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曾焱 页数:517
Tag标签:无
前言
曾焱是湖南人,却没有我印象中湖南人的性格。我印象中的湖南人离不开辣椒的影响,性格外向者多,而曾焱,起码一直给人以温和的外表。她2002年到编辑部,至今已经7年过去,7年里,似乎未曾听过她大声说话的声音。7年如一日,她的嘴角似乎总带着那么一丝浅笑,什么时候都是抬起眼睛、昂首挺胸往前走的高兴模样。她是编辑部里少数让你省心的人之一——从不为自己争什么,你交给她去做的事,她似乎都能设法体会到你的要求,然后按你的要求去做好。每周选题会报出的选题,在要求发稿的前一天,她总能准时发到你信箱里,稿子写得干干净净,几乎无需有什么修改。逢到版面因种种意外情况空缺,给她打个电话,她会迟疑一下后答应:“成吧。”按时就能交上。她不需要你来督促,等你觉到她需要更新突破的时候,她自己往往先把更新完成了。由此我就觉得,她是把紧张地做功课隐藏在身后的那一类记者,我喜欢她表面不动声色的游刃有余。曾焱到《三联生活周刊》时,周刊办公地还在安贞大厦。她在法国留学了两年,算是李三之后,到编辑部的第二个“海归”。那时周刊有个国际部,负责人是只要聚餐见酒就醉的吴晓东。吴晓东当时最得意于他的部下不是“海归”,就是拥有北大、清华硕士以上学历。曾焱在周刊试用时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发表在2002年第47期的《法国:街民的愤怒和妓女的愤怒》,说法国妓女抗议时任内政部长萨科齐之事,这也是话题这个栏目的开栏作。
内容概要
《妖娆世纪》主要介绍了作者的一些优秀的散文:没有归属的缪斯、最后一个沙龙女主人、畅销五十年的忧愁、去要幸福吧,不必有罪恶感、有一种传奇来自破坏、当弗洛伊德遇上玛丽、在画框之外等内容。
作者简介
曾焱,2003年进入三联生活周刊,现为文化部主任记者。
书籍目录
序No.1 没有归属的缪斯唯有米勒,她在过一种超现实主义的人生像皮亚芙的歌声一样忧伤“卡瓦尔达现象”:不过需要抚慰最后一个沙龙女主人谁比谁走得更远?去要幸福吧,不必有罪恶感绝望的不是主妇身体隐私其实是不存在的确实没什么要紧畅销50年的“忧愁”玛丽·洛朗森和她那些决定性的相遇苏菲·玛索们的中年危机哭泣的多拉没有归属的缪斯当弗洛伊德遇上玛丽坚硬的童话“美女政治家关于“埃尔夫案”:一本令人坐立不安的书电影的杜拉斯塔玛拉梦露之痒像她们这样美丽的女子西西里岛上的“梅丽莎”船王的女人吕克·贝松女郎上帝创造这样的女人18世纪的“时尚受害人”断头女王玛丽·斯图亚特中年爱情事件世界上最有钱的那个女孩嫁了三个女人的爱情伤城No.2 文化的弥撒卢浮宫的虚拟和现实巴黎又要“装修”了脆弱的遗产它可能是空前的,但却无法绝后“我真该穿上燕尾服”在我身上,有某种令人过敏的东西美好年代“若干个可能的我,而不是现实的我”龚古尔奖百年是非文学场上“红马甲”写作的流浪黑色写作古老手工的光荣和梦想相信他们的话吗?到底谁杀死了帕索里尼?再现福柯的最后时日凡尔纳船长的已知和未知侠盗罗宾和福尔摩斯一个人的景观新生代大亨吕克·贝松陪一座城市在电影中回忆第四个查泰莱夫人喜剧之王动物影片和“伪纪录”争论No.3 欲望画室欲望画室要么一切,要么全无在21世纪等待戈雅谁的毕加索?达利的世界“血比蜜甜”塞尚关键词欲望照进现实生而为雷诺阿两代人和毕加索的一幅画无人认领的名画名画的身份难题半个世纪的藏画官司艺术品大盗小型博物馆的烦恼;名画总有贼惦记博物馆里的赝品《蒙娜丽莎》搬家在画框之外隐藏的穿越指向内心寻找维米尔沿着偶然之线布勒松和世界的距离:50mm杜瓦诺的巴黎有一种观看,我们已经陌生“G”的妖娆世纪No.4 时尚浮世绘有一种传奇来自破坏天体主义和娱乐至上欧洲火车怀旧超级富豪买房经蒙田大道浮世绘微观城堡地理新公社住宅运动以时尚的名义思想商业广告的“男色”时代名人“粉红立场”金发女郎与金发制造餐厅革命也疯狂全世界“御厨”的光荣与梦想巴黎美食“后现代”美女爱名马左岸美丽、疯狂、死亡……No.5 政治也有私生活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无人认领的巨额财产法国现在有200个专业调查所,专门从事家谱查寻和寻访继承人。