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丁耘 页数:30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之所以名为“儒家与启蒙”,实有志于探究晚清以来互为表里的古今中西问题。本书分为三编,启蒙、儒学、哲学各据其一。而其要旨,则是从不同方面与层面观察考辨古今一中西问题。启蒙编总论这三十年思想变迁大势以及可能的出路,将古今问题转并入中西问题。儒学编则试图从新一轮古今之争的处境中,在启蒙之后的时代里重新激发儒家新的可能性。
作者简介
丁耘,生于1969年。1987年入复旦大学哲学系学习。哲学博士(1997)。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主任(2005)。现任教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研究方向
书籍目录
引言 重启古今中西之问
第一编 启蒙主体性的终结与当前中国思想的出路
1 启蒙主体性与三十年思想史
2 文化民族主义:刺猬的抑或狐狸的?
3 现时代知识分子如何“以天下为己任”?
第二编 儒家复兴与儒家社会主义
4 略论当前儒学的政治论述
5 五四、儒家与启蒙
6 大陆新儒家与儒家社会主义
7 儒家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会通
第三编 哲学会通与古今—中西问题
8 哲学与神学的政治对照
9 知其不可译而译之
10 《现象学之基本问题》中若干译名的讨论
11 是与有
12 是与易
后记
章节摘录
学学科下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的诸多学科,影响了文艺理论、艺术评论甚至诗歌创作。其流泽之广远大大超出了韦伯,甚至超越康德。这个外人难以理解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当然在于这个时代。伟大的改革瓦解了基本的旧共同体,消除了那种陈腐的归属感,把人驱逐到了无所不包的市场丛林与科层体制之中。如何安身立命的茫然之感也许很难成为一个专门的社会科学课题,但此刻却是折磨每个敏感心灵的首要问题。海德格尔的存在意义之间正是这些心灵当时所能找到的最深刻依靠。职是之故,“海德格尔”超越了专门的研究领域,成了“个体生命意义”这个问题的总象征。这个古怪的马丁’海德格尔是我国八十年代马克思主义人本学探索与康德主义主体性探索的最后归宿。在这个意义上,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那不对称的“学科之争”也许就是海德格尔一个人的战争——一场思想文化的后启蒙与社会现实的总体启蒙之间的战争。九十年代后期以来,思想文化方面的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经济体制上的泛现代主义从相互斗争逐渐趋向相互依存。这种主观意识上的非理性主义与客观精神上的理性主义都发展着把对方统一在自身之内。陌生的客观现实越是膨胀弥漫无远弗届,主观意识就越是茫然无措进退失据。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