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11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作者:王碧玉 页数:29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农村反贫困问题研究》对贫困状况进行的详尽分析和对生态环境现状及相互关系的深入论述,是研究我国反贫困问题的重要条件。《中国农村反贫困问题研究》分析了贫困与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是造成贫困落后地区经济社会非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指出了贫困问题是一个生态环境问题,贫困状况的发生和贫困程度的大小与生态环境状况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农村贫困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是资源生态问题,提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实质上是经济问题,一般是由于经济贫困产生生态环境问题,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途径只能是经济利益。
书籍目录
摘要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析一、国外研究现状二、国内研究现状三、国内外研究综析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一、研究内容二、研究方法第二章 农村贫困的相关基础理论第一节 马克思的贫困理论第二节 传统农业改造理论第三节 人力资本理论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一、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二、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第五节 其他理论一、马尔萨斯的贫困理论二、纳克斯的恶性循环贫困理论三、缪尔达尔的贫困理论四、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五、临界最小努力理论本章小结第三章 农村贫困的分类与测量第一节 农村贫困内容及分类一、贫困内容二、贫困分类第二节 农村贫困线及贫困程度的测量一、贫困线二、贫困程度的测量本章小结第四章 中国农村贫困现状第一节 农村贫困现状一、贫困人口增加二、贫困人口分布三、贫困人口分布失衡加剧第二节 农村贫困的特征一、收入特征二、家庭与劳动力就业特征三、人力资本特征四、生产经营特征五、生活消费特征六、贫困区域的确定及其特征七、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对贫困变动的影响本章小结第五章 中国农村贫困的成因第一节 贫困地区自然生态环境恶劣一、农业生产土地资源匮乏……第六章 国外反贫困的经验借鉴第七章 生态环境与农村反贫困第八章 农村贫困的实证分析第九章 农村反贫困的绩效评价第十章 农村反贫困的对策建议结论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马克思经典作家的贫困理论对我们今天研究贫困理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尤其是马克思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指导我们进行贫困研究的重要参照,但其基本主题与我们今天贫困理论的基本主题不同。因此,应吸收其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将其作为整个贫困理论研究的理论背景。 第二节传统农业改造理论 1964年,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在其《改造传统农业》-书中,利用新古典学派的分析方法,从理论上阐明发展农业本身的积极意义,对传统农业的特征和传统农业的改造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从而与人力资本理论共同构成舒尔茨反贫困措施理论的主体。舒尔茨认为,这是在特定情况下,农业在长期发展中逐渐达到的均衡状态。形成这种均衡的主要条件是技术水平长期保持不变。从生产要素的供给方面看,技术水平是可再生的生产要素供给的基础。传统农业中的农民世代使用祖先传下来的农业生产技术,这些生产技术源于长期的经验积累,农民对所使用的技术了解和上几代人所了解的大体一样,其结果是,持有和获得农业生产要素的偏好和动机状态继续不变。偏好和动机状态是对作为收入来源的农业生产要素的需求,它长期保持不变就难以带动任何变革性的发展。以上两种状态维持不变的时间长到足以使对农业生产要素的边际偏好、边际动机和作为投资的某些要素的边际生产力的不断下降的水平达到均衡状态。因此,传统农业的技术是原始的、已知的、既定的和落后的。舒尔茨认为,传统农业虽然贫穷但有效率,相对来说很少发生重大的缺乏效率的配置,但这只限于农民所能得到的传统生产要素的配置。这就是,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虽然农业生产率低,但要素配置已达到最优状态,“依靠重新配置受传统农业束缚的农民所拥有的要素不会使农业生产有显著的增加”。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