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神话的世界

出版时间:2010-3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美)戴维·李明  页数:207  译者:杨立新,冷杉  
Tag标签:无  

前言

  本书将从历史、文化以及相关背景的角度来论述欧洲大陆的神话传统。这个主题具有特别吸引力的原因,不仅在于欧洲部族战争的喧嚣的历史一直持续到今天,而且在于许多欧洲人通常试图把他们自己看作是一个单一的——虽然是经多元文化交融而成的——实体。当一项研究被限制在由于战争、任意分配,抑或是诸如河流、山脉等地理因素形成的边界之内,那么它自然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尽管有些时候,神话并不一定认可完全由地理因素形成的国家和大洲的概念。当我们谈到欧洲、亚洲、非洲,或是中东的神话时,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仅仅是觉得这样说比较方便,但是从神话的全局看,却给我们提供了较为随意的安排。当我们虑及早期智人神话可能的特性时尤为如此。举个例子,对于他们来说,位于今天德国北部的冰河时代的生活十有八九与位于今天伊拉克的同一时代人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区别。而且也很有可能看得出亚洲或中东神话的某些相似性,比如说,很容易找到我们现在称为印度的地域与那些我们现在称作伊朗、德国和希腊的地域的当时的神话之间的联系。

内容概要

  《欧洲神话的世界》考察了希腊人、罗马人、凯尔特人、日耳曼人、波罗的海人和斯拉夫人文化中的主要信仰,以及诸如伊特鲁利亚人、芬兰人等非印欧语族文化的神话,并对欧洲神话故事与印度、伊朗神话问的联系进行初步探讨,对于那些对欧洲神话学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是一本有用、有趣的书。  欧洲神话是西方文明的核心内容之一,这部著作为我们提供了其包罗万象的历史。由于原始印欧语系的资料丰富,使得《欧洲神话的世界》的范围不仅包括印度,甚至还包括北非在内,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象征符号的考古线索、神话故事以及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从讨论诸如宙斯、阿佛洛狄忒、托尔等众所周知的神话人物,到鲜为人知的佩伦、玛丽和“三兄弟”岩洞里的男巫师。

作者简介

  大卫·理明(David Leeming),是世界神话研究领域的权威,是美国康涅狄格斯托斯大学的名誉教授。他出版过许多著作:《神话的故事》、《亚洲神话词典》、《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及《神话,一部关于信仰的传记》等。

书籍目录

前言绪论:神话与神话学第一部分 背景第一章 史前欧洲的神话学第二章 印欧语系诸文明时期:一个共有的神话?第二部分 欧洲诸文明与它们的万神殿第三章 希腊神话第四章 罗马神话第五章 凯尔特人的神话第六章 日耳曼语族的神话第七章 波罗的海、斯拉夫、巴尔干半岛的神话第八章 芬兰人与其他非印欧语族的神话第三部分 欧洲神话模式与基督教的霸权地位第九章 欧洲诸神与创世神话第十章 欧洲的神话英雄第十一章 欧洲哲学神话故事和现代世界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 背景  第一章 史前欧洲的神话学  旧石器时代中期  我们大概可以认定,在欧洲以及在世界的其他地区,神话最初成形于人类进化到他们固有的模仿能力——他们的假扮倾向——被应用于一种群体的甚至是宇宙的,而不仅仅是个人的身份认同的那一个点的时候。考古学提出,欧洲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和其他地区同时代的人一样,创造了一套符号体系,以这套符号为基础,并最终演化成了神话和有着开头、中间、结尾(亚里士多德三段论的基本要素)的故事,这些神话和故事十有八九与宗教仪式有关,表达了对自然、万物,以及对处于其中的人类的认知。一个发达的神话和宗教仪式的体系强烈暗示着这样一种符号语言的存在,比如,与穴居智人(Homo sapiens neanderthalen-sis)或称尼安德特人(Homo neanderthalensis),我们自己所属的人种(现代智人)的祖先的远亲或亚种有关的符号。尼安德特指的是德国德尼安德山谷,19世纪中期在那里发现了骨骼遗骸。从那以后,在中东特别是在欧洲的其他地区也发现了一些尼安德特人的遗迹,尼安德特人指的是生活在这些地区的大约公元前25万年前到公元前4万年前的人种。  近期韵研究提出了一个我们的祖先的物种形态与我们都相当熟悉的智力不发达的类人猿、食人族、挥舞棍棒族、拖拽女人的穴居野人的物种形态不同的观点。就是这些智力不发达的或仅仅是类人猿的物种给人以一个惊人大的颅腔的存在和一种神话意识的迹象的假象。这样一种意识的原始迹象——特别是对一个形而上学领域的信仰来说——在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欧洲和其他地区的  尼安德特人的墓葬遗迹中,表现为奇怪的、表面上不切实际的,但又是悉心安排的收集物品。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欧洲神话的世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9条)

