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咏(上下)

出版时间:2013-3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周光蓁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以中央乐团的成立、发展、变化直至结束历史使命的时间为脉络,记录中央乐团四十年的风雨历程。
这部七十余万字的巨作,读后有震撼,也让人思索。文中大量涉及到中央乐团乃至中国文艺界几十年的风雨,特别是在思想观念上的争议。无论是最初建团时的“土洋之争”,还是中央交响乐团与“国交”之争,实际上都是对中国交响乐如何发展、如何持续发展的思想分歧,这种分歧不仅是对交响乐团,更贯穿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之路。这是一部集体传记,也是共和国历史的一个侧面。
为了深入了解中央乐团这一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国家级交响乐团四十年的发展历程、兴衰变迁,作者在十年间走访了二十位指挥、四十多位当年的老乐师、行政人员、作曲家以及与中央乐团有过合作的音乐家等一百多位见证历史的相关人物,其中包括年逾耄耋的前文化部部长周巍峙。在大规模的采访之外,他还遍阅有关图书、报刊,常年在京港两地图书馆搜集资料,在此过程中愈发感觉到为中央乐团写史的意义所在,“这是个被遗忘的艺术宝库,它记载着20世纪下半叶交响乐艺术在神州大地整整四十年不寻常的发展经历。从广义上来说,中央乐团的四十年记载了中国知识分子自晚清构建新文化的延伸”。作者十年著一书,可谓呕心沥血。本书被评为“亚洲周刊2009年十大好书”。
附中央乐团经典录音CD一张,铭刻了中央乐团的辉煌,弥足珍贵。

作者简介

周光蓁,祖籍浙江衢州,澳门出生、香港长大。对音乐史的兴趣始于檀香山夏威夷大学研究院,分别跟随郭颖颐教授和巴巴拉·史密夫(Barbara Smith)教授学习中国文化史和民族音乐史。曾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讲授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并担任香港大学香港人文社会研究所副所长,现为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名誉研究员、《亚洲周刊》音乐评论专栏主持、《南华早报》资深作家、美国权威古典音乐网站Musical America大中华地区评论员,香港艺术节《阅艺》杂志特约作家、香港电台节目顾问及第四台乐评主持、香港艺术发展局审批员。2009年《中央乐团史1956—1996》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同年被评为“亚洲周刊2009年十大好书”。

书籍目录

《凤凰咏(上册)》目录: 序一从中央乐团到中国交响乐团 序二权威的中央乐团传记  自序我与中央乐团的因缘  再版序  绪论从无到有:管弦乐团在近现代中国的发展轨迹 第一部从孕育、创建到成长1951~1966 第一章中央乐团创立背景1951~1956 第二章从引入专家到“反右”1956~1957 第三章以小养大:困难时期的亮点1958~1960 第四章暴风前的静谧与惶惑1961~1966 第二部“文革”样板团年代1966~1976 第五章乐团造反派时期1966~1967  第六章军宣队进驻前后1968~1970 第七章钢琴协奏曲《黄河》与外交转向 1970~1973  第八章觉醒中的样板团1974~1976  第三部改革开放时期1977~1987 第九章从拨乱反正到恭迎卡拉扬1977~1979  第十章乐团改革初试1980~1985  第十一章港澳、美国巡演1986~1987 第四部凤凰吟1988~1996 第十二章乐团改革难产前后 1988~1991  第十三章再改革、再难产1992~1993  第十四章中央乐团终极改革1994~1996  《凤凰咏(下册)》目录: 图版  附录一中央乐团四十年大事记1956~1996  附录二中央乐团演出一览表1956~1996  附录三中央乐团演职人员1956~1996  附录四 中央乐团主要录音一览表1956~1996  附录五 外国交响乐队访华一览表 1956~1996 附录六主要参考资料  凤凰咏——中央乐团(1956~1996)CD唱片——解说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我们的乐队是国际性的交响乐队,根本不存在什么民族性以外的问题……如果说我团的主要任务是为发展民族交响乐艺术、更好地为表现人民斗争生活而努力,我是不同意的。我认为我团主要是演出外国的东西,演奏中国的作品是次要的。 民族风格在交响乐队是讲不通的。 我们掌握了西洋的一些东西,但还只是刚会走路、扶着墙走路的孩子,离开了墙就不能走一步了,我们现还是应该大力学西洋,以搞西洋为主。 我们这一行应当“厚古(外国的古)薄今”。 我们的技术太差了,应该先向西洋学习技术,提高了技术才能解决民族风格问题。 老指挥(戈斯林)排练《瑶族舞曲》比中国指挥好,外国乐队演奏中国作品比我们好,这就说明是技术问题。 我们应该像足球队一样送到苏联学他个五年、十年,回来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我们乐队又要做开路工作(发展民族音乐艺术)又要国际水平,我们怎么办? 从“大跃进”以来,我们既看不到有什么普及,也看不到有什么提高。我们的水平不如以前了。我认为我们演出应该主要是在剧场,要说为工农兵服务,可是你送到工厂去别人不要,到农村就更难了。 我们乐队像现在这样搞下去,在技术上来说是没有把握、没有前途的,十年以后,我们就被人家普及了,像这样搞下去,永远也赶不上世界水平。 文章刊出后,舆论哗然。批评言辞最激烈的莫过于一个月后《人民音乐》的署名文章,指中央乐团“暴露出来一部分人的思想是非常丑恶、非常严重的。这种思想与我国音乐事业的总方针——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的新音乐有着根本抵触。因此,一定要给予严厉而彻底的批判”。这篇题为《交响音乐必须为政治服务》的文章,给予中央乐团的乐师们从未领教过的公开点名羞辱,被指“彻头彻尾的扯谎”,“他们还不仅仅轻视民族而是彻底否定民族音乐”。对于乐师们对技术的重视,文章视之为“十十足足的洋奴思想,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是“典型的文化买办思想”。但以上的指控都不及以下的威胁性大: 交响乐队一定要民族化,一定要以中国的演奏节目为主,来为工农兵服务,否则它就不符合人民的要求,也就会感到有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这等于发给中央乐团一道最后通牒,以两个“一定”为过关条件。再次暗示乐团如不改弦易辙,就要扫地出门:“所以我们也要扫除那种洋奴思想和买办思想,为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扫清道路”。

编辑推荐

《凤凰咏:中国乐团1956-1996(套装共2册)》既是一部集体传记,也是共和国历史的一个侧面。随书附赠中央乐团经典录音CD以张,铭刻了中央乐团的辉煌,殊为珍贵。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凤凰咏(上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关于整体以及个体的命运。看看,比不看好。
  •   港版引发了李德伦先生后人不满,作者作了一些辩解,总体上感觉写这么一本书是不容易的,提供了另一种视角,但关于乐团改革的那些,因为是过去不久甚至是正在发生的事,不容易写客观。
  •   这是一部值得读的书,对新中国交响乐团史比较完整的呈现,是音乐爱好者尤其是新中国音乐史爱好者之必读吧。难得的是附赠一盘cd,感触颇多。红色娘子军合唱部分与乐团的合作的激情和谐,现在估计不会再有这样的版本了,经典。而我,并不是那个年代的人,音乐的确跨越时空,,,,作者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谢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