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型学

出版时间:2013-4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李心峰 主编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什么是艺术?本书的回答是:艺术就是体现了人类的神话、宗教、科学、哲学、语言、技术等等文化形态的艺术表现。
过去我们对艺术的研究和探讨,有时是在美学名义下进行的, 有时是在“文艺学”的学
科名称之下进行的, 偶尔也有一些名之为“艺术哲学”的研究成果出现。
近年有了改变,共识是: 第一,美学不能完全包办代替有关艺术的学科研究。第二,“文艺学”不是文学研究, 也不是关于文学的学科探讨,或以文学为中心和典型形态的学科研究。第三,艺术的理论探讨,包括艺术哲学的内容,但包括大量的科学(狭义)的、经验的艺术研究在内。

作者简介

李心峰,本名李新风,北京大学文学博士(文艺学专业)。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艺术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成果:《现代艺术学导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元艺术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艺术类型学》(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中华艺术通史》中《夏商周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主题史》(辽海出版社2005年)等学术著作及大量译著和论文。

书籍目录

中国艺术学的当代建构(总序) 第一章艺术类型学概说 一、艺术学与艺术类型学 二、艺术类型学方法论 三、艺术类型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艺术类型演化的基本规律 一、艺术类型“范式”的建构与突破 二、艺术类型排他性与互渗性的矛盾运动 三、艺术类型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矛盾运动 四、超越自律与他律:“通律论”的解释 第三章主导性艺术类型的更迭和演化 一、主导性艺术类型与艺术世界中心 二、主导类型的更迭及其原因 三、今日艺术格局发生的变化 第四章艺术分类学概说 一、广义的分类与狭义的分类 二、艺术分类学与艺术形态学和文体学 三、形形色色的分类学说 四、分类体系与分类原则 五、自然的分类与逻辑的分类 第五章艺术的自然分类体系 一、艺术自然分类体系的沿革与发展 二、艺术自然分类体系研究中的两大基本矛盾 三、十四种艺术——现代中国特色的艺术自然分类体系 四、十四种艺术又可概括为四大类 第六章艺术的逻辑分类体系 一、艺术的主要逻辑分类模式 二、逻辑分类体系与艺术本质 三、从艺术生产看艺术的逻辑分类体系 四、对于功能论分类模式的扬弃 五、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六、几点简短的说明 第七章作为类型现象的艺术风格 一、什么是风格类型 二、风格类型系统的初步分析 三、艺术精神、艺术原则、艺术思潮、艺术流派作为风格类型现象 …… 分论编 历史编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各种艺术类型之间的互相渗透乃至互相结合,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很自觉的,而是经历了一个从无目的、无意识到有目的、有意识,从自发到自为的历史发展过程。在古代,不同艺术类型之间的互相渗透是自发的、无意识的。近代开始,有人开始有意识地进行艺术类型之间的“嫁接”和“杂交”以期产生新的艺术类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瓜里尼就大胆地提出把悲剧和喜剧结合起来,认为这种结合既不违反自然常规,也不违反艺术常规,可以产生悲喜混合剧这一新的戏剧体裁。到了现当代,这种有意识的试验就更加广泛和深入了。比如音乐和电视相结合,便产生了MTV(音乐电视)这一新的艺术品种,受到人们广泛的认可和欣赏。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艺术类型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结合,也不是没有任何限制、能够随意进行的,并不是对所有艺术类型之间任意的“嫁接”、“撮合”的尝试都能获得成功。有些人为的、生硬的拼接、组合,就不能为人们所接受而归于失败。这种渗透和结合,必须符合艺术的规律才有可能成功。它是由相互结合的各种艺术形式的基本要素之间的结合能力、各自特性以及外部的社会需求等因素共同决定的。正如卡冈所指出的那样,在研究运用综合渗透的办法创造一种新的艺术品种时,“每次都发现其中表现出一种深刻的社会需求,即使艺术模拟生活的方法同经常变化的社会现实的性质相适应。但是,这些需要的满足总是取决于这些或另一些艺术‘杂交’的能力,即不是它们的简单机械对比,甚至不是它们的格局式联系,而是有机的互相渗透的‘化学反应’,这种互相渗透只能产生艺术创作的新的综合样式”。 艺术类型的排他性与互渗性的矛盾运动是一种辩证的矛盾运动。排他性是基础,保持艺术类型的独立性、稳定性和可延续性;互渗性是动力,促使艺术类型的丰富、完善、发展和变化。艺术类型由混合形态到独立类型的形成再到各类型艺术的丰富、完善及新的类型的形成,就是这种排他性与互渗性辩证矛盾运动的结果。 如果做一些稍稍具体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艺术类型间的排他性与互渗性的矛盾运动,主要有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排他性占主导地位。某种艺术就会朝着追求自身艺术形式的纯粹化、单一化的方向发展。如音乐这种艺术,当其排他性占据主导地位,就会竭力去排除音乐中的模仿因素、文学因素乃至表现因素,而去追求所谓的“纯音乐”,首先把声乐从纯音乐中排除出去,继而把器乐中的标题音乐从纯音乐中排除出去,最后只剩下了器乐中的无标题音乐符合其纯音乐的要求。再比如绘画这种艺术,当其排他性占据主导地位、以所谓纯绘画为追求目标时。

编辑推荐

《艺术类型学》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艺术类型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