 
 

  •     按:这本书的第二句:On the level of everyday usage a myth is a false story or belief,其中的false为什么不能译为“虚构的”而只能译为“虚假的”?“虚假的”与真理相对,但“虚构的”的却无此意。亚里士多德就说:诗比历史更真实。可见,诗虽是虚构的,但并不妨碍它具有真理性。这个问题说来话长,事关重大,正是神话学的要害所在。下面这则旧文,说的就是这个问题。
      
      “神话”一词可以在不同语境中表示不同的含义。在一般用语中,神话一词表示所有荒诞无据的说法;在文学中,神话指表现诸神、半神以及英雄的神奇故事的幻想性叙事文学;在文化批判中,神话指一个社会共同体所公认或者被强加的关于自身历史和意义的宏大叙事或意识形态,如人们常说的政治神话和国家神话等;在人类学和民俗学中,神话指在一个族群中世代流传的关于世界、人类、自然万物、人文诸相等之来历和意义的传统叙事。“神话学”则是人类学和民俗学中研究神话的一个分支学科。
       “神话”一词源于古希腊的mythos,而这个词在古希腊是与logos(通常译为“逻各斯”)一词相对而言的,赫西俄德和荷马对这两个词的用法就已经体现了两者的对立,在他们的叙事诗和史诗中,神话(mythos)通常指强者的富于权威性和真理性的权力话语,而逻各斯(logos)则指弱者的充满欺骗和诱惑的花言巧语。在用诗歌写作的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中,两者的这一语用学对比得以继续,并被进一步引申,神话指由神(通常是诗神缪斯)赋予灵感和权威的话语,它具有毋庸置疑的真理和无可违抗的力量,而逻各斯则指依靠说服和论证方能让人信服的世俗性话语,其真理性和权威性是有待于用事实和道理证明的,前者通常是指诗歌,后者则主要是指散文。总之,在前苏格拉底时代,“神话”是较之“逻各斯”高级的话语范畴。
      但这种等级观念在苏格拉底之后发生了逆转。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常常流露出对神话的不敬,而柏拉图本人则对神话进行了重新界定,彻底颠倒了神话和逻各斯的等级关系,在他看来,“逻各斯”才是真理的源泉,而“神话”则是虚假的骗人的,荷马等诗人所讲述那些关于神的故事完全不符合神的理念和城邦的道德规范,只是对教育儿童、妇女和低等级的人才有用。
       柏拉图对神话的指责是与其对诗人和诗歌的指责同时进行的,在《理想国》中他罗列了诗人的一系列罪状,最后决定把诗人赶出“哲学王”统治下的“理性国”。柏拉图对于诗人的放逐,不仅仅是两种价值观的斗争,也不仅仅是诗人和哲学家争权夺利的斗争,它其实反映了两种文化传统之争,一方面是以荷马史诗传统为代表的古老的口头传统,一方面是以新兴的“爱智者”(哲学家)文化精英为代表的书写传统。前苏格拉底时代的著述(包括哲学家的著作)都是用史诗体的诗歌和韵文“写”成,说明这些著作原本是口头吟诵的,与史诗游吟传统一脉相承,苏格拉底本人没有留下任何书面著述,只是以公开的和私下的演讲和辩论作为授业解惑的手段,而柏拉图则开始了用散文书写的传统,但其作品也大部分是用口语写成的对话录,说明柏拉图正处于从口头传统到书写传统的转折点上。
