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杯

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池宗宪  页数:189  
Tag标签:无  

前言

茶杯,只是用来装茶的容器,何足大论特论?茶杯,自品茗伊始,自甘成为配角,或形单影只,或成双成对,环绕在壶与茶器周边,或因如是“不起眼”而身处于茶器中的细微末节。然而,杯小却藏无尽之美,是与我们生活最贴近的用器!杯用以品茗,杯也可成为一件独立的艺术品。由胎土、形制、釉色等不同角度来解构欣赏,杯的用料、烧结条件、窑口结构等不同因素,为品茗时留下杯与茶的对话空间:薄胎杯挂香,由熟汤到冷汤,茶香由杯体冉冉升起;厚胎杯稳实,叫品茗时温暖贴心,久久不散……如是看杯,多了一层实用的趣味!精致的品茗堂奥中,每个杯子潜藏着制成前的不同元素,进而产生种种“变数”。杯子的变数连动着品茗茶种的差异性,于是原以为一只简单的杯,顿时多彩多样起来!历代对杯子的称谓就看出多样的变化:碗、瓯、盏、盅、杯等。来自不同时代风格的品茗方式,使用杯器,形成烧制杯器窑系的大版图。光是一件黑釉茶盏,同时代南北两地的窑口,纷纷出现:如陕西耀州窑茶盏、河南宝丰黑釉茶盏。

内容概要

一只小小的茶杯,蕴含着无穷的奥秘。它不仅是不可或缺的茶器之一,更赋予品茗之时的美感与趣味。从胎土的选择、杯型的拿捏、釉药的施彩、士窑的烧结,茶杯在制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蕴藏着大学问。茶杯与茶汤的交融、肌肤与杯沿的轻抚,更让品茗人在把玩杯器之时,别有一番兴味,而中国悠久的品茗文化,以及历代文人对于杯器的歌咏传颂,更造就了荣杯的深厚内洒。

作者简介

池宗宪,1957年生于台湾台北市。辅仁大学传播系毕业。铭传大学EMBA毕业。台湾大学新闻研究所毕业。曾任《自立晚报》记者、《联合月报》主编、《联合报》专栏记者、《大成报》编辑部总编辑、《人间福报》新闻总监,现任《茶人雅兴电子报》总编辑。精于收藏鉴赏,痴迷中国茶文

