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集

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龙应台  页数:23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龙应台的这把野火,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直烧到了今天,已成燎原之势。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甚至凡是有华人的地方,都能见到野火的影响。二十多年来,野火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共同符号。

作者简介

 龙应台,近年来常驻三个地址:香港沙湾径二十五号滨于海,台北仰德大道白云山庄藏于山,金华街月涵堂隐于市。写作教书兼成立基金会推动全球意识之余,最流连爱做之事,就是怀着相机走山走水走大街小巷,上一个人的摄影课。

书籍目录

纪念版序 天真女侠龙应台杨泽  ——走过野火时代 新的“野火”,从哪里开始? ——写给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 八○年代这样走过从“一九八四”出发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生气,没有用吗? 生了梅毒的母亲 难局 美国不是我们的家 幼稚园大学 不要遮住我的阳光 不一样的自由 正眼看西方 “对立”又如何? 焦急 机器人中学 我的过去在哪里? 以“沉默”为耻    ——为高雄市民喝彩 啊!红色 不会“闹事”的一代  ——给大学生 自白 奥威尔的台弯! 精神崩溃的老鼠 台湾是谁的家?  ——啊!光复节! 容忍我的火把    ——与一位告密者的沟通在“一九八四”以后野火二十年

章节摘录

天真女侠龙应台——走过野火时代《中国时报》副总编辑杨泽一九八四年,小红帽闯入野狼昏昏欲睡的森林二十年前写《野火集》的那人,并不是野狼,而是小红帽。二十年前的冬天,《野火集》出版,在台湾畅销大卖,二十一天内再版二十四次,盛况空前,读者反应热烈,遍及各阶层,尤其对学运世代前后的五年级有深刻影响,据说后来俨然成了人手一本的学运指南或社运手册,几乎每个家庭都可以找到那么一本,反正不是兄姐,就是弟妹中的某个人买回来的,普及程度有如当年许多家庭必备的“培梅食谱”。过完年的春天,龙应台跑来纽约,一心想赴联合国总部“朝圣”,会会那些她心仪已久的保钓健将刘大任、郭松菜等人,由当时任人间副刊海外联络人的我充当地陪。我已经记不得当时大家都聊了什么,独独对龙一面之缘的印象,十分鲜活。记得这个身躯瘦弱的龙应台,苍苍白白,忧忧郁郁的,一副纯真无邪模样的文艺少女,却满满的忧国忧民情怀,相较于那几位,几乎也是整整二十年之前,在《中央日报》头版被冠上“匪”字号的左派大哥们,她时而沉思,时而怔忡的神情,似乎不清楚,或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像个闯了大祸的小女生那般。

编辑推荐

《野火集:二十年纪念版》是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野火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1条)

 
 

  •   喜欢龙应台,喜欢她理性、冷静的文字和笔风,崇拜她!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龙应台的这把野火,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直烧到了今天,已成燎原之势。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甚至凡是有华人的地方,都能见到野火的影响。二十多年来,野火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共同符号。
    20世纪80年代的台湾,正处于热切希望突破现状,冲撞权威的年代,1985年以来,龙应台在台湾《中国时报》等报刊发表大量杂文,为这般思潮掀起轩然大波,成为知名度极高的报纸专栏作家。以专栏文章结集的《野火集》,印行100版,并创下一月之内再版二十四次的记录,风靡台湾,是80年代对台湾社会发生巨大影响的一本书。
    龙应台常常针[1]对一种社会现象,一类具体事物,甚至于一个人、一句话、一件事,给予无情的透视和直接的批评,马上让人心有戚戚焉,激起大家的同感。这些事,就发生在周围,看得见,摸得着,那么具体、实在、确切;而内中的缘由、涵义、影响、作用,常人似乎无所感,一经点破;立时豁然开朗。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龙应台的这把野火,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直烧到了今天,已成燎原之势。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甚至凡是有华人的地方,都能见到野火的影响。二十多年来,野火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共同符号。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龙应台的这把野火,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直烧到了今天,已成燎原之势。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甚至凡是有华人的地方,都能见到野火的影响。二十多年来,野火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共同符号。
  •   爱上龙应台的文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龙应台的这把野火,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直烧到了今天,已成燎原之势。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甚至凡是有华人的地方,都能见到野火的影响。二十多年来,野火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共同符号。
  •   “在邮局窗口,我说:‘请你排队好吧?’这个人狠狠地瞪我一眼,把手挤进窗户里。”
    “我看见西装笔挺的大男人到区公所办事,戴眼镜的办事员冷眼一翻,挥挥手:‘去去去!都十二点了,还来干什么?’大男人哈腰赔笑,求他高抬贵手。”
    “经过郊区,我闻到刺鼻的化学品燃烧的味道。走近海滩,看见工厂的废料大股大股地流进海里,把海水染成一种奇异的颜色。”
    “我去看山——看见剥了皮的青山。延绵的绿当中突然陷下一大块,砂土被挖走了,红土石砾赤裸裸地暴露出来。”
    “我去看水。……可是水面上密密地覆着一层**,水鸟瘦瘦的脚找不到栖落的地方。”
    “为了多赚几毛钱,有人把染了菌的针筒再度卖出,把病毒注入健康人的身体里去。为了享受物质,有人制造假的奶粉,明明知道可能害了千百个婴儿的性命。为了逃避责任,有人在肇事之后,回过头来把倒地呻吟的人瞄准了再碾过一次。我们的子女坐在教室里,让赌气给轰倒。我们的朋友喝了伪酒而失明。……”


    读完上面的文字你有何感受?
    “不就是写当今中国的社会问题嘛。”
    不,上面这些文字所描写的是八○年代的台湾。
    是的,你没有听错,这描写的是八○年代的台湾。这些文字全部摘自龙应台先生八五年代出版的《野火集》,类似的描写在书中还有不少。

    不知你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是否有像我一样的惊奇与错愕,这哪里是在写台湾,分明是在写大陆当下。不读《野火集》,我还真有点无法想象,今天环境优美、政治民主、社会安定、人民富裕的宝岛也曾经历过污染严重、生态破坏、**泛滥、人情冷漠、交通混乱、官员傲慢、食品安全问题突出、政府部门不作为等种种在大陆看来已经习以为常的现象,甚至连官方说话的口吻都是那样似曾相识:“那是西方的,不合台湾实情!”(谁敢说台湾不中国?)

    1983年,龙应台结束了旅居海外的十年生活,回到台湾。亲眼目睹了威权体制下台湾的种种乱象,她如鲠在喉不得不发。自1984年底在《中国时报》开设专栏,从《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开始而一发不可收拾,一年多的时间里,连载的数十篇文章犹如一团团野火烧遍全岛。集结而成的《野火集》在二十一天内再版二十四次,短短四个月销量超过十万册,在岛内掀起了一股“龙旋风”,创造了台湾出版史上的奇迹。《野火集》也成为八○年代对台湾社会影响最为深远的书籍。

    《野火集》究竟有什么魔力,能够赢得如此庞大的读者群,能在那么多台湾民众中引起共鸣?她无非是用一个个生活的事例,用最平实的话语,道出了饱受威权统治之苦的民众压抑已久的声音。《野火集》的文章既是对台湾社会现实的批判,更是对民主价值的弘扬,期盼“沉默的大多数”能发出自己的声音,能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公民。而台湾社会今日的成就,就是对《野火集》的最好回应。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在《野火集》中读到的龙应台,我想用“侠骨柔肠”再贴切不过了。虽然她的身型是那样娇弱,虽然她的言谈是那样温婉,但是她的文章充满激情,她的文字无比刚强。那一篇篇犀利的文章,那一句句掷地有声的诘问,犹如黑夜里的一声声惊雷,使民众警醒,使统治者胆寒。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她,敢于在威权体制下痛斥社会积弊、挑战专制权威,是公共知识分子的良知,是她对这片土地的无限深情。

