者,如林毅夫、黄季焜、罗斯高、樊胜根、朱希刚等对中国农业研究系统的规模、方向、贡献和机构设置等基本政策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和探讨。但他们更多的是关注整个农业系统的情况,很少关注特定作物研发系统的情况。本专著以大豆这一具体作物研发体系特别是育种研发为研究内容,将有益于弥补这方面的知识。      中国是大豆的消费大国和生产大国。从1923年开始,中国就开始对大豆的研究和育种进行投入,并重点关注大豆产量和品质的提高。至今,中国已经育成了1400多个大豆品种,并初步建立了系统的大豆研发系统。    本专著第一次对中国大豆研发体系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分析,指出中国的大豆研发体系由大豆研究体系和大豆产业技术研发体系组成。牛国的四级大豆研究体系主体是由国家级12个、省级76个、地市级50个、县级和其他类型(公司、协会)46个,共184个研究机构组成。中国已初步建成的大豆技术研发体系,是以国家农业部、科技部、发改委、各省级地方政府为主,依托大豆研究体系分别建立起来的,其中农业部建立的机构体系最为重要,数量最多、体系较为完备。

书籍目录

序言一序言二Foreword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数据来源 1.6 研究思路及研究结构 1.7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1.8 创新第二章  中国的大豆生产、消费和贸易 2.1 中国的大豆生产 2.2 中国的大豆区域布局 2.3 中国的大豆消费 2.4 中国大豆的国际贸易第三章 中国的大豆研发体系  3.1 大豆研究体系组织结构  3.2 大豆产业技术研发体系组织结构  3.3 研究资源总量 3.4 研究资源的配置 3.5 讨论 3.6 结论第四章 中国的大豆育种 4.1  中国大豆育种历史 4.2  中国育成的大豆品种 4.3 大豆育种机构 4.4  中国大豆育种工作的进展 4.5 大豆栽培技术的发展 4.6 新品种试验、审定和推广 4.7 中国大豆新品种的推广第五章 农业研发效果评价理论、方法和模型 5.1 国内外农业研发效果评价理论现状 5.2 多地区局部均衡贸易模型的推导 5.3 数据的收集第六章  中国大豆育种研发经济效果的事后评价 6.1 参数分析 6.2 数据来源及分析整理 6.3 大豆育种研发的经济总剩余 6.4 经济总剩余在各省份间的分配 6.5 各地区大豆育种的经济总剩余 6.6 各单位大豆育种的经济总剩余 6.7 大豆品种产生的经济总剩余 6.8 溢出和溢进经济剩余 6.9 敏感性分析 6.10 系谱分析法的典型应用第七章 大豆育种研发经济效果的事先评价和投资效果分析第八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附录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大豆起源于中国。根据文字记载和出土文物考证,我国大豆种植历史约在5 000年上下,关于大豆的文字记载已有3 000多年(吉林省农科院,1985;江玉祥,2003;赵团结,盖钧镒,2004)。中国具有栽培种植和加工、消费大豆的悠久历史,大豆含有丰富的植物油脂和蛋白质营养成分,对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曾做过很大的贡献(崔章林,盖钧镒,1998)。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我国大豆生产逐渐落后于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我国加入wTO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家的大豆由于质优价廉,大量涌进中国,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根据海关统计,2003、2004、2005、2006、2007年我国分别进口大豆2074万吨、2023万吨、2659万吨、2827万吨、3082万吨,分别为当年国内产量的135%、116%、163%、177%、242%,中国大豆消费已经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大豆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已经直接影响到主产区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就业和收入。从长远看,不解决大豆的发展问题,将对主产区衣村经浇和社会稳定造成极大影响。振兴大豆,稳定优势产区经济社会成为广大农业工作者的历史重任和当务之急(农业部,2002)。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大豆研发体系的分析与大豆育种的经济评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宝贝非常喜欢看这类书,我会继续光顾。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