书籍目录

序杯·幽邃的凝视第一部 杯·个性·表情  1章 茶杯·美的开始    符号学沿革    茶杯背后的文化意涵    从饮食器中脱颖而出    器泽陶简·出自东隅    茶酒交锋·耳杯相欢    崔宁之女和盏托恋情    最早的盏托从哪儿来    爱茶之心大告白    茶杯的符号诠释    以假乱真的“乱码”    金彩银彩的吉祥图案  2章 口沿·肌肤的轻抚    唇齿凝聚滋味之际    赏器当心误人歧途    “若琛珍藏”的解码    视觉高度的选择性    陶工凝结的表现力    青白瓷盏由简入繁    建阳茶盏的黑洞    探寻天目茶碗的出生地    形、胎、釉和烧结的因子    茶与杯共生互融  3章 杯形·蹿升的香气    历代茶杯称谓不同    口唇不卷·底卷而浅    白瓷旋坯工艺精细    把手杯的异国风情    其他窑口仿制黑盏    十二厘米的约定    包镶金银棱扣    巧妙的记号    莲瓣纹浮雕效果    明德化杯与万历彩  4章 胎土·凝结的滋味    识瓷先识胎    听声辨胎    残片的蛛丝马迹    黑盏中的绿波    厚胎保温效果佳    岂容青花乱之    白色茶盏的抬头    德化瓷胎土解密    卵幕杯与流霞盏    吸水率低激茶香  5章 釉药·拥抱的热情    色的联想·勾魂慑魄    吸水率与抗污力    冰冷掺进几许温暖    青釉的冰冷枯寂    白釉闻名于世    粉嫩糯米胎    黑釉的窑变魅力    神奇的火山作用    分相——析晶釉点滴    施釉方法大不同  6章 烧结·茶汤的解构    烧结的原点——窑炉    火与土的共舞    器与窑的共生    龙窑节节高升    匣钵的守护    结晶如群星    点茶首席鹧鸪斑    悠见黑釉浮木叶    淬炼的一生相守第二部 杯·品精·得清  7章 绿茶·单釉的衬色    碧螺春的春天    茶入水沉杯底    迷你小杯辨香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师法甘美况味    唤醒器的新生命    点茶的理性精神    茶色白喻清白    盛世之清尚    碧螺春水·洞庭悠色  8章 白茶·青花的魅影    青花杯的历史厚度    苏渤泥青深邃多变    东瀛煎茶要角    赏美的最高标准    宫廷青花杯    茶盅弥足珍贵    “分水皴”的神奇色阶    五彩十二花神杯  9章 黄茶·青瓷的发色    青釉连结·闷黄熟甜    舞动发色魅力    唐代碗腹加深    宋茶盏腹变浅    回顾生碧色    珠光青瓷·冷酷之姿    枯寂与鲜艳的搭配    猫爪纹写意云彩    厚而不流-丰满古雅    鹅皮黄别有风韵  10章 青茶·薄胎的挂香    青茶多样·慎选杯器    “大”、“小”杯的朦胧    吐露举杯的解码    秋宜荷叶杯    薄胎表香·各有千秋    三看三闻三品    乌龙高香·杯面馥郁    闻香杯获共鸣    观韵熟美·杯沿激嗅  11章 红茶·提把的闲情    量化用器·用杯共识    “黑石号”的敛口杯    有田烧的容量情缘,    失落的环节    一朵花·水面计    一千个带托盘的饮料杯    品法用杯·东西交流    在杯中自由思考  12章 黑茶·陶杯的沉淀    汤入杯辨高下    找对杯喝对茶    转换阴阳的再生    耀眼的茶底在杯底    白瓷毫无隐瞒    陶瓷大不同    艺术性与实用性    品陈茶宜大杯    品茗最生动的“生”    辨普洱分真伪    品出香甘醇活甜

章节摘录

插图:品茶之细,由杯开始。同样泡好阿里山高山茶,注入不同茶杯,产生不同汤色滋味。现代生产的白瓷杯与清代德化白瓷杯,茶汤颜色、滋味、香气等尽露差异:明明同样是瓷杯,现代瓷杯茶香隐隐,味新流蹿;清代德化白瓷杯香扬四溢,味浓韵深。细品同款茶,味久回甘,境遇大不同。杯子扮证人,鉴杯持玩,就在第一口唇齿与杯子口沿凝聚滋味之际,品茗人感动有几分?肌肤与茶杯亲密接触,由微观见茶杯背后蕴含的磊磊大器,那么首先得抛开既成的拥器自重心态。先以“目鉴”为起点:以观感找出一只杯的造型、色彩、文饰、质感,感受其发散出来的韵味,引动知觉的联想,借助鉴定杯子的客观时代性,将历朝博雅文化熟练巧妙融入杯中,去领赏茶器文化,就此进入茗赏之境。茗赏在肌肤轻抚杯器口沿中吟味,这时是醉心于杯?于茶?持瓯默吟之际,茗赏鉴器妙晤,必有妙法才能得实境。方法是:用眼看杯,用手抚摸。

编辑推荐

《茶杯》:茶叙艺术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茶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2条)

 
 