    有人说,《野火集》是对台湾的污蔑、抹黑,台湾没有里面描写的那么糟,龙应台不爱台湾。虽然龙应台说“台湾有一千八百万懦弱自私的中国人”,虽然龙应台说“台湾是我生了梅毒的母亲”,但我却从这些文字中读出了她对于这片土地的炽爱,对于这里民众的款款深情。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一个社会从不缺少歌功颂德的喜鹊,唯独缺少聒噪报警的乌鸦。如果知识分子放弃了批判精神,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成为依附权贵的喜鹊,那么社会也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八○年代初,台湾经过“美丽岛事件”的冲击,在当局的高压态势之下,社会安定平静,但在这平静表象之下,某种变革的力量却在不断累积。《野火集》正是写于在此之后的1985年。这个年代既是台湾街头运动风起云涌、政治局势起伏动荡的年代,也是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孕育着生机和变革的年代。从八○年代后期的解除戒严,开放党禁、报禁,到九○年代的政治转型,直至二十一世纪的两次政党轮替,台湾的民主政治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在知识精英的启蒙影响下,在执政者审时度势的推动下,在全体公民的积极参与下,已从一个蹒跚学步的幼儿,逐步成长为一位健硕的青年。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台湾的民主进程走得相对平稳,并没有出现像泰国、印尼、菲律宾等亚洲其他转型地区所出现的长期政局动荡、社会失序、经济倒退的现象?究其原因,除了思想启蒙使得台湾社会上下形成了民主改革的共识之外,还在于拥有一批像龙应台这样敢怒敢言,具有独立思想和批判精神,能为社会发声、敢于批判现实、勇于监督政府的公共知识分子。虽然与历经百年民主洗礼的欧美社会相比,台湾的民主政治还略显稚嫩,还尚不成熟,尤其是政党恶斗、族群对立、政治操弄等问题还未能有效解决,但是只要台湾还能拥有一批像龙应台这样能为社会进步思考、谏诤的知识分子,台湾的民主建设就一定能成为亚洲的典范,华人的骄傲。

    在某些人口中,中国是个特殊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个特殊的民族。因为被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所普遍接受的“民主、自由、宪政、人权”等价值据说“不符合中国国情”。其他国家可以实行民主,中国国情特殊就只能集权专制。看来中国人就是低人一等,中国人就是欠管。但是这些人却从来都是宣扬,中华民族是如何的伟大优秀,中华民族如何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难道中华名族之伟大就在于专制?所谓的“国情特殊论”完全是这些人在自欺欺人。一个满足现状的民族不可能进步,一项不思改革的制度终将走向灭亡。台湾人民用自己的变革事实证明了,专制绝非中国国情,民主绝非欧美专利。民主政治不但适用于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印度人,同样也适用于中国人。

    二十多年前,由龙应台烧起的野火,曾让台湾社会看到脱离集权统治的出口。台湾也成功走出那充满压抑、充满迷茫、充满无力感的八○年代,而大陆依然在十字路口徘徊……大陆当今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和乱象与八○年代的台湾何其相似,甚至更加纷繁复杂。如果说当今的大陆就是八○年代台湾的翻版,那么当今的台湾是否就是大陆未来的映射?
    以史为鉴,二十多年来台湾社会的变迁和政治转型的经验、教训不得不让海峡对岸的我们冷静省思,我们将何去何从?
    就让“野火”照亮黎明。


    我的梦想是:希望中国人的下一代,可以在任何一个晚上,站在任何一个地方,说出心里想说的话而心中没有任何恐惧。我们这一代人所作的种种努力,也不过是寄望我们的下一代将有“免于
  •   “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早已作古,他泉下有知的话,必会十分感动于《野火集》这样的文字。同是平地起惊雷,同为震醒大众昏沉的脑袋。鲁迅的文字含着冷冷的讽刺,却字字泣血,龙应台则从正面出发,一一论证,直击对手的痛处。鲁迅“呐喊”,龙应台“放火”。同样酣畅淋漓,同样振聋发聩。好一个龙应台,好一把“野火”。鲁迅精神可谓后继有人。

    《野火集》收录了龙应台于二十多年前留学回台后,发表于《中国时报》上的一系列批评社会时政的杂文。结集出版后,另收了几篇迫于当局压制而未能见诸报端的几篇。

    老蒋带着国民党退守台湾后,一党专政几十年,在资本主义“民主共和”的名义下,实为极权统治。压制公民言论自由的情形也十分明显。国民党时时刻刻不放弃对大陆“共匪”的反攻倒算,以及各种有失民心的政策,导致其统治下的台湾,虽在经济上有声有色,社会政治问题却多而乱。民众渐渐麻木,虽不似近现代中国人的麻木,却也表现出明显的消极的不作为。人们缺失家国的归属感,安于现状,眼见各种不公平不合理却无动于衷,政界勾心斗角,社会一片灰暗,死气沉沉。

    1984,与奥威尔《1984》描述的极权社会同属一个年代,龙应台看不下去了,她放了一把火:“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她写文为唤起麻木而愚昧的民众,抨击政府的愚民政策,对幼稚园似的大学教育、强迫式的“爱国”教育表示不满,反对压制言论自由的做法,对政府的政绩工程冷嘲热讽……与地下党外刊物不同的是,龙的这些激烈的文字偏偏又是发表在主流刊物上,成功地打了体制的擦边球,字里行间可谓拿捏得当、精准到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尽管后来遭到压制,可这把野火早已烧遍台湾,还烧出了台湾,烧到大陆、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点燃了整个华人社会。

