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发生

出版时间:2010-12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邓福星  页数:29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是一部主要以美术作为研究对象,论证史前艺术发生、发展及其基本特征的学术专著,  但是对于研究其他艺术门类的学者,可能也会起到互相借鉴的作用。    著者邓福星同志,  是《中国美术史》第一卷《原始美术》的主编。四年前,他就把博士论文的写作和对美术史的研究统一进行着。这种做法,不妨用一句四川民谚所说的“作揖搔脚背”来做未必确切的譬喻,我作为他攻读博士学位的导师和《中国美术史》总主编,对他这种做法是赞许的。结果证明,这种双管齐下的做法,收到了一击两鸣的好效果。他通过几年的努力,使上述两个虽有差别,却又互相联系着的任务,得到了一种并非复述前人观点的,而是有独创性的令人感到满意的完成。

作者简介

邓福星,1945年生,河北固安人。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美术研究所名誉所长,博士生导师。

书籍目录

序艺术前的艺术 第一节  史前艺术的发生 第二节  史前艺术的历程 第三节  史前人类的审美心理基础 第四节  史前艺术的形态中华原始艺术概论 第一节  艺术的发生 第二节  中华原始艺术的界定、分布和流变 第二节  中华原始艺术的基本特征中华原始艺术对后世艺术的影响 第一节  奠立了中华艺术“天人相谐”自然观的基础 第一节  萌生了中华艺术越于音乐的品陸 第三节  蕴蓄了中华艺术写意的表现特征 第四节  隐含了中华原始艺术的象征观念美术的起源与中国原始美术中国原始素陶研究从原始造型艺术看人类早期的审美意识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这是一部主要以美术作为研究对象,论证史前艺术发生、发展及其基本特征的学术专著,但是对于研究其他艺术门类的学者,可能也会起到互相借鉴的作用。著者邓福星同志,是《中国美术史》第一卷《原始美术》的主编。四年前,他就把博士论文的写作和对美术史的研究统一进行着。这种做法,不妨用一句四川民谚所说的“作揖搔脚背”来做未必确切的譬喻,我作为他攻读博士学位的导师和《中国美术史》总主编,对他这种做法是赞许的。结果证明,这种双管齐下的做法,收到了一击两鸣的好效果。他通过几年的努力,使上述两个虽有差别,却又互相联系着的任务,得到了一种并非复述前人观点的,而是有独创性的令人感到满意的完成。作为导师,我一开始对他论文的基本要求,是对史前美术的发生和发展,提出一种前人和同时代人尚未提出过且合乎实际的观点。体现在这部专著中一个带根本性的新观点,就是他在1983年就向我提出,后来参加美术史原始卷的编写的专家们在反复讨论过程中所同意和采用了的观点——艺术起源与人类起源同步。人类第一件工具的创造,当然在造型特征方面要服从它的实用目的。这种目的支配了劳动工具的创造,却同时又创造了另外的价值。这种以功利性目的即以善为主的原始工具和后来以体现审美功能即以美为目的的艺术品的创造,当然有不可混淆的质的区别。但逐渐地稳定下来,以至它们不再爬行。直立行走为劳动创造了首要条件。在从猿到人转化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中,气候与环境的变迁也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其次,伴随着萌芽状态的劳动,“我们遍体长毛的祖先”从身体器官的质量、形态到功能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如果说直立行走为脑的改进提供了条件,那么,最初的劳动促进了脑容量的增加和脑质的改善。研究材料表明,距今约300万年的前期猿人平均脑量仅600至700毫升,约100万年前的后期猿人脑量增加到800至1000毫升;待到约20万-30万年前的智人,脑量已增至1400毫升,与现代人的脑量相当。还有的材料说明,现代人脑的重量为体重的五十分之一,而黑猩猩和大猩猩的脑重量仅为体重的五百分之一。人脑的绝对重量,男性为1424克,女性为1242克。男性人脑量每年增长0.66克,女性人脑量每年增长0.62克。这种进化还在继续进行。又如,把现代人脑和现代猿脑作比较,猿脑皮层上前肢和后肢代表区几乎相等,而人脑皮层上手的代表区则明显增大,并且出现了与语言思维密切相关的代表区域。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说明,在从猿到人的进化中,脑的重量增加和改善是人类智能发展的物质基础。不再用于爬行的手可以从事较为复杂和较为精巧的活动。这些活动也就相应地引起手的“肌肉、韧带以及在更长时间里引起骨骼的特别发展遗传下来”。人手具有任何动物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对指。这既是劳动的结果同时也是劳动特别是使用工具的必要条件。依照达尔文的生长相关律,身体某一部分的进化和改善总要引起其他部分相应地改变。

后记

二十多年前,我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读博的时候,导师王朝闻先生正承担了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美术史》研究撰写课题,我参加了试点卷《原始卷》的编撰工作,攻读学位同课题研究也就结合在一起了。于是,博士论文的选题也就定为对原始艺术的研究。我对艺术发生学的思考就是从那时开始的。我对艺术发生问题的研究深受导师朝闻先生的影响。在跟随他读研的七年中,他反复强调的是研究方法,强调治学中的辩证方法。辩证法在他的著述中是得到充分体现的。他认为在美学研究中,审美主体同审美对象相互之间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是核心的问题。这同马克思关于人类艺术的把握世界方式的理论是相吻合的。我受益于此,并沿着不同于以往艺术起源诸说的思路去思考这一问题。有对我论文的评论曾经提到过这一点。在某些情况下,不同的研究方法同相应的论点是互相依赖而共生的,方法论问题不可小视。在研究的过程中,要确定究竟在何时出现了艺术的萌芽,何时出现了艺术,从而确定艺术形成的大致时间,首先则须要确定何谓艺术的萌芽以及何谓艺术。于是这就不期而然地遇到了美术原理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何谓艺术?艺术的本质和特征是什么?如果对这个问题不做出明确的——即便是结论有待商讨的回答,对艺术发生问题的探讨就无法进行。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是一部主要以美术作为研究对象,论证史前艺术发生、发展及其基本特征的学术专著,但是对于研究其他艺术门类的学者,可能也会起到互相借鉴的作用。把艺术当作与人类的存在相伴着的一种精神活动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他所提出的艺术起源与人类起源是同步发生的观点,有独创性和科学性。  ——王朝闻

编辑推荐

《艺术的发生》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艺术的发生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艺术产生于何时,又以何种形式而萌发,一直以来为研究人类早期艺术发展史的专家学者所争论不休。作为中国现代美学家、马克思主义美学代表王朝闻先生的高徒,邓福星先生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探讨有关艺术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以及艺术生发流变的历史渊源来阐述艺术的发生。对于喜欢人类早期艺术史的读者,这是一本不可不读的佳作!
  •   很好,学习中王朝闻先生的高足 呵呵
  •   都挺好黄冈官方合适的更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