  •   一只小小的茶杯,蕴含着无穷的奥秘。它不仅是不可或缺的茶器之一,更赋予品茗之时的美感与趣味。从胎土的选择、杯型的拿捏、釉药的施彩、士窑的烧结,茶杯在制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蕴藏着大学问。茶杯与茶汤的交融、肌肤与杯沿的轻抚,更让品茗人在把玩杯器之时,别有一番兴味,而中国悠久的品茗文化,以及历代文人对于杯器的歌咏传颂,更造就了荣杯的深厚内洒。
    池先生的书值得一读
  •   一本浅显易懂了解茶杯的工具书,赞!
  •   可以了解关于茶杯的知识,有一定的帮助。
  •   写得全面,茶杯历史写得很华丽。
  •   我喜欢各式各样的茶杯,不同材质不同加工,
  •   很好的台湾茶书!喜欢值得收藏!
  •   池宗宪的茶书,还是可以一看的。
  •   清新高雅,爱茶之人喜欢
  •   茶席上必不可少的角色,收集了很多品茗杯,各类材质各类器形的,收一本书,随手阅读,内容不错,学习了。
  •   最近和朋友们都挺喜欢喝茶,再需要补充些知道,下次吃茶的时候更加有谈资,书的内容不错,纸张也好,图片文字俱佳,会慢慢品读的.
  •   文美图也美,长知识.同时让人静心,远离这浮躁的世界.
  •   书中图文并茂,一目了然,可以直观的了解,具体形象化,很好!
  •   非常好的书籍。希望有更多的人看到。有情有理。
  •   给爸爸买的书,爸爸非常喜欢品茶,赶**当网打折的时候买很划算!
  •   很好的一本书,质量不错!
  •   好书必须得推荐好书必须得推荐
  •   非常非常喜欢的书
  •   很好!值得一看。
  •   本来以为是繁体字,收到后发现时简体字,挺好的,前几天给别人做了一次培训,用上它了
  •   一如既往的好,发货速度也很快
  •   挺喜欢他的图文
  •   值得一看,我推荐
  •   内容有深度,大师级的文章。
  •   很有感觉的一套书,在书店翻过后来买的。
  •   图文并茂,美不可言。
  •   帮老板买的,据说很好
  •   很好 多多学习
  •   rr
  •   书的内容写的挺好的
  •   属于可以很快看完的一类书
  •   似乎专业的书,品相图片版式均不错,三本都买了,却看不下去!
  •   3本都卖了,除了文字,图片丰富是买的原因
  •   挺好的书,纸张不错,很喜欢
  •   这书感觉写得比较深奥噢。
  •   喜欢的书,读了几遍
  •   买书学习茶道,呵呵
  •   正在学习茶道!所以买了这套书来学习,初读了一下,很有体会,会再次慢慢拜读的!
  •   喜欢品茶自然也会喜欢上茶杯,我就喜欢有特色的不同形质的杯子。
  •   书写得比较玄比较虚,不适合学习基本知识,但是很漂亮,可以欣赏,和内地许多书不同的是还会分析茶杯的化学成分,搭配着其他书学习吧。
  •   略翻了一下,貌似不错,内容虽然虚浮了些,还是可以一读,准备有空时仔细读读。
  •   个人觉得这本书比较专业,不过配图实在美,单单看图已觉得过瘾。建议喜欢喝茶的朋友买来收藏。
  •   比较主观的一本书,形容词,抒情的东西太多,为了辞藻华丽诗意,甚至牺牲了文从字顺,实料营养不足。
  •   尚未看完,确实有感而发!
  •   别具眼光
  •   帮老师卖的
  •   好书,学习了。
  •   散文一样的笔意,作者很用心的看了很多书。
  •   看完了印象最深的就是里面茶杯的图片,文字内容反倒不太容易理解。
  •   文字语言组织太晦涩了!读起来很累!
  •   和理解的还有差距呀!
  •   当当介绍说次日可到达,实际比计划晚一天。建议修改到货时间,信用积累不容易,丢失很简单的。
