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奇案

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美)彼得·萨伯  页数:15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五名洞穴探险者受困山洞,水尽粮绝,无法在短期内获救。为了维生以待救援,大家决定抽签吃掉一人,牺牲他以救活其余四人。威特葜尔是这一方案的最初提议人,但在抽签前又收回了意见;其他四人仍执意抽签,恰好选中了威特莫尔做牺牲者。获救后,这四人以杀人罪被起诉并被判处绞刑。
  这是美国20世纪法理学大家富勒1949年在《哈佛法学评论》上发表的假想公案。富勒还进一步虚构了五位大法官对此案的判决书,五封判决书依据相同的事实和法律,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这一著名公案是西方法学院学生必读的文本,并在此基础上演绎出了更多的公案。1998年,法学家萨伯延续了富勒的游戏,假话五十年后这个案子有机会翻案,另外九位大法官又各自发表了判决意见。他们真的有罪吗?
  请看十卜四位法官的判决韦。这些判决书,实际上反映了20世纪各个流派的法哲学思想,看如一桌法哲学盛宴,让读者得以品味精彩动人的深邃思辨,培养适应法治社会的法学素养。

作者简介

  萨伯(Peter suber,1951- ),影响甚广的“开放近用运动”(open Access
Movement,提倡在科研文献发表的同时,将电子文本在网上公布,以便读者免费取阅)的发起人。1973年毕业于美国叶尔汉姆学院,1978年获西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长期担任叶尔汉姆学院哲学教授,也讲授法律、计算机等其他课程。萨伯从事很多领域的社会活动,兼任SPARC(“学者出版与学术资源联盟”)高级研究员和耶鲁大学法学院信息社会项目访问学者等多项职务,还是两家网站(openaccessnews和ODenaccessletters)的博客作者。1991年出版专著《自我修正的悖论》。

书籍目录

推荐(一)期待第十五个观点 曾志朗
推荐(二)一生必读的著作 陈文敏
导读(一)摆脱掩耳盗铃的法律形式主义廖元豪导读(二) 思想的能力与司法技艺 赵明
序言 史上最伟大的法律虚构案 萨 伯
导言奇案背后的法理思考 萨 伯
第一部分 4300年:五位法官。五个观点 富勒
观点一 尊重法律条文
 首席法官特鲁派尼陈词
观点二 探究立法精神
 福斯特法官陈词
观点三 法律与道德的两难
 唐丁法官陈词
观点四 维持法治传统
 基恩法官陈词
观点五 以常识来判断
 汉迪法官陈词
最后判决
后记
第二部分 4350年:九位法官,九个延伸观点萨伯
观点六 撇开已见
 首席法官伯纳姆陈词
观点七 翔案的酌情权
 斯普林汉姆法官陈词
观点八 一命换多命
 塔利法官陈词
观点九 动机与选择
 海伦法官陈词
观点十 生命的绝对价值
 特朗派特法官陈词
观点十一 契约与认可
 戈德法官陈词
观点十二 设身处地
 弗兰克法官陈词
观点十三 判决的道德启示
 雷肯法官陈词
观点十四 利益冲突?
