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2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王朝闻 页数:48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雕塑美学》是一部论雕塑美的专著,从酝酿到动笔,历时6年,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7月出版,同年10月第二次印刷,累计印数为4500册。l993年获得吉林省优秀图书奖。l996年作者对书稿作了较大的修改,2003年春到2004年春再次作了更大的修改。
这部专著结合中外雕塑名作,从审美关系角度立论,对于雕塑艺术的审美特性,从内容到形式作了较全面的论证。就雕塑美这一特点的探索来说,即怎样创造美的雕塑和如何欣赏雕塑的美,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开拓性。文中对于雕塑艺术的耐看与乏味,传神与入神,意象与意蕴,运动与矛盾,空间的虚与实,时间的真与幻,形式美(包括基本形式)与形式,风格与人格诸种问题,都作了较前深入的论证。论据翔实,观点新鲜而深入,不乏独创的见地。特别是著者所强调的雕塑的耐看作用,实际上是论证雕塑(和其他艺术)的永久价值,也就是著者晚年所强调的有与无、虚与实、单纯与丰富的对立统一的美学观点,所以说这部雕塑美学实际上是著者几十年来雕塑创作经验和雕塑艺术理论探索的概括。
作者简介
王朝闻(1909--2004),别名王昭文,后取《论语·里仁》中“朝闻道,夕死可矣”语义,更名王朝闻。笔名汶石、廖化,席斯珂,卓越的文艺理论家、美学家、雕塑家、艺术教育家,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美学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
王朝闻为《毛泽东选集》封面创作的浮雕《毛泽东像》、圆雕《刘胡兰像》、圆雕《民兵》等作品。都属于新中国美术的代表作。他是熟诸实践的美学家。在七十余年的艺术与学术活动生涯中。横跨美术、文学、戏剧、电影、曲艺、民间文艺,摄影等领域,先后出版了专著和论文集40余种,近千万言。他通过数十部近千万言的著述,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和文艺理论体系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美学既是艺术家的美学,也是哲学家的美学,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他一生坚持文学艺术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关注艺术与生活中的重大课题,坚持真善美的艺术理想,强调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借鉴外国的先进文化。他十分注重美育教育,为提高文艺工作者和群众的审美素养付出了毕生心血。他的美学思想和理论建树,指导和影响了新中国的几代美术工作者。
书籍目录
中国艺术学的当代建构 总序
卷首语
第一章 耐看与乏味
第二章 雕塑与非雕塑
第三章 传神与入神
第四章 意象与意蕴
第五章 模仿与虚构
第六章 概括与抽象
第七章 细节与整体
第八章 形式美与形式
第九章 基本形与美丑
第十章 运动与矛盾
第十一章 空间的虚与实
第十二章 时间的真与幻
第十三章 实境与神境
第十四章 风格与人格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再读汉代蔡邕论书法艺术的《笔论》,觉得它有助于理解雕塑形体的动态的美。他说:“为书之体,须人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这里所说的“有可象者”,看来和他在《九势》中所说的“夫书肇于自然”的论点一致,是指书法家可能适当表现他对自然现象的审美感受所形成的意象,而不是在提倡书法直接模仿或再现自然现象的具体性。时人为了使字的结体绘画化,譬如说写“雨”字而无节制地在纸上点出两行代替雨点的点点。这种把抽象化的书法形体还原为具象形体的实践活动。,对“书画同源”说是一种表面化的理解。假若把书体的抽象还原为形体的具象,岂不和蔡邕“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的合理主张相左,偶一为之的笔墨游戏无可厚非,倘若要求以表现见长的书法向再现性手段靠拢,那就未免显得太随意也就是不随意,太自由也就是不自由。蔡邕论书艺的这些带比喻性与形象性的用语,是不是可以当作艺术家对于动势的美的感受来阅读?看来也像西晋书法艺术家卫恒在《四体书势》里的那些用语一样,对理解雕塑如何表现动势美也有好处。卫恒所引蔡邕的《篆势》,其中有如下带联想意味和比喻性的描述:“颓若黍稷之垂颖,蕴若虫蛇之棼緼。扬波振撇,鹰踌鸟震,延颈胁翼,势欲凌云。或轻笔内投,微本浓末;若绝若连,似水露缘丝,凝垂下端。纵者如悬,衡者如编。杳杪斜趋,不方不圆。若行若飞,跛跛翱翱。远而望之,若鸿鹄群游,骆驿迁延;追而视之,端际不可得见,指捞不可胜原。”这些词汇已不通行了,大意是可理解的。
编辑推荐
《雕塑美学》是中国艺术学大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