    二十多年过去了,台湾时政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野火集》里有些批评已不适于当下。但这种不盲目从流、不屈不挠的精神却仍旧深入人心。看看她的这些文章,感觉就在说现在的大陆社会。这期间,龙应台做过十几年的台北文化局长,做过些实事,后渐渐沉稳,但面对各种不公正的打击和指责,她全无惧色、照单全收。这样的女人,真叫人汗颜无地。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野火集》出版第二十六年。但《野火集》并未被人们所渐渐遗忘,它就像一坛陈年老酿,愈年长,散发的香愈浓郁。而龙应台,《野火集》的缔造者,在这中国的文化土壤上勾勒出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的曲线,通往这个中国最应该令人看到并重视的所有,不论好,不论坏。
    龙应台写这本书的时候,正值她从美国回到台湾,回到自己日夜牵挂的那方土地。然则台湾所呈现给她的一切,都让她萌发了想写这本书的冲动,于是,《野火集》应运而生。龙应台的这把火,烧遍了整个台湾。那个年代,正处于热切希望突破现状,冲撞权威的八十年代,如今看来,那也是充满了台湾命运的种种契机的时代。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我想回去真正认识一下自己的社会。”
    龙应台真的回去了,真的注视了。而她不敢相信的,是台湾人们对于不公不义没有尊严的环境可以如此忍受,如此“苟活”。事实是,所谓环境、社会、交通、消费问题的下面,藏着一把政治的锁。
    26年后,这样的情况依旧没有丝毫改变。
    中国人依旧不敢大声地说出“我很生气”,中国人依旧不敢在摄像机面前大声呵斥无良的商家,中国人依旧对食物中跑出来的蟑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正如龙应台所讲的,敢于生气的人们,大概都活在庞大坚强的法制保护之下,而并非官官相护、官民勾结的腐败环境之中。中国社会,不公不义的事情多了去了,人们往往选择沉默来保自己周全,还用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来为自己开脱:中国人的美德就是忍耐。忍耐!那么,到了忍无可忍的时候呢,你还是选择沉默么,中国人。在长长的排队中,如果有那么几个人,抱着侥幸的心理,硬着厚厚的脸皮,从你的身后插到了你的前头,何不走上前去,跟他们说你很生气呢。龙应台的美丽宝岛,享誉在外,但在龙应台的眼中,却因为台湾人们的愚昧忍让而变得失色。
    下一次,如果我很生气的时候,我会大声地说:“我很生气。”
    《幼稚园大学》
    龙应台爱她的学生们,作为一个教授,龙应台把她的学生们当做“努力迎取阳光的向日葵”。但龙应台清楚,她的学生们,没有--完全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反观我的大学,或许不少学生都可以在考卷上挥洒出不错的笔墨,但当真正遇到生活中需要他们拿出魄力去解决问题的时候,他们往往马乱兵荒。可错并不完全在我们。我们只是一坯混沌的凝土,在教育者的手中搓揉成型。从幼稚园开始到现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我们所遇到的种种问题,暂且不谈,我们接受的所谓高等教育,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摆在我们面前的,往往是很多的规定,“上课不许迟到”,“睡眠要足8小时”,“讲话时不许口含食物”,诸如此类;更为甚者,大学制的人头点名成规:至今我也无法明白,假若这堂课对我一点帮助也没有,我又有什么必要浪费我的时间呢。但老师的观点与我们截然不同:今天我逼你读书,日后你会感谢我。确实,在步入大学之后我十分感谢以前面对我时会这样想的老师们,但在大学这片土壤上,这个哲理确实没有什么过于强大的根据。这就是我的大学。我虽抵触这种做法,但为了今后我的前途,我也不得不低头。
    “文学是思想”,“文学不是象牙塔里的白日梦”。我着实佩服说出这话的龙应台。我们这一代人对于中国式教育的怨怼,其实也在于我们本身的思想被禁锢,没有将我们在课堂上所学所思带到外面的世界,与广大的宇宙和纷扰的现实世界衔接起来。或者说,我们不敢这么做,也没有多余的时间从书本中抬起头来这样做。
    龙应台独到精辟的话语,正如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将台湾教育华丽丽的外表解剖开来,让世人闻到其中腐朽的气味。
    《一把野火烧出一片天》
    《野火集》使得龙应台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也因此成就了她源源不绝的理性而犀利的文章,渐渐赢得广大读者的喜爱,以致使她的那片火燃烧了整个中国,而终于有今日我们所见的足跨海峡三岸的一个社会的良心、酱缸文化的谏诤者--龙应台。
    龙应台常常针对一种社会现象,一类具体事物,甚至于一个人、一句话、一件事,给予无情的透视和直接的批评,马上让人心有戚戚焉,激起大家的同感。这些事,就发生在周围,看得见,摸得着,那么具体、实在、确切;而内中的缘由、涵义、影响、作用,常人似乎无所感,一经点破;立时豁然开朗。
    这个学习英美文化的伟大女性,在她深深热爱的台湾土地上,挥洒自己的笔墨,道出了多少人敢想不敢言的心声。龙应台所拥有的魄力和勇气,是她震慑文坛的锐利武器;精辟独到的言语,一针见血。
    单单选取了这三篇文章来叙述我的感想,因为这文章,都是龙应台内心深处最真实的话语。句句独到。
    《野火集》,龙应台,都是文学对这个世界最无与伦比的馈赠。
  •   翻完了《野火集》。这本书收集了龙先生于1984-1985年间发表在《中国时报》“人间”专栏里的所有杂文。看的时候,感觉书里面描写的简直就是现时的中国啊! 现时的中国,正如20多年前的台湾,社会问题多多。我们吃的食品里面掺杂着各种有毒的添加剂;我们呼吸的空气里,PM2.5越来越高;还有水,不受污染的江河湖海还剩多少?富人们都在移民,看不过眼的中产阶级也在移民……作为小民一个,我只有管好自己,不参与到造假、破坏中去,生活中坚持绿色环保、节约资源,并告诉身边的人尽量这样做。我们大陆的“龙应台”,什么时候能出现,并刮起野火?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已经有很多人,在审视着我们的过去并就国内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异议。期待着我们的家园越来越好吧! 我就是龙先生所提到的不懂得独立思考的那一类大学生。这个特点,在工作以后,很明显地表现出来并且束缚了自己职业道路的成长。从小,妈妈说,把书读好就行了,家务什么都不让做;再大些,跟家人讨论某个问题,家人说,想那么多做什么呢,把书读好,别管那些不关要紧的事;学校里,老师也只关心你填的ABCD对不对,不理会你会不会思考……SO,我成了填鸭式教育的典型牺牲品:会读书、懂道理、教条、动手能力不强、创新意识贫乏、仰仗权威(这点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很大的改善)、只懂得接收,不懂得提问反馈,没有自己的想法……  很怕被问到:“这个问题你怎么看?”。起初,我是有自己的答案的,但我羞于将它公诸于众,总觉得自己的答案肯定不够完美,还是不要说好了。就这样,失去了呈现自己意见的机会,慢慢地也就干脆不思考了。当看到第一现场在图书馆门口做采访时,别人的回答有理有据,娓娓道来,打心底里佩服!  好吧,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接下来,在认同自己的基础上,活出自己的精彩!
  •    看《野火集》的时候,我们正经历着黄浦江死猪翻滚,国人蜂拥去海外抢购婴儿奶粉,央视死揪着苹果售后不放。在中国,无论什么样的事情发生我们都认为是正常的,国人的愤怒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如同过去江湖郎中走江湖的万能丹,包治百病百试百灵。我们需要的,无非是一点豁出去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和些许的死猪不怕开水烫的阿Q精神,时间是绝佳的治愈良药,养足精神,准备迎接下一次的“惊喜”与“冷漠”。  作为80后,我们错过了很多,每每看到电视里抗战片中学生上街游行示威,文人墨客纷纷发出檄文,振臂高呼者有之,口诛笔伐者有之,我总在想,毛主席教导我们,枪杆子里出政权,这样,有用么。  看《野火集》纯粹是被一位朋友感染,也正是因为这样,我才能感受到什么叫做文字的力量,它就像是有一种魔力,吸引着你,感染着你,鼓动着你。我不知道80年代的台湾是个什么样子,去年去台湾旅游的时候,台湾给我的震撼很大,谦恭有礼,不大声喧哗,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不横穿马路,在便利店我买到了好吃的虾条,就像小时候的味道(现在至少北京已经没有那种纯粹的味道了),吃到了大块儿的牛肉面(肉是按块儿的而不是片儿)等等。事事无绝对,我们也不能一点盖面,只是我在想,是不是有一天,我们也会变成这样,我们从小生活成长的地方,是否不会在有让人逃离的冲动。龙应台说:中国人,你为什么不愤怒。当死猪顺流而下,我们的孩子连正常合格的奶粉都喝不上的时候;当一桩桩冤假错案,一次次屈打成招发生的时候;当我们吃着地沟油,啃着毒瓜果的时候;当我们面临孩子入园难入学难,各种占坑班排队班的时候;我也想说:中国人,你该愤怒了!  只是我们愤怒给谁看?《野火集》需要一个载体,我们的媒体呢?电视网络报刊杂志,杂七杂八花边新闻远比政治实事来的安全,前者最多只是某个歌星名人的辟谣起诉,所承担的后果最多是道歉声明赔偿,而后者呢?这个后果确是我们所无法承受的。我们隐忍,我们认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各人各扫门前雪。  一口气写到这儿,我却不知道该如何继续下去,看一位笔者的书评,他写到,现在的中国人不过以不沉默的方式取代了以前的沉默。所谓不沉默,就是狂欢,就是娱乐,就是搞笑乃至恶搞,目的只有一个,以此消解威权,忘却现实。可以说,这也是一种对抗。但是遗憾的是,这种对抗往往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周星驰电影中嘲笑恶搞英雄的情节被人们津津乐道,武功盖世的陈近南死在拳脚低微的小人之手,而靠溜须拍马起家的韦小宝则家庭美满,妻妾成群。  一愿大家都能读一读《野火集》,二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最近看了龙应台的《野火集》,颇有感触。