每年光是登记在册的无人认领遗产,法国境内就有1万到1.5万宗,这是众人热衷于家谱研究的第一动力。按照这些私人侦探的观点,只要愿意穷尽一切追溯可能,每个人都一定有奇特的家族历史——要么是国王的旁支,要么是绞刑犯的后人,二者必居其一,总之是不同凡响。据说,人们一般都是在有亲人去世或举家搬迁的时候,特别有冲动要搞清楚“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问题。一旦有幸成为专业调查所的调查目标,也许你就能从一个素未谋面的叔父手中得到一笔遗产,而这闻所未闻的叔父或许早在几年前便去世了。“昂里埃特(Henriette)遗产”是法国家谱和遗产调查行当里最有代表性的故事,悬念迭起。1996年,巴黎郊区有位政府公证员向著名的Coutot-Roehrig调查所求助,请他们帮忙寻找一笔巨额财产的合法继承人:孤老太太昂里埃特刚刚在养老院里去世,留下价值数百万欧元的土地、房产和存款无人认领。昂里埃特从小又聋又哑,父母为了不授人以谈资,将她常年交给佣人看护,住在巴黎郊区大屋的地下室里与世隔绝。她没有结婚,没有孩子,凄凉地过了一辈子。调查员席科特和同事接下此案后,唯一的线索是昂里埃特的姓氏“马丁”,这个姓在法国非常普通,但也有特别之处,那就是父母同姓的可能性比其他姓氏要大。据此,席科特在地区检察官的特别授权下查到了昂里埃特父母的一些情况:他们在法国北部Cateau-Cambresis结婚,昂里埃特母系家族的一个亲戚由此继承了遗产的大部分,尽管她一点也不知道昂里埃特这个人。同时,席科特没有放弃寻找父系那边的继承人,但复杂和曲折程度是他没有料到的。他们从法国到瑞士,转道美国,然后又去了爱尔兰。在追溯12代家谱之后,他们最终找到32个合法继承人。
后记
每到周末,平时热闹的MSN会变得安静,冷不丁蹦达上来的通常只有我们周刊同事,而且多半会在线上直到凌晨两三点——星期天是周刊的截稿期限,朋友们召集吃喝玩乐的周末,就变成我们码字熬稿的时光。这样颠三倒四“自绝”于大多数的日子过了6年,收进这本书里的文章,都是这么写成了白纸黑字。结集这本书,有机会把2004年以来在周刊“话题”栏目刊发的文章拢到一起,做了一次整理。再读这些曾经在无数周末折磨过我的“作文”,我突然有一种庆幸甚至感谢:在周复一周的发稿催迫之下,懒惰的我居然也写了这么多,将近200篇,40多万字。“话题”基本要求是每周写写国外发生的有意思的事。至于什么是“有意思”,就基于记者各自的品好和观察角度了。我认为它比较像周刊的餐后甜点,可以给读者增加一些可读的趣味,相对个性化的视点。同事李孟苏写英国多,我被分配关注法国。在巴黎读书那两年,因了惰性,没有写过什么。来周刊工作后写的这些东西,在某种意义上倒像是一份延滞了的追记。在有了空间上的距离之后,当年那些让我感兴趣的人和事,经常会因了报刊上的某则新闻而重新变得具象,被写进“话题”作文。这几年因为工作关系也时不时去国外采访,见闻也成为其中一部分内容。主编对稿件的要求是苛刻的,苛刻到他在发稿日打来的电话有时会让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同事怯于接听。
编辑推荐
《妖娆世纪》:三联生活周刊文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