      文字和口语是两种大相径庭的表达媒介,决定了书写传统和口头传统在修辞、表达、行文、叙事等各方面都迥异其趣,并进而形成了两种传统对于真理、权威等的不同判断标准和价值标准,按书写传统的表达方式衡量,口头传统的表达显得不可理喻、匪夷所思、难以理解,因此,口头传统就丧失了其原本作为真理和权威源泉的正宗地位,其中那些世代流传的关于诸神的故事被柏拉图视为“虚假的谎言”。由此可见,所谓“神话”,在柏拉图这里,不过是书写传统从其本身的真理观和价值观出发对于口头传统的重新定位和判断,从一开始就满含着书写文明对于口头文明、知识新贵对于传统知识的偏见。柏拉图对于神话和诗歌的抨击和批评是西方学术史和思想史上把神话当成学术谈论话题的开始,尽管在当时神话学还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但柏拉图对于神话的这种满含贬义的界定,却奠定了后世西方神话学规定和看待神话的认识论视野和价值观取向。
      对“神话”一词涵义的截然对立又相互纠结的两种理解就由此而来。一方面,从本体论的角度看来,神话是一种文化传统中世代相传的真理、智慧和历史记忆,是一个民族理解宇宙、历史和命运的根本依据和意义源泉,是一种文明的精神核心和宏大叙事;另一方面,从学者的认识论的角度看来,神话是一种早已过时的、丧失了存在依据、不合乎理性逻辑、无法证实的荒唐话语和虚假知识,应该从人类知识中清除,代之以理性的和实证的知识。也正是“神话”一词涵义的这种内在张力,形成了神话学学科内部的固有矛盾,并导致两大神话学流派的分歧,即启蒙主义的神话学和浪漫主义的神话学。
      西方启蒙运动之后,科学成为理解知识的范式,实证性和合理性成为判断真理和权威的标准,一切知识和叙事,必须接受经验和理性的检验,凡是不能被证实和说明的,就是迷信和神话,探讨这些迷信和神话的来历并进而破除迷信和神话,成为启蒙主义神话学的首要任务,神话和迷信一道,被归结为原始人的人性缺陷和思维病态。随着殖民运动对现代“原始”族群和落后社会的发现,这些族群和社会中,那些无法纳入西方理性知识和实证科学范畴得以证明和说明的土著知识、叙事和实践也被贴上了“神话”、“迷信”和“巫术”的标签。“神话”一词以及神话学学科实际上成了西方中心主义区分“现代”与“传统”、“文明”与“野蛮”、“西方”与“非西方”的权力话语。
      与此同时,在西方民族国家的兴起过程中,本土草根社会中世代流传的神话则被民族主义者作为弘扬本土传统、强化民族认同的依据,因此,神话在本体上的真理价值、教化功能和审美魅力被重新发现,从而形成了以德国神话学派为代表的浪漫主义神话学,阐发神话荒诞外表下的真理和智慧以及这种真理和智慧的古老渊源,藉以批判启蒙理性和实证科学,则是浪漫主义神话学的主要旨趣。