    我们需要怎样的知识分子
    很多人说,龙教授是异见主义者。但是她与那些“破坏者”不同,她心里仍有希冀,希望台湾社会能“建新”,希望民众敢于“生气”,一起为“生了梅毒的母亲”排排毒。虽然二十年来,台湾并没有因为龙教授的一把火而改观甚著,但比这更重要的是,她让各类人在生气的同时,也学会反省,从个体出发,成为社会进步的隐性的力量,虽然微小,却也是种进步。
    这就是公共知识分子应有和应尽的社会责任。
    这两年,微博上涌现出不少知识分子。他们活跃地发微博,对社会各类问题发一己之声音。太平日子里,看不出什么所以然,一旦发生了重大社会事件,就能看出他们的“派”了。知识分子之间果然是有区别的。我想大概是有这三类。
    一类是伪民主斗士,只隔岸观火,并且火势越大越叫爽。一类是“爱喝酒”的思考者,也想“救国”,却已没了斗志,只能借酒之名,写两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话。还有一类,大概起初也能做到龙教授之几分,但总是说着说着不是被舆论夹到缝里就是自己主动沉下去了。这也就是我赞赏、钦佩龙应台教授的原因所在——“龙应台”太少了。
    这个社会,不缺知识分子,也不缺自诩为知识分子的人,但是怀着真感情,能站出来说话并为之负责到底的知识分子真的太少了。所以还是期盼,我们的社会多点敢担当的知识分子。
    我们需要怎样的普通个体
    体制问题,已经被提得口干舌燥。似乎大家也懒得再提了。但是,体制万能吗?很多人前一分钟骂着为什么环境这么差,后一分钟就随地吐口痰;前一天还在抱怨交通不安全,第二天就因为一个行人挡了他车子的去路而骂娘。所以龙教授分析得很对,虽然我们的体制确实还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归根到底,还在于人个体本身,对道德的漠视,对冷暖的麻目。这个要改变,怕是不比体制容易。
    不禁想到如火如荼的文明创建活动。文明这个词,越来越微观了。我的理解,就是通过创建挤掉“毒素”。不仅国家、社会要排毒,每个公民个体也要排排毒。多一点理性,少一点浮躁;多一点包容谦让,少一点“面红耳赤”;多一点关爱,少一点冷漠。而这,只能靠个体自身的修炼和群体的带动。做一个文明人,并不难,中国人的骨子里,还是有很多优秀的传统在代代衍生。但目前的问题是,不文明的人往往逍遥自在,讲文明的人倒成了古怪异类。要化解这一尴尬,除了政府的引导之外,我觉得还是需要小众精英和知识分子的引领。
  •   龙应台的野火燃烧了二十年,从燎原大火到星星之火再到璀璨烟火,这把火注定永远燃烧和闪亮下去,只要人间依旧有冷暖。火光照亮的是前方的崎岖长路,但是光影没有倒映在身后,因为过去的历史还是那么清晰可鉴。前面是未走的路、后面是已过的事,是的,就是脚下,看清楚,擦亮眼,专注现在。
  •   又见野火,又见龙应台 电脑桌前放着一本《野火集》,本是帮一个朋友买的,不想朋友已经急切地找到了,这本也就留在了手上。这几天,西门媚在看。 我是一向不喜欢龙应台的文字的。我对那种用无数排比句和无数反问句组成的文章总是心存反感。当然,在那些我不喜欢的文字中,龙应台的思想与精神仍让人钦佩。 既然书摆在电脑桌上,我就随便翻翻。 哪里知道就这么一翻,她那些激扬的文字就飞快地回到了脑子里,真正想不到,原来自己从来都没有将她的文章忘记。 现在再看《野火集》,仍是那些以无数排比句和无数反问句组成的文章,反而觉得这些文字因为粗砺显出的力量。要知道,这些不过是20年前的报纸专栏。专栏文章向来是速朽的。本以为当年龙应台的文章不过是整个八十年代情绪的缩影,可如今看《野火集》,力量不减,甚至更有力量了。 这是为什么? 这些天和西门媚读书、讨论都离不开一个中心话题,那就是解构与建构。因为我们都发现,这些年过去了,龙应台笔下不生气的中国人仍然是不生气的中国人,只不过以不沉默的方式取代了以前的沉默。所谓不沉默,就是狂欢,就是娱乐,就是搞笑乃至恶搞,目的只有一个,以此消解威权,忘却现实。可以说,这也是一种对抗。但是遗憾的是,这种对抗往往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在这种对抗的背后,是一种以解构主义为基础的思想潮流,以媒体为代表的知识阶层在其中扮演了一个阴暗的角色。于是,我们看到报纸杂志的娱乐化倾向越来越强烈,人们快慰的是一个又一个明星的丑行暴露,并一起为新近出现的“恶搞”欢呼。周星驰电影中嘲笑恶搞英雄的情节被人们津津乐道,武功盖世的陈近南死在拳脚低微的小人之手,而靠溜须拍马起家的韦小宝则家庭美满,妻妾成群。这可能是中国的历史与现实,但是让人疑惑的是,一些知识分子甚至把周星驰作为解构主义的代表隆重推出,全然不顾那些电影说是周星驰的不如说是导演王晶的更为准确。 这不是仅在中国才存在的现象,冷战之后的整个世界都被其笼罩。女性主义、同性恋研究、文化多元主义、种族冲突研究等等,无不在解构主义的背景下展开。这些研究,其目的总的来说就是打破人类团结的幻想,强调的是每一个人的异质化和“他者”身份。它想告诉人们的是,没有什么理想是值得追求的,除了存在。 可是这种解构主义真的可以包治百病吗?恶搞之后我们怎么办?皇帝的新衣被戳穿了,是不是意味着每个人都不需要衣服了? 20年来,尤其是近10年来,消解成为了知识分子思潮和民间意识的主流。可是不难发现,如今威权依然存在,甚至有变本加厉的倾向。解构主义原本对抗威权的目的被淡化了,消解沦为恶搞,娱乐就是存在,而对抗只是为了对抗,并不指向一个目标,甚至成为了犬儒主义的掩护。(韦小宝就是一例。) 面对这种现状,西方的知识分子开始行动起来,试图改变以虚无和犬儒为特征的世界。于是,哈罗德·布鲁姆批判“憎恨学派”,理查德·罗蒂呼吁美国人重建美国理想。在中国,连被人看作消解崇高的代表周星驰也早行动起来。从《喜剧之王》开始到《功夫》,周星驰不再以嘲弄理想,恶搞英雄作为卖点,他开始认真地幽默地重新塑造英雄塑造理想。 那么中国的知识分子呢?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在虚无与犬儒的世界中自娱自乐。龙应台就不。在《新的野火,从哪里开始》中她谈到了她“纵火”20年后的忧虑与困惑。她谈到了民主之后,以绝对娱乐为本的,大众的虚无主义、犬儒主义,她仍然是一个“生气”的龙应台。只是她没有谈到,在海峡这边,以绝对娱乐为本的大众、媒体和知识阶层事实上也可以与威权和平共处。她没有看到,犬儒主义浸润过久的中国社会已经提前开始了末世狂欢。 有必要强调的是,20年前的那一把“野火”是龙应台和媒体共同燃起来的。是《中国时报》这样有良知的媒体为龙应台支起了战斗的营地,提供了呐喊的平台。反观我们的媒体呢?除了为娱乐而娱乐,为消解而消解,敢不敢,愿意不愿意为龙应台这样的人承担? 但愿媒体从娱乐中冷静下来,重拾良知与公义。 但愿龙应台的野火继续烧起来。
  •   做为华人世界里最有影响和力量的一支笔,龙应台的野火集20多年在台湾引起的心灵震荡至今仍在!讽刺的是,书中所写,所评,竟完全符合大陆的现今。看完野火集,我震惊之后,是长久的沉默思考,简单的有些温柔的言语,平常的好像日记的生活,却是字字如刀,剥去体制压在人身上的愚昧和奴性!
    龙应台的野火集是一面战旗!也希望是一个开始!
    我固执的认为任何一个认字的人都应该看看《野火集》
    这是一本能让我手不离卷的好书,这是一本送人最体面的礼物!
    仅附部分读者书评:
    -我把报纸文章给孩子看,他说要影印起来,想贴到班上去又说不敢,怕训导处,我们一直活在怕怕中
    -不瞒您说,我也想离开台湾,我敢预言中国将是被淘汰的民族,不是亡于他人,而是死于自己手中的绳子,真的,真的
    -您的书及《中国时报》在我们单位算是被禁掉了,虽然我不赞同这个做法,但军队之所谓构成,就是必须懂得服从命令,《中国时报》被禁食因为《野火集》的文章,这是一份政战部门所下的文,属于“密件
  •   一直都很喜欢龙应台的书,尤其是《目送》和《野火集》,现在野火集终于也拿到了了,书的质量,送书速度都挺好的。 她的这把野火确实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直烧到了今天,对于还怀抱热情没有麻木的人来说很适合,对于那些感觉已经麻木冷漠的人来说也很适合。
  •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只笼统的知道曾经的台湾在国民党一党独裁的是不民主不自由的。但宝岛在我的印象里却是美好的,即使不民主,但人民都谦逊之礼,是中华道统之所在!

