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陈伯海 页数:204 字数:185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生命体验与审美超越》由陈伯海著。当今世界,在作为“形上”实体的“美本身”遭到彻底消解之后,美学将何以自处?这是每个关心美学命运的人所必须思考的问题。本书作者不赞成诸种“美学终结”的论调,主张由审美活动入手以重启美学研究的门户,并提出立足于人的多重性存在,循着“生命体验的自我超越”展开避路。最终归向“天人合一”的生命本真境界的审美理念,以期建立起一种后形丽上学视野中的审美之思。围绕这一思路,书中就人的审美需要、审美态度、审美体验、审美活动中的主客关系和身心关系,以及美的价值规范和审美诸形态、艺术活动中的审美传达乃至审美向生活世界回归等一系列重大议题,表述了作者个人的新的思考,特别是从民族传统审美经验里汲取资源,以之与西方近现代美学思想相会通的尝试,或可参考。
作者简介
陈伯海,1935年生,湖南长沙人。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文论的教学、研究工作,主持并完成多项国家社科规划课题。著有《唐诗学引论》、《中国文学史之宏观》、《中国文化之路》、《传统文化与当代意识》、《中国诗学之现代观》、《严羽和沧浪诗话》等,主持编撰《近四百年中国文学思潮史》、《中国文学史学史》(三卷本)、《中国诗学史》(七卷本)、《上海文化通史》、《上海近代文学史》、《唐诗学史稿》、《唐诗汇评》(三卷本)、《唐诗书录》、《唐诗论评类编》、《历代唐诗论评选》。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优秀理论评论奖)及多种其他奖项。《唐诗学引论》的韩文译本获韩国学术院奖。
书籍目录
引言 在“解构”与“重构”之间
——美学命运之思
第一章 人为什么需要美
——论审美的可能性
一、需要与生命活动
二、需要的层级结构
三、审美需要何以可能
第二章 怎样才是“对世界的艺术的掌握”
——论审美态度及其性能
一、审美态度问题的提出与反响
二、审美态度的基本性能
三、审美态度的功效及其功能组合
第三章 生命体验的自我超越
——论审美体验的由来与归趋
一、何谓“体验”
二、审美来自生命体验
三、从生命体验到体验生命
四、审美体验的持续深化及其归趋
第四章 “一体两用”“感而遂通”
——论审美活动中的主客关系
一、超越性生命体验的主体化建构
二、超越性生命体验的对象化显现
三、“一体两用”、“感而遂通”
第五章 “肉身”也能“证道”
——论审美活动中的身心关系
一、哲学与审美传统中的“身体”
二、身体在何种意义上成为审美主体
三、身体在审美体验过程中的作用
四、作为欲望的身体及其与审美的关系
第六章 美在“天人合一”
——论审美价值理念及其存在本原
一、从“美是什么”到“美如何是”
二、美的存在方式及其本原
三、美的价值尺度
四、美感心理效应
第七章 琳琅满目的美世界
——论审美诸形态
一、美和丑
二、崇高和优美
三、悲剧性和喜剧性
四、新奇怪诞荒诞
五、娱乐狂欢眩惑
第八章 艺术与审美
——论审美传达
一、作为审美传达活动的艺术
二、艺术创作与审美传达
三、艺术作品与审美传达
四、艺术欣赏与审美传达
第九章 “人诗意地栖居”
——论审美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一、“向生活世界回归”是当代审美的大趋势
二、“审美回归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三、审美向生活世界回归的重大意义
余论 “有容乃大”
——论生命体验美学的当代建构
一、生命论审美理念的承传与革新
二、在不同美学思潮的互补互动中实现综合创新
三、几句赘辞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我们已经辨明了“审美无关利害”说的确切含义,但不等于对这个提法取无保留的赞成。要看到,单纯用“无关利害”或“非功利”来标示审美态度的超越性能,总不免有其缺憾,容易将审美误导到脱离现实生活的轨道上去。审美作为人的精神超越(心灵自由解放)的需求,虽有别于实用功利,却仍不离乎人生大用,它是人的整体生命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于内在生命的充实与提升尤有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审美既有非功利的一面,而亦有功利的一面,是功利与非功利的统一,确切地说,是要通过超越日常实用功利以求得精神世界的大利,故简单称之为“非功利”,就不如改作“非实用”或“超实用”更能体现它的性能。还要看到,审美所追求的精神超越,亦不能同各种实际的利害关系截然分割。人的审美体验是从他的日常生活感受中提炼出来的,其中必然会打上其现实生命活动的烙印;审美态度作为整个人生态度的一个组成环节,也会同人的其他方面的生活态度结成千丝万缕的纠葛。这表明“超越”只能是相对的超越,虽力求超脱实用功利眼界的羁绊,而仍会隐含并折射出各种现实的功利关系来。所谓“享乐着美的时候,虽然几乎并不想到功用”,“然而美底愉乐的根柢里,倘不伏着功用,那事物也就不见得美了”,这一精辟的论断,对于那种将审美的超越描绘成“不食人间烟火”式的超然绝尘,不啻是当头棒喝,催人警醒。 由审美的超越与现实人生的关联,便可引出审美态度的另一个基本的性能,即它的情感指向性,也是审美有别于哲思、信仰之类同属超越性精神追求活动的特性所在。这并不意味着审美只限于情感活动。作为复杂的心理体验过程,审美活动包含人的感觉、知觉、联想、想象、理解、判断、情感、意欲众多心理因子在内,各有其能动的作用。但在整个审美心理流程中经常居于主导地位的,则仍要归之于审美的情感指向,因为审美体验本质上是一种情感生命体验,而审美态度正是在这种以情感生命体验对待世界的方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审美态度的情感指向性使它不光具有识别美丑和判断美与非美的功能,更表露出一种爱美、欲美、乐美的强大的心理倾向,故而它所主导下的审美活动,亦主要地呈现为情感性的体验活动,并不同于一般的认知,即不是按认知的逻辑(由生动的直观上升为抽象的思维)来展开自身的进程,却要以情感的逻辑为依托来逐步取得深化和演进,这也是审美心理活动的特异性的表现。不过要看到,审美的情感指向又不能等同于日常生活中的情感指向,它是与审美的超越性相结合的,是超脱日常功利追求的情感生命体验。审美态度中的爱美、欲美、乐美,显现为一种投向美的对象,融入美的境界,以感受美的魅力,并藉以充实、拓展自己心灵世界的意向,整个地属于情感体验的范畴,并不必然地涉及占有的欲望乃至获取的行为;且一旦转变、生成为实际占有与获取的意向,则审美态度即趋于消解,情感体验亦便转向了意欲行为。可见坚守情感生命体验的指向,是审美态度区别于其他各方面人生态度的一大分野,不可不加关注。
编辑推荐
《生命体验与审美超越》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