 邦德法官陈词
尾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第一部分 4300年:五位法官,五个观点 富勒 观点一 尊重法律条文 首席法官特鲁派尼陈词 法典的规定众所周知:“任何人故意剥夺了他人的生命都必须被判处死刑。”尽管同情心会促使我们体谅这些人当时所处的悲惨境地,但法律条文不允许有任何例外。 案情回溯:洞穴探险谋杀案 四名被告都是洞穴探险协会的成员,该协会由一些洞穴探险业余爱好者组织。纪元4299年5月上旬,他们连同当时也是该协会会员的威特莫尔(Roger Whetmore),进入一个位于联邦中央高原的石灰岩洞。当他们深入洞里时,发生山崩。巨大的岩石滑落,挡住了他们所知的唯一洞口。他们发现受困,就在洞口附近坐下来,等待营救人员救他们重见天日。由于五名探险者没有按时回家,其家属通知了协会的秘书,而探险者在协会总部也留下了他们打算去探险的洞穴的位置,于是,一支营救队伍火速赶往出事地点。 营救难度之高远远超出预计,需要不断增加营救人员和机器。然而洞穴地处偏远,运送营救人员和机器的难度极大。工人、工程师、地质学家和其他专家搭建了一个大型临时营地。因为山崩仍不断发生,移开洞口堆积岩石的工作好几次中断,其中一次山崩更夺走了十名营救人员的生命。在营救过程中,洞穴探险协会自有资金很快用完,接着八十万弗里拉(纽卡斯国货币)的公众捐助和法定拨款投入营救工作,这笔钱在受困者获救前也花得精光。在探险者被困洞穴的第三十二天,营救终于成功。 由于探险者只带了勉强够吃的食物,洞里也没有任何动物或植物能赖以维生,大家很早就担心探险者很可能在出口被打通之前就饿死了。在被困的第二十天,营救人员才获知探险者随身带了一个袖珍的无线设备,可以收发资讯。营救人员迅速安装了一个相似的设备,与不幸被困山洞的人联系上了。探险者询问还要多久才能获救,负责营救的工程师告诉他们,即使不发生新的山崩,至少还需要十天。得知营地有医疗专家后,受困者与医生通了话,他们详细描述了洞里的情况,然后问从医学上看,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他们是否有可能再活十天。专家告诉他们,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随后,洞里的无线设备便沉寂了。八个小时后,通讯恢复,探险者请求与医生再次通话。威特莫尔代表他本人和其他四名同伴询问,如果他们吃了其中一个成员的血肉,能否再活十天。尽管很不情愿,医生委员会主席仍给予了肯定答复。威特莫尔又问,通过抽签决定谁应该被吃掉是否可行,在场的医疗专家没有人愿意回答。威特莫尔接着问,营救组中是否有法官或其他政府官员能给予答复,但这些人也不愿意对此提供意见。他又问是否有牧师或神父愿意回答他们的问题,还是没有人愿意出声。之后,洞里再也没有传来任何消息,大家推测(后来证实是错误的)是探险者的无线设备的电池用光了。当受困者获救后,大家才知道,在受困的第二十三天,威特莫尔已经被同伴杀掉吃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洞穴奇案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91条)

 
 

  •   老师推荐过的,《洞穴奇案》这本书的一个精彩之处在于通过一个“疑难案件”,将法学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并经由十四份法官意见书为读者生动的展开了一场有关法哲学的思考与辩论,使书本上抽象的理论在实践中得以向读者展示。在富勒虚构的五位大法官的判决中,五位法官中两位法官赞成这四个探险者应该处以极刑,两位法官认为他们应该无罪释放,一名法官鉴于无法作出选择而放弃发表意见,从而使该案成为一个悬案。法学家萨伯又延续了富勒的游戏,假设漏网的第六名探险者落网,案件上诉至由九位大法官组成的法庭,该九位大法官又针对这个案子各自写出了判决意见,这九个人所阐述的观点更冗长,也更复杂,更具有技术性,代表了法学的最新进展。有意思的是,这九个人又形成了无法定论的局面。四位大法官基于不同的原因,判定该案无罪;四位大法官同样基于各异的原因,判定该案维持原判;而能够起到决定作用的一位大法官却决定回避,使这一案件成为了一个悬案。造成这种局面我想并不是巧合,而是作者思维的严密和谨慎。正如书中导读所述,这些判决书,事实上反映了20世纪各个流派的法哲学思想 ,有如一桌法哲学盛宴,让读者得以品味精彩感人的深邃思辨,培养适应法治社会的法学素质。