    但在这本书中我才知道,在我出生前后的台湾竟也是个那样的台湾!道德的沦丧,人性的冷漠。和今天的我们竟是那样的相似!面对强权我们是那样的无力,面对特权我们是那样的冷漠,但可笑的却是在面对和我们一样收入寸铁的平民百姓时我们甚至连獠牙都要全部亮出。

    《野火集》不同于任何一本辛辣批判现实的书籍那样尖锐。她是那样的特别,告诉我们怎样才能获得我们真正想要的生活,面对我们的“家”我们都不是冷漠的看客,不是喝杯茶就会离开的邻居,我们是这个“家”的家长!我们都有权利与义务使我们的家庭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但是我们却都没有这么去做!

    作为一名接受过国家高等教育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我真的感到很惭愧……因为直到大四要考研之前,我甚至都没有正眼看过一次国家政治性的新闻。不关心同在一片土地上的同胞都在经历着什么样的生活,他们与我无关。甚至在街上看到不公平行为连指责的勇气都没有,可以用没有意识这个词来形容。是的,我没有这样子去做的意识,潜意识告诉自己,那不关我的事!

    这样的不团结行为现在想起来是多么的令人心痛……如果,当有一天我的朋友、家人或者是自己在公众场合受到了不公平对待呢,如果周围的人只是看耍猴似的装作高深莫测的指指点点呢?我们该是怎样悲凉的感觉?那真的是无法想象……

    像是龙应台书中所写的那样,我不想谈论政治。我更没有任何的政治信仰。我只是单纯的想要自己生活的环境能够更加的美好,人与人之间能够充满了尊重与扶持!而不是过马路时看到撞人逃逸后的车辆时只是骂句缺德而不管不顾从还躺在地上生死不明的受害者身边绕行……

    我知道使我们变成这样的原因有很多,很复杂。更多的也许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我们可以去责怪很多人,有些人骂教育、骂官员、骂政府。但正如龙应台先生所写的那样,有几流的人民就配有几流的政府。如果你对他们不满,你可以时刻擦亮自己的眼睛去监督他们,当你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时候多联系他们要他们必须为你解决!不必哈腰赔笑,那是他们应做的,用我们的行动告诉他们应该怎样为我们办事!不行就换人!天下没有白食的午餐,没道理我们拿钱养着他们还不替我们解决问题!

    还有一个就是我曾跟家里长辈辩论过的一个问题。我爱我的国家,热爱这片土地上的每一颗绿树,每一株青草。更热爱华夏五千年传承不息的中华文化!我们比地球上的任何一个民族都更要伟大,我们的文化、艺术、医学都是可以独立于世界而存在的!(这也是我一直都对台湾有着非常美好印象的重要原因,他们比我们更加的传承中华文明)但是我们必须要搞清楚的一个问题就是,爱国不等于爱政府。政府不能代表国家。我们国家那么多次王朝更迭也没说少了谁就不行。少了谁,这都是我们的家!谁也更改不了!多了谁,都不能剥夺我们是这个家的家长的地位!这不是谁可以更改的!

    所以,就像龙应台所说,“家,可以暂时挥别,可以离弃,可以忘怀,但家,永远还是那么一个。”
  •   龙应台20年前的一把野火,把台湾烧出了一片民主的天空。而今天的大陆,与20年前黑暗的台湾,有过之而无不及。"星星之火“什么时候”才能燎原“呢??
  •   喜欢龙应台的犀利、率真,二十年前她所放火的台湾社会,与当下中国大陆的社会及其相像,大陆的青年,也该多读读野火集,让公民意识星火燎原,把脏的旧的一起烧掉。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希望《野火集》可以燎遍整个中国大地,带去龙先生以及所有爱国之人的心声,关注我们的家、我们的中国、我们的上海,从小我出发改变这些不美好的现状。就像文中龙应台先生所呼吁“过程会很困难,没错;有些人会被牺牲,没错。但是在你没有亲身试过以前,你不能说不可能!在你没有努力奋斗过以前,你也不能谈无力感。”

    因此当我读完《野火集》后,并没有对名人的膜拜,有的只是对一个文化理念与公民意识先驱者的崇敬,感谢她用笔喊出了很多人不敢、不屑、不愿说出的话,感谢她这样一个平凡却勇敢的中国人。我想正因为有了这样前辈的指引,所以我才会变得更坚强与勇敢。
  •   二十年前之野火,今日品读仍不失意义。因其不啻是对今日这个的寓言,更能对中国社会未来之发展作出借镜。也许这种“时差”也代表着两个地域的差距——这是一种暂时无法弥合的隔阂。
      说到龙应台,大抵是因为“大江海”,知道龙女士,好像是因为她的豆瓣小组。其实,我未曾读过大江海,因为读电子书之于我实在吃力。当了解她上过百家讲坛、也曾在台北为仕后,我更惭愧了——对她这微乎其微的了解只能来自这本阉割多次的书。
      二十年前的我只是个乳臭未干的孩子,没有机会去广场接受空前绝后的洗礼,这算是一个大遗憾吧……二十年后,我已被教育的有四十多岁的心理年龄。
      我们这一代人也许只有嗟来父母的恩赐(有时甚至会叛逆的并不领情),却很少有机会独立思考社会和国家问题,真切的关系这位国母。我们被上学、再上学,以及后面的立业、成家等等诸有此类的固定程式禁锢得太深了。这里的上学不等于自由的学习,没有自由的学习亦不能独立思考,最终不能关系我们的母亲,她是健康还是梅毒,抑或是危在旦夕。
      
      我们这一代人的物质生活还是一天天在变好的,小时候没有电脑,现在可以上Inter***;曾经羡慕人家的大哥大,现在我们都有自己的手机,是不是连压岁钱也一年比一年收得多呢?以我们每个家庭为单位和自己的过去相比实在是进步多了,那么独立思考、表达意见、争取权益还是否必需?曾经,我理直气壮的认为我们很充实了,没必要再争取什么……
      但,事实我们仍然贫瘠与匮乏,在物质,更在精神这一更高层次上。与物质相比它更难积淀,但却易于遗失和堕落,传说中的五千年的文明窃以为快败的差不多了,再者这五千年里的糟粕亦不占少数。  
      所以,我们还是要争,争回我们缺失的文化,以充实这座物质的庞然大物。野火是再好不过的一剂药了,但我们要的是野火,不是胡乱的放火,与其胡乱防火,我宁可沉默。
  •   龙应台,祖籍湖南衡山,1952年生于台湾高雄,1974年毕业于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赴美深造,攻读英美文学,1982年获得堪萨斯州立大学英文系博士学位后,一度在纽约市立大学及梅西大学外文系任副教授。1983年回台湾,先在中央大学外文系任副教授,后去淡江大学外国文学所任研究员。1984年出版《龙应台评小说》一上市即告罄,多次再版,余光中称之为“龙卷风”。1985年以来,她在台湾《中国时报》等报刊发表大量杂文,小说评论,掀起轩然大波,成为知名度极高的报纸专栏作家,以专栏文章结集的《野火集》,印行100版,销售20万册,风靡台湾,是80年代对台湾社会发生巨大影响的一本书。1986年至1988年龙应台因家庭因素旅居瑞士,专心育儿。1988年迁居德国,开始在海德堡大学汉学系任教,开台湾文学课程,并每年导演学生戏剧。1988年底,作为第一个台湾女记者,应苏联政府邀请
  •   龙应台常常针对一种社会现象,一类具体事物,甚至于一个人、一句话、一件事,给予无情的透视和直接的批评,马上让人心有戚戚焉,激起大家的同感。这些事,就发生在周围,看得见,摸得着,那么具体、实在、确切;而内中的缘由、涵义、影响、作用,常人似乎无所感,一经点破;立时豁然开朗。
    此次重新编整后推出的《野火集》,除了保留作者当年的"野火"文字,附加了作者对此文的感言,或对当时时代背景的补充说明,或观照了对文章产生的现实意义,让人读后感慨万分。并邀请二十位华语文学名人如柏杨、余秋雨等,为文或追忆或评析走过"野火时代"的台湾。
  •   龙应台,作为港澳台地区最犀利的一支笔,它的代表作《野火集》没得说,把三十年前台湾的情况写的非常犀利,一针见血。喊出了绝大多数人想说而不敢说的话。极大的唤醒了台湾人的意识。

