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马骏 页数:30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治国与理财》围绕国家建设和公共预算这个主题,从中国财政国家转型、现代预算制度的确立和中国的预算改革、预算与国家治理、预算与政治问责等多个角度,论证了作者的基本认识与核心关切——“治国即理财”,即财政体系在国家治理与政治问责方面的重要性。
作者从2003年以来在中国的五个省和四个城市进行广泛的预算改革调研,积累了大量的实证资料。他采纳财政社会学的观点,认为财政对国家和社会的演进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不仅是理解社会和政治变化的关键,而且是社会变化的重要指标和源泉。
作者将预算制度的建立上升到国家能力的高度,认为预算能力是国家能力最基本的支撑,并从政治学的角度思考中国的预算改革,认为对现代国家的治理来说,问责是核心问题,而财政问责(预算)又是政治问责的核心。
作者简介
马骏,武汉大学政治学学士(1990),中国人民大学公共行政学硕士(1995),美国内布纳斯加大学公共行政学博士(2002)。现为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与管理学院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香港城市大学社会与公共行政学系客座教授。中文期刊《公共行政评论》主编,Autralia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国际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
2002年以来,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公共行政评论》等杂志发表中文论文三十余篇,在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Public Administration & Development
Australia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Crime, Law and Social
Change, Public Budgeting, Accounting & Financial
Management等杂志发表英文论文十余篇。主要研究领域是公共预算、公共管理、财政史。
书籍目录
序言
一、中国财政国家转型:走向税收国家?
二、“如果你不能预算,你如何治理?”——中国国家能力研究
三、政治问责的三条道路:欧洲、美国和中国
四、没有选举的财政问责的困惑:中国预算改革研究
五、预算与问责:美国进步时代与中国当前预算改革的比较研究
六、建立一个廉洁的政府:预算改革是不是为中国叩开了希望之门?
七、中国预算改革的政治学:成就与困惑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部门预算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政府预算以部门为基础进行编制。2000年,四个中央部门试点了部门预算,随后逐步扩展至其他部门。到2007年,所有中央职能部门都被纳入部门预算。为了编制部门预算,制定了标准化的预算格式和预算程序,并且要求所有部门遵照执行。更为重要的是,预算改革严格地推行了全面性原则,要求各个部门把它们所有的收支都纳入部门预算。对于部门预算改革来说,专门针对预算外资金而实施的“收支两条线”改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在这一新的制度下,部门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可以自己征收并直接动用预算外资金来满足它们的支出需求。以前,这些资金是存在各个部门自己开设的账户中的,现在这些资金是存放在财政部门开设的财政专户之中的;部门必须将预算外资金编制进部门预算,经财政部门审查再经人大审批之后才能使用这些资金。2002年,财政部将5个部门的行政性收费纳入预算管理,对28个部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2007年,国务院批准的收费项目90%以上都已纳入预算管理,政府性基金则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编辑推荐
《治国与理财》是“文化:中国与世界”新论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