      神话学这门西方学科在清末民初随着启蒙主义思潮和西学东渐运动而被引进中国学术界,神话学初入中土,就面临着在原本缺乏神话学的中国学术传统中“发现神话”的任务,因为唯有在中国发现神话,神话学在中国才有立足之地。古代典籍中,尤其是古史传说中,那些涉及天地开辟、文化造物等内容的言辞荒诞的故事,因为无法被史料证实或无法被理性逻辑说明,就被顺理成章地当成了神话,经过以顾颉刚、杨宽为代表的《古史辨》派、以茅盾为代表的人类学神话学派和以袁珂为代表的文学派的努力,诸如此类的文献资料被从华夏传世典籍中抉剔、区分出来,构成了华夏古代神话的资料集,神话学这个外来学科遂在中国现代学术中落地生根。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后,随着民族学、人类学调查的开展,中国境内少数民族的口头传统中那些涉及开天辟地、人类诞生、洪水灾异、族群迁徙等的内容,也被作为“活态神话”,纳入神话学研究的范畴。
      总之,“神话”这个看似简单的学术术语,其实并非那么不言而喻,而是一个充满歧义的术语,这些歧义的背后则有着深远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潜行默运的权力机制。
      在民俗学和民间文学中,“神话”常常被与史诗、歌谣、谚语、传说、故事、笑话相提并论,并通常在文体论中有论述神话的专题,但是,实在说来,神话并非一种能够与史诗、歌谣等相提并论的有着特定体裁、题材和作品集的文体,它甚至不是一个模糊边界的文类,它只是一个话语范畴,这种话语范畴也并非是有其现成的特征和边界,将这种话语范畴与其他话语区分开来的界限,与其是现成的、客观存在的,不如说是由“神话学”这门学科所人为地划分出来的。柏拉图把与书写传统相异己从而无法被其所理解的口头传统命名为神话,中世纪的基督教教父将异教的历史和叙事命名为神话,启蒙主义神话学把非西方和非现代的无法被科学理性理解和证实的话语和知识命名为神话,中国现代神话学把古代典籍中符合西方神话标准的记载和少数民族的口头传统命名为神话,“神话”只是神话学从其先在的真理和知识标准出发对某种可疑的话语范畴的划界和命名。因此,与其说先有现成的神话资料集,然后才有谈论神话的神话学,不如说是先有了神话学这门学科,然后,才由这门学科为了自身的成立而从话语总体中挑选出一些符合其“神话”判别标准的话语,作为研究的材料,也就是说,在神话学之前并不“客观存在”着某种与其他话语有着明确区别的神话这种东西,神话其实是神话学建构的产物。正因为神话的诞生与神话学的诞生密不可分,因此,在西方语文中,mythology一词,既指神话学(the field of scholarship dealing with the systematic collection and study of myths),又指神话集(a body or collection of myths belonging to a people and addressing their origin, history, deities, ancestors, and heroes),也正因此,我们才不得不把“神话”和“神话学”的定义放在一起进行辨析和界定。
      
