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赵汀阳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所谓第一哲学,即哲学的哲学,或称元哲学。这是哲学的根基,西方哲学把形而上学作为第一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上,第一哲学的核心概念,公认有笛卡尔的“思”和黑格尔的“存在”,赵汀阳此著提出并论证,哲学还需要“行”作为支点,现代哲学要从“思”的问题转向“行”的问题,从反思物的世界转向反思事的世界,事的世界就是人创作出来的生活,接续了他一贯的主张——哲学旨在讨论关于可能生活。
赵汀阳的哲学著作,特点在其很强的思辨能力和晓畅的文字表达,逻辑缜密而又别开蹊径,读来给人以思想的乐趣。他的哲学研究路径是,运用西式哲学的方法,处理中国思想的问题,因而既有西式哲学的逻辑性,又具有中国哲学的旨趣,故其思想被称誉为“中国人的形而上学”。
作者简介
赵汀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任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北京讲座教授”,欧盟国际跨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常委,清华大学伦理和宗教中心客座研究员,北京大学应用伦理学中心客座研究员,浙江大学哲学系客座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客座教授。著有《天下体系》和《坏世界研究》等。
书籍目录
前言:可能所以困惑1 导言:第一哲学何以第一? 1 第一部分:人们言说世界而世界如其所是 1 1.物的世界有什么2 2.从事物转向意识9 3.方法决定解释14 4.意识有什么世界就有什么34 5.怀疑论是挥之不去的影子48 6.形而上学被逐后化装归来59 7.语言并不能为事实做主71 8.一种对存在不惑的形而上学84 第二部分:从世界之谜到生活之惑97 1.没有答案的问题仍然是问题98 2.到底哪些东西是超越的? 110 3.存在论问题只出现在超越者之间117 4.如果给每人一个世界127 5.互为超越性:报复与报答144 6.初始状态与演化状态151 7.求助伦理还是求助政治? 173 8.标准的丧失187 第三部分:事的世界之创世论195 1.物的世界与事的世界l96 2.存在论换位211 3.作为创世论的存在论219 4.Facio ergo sum 228 5.共在先于存在235 6.共在的初始状态240 7.关系理性,策略模仿与存在论报应247 8.存在的高贵化262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在希腊以来的诸种怀疑论中,休谟怀疑论最为致命,休谟所质疑的并不是那些完美的理想、绝对的知识或永恒真理——英国经验论者不太关心那些好高骛远的理想——而是质疑了生活中最基本但重要的两件事情:预知未来和价值判断。假如人类对未来和价值两不知,既无关于未来的信念又无关于价值的信念,那么生活岂止混乱,简直寸步难行。假如缺乏关于未来和价值的信念,就不可能信任世界和他人,每个人的每件事就都是命运的赌博。严格地说,人类确实生活在赌博中,而这种赌博非常可能导致难以弥补甚至万劫不复的危险后果。 当然,这种描述对于一般生活状态来说是夸张的,但生活的确暗含深刻的危机。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经过反复验证的科学知识通常是高度可信的,从博弈论角度来看,生活的大多数情况因为已经达到均衡状态,因而也是稳定可信的。但这种信任只是人们的理性选择,绝非因为普遍必然可信。只要稍加反思就可以知道,没有一个预言是完全可信的,而且,也很少有人是完全可信任的,无论多么丰富的经验或多么高的概率都不可能真正解决信任问题。在这个意义上,哲学意义上的休谟问题不能还原为科学意义上的归纳/概率问题,无论归纳/概率得到多么优良的技术规定和严格表述,它仍然不是对休谟问题的对口解决。人们对高概率事情的信任——事情几乎总是如此——是一种理性赌博,因为赢面很大,但安抚不了休谟问题,事实上人们对小概率机会的兴趣极大,历史故事几乎总是与小概率事情联系在一起——人们对小概率机会的兴趣却是个大概率现象。我们可以回想帕斯卡赌注,它是个天才的论证,却不是一个普遍典范,因为即使输也不赔的赌注所适用的例子很少,只是特例,不能用来论证人们的理性选择是必然选择或必定是最优选择。大多数情况是,只要不是必赢必输,就可能有惊人的机会或报复,因此,“几乎总是如此”并非理性选择的充分理由。充分理性选择只与必然性联系在一起。 没有什么理论能够拯救预言。既然未来注定是不确定的,那么,生活的确定性的最后支柱就只剩下价值的信念。价值的信念虽然也不能拯救预言,但能够成为必然选择的充分理由。康德所以特别值得敬佩就在于他非常清楚只有可信的价值能够有效地保护人,康德试图在实践领域中证明伦理行为的绝对律令,如果成功,那么就至少能够捍卫价值。即使知识抵抗不了怀疑论,只要价值能够抵抗怀疑论,人就有了最后的立足之地。思想可以含糊,但何以为人不能含糊,因此价值万万不可出卖给怀疑论。
编辑推荐
《第一哲学的支点》中赵汀阳的哲学著作,特点在其很强的思辨能力和晓畅的文字表达,逻辑缜密而又别开蹊径,读来给人以思想的乐趣。他的哲学研究路径是,运用西式哲学的方法,处理中国思想的问题,因而既有西式哲学的逻辑性,又具有中国哲学的旨趣,故其思想被称誉为“中国人的形而上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