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年4月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陈乐民 页数:22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陈乐民(1930-2008)是他那代人中有代表性的知识分子,历经社会变革,却始终没有放弃用良知和理性去思考中国现实,作为读书人,他以陋室为书巢,将晚年的主要精力投入到对欧洲文明史,特别是启蒙时代以来的思想研究,不懈追问“欧洲何以为欧洲,中国何以为中国”。在考察欧洲公民社会和启蒙思想的同时,他内心焦灼的是何以中国传统文化本身不能催生现代化。当陈先生投入到“中西之交,古今之异”的矛盾与思索时,拿起毛笔,用传统方式写字作画成了他的最主要的消遣。或许正是这种独特的方式,让他真正保持了一种中国文人的自觉。
作者简介
陈乐民(1930-2008),出生于民国时期的就是家庭,受过传统的蒙学教育,后辗转就读于燕京、中法、清华、北大四座大学。1953年从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被分配到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工作,70年代初转到“对外友协”欧洲处,80年代初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西欧研究所,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并担任所长之职。晚年专注于欧洲学研究,出版有《欧洲文明十五讲》、《欧洲文明的进程》、《冷眼向洋——百年沉浮启示录》(主编并作者之一)、《对话欧洲——公民社会与启蒙精神》(与史傅德对话,晨枫编译)、《启蒙札记》、《文心文事》、《徜徉集》等著作。写书作画是他最大的业余爱好。
书籍目录
编者的话春蚕到死丝未尽画里画外的父亲艺海留踪 童年艺趣忆 人生行旅中的“中转站” 前贤可畏 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观后感 董其昌与南北宗 倪云林和余叔岩 诗中哲意 杜甫题书画诗 郑板桥论画竹 王羲之 董其昌 关于四山摩崖 《唐碑百选》见精神 关于“淡墨” 于右任楹联 一九九八年自作七律诗(读时文有感) 病亦有乐 日记摘抄:论诗画和文风友人追忆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集中西“绅士”于一身 一片潇湘落笔端 岁岁年年满树花 自得之趣 条案之痛 一身跨两代
章节摘录
插图:董其昌便曾上书官府中人,说“四宅焚如,家资若扫,弟业抱恨”,请求有司干预、镇压此事原委足见施老评价不差,董家可算相当霸道,董祖常盖是“衙内恶少”之属;其事也是“官逼民反”的一例。然董其昌以书画名于世,声震天下,三百多年来所罕见,以致这次民变及董家行径竟每为其在艺林中的盛名所掩。其昌书画既多,索求者众,于是赝品也多而流传甚广,多至真伪莫辨。其中有的是应酢不暇而倩人代笔自己署款的,也有的是慕其名或为牟利而主动伪作的。赝品往往做得极精,几至乱真,甚至行家里手也辨认不得。施老《云间语小录》中提到了几个捉刀人。另曾见启功先生有详考其昌书画作伪者的专文,见于((启功丛稿》其昌书画因此真伪工拙并传,由此流传出一些笑话出来。近阅清人叶廷琯《鸥陂渔话》,见其中转引康熙年间肖张种《淞南识小录》一则,略云新安一商人想得到一幅其昌的书作,又怕得到伪作,于是与接近董家的人商量,那人叫他备好重金,介绍他面谒其昌。寒暄毕,董其昌命家童磨墨展纸,一挥而就,商人大喜过望,悬于中堂,人人见了,无不称绝。第二年,商人又到松江,偶过董府,适一人下轿入府,路上的人说是“董宗伯”回府。他侧视其人,似乎不像去年给他写字的那个人。等到董其昌再出府门时,这次看个真切,果真是另一个人,禁不住大声叫屈。其昌忙叫停轿查问,商人一面哭泣,一面讲述去年的经历。其昌说:“你上当了,难得你这样诚心诚意,现在你跟我走,我给你写一张。”这回总算拿到真笔迹,商人再次大喜过望,一再拜谢,到处夸示于人。不意凡是懂得些书法的人都认为“前书较工又引方兰坻《书论》,其昌常为座师某公写字,历年积聚甚多。有一天,老先生请其昌自己来品评自己的作品。其昌选出一幅说:“此平生得意作,近日所作不能有此腕力矣。”座师禁不住抚掌而笑:“这是我的一个门生所临摹的呵!”“乃相视太息”。连自己也不免认不出自己了这两则故事,固然可作谈资,但亦可从一侧面想见董其昌以书画享誉之盛。我不是书画家,但喜欢书画。其昌书画我素来甚为欣赏,且不论前人和识者怎样评。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中国画重在内蕴,如果抽掉了“文”的内涵,无论多么逼真,也是失去了中国画里最可宝贵的东西。这最可宝贵的东西就是书卷气,董其昌说的“士气”,用现在的话来说,就叫做“知识分子气”。 ——陈乐民
编辑推荐
《一脉文心》是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