  •   童鞋们,这样的译作不能买,尽管咱们都得读神话学著作。
    三联也该警醒了,如此行将下去,牌子就被彻底砸了。
  •   建议楼主写篇书评发到《东方早报》的书评版,那里提倡学术清明。
  •   下面是当当网的目录和书摘:
    目录
    前言
    绪论:神话与神话学
    第一部分 背景
    第一章 史前欧洲的神话学
    第二章 印欧语系诸文明时期:一个共有的神话?
    第二部分 欧洲诸文明与它们的万神殿
    第三章 希腊神话
    第四章 罗马神话
    第五章 凯尔特人的神话
    第六章 日耳曼语族的神话
    第七章 波罗的海、斯拉夫、巴尔干半岛的神话
    第八章 芬兰人与其他非印欧语族的神话
    第三部分 欧洲神话模式与基督教的霸权地位
    第九章 欧洲诸神与创世神话
    第十章 欧洲的神话英雄
    第十一章 欧洲哲学神话故事和现代世界
    参考书目
    书摘插图
    第一部分 背景
    第一章 史前欧洲的神话学
    旧石器时代中期
    我们大概可以认定,在欧洲以及在世界的其他地区,神话最初成形于人类进化到他们固有的模仿能力——他们的假扮倾向——被应用于一种群体的甚至是宇宙的,而不仅仅是个人的身份认同的那一个点的时候。考古学提出,欧洲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和其他地区同时代的人一样,创造了一套符号体系,以这套符号为基础,并最终演化成了神话和有着开头、中间、结尾(亚里士多德三段论的基本要素)的故事,这些神话和故事十有八九与宗教仪式有关,表达了对自然、万物,以及对处于其中的人类的认知。一个发达的神话和宗教仪式的体系强烈暗示着这样一种符号语言的存在,比如,与穴居智人(Homo sapiens neanderthalen-sis)或称尼安德特人(Homo neanderthalensis),我们自己所属的人种(现代智人)的祖先的远亲或亚种有关的符号。尼安德特指的是德国德尼安德山谷,19世纪中期在那里发现了骨骼遗骸。从那以后,在中东特别是在欧洲的其他地区也发现了一些尼安德特人的遗迹,尼安德特人指的是生活在这些地区的大约公元前25万年前到公元前4万年前的人种。
    近期韵研究提出了一个我们的祖先的物种形态与我们都相当熟悉的智力不发达的类人猿、食人族、挥舞棍棒族、拖拽女人的穴居野人的物种形态不同的观点。就是这些智力不发达的或仅仅是类人猿的物种给人以一个惊人大的颅腔的存在和一种神话意识的迹象的假象。这样一种意识的原始迹象——特别是对一个形而上学领域的信仰来说——在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欧洲和其他地区的尼安德特人的墓葬遗迹中,表现为奇怪的、表面上不切实际的,但又是悉心安排的收集物品。
    ……
  •   从这段书摘看,译者的中文文法关还没过。一个明显的表征是“的”字重复,一句话中不断重复“的”,大多两次到三次之间。读来实在让人上气不接下气。
    此外,开篇首句也让人摸不着头脑:
    “我们大概可以认定,在欧洲以及在世界的其他地区,神话最初成形于人类进化到他们固有的模仿能力——他们的假扮倾向——被应用于一种群体的甚至是宇宙的,而不仅仅是个人的身份认同的那一个点的时候。”
    谁能找来原文对比一下?让俺看看“那一个点”到底是什么“点”。
  •     第一章 史前欧洲的神话学
    ……
      第三章 希腊神话
      第四章 罗马神话
      第五章 凯尔特人的神话
      第六章 日耳曼语族的神话
    这个弱智译者的目录翻译都没统一,同一个mythology,第一章译为(史前欧洲的)神话学,其他各章译为“神话”,难不成史前欧洲就有“神话学”啦?
  •   那个点是个“小不点”:)
  •   原文部分书影见google读书:
    http://books.google.com.hk/books?id=PVpS5yk_dLYC&printsec=frontcover&dq=the+world+of+european+mythology&source=bl&ots=gB3kT6D9bJ&sig=ZhjJfTlK0BpMDmIsGGfqN4TFfws&hl=zh-CN&ei=sJHdS8wMkubsA6be6KcG&sa=X&oi=book_result&ct=result&resnum=4&ved=0CBsQ6AEwAw#v=onepage&q&f=false
  •     http://ifile.it/gdz781s/0195143612__gigle.ws.rar
      需要先注册
  •   你说的是英文版的网址吧,下载后好像还要密码才能打开。
  •   是英文版的。找到了,但我没有下载。