    想想,三十年前台湾的情况和大陆的现状何其相似,政府的无能,人性的泯灭,人情的淡薄,自私自利的行为比比皆是,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为这个社会说句话。从南京的彭宇案,到后来的演变出来的各种因为扶老人而麻烦事缠身的,到最近的小悦悦,人情淡薄到何种地步,龙应台的《野火集》就像一副良药,一丝清风,唤醒这个社会的良知,唤醒麻木的社会大多数人。非常值得现在的年轻人一看。
  •   龙应台常常针对一种社会现象,一类具体事物,甚至于一个人、一句话、一件事,给予无情的透视和直接的批评,马上让人心有戚戚焉。这些事,就发生在周围,看得见,摸得着,那么具体、实在、确切;而内中的缘由、涵义、影响、作用,常人似乎无所感,一经点破;立时豁然开朗。
    ——摘自豆瓣
    龙应台,我是从朋友那里了解到了这人的,看到《野火集》评价是如此的高,就在当当网购买了这本书。看到野火集之后,感触良多,就像其他人感觉那样,龙以她敏锐、犀利的笔锋去审视台湾这个社会,写出很多人想写却没有勇气去突破这个体制束缚或者凭借自身贫乏知识、逆来顺受秉性是写不出这样像野火一样焚烧整个社会文字的。
    野火集,就像吸铁石,一旦你踏入他的领域你就会被他所深深地吸引。作为一个从小就受到“喂育式”教育长大的我,发现自己除了老老实实死读书之外,整个人就像躯壳一般,即没有独立的个性,也没有独立思考能力,只是一味盲目服从。所以,当我看到《幼稚园大学》这一篇目的时候,给我极大震撼,同时也让我开始反思起了自己。此刻,我想到曾经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独立精神、自由思想”,这才是一个大学精神实质所在,也是我们这些大学生也必须去体悟、实践人生之课。龙作家以社会生活普通事件透析,但以其深刻、独特见解发表自己对整个社会反思,我觉得这就是她实践“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结果。从另一方面,我觉得我们每个人也需要去思考,我们该对我们社会做点什么呢?不只是一次让座、一次扶老奶奶过马路,更需要我们该以怎样方式参与到社会中去,爱护我们这个家吧!
    家,可以暂时挥别,可以离弃,可以忘怀,但是,永远还是那么一个。我希望这本书留给我们不只是一时震撼,而应该是我们该怎样去独立思考,怎样正确看待我们身边事情。
  •   很值得一读的好书!龙应台写于八十年代的书,本来针对的是当时台湾的一些社会问题,但对于当今时代、对于大陆读者,仍颇有启示意义。比如其中提到提到的为了牟利不惜造假的种种恶行,在近年的大陆时有发生,作者在八十年代似乎已经预见到了大陆会发生这一切似的,其思想之前瞻性、深刻性令人钦佩!我是高中语文老师,我们备课组最近布置高一全年级学生阅读龙应台的几部作品,《野火集》是我们推荐的书目中的重要一部。同事喜欢,帮他也买了一本。
  •   龙应台被誉为华人最有力的一支笔,针砭时事,鞭辟入里,以有情眼光观察社会:其《野火集》、《百年思索》、《面对大海的时候》讨论的均是台湾面对国际面对世界时人民应有的自我反省与探讨,她举出无数台湾社会现象来作为讨论,并以中国人文化的心理角度深入解释台湾政府的作为和人民的表现,其中辛辣讽刺的文笔虽遭人反对、谩骂、或密投书至政府单位,但她仍秉著客观批判的精神,持续而正中要害地不断写出她的社会观察,龙应台无所畏惧,因为她笔下台湾的丑恶和腐化,是源自于她爱台湾的不舍与心疼。
  •   初读龙应台是在一本杂志上一篇短文,讲的是当年到台湾的老兵听京剧《四郎探母》时的情景,只知道她是有名的作家,但不知道她的背景.有人把她对国民性的批判与鲁迅等联系在一起,读了野火集,果然感觉到她文笔的犀利,句句刺向了中国人的陋习.**遍地,自私冷漠,缺少公共意识.从她的笔尖中,我们也看到,大陆和台湾,的确同宗同源,地沟油,毒食品,毒害着你我同胞;污染和交通问题,同样严重.国共治理民众的模式还是中国的传统.龙应台的文笔,年轻时的《野火集》犀利冷峻,到《孩子你慢慢来》的母性温柔,《亲爱的安德烈》中母子理性的对话,《目送》对年老者的关怀,《大江,大海,1949》对普通民众在战乱时期的悲欢离合,每部作品都体现了人文的关怀。文笔的犀利程度可能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变化,但从她的文字中,可以看出,她对家国的情怀,对普罗大众的关心与爱,和一颗赤子的拳拳之心。期待她有好的作品。
  •   野火集所抨击的很多事情,在今天的大陆看来依然是时有发生的。台湾今天的民主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华人社会来说,怎样的民主才是真正有帮助的?也许就像龙应台先生说的那样,还是要从文化做起~
  •   龙应台信奉民主自由,在文章里写道:“民主并非只是选举投票,它是生活方式,是思维方式,是你每天呼吸的空气、举手投足的修养,个人回转的空间。这,在小方格窗里是看不到的。所以如果你对小方格里的混乱失望,不要忘记,真正的民主在生活里,在方格以外的纵深和广度里。”她批判台湾的执政者:“一介不取是基本操行,诚实是第一原则”[3];她的文章里还这么写着:“你容不容许媒体独立,你尊不尊重知识份子,你用什么态度面对自己的历史,以什么手段去对待人民,每一个细小的决定,都系在‘文明’这两个字上头。”龙应台曾经说过:“我其实只是不相信,人权应该以政治立场来区隔。国民党、共产党、民进党、他妈的党,如果人的尊严不是你的核心价值,如果你容许人权由权力来界定,那么你不过是我唾弃的对象而已。不必吓我。”龙应台的《野火集》在当时的台湾引起极大的回响及讨论。据说20日内加印4次之多。在当时的台湾几乎每5个人有1~3人看过这本书。《野火集》对台湾的解严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甚至《野火集》后来在中国大陆出版,在中国各地的大学生中产生热烈的反响。当时的中国大陆的大学生认为这本书批评的对象其实不单单是台湾,也包括中国大陆。
  •   龙应台的野火集,出书于上世纪,但是到了今天的中国社会,我们还是照样看到了书中描写了各种影子,社会在进步,但是很多问题却是在重蹈覆辙。沉默是可怕的……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每个人都应当发出自己的那么一点声音……这本书给人更多的是一种切实的鼓舞
  •   之前在学校的时候,老师推荐看龙应台的书,一直都没看,没接触过,怕自己不喜欢。
    后来在网上下了《亲爱的安德烈》来看,收获颇多。于是,就买了《野火集》。这本虽说已经出版了二十多年了,但是还是受益匪浅,书中提到的很多想象和思想还是和现在社会相符或者相照应的。或者说,中国在某些方面的进步实在不可喜吧。
    龙应台的书还是很不错的。我们年轻人是应该多关心关心自己的国家,周围的社会环境。
  •   野火集(二十年纪念版)是龙应台的关于台湾,大陆,世界变化的感慨收集,其中《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是“野火”第一篇,看这本书可以看见台湾在70年代也像现在的大陆经历变革,充满迂回曲折与荒谬,其中的详尽只有阅读后才可以理解,这本书是现在焦躁社会中需要好好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愿有心者品茗细嚼。
  •   龙应台某种意义上应该是台湾民主发展史上的标志人物。野火集也许不是点燃台湾民主之光的第一把火,但是它在让民主见到光明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这把火应该越烧越大,越烧越广。
  •   羡慕台湾能有龙应台这样的“点火者”,二三十年过去了,今日再读,仍然令人热血,青年应具备的朝气,活力,进步的思维正被经济发展大潮挤到了一旁,温度不再高涨。而野火仍能重新点燃新一代的激情,今天的青年仍然值得一读,尤其是大陆相对台湾在民主方面仍有差距,这更加使得野火有再烧的必要性。
  •   看完书,发现台湾和大陆是同根的,有同样的劣根。 书中指出的80年代台湾的这些问题,不知道今天改善了多少?