  •   作为二十世纪优秀的法理学家,富勒构思出的两个案件无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怨毒的告密者”和“洞穴奇案”。而“洞穴奇案”也被称之为“史上最伟大的法律虚构案”。(“怨毒的告密者”收录在富勒《法律的道德性》一书)
  •   洞穴奇案是一个安排妙之又妙、极富争议性的案件,两代作者笔下的前后14个大法官给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帮助读者比较清晰地梳理了现当代各种法哲学观点,它们可能互有重合,但都富有说理性,突显出人对价值的选择,特别是激情与理性、法律与道德的冲突。书本身的质量没得说,三联有保证。
  •   法科学生的必读书,以一个虚构的案例为背景,虚拟了若干位大法官依据不同法理学得出的判决,十分具有思辨性。
  •   这个故事是一个情与理的死结。传统上会采用维护法律(宣判洞窟探险食人者死刑)但辅以人道的特赦(最高行政长官权力)。但本书给出了5+9个法官的不同意见,基于这个极端案例探索法律的本义。其实每个意见都有其前提假设,这些意见就是在攻击被人的前提假设同时捍卫自己的前提假设,如:如何理解“故意”杀人、何时可以适用“正当防卫式”例外法则;进而牵涉出人类法律实践中的两难:司法者能否在立法者意志(法律条文)之上进行主观解读,何时以及再多大程度上可以行使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甚至是否存在绝对的人类公正(法律只是具体阶段下集体公正的折中),等等。本人虽非法律人士,但认为本案例的核心在于如何保证对此行为的无罪判决,不会导致后人利用本案例而进行的蓄意犯罪。在人类法律无法对此加以甄别之前,仍只能是采用目前的判决。安乐死也是类似的。本案的判决在不同国家、不同法律体系、不同人类发展阶段上都将如此,除非法律上能有所突破,但目前看来尚未看待这种可能。
  •   一个案例引发出14个判例,彼得·萨伯的思维不得不让人感叹
  •   好看!真好看!真是太好看了!作为从事律师工作的我向各位负责人的推荐。精彩绝伦的法律思辨,刚看到第二位大法官的陈述,就已经被折服,继续拜读。什么时候中国的法官能在判决中做出蕴含法律精神、价值判断等闪光点的“本院认为”,一改“依法予以支持\或不予支持”此类干巴空洞的表述,就是我国法律文化进步之时。
  •   读了《公正 该如何做是好》这本书,对于此类方面的研究激发起极大的兴趣,洞穴奇案是又一次的深邃思辨的盛宴。
  •   一个案子的九个简短评述,却是各种法学流派思想的体现,让人折服
  •   洞穴奇案是法律学的经典书籍,而这本书对洞穴奇案的解读也是非常经典的,给予我们很多思考以及不同的视角,并不是特别深奥以及难懂,对法律有兴趣的学者都可以看一下。
  •   三联的这套书内容新颖有趣,适合闲时看看,洞穴奇案作为虚拟的案件引发了很多法学思考
  •   这本书是刑法学课上老师推荐的,给予它的 内容涉及的方面比较全,法、情、人性各种的凸显,以及其中各大法官的独到见解,适合很多人,不一定非是法学的妹纸汉纸,值得读,而且,这本书的性价比真心挺高
  •   一个经典的虚拟案例,14种法律哲学下的观点阐释,虽然探讨的是严肃的法律问题,但是一点也不晦涩难懂,反而勾起了普通人对法律、政治、哲学等的思考。立法的目的是什么?法律判决中是否应掺杂道德因素?是否应考虑民意?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这本不厚的小书涉及到的。如果早些读到这本书,我可能会很想去学习法律专业呢。
  •   很好看的一本书,通过一个案例来阐述不同法哲学的思想,这种方法实在是太好了,很难表达对这本书的喜爱,看了之后让人着迷。
  •   这本书想必不必多费笔墨描述它的经典 虽然内容很拖沓 这是法系不同和法律文化的差异造成的 但一案十四判的经典设置 仍令人瞠目结舌叹为观止~很值得一看~
  •   通过洞中案件,看美国大法官不同思辨过程,学习独立思考。
  •   这部书能让人了解众多的法学思想流派,特别能锻炼人们的法律思维,强烈推荐!!
