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杨绛 页数:62 字数:35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干校六记》是中国现代散文的高峰和典范。作者杨绛(19ll-),原名杨季康,著名作家、翻译家和学者,江苏无锡人。毕业于东吴大学,清华大学研究生院肄业。1935年与钱锺书结婚后共赴英国、法国留学。1938年秋回国,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1952年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及随笔集《干校六记》、《将饮茶》、《杂忆与杂写》、《我们仨》、《走在人生边上——自问自答》等,译作有《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等。 本书写于1980年,香港《广角镜》杂志1981年4月号最早刊登,三联书店1981年初版。书中记述了1970—1972年间作者夫妇在河南干校的种种“琐细的旧闻和飘忽的感受”,作者用温婉淡然、近乎白描的手法为那个特殊的历史时代画了一幅意味深长的剪影。钱锺书在《干校六记·小引》中说:“干校两年多的生活是在这个批判斗争的气氛中度过的……‘记劳’,‘记闲’,记这,记那,都不过是这个大背景的小点缀,大故事的小穿插。” 杨绛的散文洗练畅达、蕴藉有致、涉笔成趣;她既受中西文化之熏陶,又极富文学才华,写人记事喜从细节着手,或工笔或写意,常寥寥数语即使笔下世界形神兼备,姿态宛然,体现了她通达的心智与对人情世相的悉心洞察。她文章中还常透出一股机智俏皮,尤擅勾画和讥诮人性的弱点,所谓婉而多讽——而对这弱点,她则抱着一种同情之理解与宽容,讥诮背后的温情和悲悯让人回甘无穷;而她表达情感的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则最为人称道,认为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胡乔木先生对此书有脍炙人口的十六字评价:“悱恻缠绵,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句句真话。”
内容概要
《中学图书馆文库:干校六记》是中国现代散文的高峰和典范。书中记述了1970~1972年间作者夫妇在河南干校的种种“琐细的旧闻和飘忽的感受”,作者用温婉淡然、近乎白描的手法为那个特殊的历史时代画了一幅意味深长的剪影。钱锺书在《干校六记·小引》中说:“干校两年多的生活是在这个批判斗争的气氛中度过的……‘记劳’,‘记闲’,记这,记那,都不过是这个大背景的小点缀,大故事的小穿插。”
作者简介
杨绛(1911-),原名杨季康,著名作家、翻译家和学者,江苏无锡人。毕业于东是大学,清华大学研究生院肄业。1935年与钱锺书结婚后共赴英国、法国留学。1938年秋同国,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1952年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及随笔集《干校六记》、《将饮茶》、《杂忆与杂写》、《我们仨》、《走在人生边上——自问自答》等,译作有《堂吉诃德》、《占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等。
书籍目录
小引(钱锺书) 一下放记别 二凿井记劳 三学圃记闲 四“小趋”记情 五冒险记幸 六误传记妄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我们干校好运气,在淮河边上连续两年干旱,没遭逢水灾。可是干硬的地上种菜不易。人家说息县的地“天雨一包脓,天晴一片铜”。菜园虽然经拖拉机耕过一遍,只翻起满地大坷垃,比脑袋还大,比骨头还硬。要种菜,得整地;整地得把一块块坷垃砸碎、砸细,不但费力,还得耐心。我们整好了菜畦,挖好了灌水渠,却没有水。邻近也属学部干校的菜园里有一眼机井,据说有十米深呢,我们常去讨水喝。人力挖的井不过三米多,水是浑的。我们喝生水就在吊桶里掺一小瓶痧药水,聊当消毒;水味很怪。十米深的井,水又甜又凉,大太阳下干活儿渴了舀一碗喝,真是如饮甘露。我们不但喝,借便还能洗洗脚手。可是如要用来浇灌我们的菜园却难之又难。不用水泵,井水流不过来。一次好不容易借到水泵,水经过我们挖的渠道流入菜地,一路消耗,没浇灌得几畦,天就黑了,水泵也拉走了。我们撒下了菠菜的种子,过了一个多月,一场大雨之后,地里才露出绿苗来。所以我们决计凿一眼灌园的井。选定了地点,就破土动工。 那块地硬得真像风磨铜。我费尽吃奶气力,一锹下去,只筑出一道白痕,引得小伙子们大笑。他们也挖得吃力,说得用鹤嘴镢来凿。我的“拿手”是脚步快;动不了手,就飞跑回连,领了两把鹤嘴镢,扛在肩头,居然还能飞快跑回菜园。他们没停手,我也没停脚。
编辑推荐
《干校六记》中文革期间,政治混乱,批斗无日无之,人性的尊严不但尽失,也受到了极大的扭曲,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惨痛的一页血泪史。《干校六记》却读不到对这种不合理现象的强烈控诉和谴责,字里行间只是平和的语调,或顶多是一点点淡淡的无奈和婉转的讽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