    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今天的大陆正在重复着80年代的台湾——环境、食品安全、教育、言论等等。不过大陆的改革一直是自上而下的,而中国最聪明的脑袋一直都在机关事业单位,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些聪明的脑袋会一直小心翼翼地维系这个庞大系统的运作。民众是温顺驯良的,只有被逼急了才会往自己身上浇油点火,用燃烧生命来换取一些关注的焦点。

    cpi疯牛的走势,需要备银针银勺银快的餐桌,龟速的车流,文字在当下何其无力。我读这本野火也只是把还残留的一份清醒重新拎出来狠狠嘲笑罢了。

    对了,序写的非常好!比龙应台的文字更胜。
  •   一把野火把心里烧了个遍。早期的文字,针砭时弊。留作收藏再好不过。不知道龙应台好会不会再写这样好的杂文
  •   收到龙应台的《野火集》这本书以后,马上就认真的看起来,颇有感触。 我们需要怎样的知识分子 很多人说,龙教授是异见主义者。但是她与那些“破坏者”不同,她心里仍有希冀,希望台湾社会能“建新”,希望民众敢于“生气”,一起为“生了梅毒的母亲”排排毒。虽然二十年来,台湾并没有因为龙教授的一把火而改观甚著,但比这更重要的是,她让各类人在生气的同时,也学会反省,从个体出发,成为社会进步的隐性的力量,虽然微小,却也是种进步。
  •   野火如燎原之火燃烧在八几年的台湾已过二十年观诟病如今日之中国中国人,为什么不生气还是很适用沉默的大多数让我们生活在如此堪忧的环境同时我们还未达到“免于恐惧的自由”-对于余QY不痛不痒“贺词”,相当失望
  •   野火集是80年代台湾的一个思想火苗,就像2000年时的中国大陆,信息全面开放,执政机构的一切都开始越来越透明化,看野火集,想着龙应台,有种时势造英雄的感觉。麻木不仁的民众中,总会需要觉醒的力量。
    很敬佩作者的勇敢,但看完本书最敬佩的是作者的包容,对小我的正确定位。
  •   龙应台的野火集已经出了很多年了,读这本书,明显可以发现现在的大陆和当时的台湾极其相似。和针砭时弊的所有书籍一样,读者如果带入了很多自己的情感和经历,或者所见所闻的话看这种书都会很气很难过。但是这本书龙应台自己的写序,我认为一定要看。因为它和本书的内容是不同时期写的,这个序的写作时间比较近。不同于早期对政府当局的气愤,从里面可以读到更多的理性,还有回顾,有我个人深为赞同的很多观点。
  •   看了《大江大海1949》,想要认识龙应台,于是买了她的野火集。看了觉得当时的龙应台真是一个非常愤怒的战士,呼吁或许是温良谦恭,抑或是麻木不仁的台湾人。呼吁发出心底的吼声,抵制脏乱差的环境,抵制有问题的食品,抵制一切与政治挂钩的怪象。。。。。。这部写于80年代的作品放到如今的大陆内地也是十分应景。可见那时的台湾和如今的大陆情形相似。龙的文字掷地有声,让读者感到强烈的振奋,而现实又让人有种厚重的无力感
  •   第一本看的龙应台的书,本来是想去学校图书馆借龙应台的《目送》,听说很好看,结果到图书馆发现被人借走了,所以我借了龙应台的这本《野火集》,接触到这本书我感悟很深,喜欢静静的坐在图书馆看这本书,对自己的思想也带来一种新鲜的血液。
  •   龙应台的这本《野火集》可以点燃我们内心的正义之火,值得内地人去品味、思考,三十年前的台湾不就是今天的中国大陆吗?
  •   书的装帧设计,印刷质量都保持了三联的水准。书中除了大陆出版过的《野火集》外,作为二十年纪念版,加入了新序、作者自身对行文时的简短回忆和感受、加入了近二十名文化人关于野火集或龙应台的文章,值得购买一阅。
  •   读龙应台,是因为一个朋友推荐她的《孩子,你慢慢来》,于是,在当当上把能够找到的龙应台的书都买了回来。野火集是其实最喜欢的一本,启发在于:转变着眼的方式,不指责而建议;对民众意识的启发,只有民众才是主体。明天,我也可能成为你
  •   《野火集》,二十年前在台湾卷起了龙卷风。龙应台的文笔流畅,字里行间充满了浓重的历史深度,兼有胡适的感性与鲁迅的理性。她总是娓娓道来,令人读来格外舒适。 
  •   先看了龙应台的《目送》,感觉她是个温柔细腻的情感作家。但看完《野火集》,才知道原来她是“公知”出身。结合她所在那个台湾时代,她所写下的文字确实称的上是勇气可嘉的声音,对于“野火”的称号也是受之无愧。书中所写的那些问题其实在我们时代中也存在,可惜没看到当代有些什么人能发出这样振聋发聩的声音,只能借着作者的声音,提醒自己去正视和思考那些已经习以为常的问题。。。
  •   很喜欢龙应台,之前零零碎碎在各类报刊杂志读她的文章,前段时间完完整整地看完了她的《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的文字总是发人深省却又让人异常舒服,有一种与时代紧紧连在一起的感觉,所以看《野火集》更是怀着一种别样的情感。
  •   喜欢龙应台,书生气的战斗者。不觉得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野火集》想要改变当时的台湾,《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与孩子一起成长,到《目送》经历父母的最后一段人生,都是认真、严肃、善良、负责任的思考。现在的中国大陆需要这种纯正的人。
  •   20年前,龙应台的《野火集》第一次出版,引起了台湾的轩然大波。这是一本充满批判声音的著作,深刻指出了台湾20年前种种社会弊端,不得不让当局者大为踧踖。她指控了现代中国人丧失道德勇气,要求学生争取独立思考的空间,要求政治的开放与容忍……
    20年后,龙应台所说的这些现象不同程度地在大陆发生了。这不得不让人思考,是龙应台的未卜先知,还是中国发展的缓慢。龙应台说出了很多大陆人压抑在心理的话,也让人不禁思考,当年中国人不生气,现在是否学会生气;当年的幼稚园大学,现在又有什么改观。
  •   之前看了她不少文章《亲爱的安德烈》《孩子你慢慢来》《目送》,文笔细腻,感情丰富,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一个女人作为母亲作为妻子作为女儿该有的大爱小爱,时而温柔,时而伤感的龙应台给了我很多感触,我很喜欢她的文字。而这本野火集,却给人另一种感受,犀利尖锐,对时局的无奈控诉,和之前三部比较,给人感觉是两个龙应台,一个人应该是多面的,应该是矛盾的,我想这才是真正的龙应台吧
  •   这个版本不错,印刷封面都很好,前面序言收录的是龙应台现在再看自己20年前写的野火的想法,反而思考出更多更深沉的问题,正文的每篇文章之前也写了当时的感受,20年前的野火,如同再说现在的大陆,在民主这条路上,比什么美国,比之台湾,也至少差了20年啊,好书
  •   龙应台写的东西很朴实很真挚 野火集点出了很多社会问题 如今看来依然存在 而且会发现不管大陆还是台湾都存在这些问题
  •   早就想看看龙应台的书了,买了这本野火集,看了下她在八十年代所说的,所做的,
  •   很早就知道台湾有一个名作家龙应台,也在一些杂志(如《读者》)上读过她的文章,很感人。近期又读了《目送》和《野火集》,让人难以释怀,特别是写于20年前的《野火集》让人思绪万千,结合现实,感同身受。
  •   刚开始接触龙应台是通过《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后来发现这些篇目其实都能集成在《野火集》里,且图书馆正好有《野火集》,所以就找来看了看。不想,一发不可收拾。作为一个大学生,感觉相见恨晚啊。书内是龙应台先生(女)(譬如冰心先生一样)对上个时代的社会现象的体察与思考,同时又有理有据地进行控诉。控诉着不公平,控诉着冷漠,控诉着明哲自保,但绝非一般般的生气。她的言语是大器,她的态度却可以亲和。当然,更多的身影是奋身抗击,像名女斗士。鲁迅一样的人物。。。
    作为大学生或准大学生,有必要读读。即便不是前两者,我也希望有识之士可以一起雅俗共赏。
    它似茶,清新于人,它似酒,醇香萦绕。
    做一名新时代的中国人。
  •   龙应台是我最喜欢的作家,无论是野火的独特犀利还是孩子你慢慢来的欢快温柔,精彩处不能释卷。
  •   以前只是在《读者》等杂志上零零散散看过一些龙应台的文章,去年看了她的《目送》,才对她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更大的兴趣,今读了《野火集》,更深深为之触动,二十几年前的台湾有很多问题(当然现在也未见得改变多少),正如我们现在有更多更大的问题,所以很希望有多一些的人能读一读龙女士的书,不见得要你改变多少,不是让你成为道德模范,但至少能提高你的底线。
  •   第一次阅读龙应台的文字应该是小学三年级,现在都已经是大一的学生了。这本书的很多内容都已经在各种书报上看到过,这本书应该也算是一种收藏了吧。野火集里有不少别人品评的文字,有人说是浪费版面,借龙应台的名字来宣传自己。但我觉得,一个人看完书后,能写出一篇不错的书评也是考验文字功底的。不放在读完龙应台后看看别人的品评,试着自己去谢谢感悟,如此锻炼不也算是看书一份价值么。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种野火在大陆是烧不起来,大陆只有星星之火,不知要啥时可以燎原了