  •   这个案子很经典,各位法学大学的观点都很有说服力,也让读者看到了思维的广阔性,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学习对同一问题应从哪些方面来思考,可以扩展自己的思维。
  •   值得让人思考的奇案
  •   中学里学政治的时候有这么一章关于守法与自由的辩证理论。那时候心中充满无限的问号。但是为了应付考试,算是勉强接受的这个理论。之后读了林达的一系列作品后,我对于西方社会的法律体制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也明白了为何长久以来中西方的文化隔阂会这么的深。在阅读金大中夫人做写的传记时,对于特殊时期的法律与自由的理论,我受到了更深的冲击。这个典型的案例,在现实社会中要集合这个对的争议因素,或许并不常见,但是它值得被讨论的地方在于法律与道德的拉锯。在久远的中国古代就有两派人马,一个提倡依德治国,一个提倡依法治国,均是各有利弊。之后的几千年,我们也不过是一直在寻找两者的平衡点罢了。
  •   这本书的专业性很强,如果不是对法学或哲学感兴趣的不建议阅读。就法理学来说,这本书构思新颖,既有专业深度又有文学色彩,薄薄的一本书能令人回味无穷再三品读。
  •   能够激活你的思维,理解法哲学流派观点。
  •   经典之作,能学到很多东西,值得法学专业的人人手一本,反复读,对里面的观点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很能培养自己的思辨精神。而且这本书阅读并不困难,非法学专业的人也可以阅读,相信也能有所启发。
  •   以案学法,深度并精彩展开法律的世界。
  •   每一个法官的观点都逻辑严密,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每个法官的观点都很正确,但他们彼此的判决却千差万别。
  •   收到的书包装很好,很干净。这本书对于法逻,法理,法哲学的理解很有帮助,法科生必读。
  •   一个虚构的案例,如果站在不同的角度,从不同的出发点入手,最终的结局是不一样的,很锻炼人的思辨能力
  •   个人觉得堪称20世纪最伟大的法学著作,对当今各类法学流派的思想可以深入了解
  •   从多个角度来探讨法哲学思想,值得一看
  •   还没看完,但是我觉得这种事就是和火车拉闸就人多人少的问题一样,是牺牲无辜的少数人去拯救多数人还是坚持不让无辜的人受罪,哪个都不好说哪个都不是绝对的对错。
  •   看这本书有两点感觉:能够理解美国的司法制度的一些特点;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对于法律人来说,是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   用一本书囊括了美国各种司法流派对同一个案件的评判观点。富有哲理的语言更让我们生发对法律与人性的沉思。
  •   西方法学院学生必读书目,经典中的经典
  •   磨练出法律人的思辨力。
  •   上很多专业课的时候听提过这个虚拟奇案 一直想买来看看
  •   对于同一案例,多角度不同方式思考,不论是否学法律的人,都是值得一读的,对于思考关于社会道德判断和法律的建设,都有一定启发
  •   今天拿到书,看了看前面的一小部分,真心觉得不错啊!!!作为大一法学院新生,表示看了这书很有帮助,起码培养起对法学的兴趣~~~向法学初学者或兴趣者推荐啊!!!有趣的情节,一点也不会枯燥。值得多读几次!
  •   法哲学
  •   作为一本法律读品,这本书确切的告诉了我们不同法学流派之间对于同一个案件的不同看法,是为百家争鸣,真是法学的一件幸事
  •   法学必看书之一,字数不多,但是就一个虚构案件展开精彩的法理分析和探讨,引人入胜,学法的必须看那
  •   这本书让人以不同的视角认识法律的作用,让人在更深更广的维度上去认识法律,很赞。
  •   光看书的简介就十分引人。是本法律专著,于是读来需要动点脑子,但是对于开阔思路和了解法律精神都很有帮助。
  •   阅读的难度不大,要是有人刚进法学院的时候读了它,很可能会喜欢上法学的。
  •   各种不同的观点,锻炼法律人的思辨。都应该读一读。
  •   非常好的一本书,纸张和排版是我喜欢的那种,所以看起来很舒服。内容也很棒,不同法官的论述都非常精彩,能启发人的思考
  •   这并不是一本探险小说,而是一本值得一看的法理学优秀著作,我看了后很受启发
  •   案子可以设计,理论还需清晰,论证尤须严密,值得一看。
  •   很有意思的一件案子。。。非常好看。。。
  •   很不错哦 纸质也非常好 内容适合对法学有兴趣的人!