  •   建议楼主亲自翻译此书,方便读者。
  •   幸好还没下手买,省了
  •   “practicing” 译成虔诚的确实有一些道理。practicing用于修饰一信仰宗教的人的时候(如文中的“practicing Jews”或“practicing Christians”),指仍参加宗教活动的信徒(如基督徒仍每周参加弥撒)。从这个意义上讲,译成“虔诚”也不一定完全错误。
  •   感謝雪舟指正,這個詞我在翻譯的時候也甚費推敲,practise是實踐、操作的意思,而practicing顧名思義應指正在實踐的、依然操持某種習俗的等意思,但終覺譯為“虔誠的”意思過于強烈了,因為“虔誠的”主要指內心的信仰,而practicing側重于外在的儀式、規范等,所以就姑且望文生義地譯為“講求實際的”,但終覺未安,其實當時本來應該在后面打上問號以示懸疑的。
    綜合你的意見,這個詞在這一語境中或許譯為“墨守成規的”更為恰當,尊意以為如何?
    譯事之難,即此可見。
  •   practicing Jews 虔信的犹太教徒....应该这么译,这一点原译倒没错.
    practicing
    adj.Actively working in, engaged in, or observing, especially a particular profession or religion:
  •   而且从句意上说,译成虔信也是通的。意在说明普遍性(不管他信不信犹太教)
  •   译事门外汉插话:不语学长可参看~~
    http://www.ccccn.org/book/html/131/7461.html
    http://iask.sina.com.cn/b/14262854.html
    “虔诚”与“虔信”在宗教用语中有微妙的语义差别。译成“虔诚”确实未尽原文全意,而“虔信”一词中的“信”则还包含信守、践行的意思,更贴合practicing一词包含的“行”这一层面的意义。“墨守成规”用来形容宗教信徒,好象有点贬意在里面~~:)
  •   彦修所说的区别还真不知道,受教了。
    子不语风花雪月:如果彦修所说的这个区别的确能够应用在形容词上,那么用“虔信”是比较好的了,但怕像我这样的小白比较多,不知道二者区别。以前碰到这个词的时候,我一般都啰啰嗦嗦地译成“仍然参加宗教活动的教徒”。
    大家都是相互讨论,不必客气。
  •   颜修说的是,“墨守成规”含贬义,且有被动的意思,而actively working in, engaged in, or observing, especially a particular profession or religion则是“积极的、主动的投身于一种职业或宗教” 。但译为“虔诚、虔信”终觉未安,因为所谓“engaged in,observing"专就外在行为而言,而”虔诚、虔信“则针对内心的信仰。
    如不得已,则译为”守礼如仪、行礼如仪“如何?不知楼上、楼上的楼上、楼上的楼上的楼上诸君有何高见?
  •   或译“恪守宗教仪轨的”亦可,这大概能道出了“仍然参加宗教活动的教徒”的意思,但可以稍微避免啰嗦。
  •   practising 用在犹太人身上就是虔诚的意思,他们有几百种戒条,什么周末不能用电啦(打电话亦不可),吃饭的食物要怎么摆放啦,如何过光明节,尽管许多教条已经不适应现代生活,但正统犹太教徒还是会一一遵循,之所以愿意这么做,就是虔诚的表现。
  •   好帖~!
    买书前应该先来看看的
    现在上当了 真后悔
  •   楼上的,此版出版社已经收回,您赚了。
  •   收回此书,部分原因是为了纠正编辑校对出版方的错误
  •   此文作者”没看原文,就知道这书完全是个垃圾“,未免太主观武断了吧?
  •   请大家都去”中国民俗学网“看看去,译者方很多地方言之有理,反驳得好
  •   译事艰难,许多翻译错误,除了因为译者水平不高外,更多是因为译者的态度问题。不以临深履薄的心态来从事,必栽跟头。若上面有几位发帖人真是此书译者的话,那么此译者水平之低劣,心气之浮躁,态度之骄横,人品之恶劣,实令人发指。对于这样的译者,读者应该拿出实际动来揭批和抵制。有负责任的读者,才有负责任的译者。
    关于下面这句话的翻译,杨译固然经不起推敲,楼主的译文也并非无懈可击,楼主译文比原文多出两个「只」来进行限定,似乎没有必要。
    But it is also fair to say that for a non-Jew and probably for many practicing Jews, the parting of the Red Sea is a myth, or that for non-Christians and many Christians, the Resurrection is a myth.
            
