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数据空间化方法与实践

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作者:杜国明  页数:182  

内容概要

  人口是社会及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人口数据是地理科学、灾害学、资源科学、全球变化科学等地学研究中最为常用的基础信息之一。然而传统的人口数据在地学研究和使用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可以大致概括为:第一,人口数据与行政区划图的空间匹配问题;第二,人口普查、人口登记等统计数据往往是按户进行收集和管理的,但涉及保护个人隐私、保护军事秘密等问题,一般以行政辖区为统计单元来公布,空间精度过低;第三,人口统计数据的空间单元划分与实际研究和工作中的空间单元划分经常不一致,从而造成地学研究中的“可变元问题”;第四,人口数据统计指标和口径与实际研究中人口统计指标与口径的差别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学者们提出并开展了人口数据空间化试验研究,这的确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策略。

书籍目录

前言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选题依据第二节 人口数据空间化国内外研究进展第三节 本书概况第二章 人口数据空间化研究的理论支撑第一节 人口数据空间化的内涵第二节 学科基础第三节 人口数据空间化的方法论来源第四节 小结第三章 人口数据空间化研究的技术支撑第一节 人口数据的整理与整合第二节 行政区划图的更新与数字重建第三节 人口数据空间化的基本方法第四节 小结第四章 微观尺度城市人口数据空间化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与人口数据空间化第二节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第三节 人口数量的空间特征分析第四节 人口属性的空间特征分析第五节 小结第五章 中观尺度防洪区人口数据空间化第一节 防洪救灾工作信息化与人口数据空间化第二节 空间化建模的理论分析第三节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第四节 防洪区人口数据空间化第五节 小结第六章 宏观尺度省域人口数据空间化第一节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的驱动力分析与人口数据空间化第二节 空间化建模的理论分析第三节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处理第四节 人口数据空问化建模第五节 空间化结果评价第六节 小结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一节 结论第二节 展望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不同学科或研究团体往往有着相同(或重复)研究主题,这是重大科学问题集成研究的切人点。例如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和全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HDP)联合提出的全球土地计划(GLP)包含三个研究主题(GLP,2005):①土地系统动力学;②土地系统变化的后果;③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集成分析和模拟。其焦点问题包括影响土地利用决策的因素,土地利用的管理措施,生态系统和环境动力学的功用,生态系统可提供的生态服务,以及土地系统在全球环境变化的情形下所具有的脆弱性和可持续性评估。这些研究主题意味着GLP将从社会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作用的动态研究转至相对复杂的、跨越各尺度的自然、社会及其互动过程同步的相互作用动态研究。  3.研究传统与研究方法的集成全球变化的过程涉及自然、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全球变化研究也不单单是一个自然科学问题,具有不同研究传统与研究方法的自然科学、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均可从各自的角度开展研究。因此全球变化研究动员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力量,形成了一支全球变化科学研究的队伍,通过全球变化的适应研究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提供科学平台,促进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信息科学的融合交叉,带动全面的科学创新。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人口数据空间化方法与实践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