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王铭铭 页数:218 字数:112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20世纪是一个世界范围的“新战国”时代,所谓“冷战”、“文明冲突”、“全球化”,不过是战国式竞赛的具体表现。在本书中,作者通过梳理吴文藻、费孝通的民族思想,强调中国是…个超民族、超社会的人体系,我们不应陷于“新战国”的思维圈套,应回归到吴文藻、费孝通时代的宽阔视野,重新思考民族、国家与世界之间的关系。作者并沿着吴、费的思想理路,试图寻找中国这个“超体系”得以运转的机制所在。
作者简介
王铭铭,1962年生于福建泉州。厦门大学人类学硕士,伦敦大学人类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特聘教授、《中国人类学评论》创刊主编。主要著作有《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闽台三村五论》、《逝去的繁荣》、《西学“中国化”的历史困境》、《中间圈:“藏彝走廊”与人类学的再构思》、《人生史与人类学》等。
书籍目录
讲稿
第一讲 吴文藻与他的《民族与国家》
第二讲 费孝通与他的“多元一体格局”理论
文本
民族与国家(吴文藻)
边政学发凡(吴文藻)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费孝通)
建议阅读书目
章节摘录
接下来,费先生强调,从考古学看,中国的人种和文化都是多元的。这里面有一句话跟我想说的很像,就是,从种族上讲,中华民族不是纯种的,从文化上讲,也不单纯。费孝通在这个部分罗列了很多考古学的成果,说明中国是有很多文化区的,这跟欧洲不一样。欧洲通常的情况是,在某一个古代文明的中心发现一个文化区,然后你会在它周边的文化区发现,它是从中央往四周传的。费孝通认为,在中国这个多元的舞台上有很多角色,它们在互动的过程当中凝结成为一个汉族,三皇五帝到夏商周,恰恰是汉族形成的两个重要阶段。当然,我们说这是古史传说阶段,但是这个古史传说你不能说它完全没有道理,同时它又可能反映了后世人对其族群形成的某种回忆。三皇五帝是怎么回事呢?他里面讲到很多很精彩的细节,比如跟蛮夷的斗争,比如把不服从的人送到很远的地方去,在这样一个“打”和“推”的过程中,形成了华夏这个中心。接下来还有很复杂的一个过程,谈汉族是怎么一步步形成的,我们没有时间细讲了,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历史点大家需要知道,就是三皇五帝之后的那个历史阶段。中国在分治的时代实际上是民族融合最多的时代,因为每个诸侯国为了增强自己的势力,首先必须吸收它周边的少数民族,使其成为自己军队的一部分,这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成为传统了。 到了秦汉的时候,汉民族形成了一个大一统的格局,草原民族也形成了一个大一统的格局,这时候就出现了一个二分状态。费孝通认为在农耕文化之外的地方,在匈奴出现之前是很多元的;而在很多国外汉学家的论述里面,这一块的统一是自古就有的。有意思的是,费孝通提到,中原在汉末以后,事实上是接纳了很多少数民族的因素,这表现在五胡十六国时代,大多数政权是少数民族在所谓的中原地带建立的。所谓“五胡乱华”,少数民族纷纷在中原地区建立他们的首府,反倒是保持汉人文明的人成了“夷”。到了唐代的时候,他提到一些细节,比如唐代的武将里面,有百分之十是少数民族,行政官员里面也有很多是少数民族。也就是说,即使在汉代以后,仍然有很多少数民族的因素融进了汉族。接下来就谈到了北方民族,这段大概就是宋代到清代的历史,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满人。大概在唐以后,这些北方民族就不断地对中原的汉人朝廷形成巨大的压力。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