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李鸿谷 页数:185 字数:16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的政治就像俄罗斯套娃,一层又一层。作者试图解读俄罗斯现代政治迷局,于是便剥茧抽丝,带读者进入迷局。作者是从安德罗波夫、戈尔巴乔夫、叶列钦等等这些迷局中的关键人物的分析介绍开始的,他们或为首脑,或为利益集团的代表,或为改革的反对派。然后,为我们讲述苏联解体的内幕:戈尔巴乔夫为什么选择改革?与叶列钦的的关系为什么恶化?然而,最终的核心人物是普京,他的出场,却并不光彩夺目:叶列钦第二次当选总统时,普京已经失业两个月了。他是如何从工厂大院里不喜欢上学的淘气小子,成为克格勃的?他在克格勃的表现如何?又如何进入权力核心并被叶列钦任命为总理的?当普京进入高层后,他是如何处理车臣危机的,他是如何驱逐经济寡头的,他又是如何控制国家杜马的?二十年的俄罗斯民主历程,代价几何?俄罗斯的未来将会是怎么样的?世界会更美好吗?且看本书一一为你解读。
作者简介
李鸿谷,1987年,《长江日报》记者;1999年,《武汉晨报》编委;2000年进入《三联生活周刊》社会部,任主笔,现为执行主编。
书籍目录
引言 俄罗斯套娃
这段历史,这些人
苏联解体
普京
大选:圣彼得堡
俄罗斯
超级总统
大选:莫斯科
后记事实、历史与真实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看上去,至少最初,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政治选择里的常态——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经济压力,为空空荡荡的莫斯科商店里的货架提供基本商品,这是政治家的正常而非异端选择。所不同的是,在接近三年时间里,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没有任何可见的成效。为什么?这当然需要回到苏联的经济制度,即计划经济制度本身讨论,这是一个大议题。有趣的是苏联领导人对这一困境的解决方式。戈尔巴乔夫任命强悍的叶利钦为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期待他重振莫斯科——苏联最大城市的经济;叶利钦又任命卢日科夫为他的“新经济”助手——所谓“新经济”,就是卢日科夫在莫斯科开办“合作经济”,审批成立相当于中国的个体户以及小私营企业……后来,无论叶利钦还是卢日科夫,都成为俄罗斯这段历史里不可忽略的关键人物,但当时能够提供给他们的时间实在有限。 在一个国家的制度开始变迁,亦即历史转折之际,当事入如何能够识辨制度改造的艰难。叶利钦的压力当然巨大,他寻找的解决之道是政治的而非经济的,他攻击苏共中央官僚以及他们对莫斯科经济发展的不支持,然后引火上身,与戈尔巴乔夫形成剧烈冲突。实质而言,这只是政客寻找脱责的常规技术,即经济变革的不成功——而这实则需要足够时间成本——用政治的、人事的原因搪塞。政治这一游戏,“人事”是最小公约数,是人人可用的手段。叶利钦此策未必多么高明。但他的姿态与攻击力度,针对的是戈尔巴乔夫,越过一般底线。 对经济改革不成功的思考,以及由此而做出的回应,戈尔巴乔夫选择的同样是“政治”。在他看来,高度发育并充分成熟的苏联中央计划经济模式,几乎没有“破绽”可供改革,唯有转身,由经济而政治,按他自己的说法:“把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当然是政治,但如苏联如此高度统一,亦为罕见。在同样的思维结构里,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对经济变革艰难的理解,以及解决之道,共同选择“政治”的突破,并非偶然。观察并分析、理解苏联解体,这是纲领性的脉络。
编辑推荐
《普京政治•俄罗斯:民主与权力》最具价值之处在于普京总统从德国人的视角理解第二次车臣战争,俄罗斯民众情感逆转的外部因素,亦即科索沃战争对俄罗斯民众的影响;同时,普京对叶利钦与他的权臣之关系的分析,亦可作为叶利钦自传里那些材料的另一种解说。此书精彩之处还有对1991年的“政变”,以及1993年的炮打白宫之充分叙述,其细节之丰富,实在令人惊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