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钱穆 页数:177 字数:92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钱穆作品系列:孔子传(第3版)》综合司马迁以下各家考订所得,重为孔子作传。其最大宗旨,乃在孔子之为人,即其所自述所谓“学不厌、教不倦”者,而以寻求孔子毕生为学之日进无疆、与其教育事业之博大深微为主要中心,而政治事业次之。故本书所采材料亦以《论语》为主。
作者简介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九岁入私塾,1912年辍学后自学,并任教于家乡的中小学。1930年经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武汉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江南大学等学校教授。1949年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定居台湾。著有学术著作六十余种。
书籍目录
序言
再版序
第一章 孔子的先世
一、弗父何
二、正考父
三、孔父嘉
四、孔防叔
五、叔粱纥
第二章 孔子之生及其父母之卒
一、孔子之母
疑辨一叔粱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干
二、孔子生平
疑辨二孔子生平
三、孔子父母卒年
疑辨三孔子少孤不知父墓
第三章 孔子之早年期
一、孔子之幼年
二、孔子十五志学
三、孔子初仕
第四章 孔子之中年期
一、孔子授徒设教
二、孔子适齐
疑辨四孔子适齐诸节
三、孔子返鲁
疑辨五孔子五十学易
第五章 孔子五十岁后仕鲁之期
一、孔子出仕之前缘
疑辨六阳货为大夫与公山弗扰以费叛
二、孔子为中都宰至为司空、司寇
疑辨七孔子为大司寇及诛少正卯
三、孔子相夹谷
疑辨八《穀粱》与《史记》记夹谷之会
四、孔子堕三都
第六章 孔子去鲁周游
一、孔子去鲁
疑辨九孔子为师已之歌
二、孔子适卫
三、孔子过匡过蒲
疑辨十孔子围于匡与过宋遭司马魋之难
疑辨十一孔子将渡河西见赵简子
四、孔子返卫出仕
疑辨十二孔子在卫主蘧伯玉家
疑辨十三子见南子
五、孔子去卫
疑辨十四孟子言孔子未尝终三年淹
六、孔子过宋
七、孔子至陈
疑辨十五孔子两至陈
疑辨十六 陈蔡大夫谋围孔子
疑辨十七楚昭王迎孔子
八、孔子至蔡
九、孔子自蔡返陈
十、孔子自陈返卫
疑辨十八卫孝公与陈湣公
十一、孔子自卫返鲁
疑辨十九季桓子临死嘱康子召孔子
疑辨二十季康子以欲召孔子问冉有
第七章 孔子晚年居鲁
一、有关预闻政事部分
二、有关继续从事教育部分
疑辨二十一宰我列言语科
疑辨二十二有若状似孔子
三、有关晚年著述部分
疑辨二十三孔子删诗
疑辨二十四孔子序书作《易传》
第八章 孔子之卒
一、孔子之卒与葬
疑辨二十五孔子泰山粱木之歌
二、孔子之后世
三、孔门七十子儒学之流衍
附 孔子年表
附录(一) 读胡仔《孔子编年)
附录(二) 读崔述《洙泗考信录)
附录(三) 读江永《乡党图考》
附录(四) 旧作《孔子传略》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日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日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日:“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十一) 此章可见当时孔门师弟子讲学欢情之一斑。子路少孔子九岁。曾皙,曾参父,或较子路略年幼。故记者序其名次后于子路。冉有少孔子二十九岁。公西华最年轻,少孔子三十二岁。此章问答应在孔子五十出仕前。孔门讲学本在用世,故有如或知尔之问。子路长治军,冉有长理财,公西华长外交礼节,三人所学各有专长,可备世用。孔子闻三子之言,其乐可知。然孔子则寄慨于道大而莫能用,深惜三子者之一意于进取,而或不遇见用之时,乃特赏于曾晰之放情事外,能从容自得乐趣于日常之间也。子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七) 此章可见孔子当时生事甚困,然终不改其乐道之心。如曾点寄心事外,乃必有待于暮春之与春服,冠者之与童子,浴沂之与风雩,须遇可乐之境与可乐之事以为乐。而孔子则乐无不在,较之曾点为远矣。自后惟颜渊为庶几。可见孔子当时与点一叹,乃为别有心情,别有感慨,特为子路、冉有、公西华言之,使之宽其胸怀,勿汲汲必以用世为务也。
编辑推荐
《钱穆作品系列:孔子传》为求能获国人之广泛诵读,故篇幅力求精简。凡属孔子生平事迹,经历后人递述,其间不少增益失真处,皆一律删削。《钱穆作品系列:孔子传》写作之经过,其用心于刊落不着笔处,实尤胜过于下笔写入处。凡经前人辩论,审定其为可疑与不可信者,《钱穆作品系列:孔子传》皆更不提及,以求简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