    practicing译成「虔诚的」没有问题。在这句话里,语义的弥缝是靠many一词来完成的。多数犹太人已然开通,不再会以为摩西分开红海是真实发生过的事。多数基督徒亦然,不再会以为耶稣复活是实有之事,而是认为那是一个神话。
    it is fair to say是一个习语,译成「可以说」足矣,不可在fair一词上纠缠。拙译如下:
    但也可以说,在一个非犹太人看来,以及或许在许多虔诚的犹太人看来,摩西分开红海是一个神话,或者在非基督徒和许多基督徒看来,耶稣复活是一个神话。
  •   楼主连practicing是什么意思都没搞清楚,还有没什么资格来谈翻译问题
  •   2010-06-15 21:42:48 xks  楼主连practicing是什么意思都没搞清楚,还有没什么资格来谈翻译问题
      
    谈一谈,暴露了问题,给大家提个醒儿,没什么不好的。
      
    按照楼上的逻辑,这位xks连一句象样的话都说不清爽,还有什么资格在这里发言。
  •   我觉得楼主杀气腾腾,不是谈问题,是想置人于死地。如果想纠正别人的问题,起码的要求是自己搞清楚吧,像这样用错误的来指责别人正确的,不是自扇耳光吗?
    如果你觉得我的话还不够清爽,那是你自己的智商问题
  •   xks,您的偏狭、愤怒已让您丧失了基本的是非观。子不语朋友固然在某个词的理解上有些疏漏,但对杨译本的指责总的说来有理有据,让大家看到一个滥译本究竟滥到了什么程度。关于鄙人的智商,不是您这样一位连句汉语都说不清爽的人可以评骘的。鄙人点到为止,您的话,鄙人不再乎,也不再回复。抱歉。
  •   楼主伊始便用“神经错乱”、“山寨”、“弱智”、“完全垃圾”等恶毒字眼,显得很没有教养,很粗俗,很丑陋,很心虚。相信任何一个译者遇到这样粗鄙的评论者,都会回骂的。把他骂人的话都先还给他再说别的
  •   呵呵,LSS中文是好,会拽词儿,就是不知道藏拙,是"褊狭"不是"偏狭"你知道不?骂的就是你们这种对人苛刻、对己宽容的半瓶子醋。你们总是要自打嘴巴的。
  •   三联的译书也这样不可靠啊。
  •   个人觉得practicing jews译成“虔诚”确有问题,更倾向译作“践行”。
    犹太人有种族上决定的犹太人(母亲是犹太人,生下来就是犹太人),这是目前多数犹太人的情况;但是其中只有很小一部分人践行犹太的法则;更进一步,在践行者中只有更少一部份人是非常“虔信”的教徒,因为完全犹太的法则非常细且繁琐,例如Shabbat时要完全躺着不动,这在新的一代犹太教徒中,也很难做到。(关于这个可以参考电影《纽约我爱你》中那塔利波曼的角色)
    这里原句,非犹太人对立的仅仅就是一般意义上仍践行犹太信仰准则的教徒而已,真正“虔诚”的犹太教徒和后面“许多基督教徒”是不平行的。
  •   谢谢子不语风花雪月的这篇文章,解决了我的一个问题。 時間の厚さ说的这句话很好“it is fair to say是一个习语,译成「可以说」足矣,不可在fair一词上纠缠。”看来思想的的火花是需要碰撞的,大家好好讨论,因为你们的讨论也许对某一个人是很有帮助的:)
  •   手头一本萧翁谈乐,译者冷杉,看得我累的不得了。三联的译者,连中文都写不好了吗?
  •   确实不咋地
    92页古奇连和183页库楚莱恩是同一个人 译名确不一致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