  •   很引人入胜,法科学生建议入手,尤其是法理学
  •   这本书让非法律专业的人认识到法理情的平衡,对认识法律的意义很有帮助
  •   读法律的人要看这本书,不读法律的也要看看这本书,值得推荐!
  •   法律人应该仔细阅读
  •   本书适合的读者是那些不热衷于给观点贴标签或猎寻虚幻、对严肃而有意义的论证充满兴趣的人。
  •   这本书是上西方法律思想的时候老师推荐的,非常经典的一个案例,很有收藏价值
  •   一本内涵深邃法学思想的好书。
  •   法学老师推荐的阅读书目。通过时下不同的法律思维来断定同一个案件,可以让读者,通过一本书明白知晓不同的法学思维。
  •   不管是不是法律专业的学生 都值得一看 书中提出的不同观点 值得大家自己去思考~~很喜欢~
  •   非常值得看!老师也有推荐,可以引发思考,同时生动介绍了当今法理学的主要观点
  •   基本上还是哲学的外在表现形式,感觉还需要阅历才能看懂
  •   不错 纸张很好 内容跟好 法学必读
  •   一个经典的法学案例,展开的关于法律与道德的探讨
  •   美国法学理论概览~~
  •   同样的事实,同样的法律,不一样的结论,这就是正义发的体现。学法律要的就是这种法律思维。放开自己的思维,但保持法律的正义!
  •   这本书说是西方法学生必读书目 我们民法老师也推荐了 内容还是很不错的 对于法学生来说很值得一看哦
  •   一个值得人深思的故事,一本值得人一读的好书
  •   可以说,绝对经典的一本书!从14个法官的判词中,可以了解不同的法学立场,有利于训练逻辑。
  •   刚刚收到书,大概翻了翻,觉得不错,怪不得好多人推荐。
  •   一本好书让人读来爱不释手
  •   有一本台版的,送人了,再买一本。
  •   这本书,将人置于最两难境地,每个人都难以抉择。
  •   书上的思维给人启发!
  •   不错,只听人讲过,还没来得及看
  •   很好的书,送人的,非常喜欢
  •   书很好,引人思考,值得一读。翻译尚可。比较薄的一本书,很快读完,但是值得细细体会。
  •   案例的探析,在于让人学会独立思考,而非人云亦云!
  •   还没看 不过应该不错 很多人推荐
  •   收到书就开始看了,很吸引我,感觉很好,学法人的必读书
  •   人凭什么是人???
  •   经典 值得好好品读 给人启发!
  •   诸多法学家的理论,受益匪浅
  •   很棒的法理学书记,磨脑子的好书。
  •   一直很想看些法理学方面的书,终于有一本了
  •   法理学老师开课时用到该书内容,个人比较感兴趣就买来了。是一本很好的法理学入门读物
  •   绝对的好看,建议法学专业学生看
  •   好书,比较适合法本学生拓展视野
  •   跟中国的法学完全不一样的视野……
  •   学法律必要看的一本书,真的很好!
  •   听别人推荐说是影响法学观的一本书,果然如此;
  •   研究法学必读的著名案例,好好品读一下。
  •   老师推荐的,值得一看。主要是以一种假设的方式来解析人类的思想,很有启发作用
  •   有案情,有观点,有法律,很有..侦探分析才华。
  •   觉得里面内容蛮精彩的,法官的论述很经典。。。
  •   修炼你的法学功力。在读中
  •   法学老师推荐书籍。老师建议反复看,里面有很深的法理问题。
  •   一部颠覆我们思维的法学论集
  •   从实际案例分析到深奥的法学理论,这本书深入浅出,值得一读。
  •   我认为这是有法学启蒙性质的一本书
  •   罗辑思维和法学老师双重推荐~兼听则明 对启发思维很好
  •   很好的法学书籍,里面不同立场和出发点的分析值得细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