  •   野火集以前在别人那借着看的,超爱,龙应台真的很敢写,也很赞台湾当局。这回算是买一本收藏,以及再多看几遍。新周刊的书,无可挑剔。爱新周刊,不仅爱他那新锐的文风,也不仅爱他重视读者,更爱他所透露出来的社会责任感,媒体要这样才算是真正的好媒体。
  •   二十年前,龙应台放这把野火的时候,我刚刚出生,如今也长到了以做一名“有良心有责任心的公共知识分子”为目标的年龄,以此激励自己,及所有同道中人
  •   这是一本很不错的书 我很满意 读龙应台的书 真是一次视觉上的盛宴。她的作品总能激起思想上的火花。她的作品很值得购买,珍藏着细细品读。其实原本我是想买龙应台的《人在欧洲》的,因为很多人都向我推荐过。我的中国文化概论老师说,这本书是当代大学生必读书之一 在龙应台的笔下 你会感受到同一事物的不同体验。可是可惜的是当当这本书暂时没货 所以我就买了这本《野火集》 打开目录 是一篇篇短文 内容很新又有现实意义 其中的《新的野火,从哪里开始》是作者特地写给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的很有教育意义 有着积极向上 给予人火焰般狂热的激励 书一到手 我马上就看 越看越月欲罢不能 很不错的书 值得你拥有
  •   起先是看目送,孩子你慢慢来,看惯了龙应台充满亲情友情的温馨文字,突然想这样的作家真的写出犀利的文字吗?于是买来野火集接着看。第一感觉是确实很犀利;第二,原来那个年代的台湾也是有犹如现今我们生活的周遭社会一样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原来我们也面临着一样的现实。所以野火集对当今的社会的指导意义不言而喻。以往看问题太过浅显,没有自己的想法,现在试着在一些书的影响下开始思考,多读书,多思考吧
  •   龙应台的言论一直以来都以犀利著称,这本野火集应该最能代表她吧
  •   一直很喜欢龙应台,所以买了他的很多书。。最喜欢的就是这本野火集~
  •   看龙应台的书这是第三本了,看过《目送》和《亲爱的安德烈》,很柔软很温馨,看了让人有一种心境舒适的感觉。《野火集》和那两部作品不同,看法独到,语言尖锐。这样一个作家也一定是一个心肠慈悲的女人,很喜欢她的作品
  •   龙应台的作品我一直都很喜欢,野火集从一个社会公民的角度,写出了对这个社会,这个国家的想法
  •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龙应台
    她的书文风很好,文笔也很好
    算是我相当喜欢的一个散文作家
    野火集是关于政治的评论
    讲得很中肯
    我觉得社会应该多一点这种声音
    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   确实很喜欢龙应台的文字。无论是《孩子你慢慢来》还是《野火集》,总能让人读后有所思有所感。
  •   目送和野火集一直是非常想入手的两本书,对龙应台也是关注已久,比想象中的更引人入胜,向大家推荐,值得一看!!
  •   《野火集》流行的年代我还不懂事,只是在初中看过两篇龙应台的散文而已,高考过了也就渐渐遗忘了。如今时隔多年重读,仿佛故人相逢,有点生疏却分外亲热。因为读龙应台的文字你不能不感到身体里的热血在流淌,不能不重新审视自己与周遭的一切。我们满意了吗?幸福了吗?问心无愧了吗?如果内心只剩下枯草,就让这把野火将它焚烧干净,春风吹过再发新芽!
  •   龙应台的文字情绪分明,《目送》让人感知到了一个母亲的深情似海,而《野火集》又让我们了解到了一个公民的正义与良知。
  •   这本野火集,刚度了几篇
    开始是龙应台1985年在报纸上发表的文章
    主要是些了台湾但是的环境人文
    现在30年过去了,
    国内和台湾的环境比当时过犹不及啊
    让人心痛啊
    我们的祖国什么时候才能恢复原来的生气盎然
  •   野火集,当时的龙应台,当时的台湾,都可在现在的中国找到对应。
  •   在台湾那时的体制下,龙应台奋笔疾书,写下了野火集,非常佩服她的勇气。书中的针砭时弊,其实不只适用于当年的台湾。
  •   之前读过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目送》等书,感觉很有现实意义。
    我们目前的现实和20年前龙应台写《野火集》时候的台湾有些相像,
    很需要一些龙应台们喊出人民大众的呼声。
  •   柏杨老先生写的丑陋的中国人和龙应台教授野火集 却又异曲同工之妙也
    用自己理性的文字去抨击台湾现实社会的丑陋现象
    让我仰慕不已 值得赞赏
    此书值得一看
  •   正是看过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才买了她的野火集和目送,她的书很深刻但又不乏通俗易懂,总能以小见大,虽然有的地方写的比较深奥,但是看她的书能看到一些不管社会上的还是生活中的美和不足的需要反思的事情
  •   一直很喜欢龙应台的书,都是在当当买的,这次买的野火集外面没有包装膜,不过也很好的样子
  •   龙应台的书一直看,野火集真的说了很多别人不敢说的话
  •   龙应台的书,有想法,有内容。野火集一直很期待。
  •   一直想看龙应台的野火集,一直很喜欢三联出的书,很棒,不愧是龙应台。书很好
  •   一起买了野火集和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的著作,20多年了,还记得读书的时候,从同学那里借着看,急急地草草的看,有人催着,想仔细看也不成,终于自己买来了珍藏版的,慢慢看,过瘾吧
  •   从大江大海接触龙应台,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位女作家,读野火集,会激起你心里那份沉寂已久的激情,对社会对国家,希望中国的年青一代都能读一读。
  •   很早以前就读过龙应台的《野火集》,因为喜欢这个版本,所以买回来重新品读。她的书,总是让人百读不厌……
  •   这本书是拿来送人的,他非常非常喜欢,他说龙应台是他的偶像,虽然我没有读过野火集,但也听说是非常好的一本书!!
  •   龙应台女士堪称一朵“铿锵玫瑰”,犀利的文字折射出了人性,折射出了我们的社会。《野火集》真的是一本让人获益匪浅的书!~
  •   多年前龙应台的一把野火改变了很多东西,而这把野火对今天中国也有很大作用。我不敢完全同意作者的观点,但是每每读到这本书,心里就会燃起年轻人的激情与斗志,奋发向上。感谢这本书,唤醒了年轻人很多正在逐渐消逝的东西,也希望年轻人能有勇气有魄力去打破社会的一些黑暗面,真正建设自己的祖国。
  •   因为是20年的纪念版,除了旧版文章外,特别还加入了二十年后作者的后续和很多当代社会评论员的读后感。
    可以说,野火集对我的触动很大,尤其是《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简直一语道破了中国现阶段各种问题现状的源头,就是的台湾如今的大陆,都太需要这样警醒世人的火把了。
    野火集早在台湾出版之前就早过台湾当局的强烈封杀,但成书一出立即脱销,几乎人手一本,这就像现在的大陆,不允许任何反正当谈政府的言论出现,但堵民之口甚于防川,越是压迫,群众的呼声就越强烈。什么时候领导人能真正的倾听民众的呼声,就算是真正的开放了。

    这是本好书,值得一读!
  •   一直都很喜欢龙应台,最先接触是她的《目送》就喜欢上这个具有感染力的一支笔,没有理由不看这本《野火》。给我很大的惊喜与震撼。
  •   龙应台的文字不用细说,如果说目送是家 那野火集就是国、天下。
  •   龙应台的书看过不少,《野火集》给孩子看很不错。
  •   本来就很喜欢龙应台,她的目送等都有,而这本野火集却是全然不同的阅读体验,很棒,有很多启发
  •   喜欢野火集 喜欢龙应台
  •   龙应台的书值得好好读一读 野火集作为她的代表作 更要值得一读
  •   老早就想看龙应台的野火集 因为她里面写过一篇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但是现在又在看李敖的书 貌似他俩是对头
  •   龙应台的野火集很值得我们当代人阅读 值得令人深思
  •   看过龙应台的(目送),觉得不错,现在再来看看(野火集)。
  •   先买了目送,喜欢上龙应台的文字,于是又买了野火集,还没开始看,但是感觉书的质量很好!
  •   看到龙应台的与儿子通信的书《亲爱的安德烈》再看看《野火集》各有千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