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社会学之间的诠释学进路

出版时间:2013-2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徐冰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对社会科学的方法论中的诠释学进路做出了系统的梳理,并从历史沿革和当代发展上分别对查尔斯•泰勒的学术思想做了深入的解读。此书在拓展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这突出表现在作者从诠释学上解释和评估当代一些重要流派方法论上的得失,既要另辟蹊径、不落一般窠臼,又做到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这是十分不容易的,表现出了深厚的学术功力。

作者简介

徐冰,1966年生于吉林长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博士。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现任教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社会理论》和《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编委会成员,《社会》杂志工作编委。2009年访问美国耶鲁大学文化社会学中心,受聘为该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诠释学进路的社会理论、文化心理学和文化社会学。在《社会学研究》、《社会心理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书籍目录

引子文化自觉与方法论 第1章诠释学进路的定位及其古典根源 一 二 三 四 第2章韦伯的延伸与泰勒的对话观 一 二 三 四 五 第3章经验主义、结构主义与诠释学 第4章自我地形学与三H理论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第5章对一个本土理想型案例的分析 一 二 三 四 后记 参考文献 出版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西方现代自我控制的观念与抽离的自由观联系在一起,人的尊严存在于抽离的理性力量之中。当人们充分发挥这种理性力量的时候,他们就充分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这是在道德地形学中形成的观念,但是这个观念遮掩了自己的道德视阈。因为它追求一种中立,中立于理性所“抽离”于的事物。这是现代自然主义的观点。自然主义试图把所有事物客观化,包括人类生活本身。为了维系这个解释原则,它视“抽离”的主体如自然之物,而非衍生于道德地形学之中。 自我控制的观念已经涉及内部问题。柏拉图说人的能力在自己之内,笛卡儿描绘了头脑中理念排列的图像。但是柏拉图的道德根源在人的外部,古代灵魂学说没给第一人称视角以特殊地位。笛卡儿和洛克突出了这个视角,但是“抽离”的理性和点状的主体既中立于外部事物,也中立于内部感受、欲望。因此他们并不想向内部之深处寻找道德根源。泰勒指出,在西方道德地形学的演变中,从第一人称视角向内部寻找道德根源的观念始于奥古斯丁的激进反思。围绕奥古斯丁和蒙田,泰勒讨论了自我探索的主题。 奥古斯丁的激进反思我已经在本章第一节提到,它是通向上帝的途径。而蒙田把第一人称的激进反思作为个人认同的方式。蒙田并未放弃传统观念,通过反思与人们之内的稳定内核建立联系。但是蒙田在稳定的内核与不断变动的内部经验之间达成平衡,他想揭示自己内部经验之流的模式。这个思想开了西方现代向内寻找自我的先河,它假设人们并不已经知道自己是谁。这是西方现代道德地形学中的重要转变。自古以来人们承认个人之间有所不同,但是这在西方现代具有特殊的道德意味。自古人们承认个人的禀赋、气质是道德行动的重要条件,但是现代观念认为人们的本质可以在他们自己的存在之中发现。

编辑推荐

《心理学与社会学之间的诠释学进路》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名人推荐

本书对社会科学的方法论中的诠释学进路做出了系统的梳理,并从历史沿革和当代发展上分别对查尔斯泰勒的学术思想做了探入的解读。此书在拓展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这突出表现在作者从诠释学上解读和评估当代一些重要流派方法论上的得失,既要另辟蹊径、不落一般窠臼,又做到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这是十分不容易的,表现出了深厚的学术功力。 ——苏国勋 在这本书中,徐冰先生对实证主义(与经验主义),解释社会学(特别是韦伯)、诠释学(包含诠释人类学)、结构主义等l9世纪以来重要的西方社会思想流派的评介着墨甚力。尤其,他对这些学派发展背景的来龙去脉有着简扼、但却中肯的描述,甚是难能可贵。作者充满知识分子关怀社会的热情,也展现出一个“非西方”的学者对来自西方世界的知识具有根本性的“存疑”批判精神和敏感度。对中国社会学科的研究而言,具有如此的学术敏感度与感知禀性,无疑地是值得肯定,也应当珍惜的。 ——叶启政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心理学与社会学之间的诠释学进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