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金冲及 页数:496
Tag标签:无
前言
看到《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这个书名,读者可能会提出一个问题:拿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的中国来说,几乎每年都有重大事情发生,例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1948年国民党统治区财政经济的全面崩溃、人民解放军发动三大战略决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些都是对近代中国的历史产生巨大影响的事件,为什么偏偏要挑出1947年这一年来写呢? 当然,前面说到的那些年,都可以而且值得写一本研究专著;而1947年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有它特殊的地位。正是在这一年,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一个历史性的转折:二十年来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国民党从优势转变为劣势,在内战战场上从进攻转变为被动挨打,由强者变成弱者;反过来,中国共产党却从劣势转变为优势,在战场上从防御转变为进攻,由弱者变成强者。双方力量对比在一年内发生的这种巨大变化直接影响并支配着此后中国的走向。本书书名中所用"转折年代",正是在这意义上说的。发生了这样的转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个历史性巨变的到来,便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内容概要
金冲及(1930~ ),上海人。历史学家。曾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中国史学会会长等。本书直面1947年中国大地上发生的历史性转折:二十年来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国民党从优势转变为劣势,在内战战场上从进攻转变为被动挨打,由强者变成弱者;而中国共产党却从劣势转变为优势,在战场上从防御转变为进攻,由弱者变成强者。双方力量对比在一年内发生的这一巨大变化,直接影响并支配着此后中国的走向。本书以这一历史转折为核心命题,回溯历史,旁征博引,全方位审视1947年一年间的风云变幻,详细叙述了推动历史转折的种种因素,充分展示了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及其步步演变的过程。本书使用的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本。
作者简介
金冲及(1930~),上海人。历史学家。曾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中国史学会会长等。
书籍目录
前言一、中国是怎样进入1947年的二、新年前后的抗议美军暴行怒潮三、主战场上第一回合的较量四、从进攻延安到孟良崮战役五、席卷全国的反饥饿、反内战风暴六、局势急转直下的巨大震撼七、美国政府的两难处境八、拦腰突破挺进大别山九、品字形阵势的形成十、北线战局相继变化十一、农村土地制度的大变动十二、中间派政治力量的新抉择十三、南京政府越来越孤立十四、历史的转折点附录:抗日战争后期中国政局的重要动向——论1944年大后方的人心剧变和“联合政府”主张的提出征引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这个仗怎么打?能不能打赢?单靠坚定的决心当然是不够的,必须对当面敌情进行周密的分析。粗粗地看,对方大军似乎铺天盖地般扑来;细细剖析,却到处有隙可乘。第一,进攻的国民党军三十二个旅三十万人中,进攻鲁西南的是二十五个旅,而用于第一线的兵力只有十五个旅十万多人。这股敌军分郑州和徐州两个部分,这两部分又分成六路,每路的兵力只有一个到二个整编师。这就有可能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第二,郑州、徐州这两部分的国民党军指挥不统一。徐州绥靖公署的部队大多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其中第五军和整编第十一师是蒋介石五大主力中的两支,全部美式装备,战斗力强,可以先避开他们。郑州绥靖公署的部队,力量相对较弱,却又是主攻部队,如果能集中兵力先挫败这支军队,郑徐两路的钳形攻势便会随之瓦解。第三,在国民党军中存在着嫡系和杂牌的矛盾,在遭受围攻时,相互救援并不积极。在郑州绥靖公署的进攻部队中有嫡系也有杂牌,其中惟一的嫡系部队是从中路进攻定陶的整编第三师,在遭受围攻时,其他各路杂牌军为了保存自身实力不会积极援助。而且这个师在进攻中原解放区时伤亡较大,又是长途跋涉赶来,部队既不充实又相当疲惫。 刘伯承总结定陶战役的主要经验时说:“诱敌人解放区打为有利,但必须组织有力而适当的运动防御,消耗敌人弹药,损伤其人马,造成我主力决战的有利条件。”“在战役上,集中优势兵力打敌基干军队、打敌嫡系为有利。此次打整三师,其他不积极配合。整三师被歼,则全线溃退。”[2] 在做了敌情分析以后,刘伯承、邓小平下定先打整编第三师(原番号为第十军)的决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