  •   这本书我在书店先看到的 当时没有仔细翻 觉得图片 设计什么的都不错 买回来才发现是一个博士写的 说话比较绕口 而且是台湾人 有台湾腔 幸好最近经常看台湾的节目 所以还好懂得一些话……总体上看 只能说一般啦 不过有些图还是很不错的
  •   内容有点乱,有点空,逻辑性不强,重点不突出。总结一句话就是,立意很好,文笔很差!
  •   买书读书,懒做评价。第一次如梗在喉,不吐不快。此书貌似专业,实不知所云。 如是外文要骂翻译了,却是台湾人写的。看看作者“光环”,更加令人感叹。欺世盗名,世皆有之。亦非毫无价值,毕竟还堆砌了大量图片。不如出本图册,配些简单的说明,倒也亲切。
  •   标准的装什么什么的书,有话不好好说的典型,一定要很长的很废的名词拗出来才算是有见识有文化的人。而且薄薄得一本书,说茶杯,东拉西扯连茶叶种植农业依据都有,似乎什么都知道,但是什么都没有讲明白。糟糕的阅读经历。
  •   华而不实,没写多少有用的东西,尽是抒情赞美,像散文
  •   欠缺深度和广度,行文泛泛
  •   我想要的是茶杯的发展过程或茶杯的基础属性之类的,这样的也还好吧
  •   很好 茶杯很诱人哦学到不少知识
  •   很不幸又被这本《茶杯:寂光幽邃》的外表吸引了,这次用一个生僻的词汇“文物符号学“做文章,但内容和茶风系列一样的零碎,一样的东拉西扯不得连贯,看来文字水平及学术素养也就这个水平了;而且书的排版显得粗糙,图文脱节前后颠倒,对读者显得没有诚意,三联让人失望。作者难道和书中所说,把自己不多的文化”。。。具足内涵,是一种价值的再创造。。。“么,此类书不翻也罢。
  •   恩,跟自己的预期差距较大。
  •   第一感觉就是乱。图不切文,知识面少,作者主观意识强,分析不够深入,只会乱引经据典
  •   喜欢茶文化的朋友都可以读读,了解有关茶的历史,文化,还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这个系列的书很值得读读。
  •   收了一套
  •     我看茶杯这本书 是想知道有哪几种窑,各个窑生产什么釉,每个釉细致的特点是什么,不同的茶用不同的杯泡有什么特点,什么香气。但是书里都没有详细涉及,我估计作者也不是很了解,用了些华丽的词藻去堆积了茶杯,没什么实用的价值。唯独介绍黑釉中天目盏时还给我普及了相关知识。
  •     并没有说人家的意思,渊博是渊博了,品位也有的了,图片也好的呢,只是怎么不说人话呢。不晓得为什么茶杯那么美好的事情会需要动用论文语气和用词。
      
      好吧,如果你认为“一把壶具有圆满自足的小宇宙。从水置入之始,壶体起了骚动,温度的觉醒,容纳着各自茶叶的形境。。。。”这是人话的话,那么喝茶便是世间无比焦灼的一件事情了。
  •   这人就是一创作型编辑,看她的《普洱茶》,看了半天也没有说明什么,比如说不要买有农药残留的,这谁不知道呀,到这儿就打住了。
    这一系列三本我都买了,主要是迷茶席,觉得看图就成啦!
  •   图还不错,只是和我电脑里面的图比起来,少了一些,也差了一些。想来我和作者看东西的角度很不一样。三本都看完,和jeanne一样,我也觉得作者就有些奇怪作者的表达方式比较奇怪,似乎是用写论文的语气在学着写诗。浪里个当啊
  •   To:和光陶社主人甲
    很想看到您说的图呢,你做陶吗?我也兴趣多多!
  •   我不做 我一堆朋友做 呵呵 图多多
  •     To:和光陶社主人甲
    你好,我最近对这方面也很感兴趣,很想看你说的图,可以分享点吗?留个QQ好吗?
  •   我会在微博有分享 新浪微博:和光陶颂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