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杂闻

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黄苗子  页数:334  
Tag标签:无  

前言

  苗老汉糊里糊涂地吃了九十多年的饭,却没有做过什么有益于人的营生,清夜扪心,总不免有愧对苍天之感。  从前听说过明末“杀人百万”的大强盗、窃据四川的“大西国王”张献忠,曾留下一座(《七杀碑》,碑文是:  “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德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  这虽然是强盗口里吐的真言,你也不能不心惊胆战地想一想自己有无“一德报天”?该不该“咔嚓一刀”以顺天意?  别人我不知道,我这一辈子缺的就是这一“德”。  我不会种地,不会砌砖当民工,不会扛枪上阵,不会奥运夺标或“神六”上天给国家民族立功,只是个庸庸碌碌糟老头,更不会安邦治国平天下!  聂绀弩有名旬日:“平生自省无他短,短在庸凡老始知。”老汉自有同感焉!  惶恐之余,就想到活了这一辈子,虽不曾弟子三千,放言高论去培育英才,也从未因夸夸其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朋友相聚,穷吹乱侃,宇宙之大,苍蝇之微,大小话题,资为谈助,却是此生一乐;例如登山涉水,或日旅游,有所见闻,就喜欢吹上几句给朋友解闷儿;又如前辈风流,后生可畏,接触之际,景仰訾嗟,便也顺口雌黄,品评人物;有时谈书说艺,冒充风雅;有时评点古人往事,嗟叹一番,有时怀念朋友,说些八卦事儿,有时因事感怀,又不免胡说八道……总之,我爱聊天。聊天不但可以解闷、可以开怀、可以交心、可以增感情、可以生智慧、可以悟人生,而且朋友聊天,对青少年可以种爱情、长知识,对老头老太太,可以避免老年痴呆症。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不可或缺的一种沟通工具,猫、狗、耗子都会用声音表达感隋,全人类一旦失去语言,就像地球失去太阳一样,很难想象其后果。但是说话聊天,古人就有“谈何容易”的感慨:“不有学也,不足谈,不有识也,不能谈,不有胆也,不敢谈,不有牢骚郁积于中而无路发摅也,亦不欲谈……”这是明代作家冯梦龙要写他的大作《谈概》时。

内容概要

  作者几十年来走南闯北、四处游逛;读书杂博,兼收并蓄,可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攒了一肚子故事,厚积薄发,将帝王将相的作为、文人雅士的逸事、古今中外的趣闻,一一注入笔端,不仅涉笔成趣,且有深意存焉:对最具史传传统的中国人来说,正史野史都可明辨是非善恶,杂闻杂说皆能透视世道人心。

作者简介

黄苗子,广东中山人,生于一九一三年。著名漫画家、美术史家、美术评论家、书法家、作家。
  早年就读于香港中华中学,八岁学书,师从邓尔雅先生。在香港时就向报刊投稿所创作的漫画作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到上海,先后在《大众画报》、《小说》半月刊做编辑,继续从事漫画创作。三十年代中期至四十年代中期,在上海、重庆等地参加抗日文化活动。
 解放后,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八十年代后曾担任过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文联委员,第五、六、七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
其书法作品曾在日本、英国、德国、韩国、澳大利亚以及我国台湾、香港和内地展出,并为大英博物馆收藏。
著作有散文集《货郎集》、《敬惜字纸》、《无梦庵流水账》、《青灯琐记》、《风雨落花》等,诗集有《牛油集》、《三家诗》等,美术论著有《吴道子事辑》、《八大山人传》、《画坛师友录》、《艺林一枝》等,书画集有《黄苗子书法选》、《中国书法精品选——黄苗子》、《苗子杂书》等。

书籍目录

“苗老汉聊天”总序《野史杂闻》小记历史的真实莼菜·荔枝日记西王母女娲补天之女彭祖孤家财富供像君臣平等秦俑未央宫好个曹吉利皇帝与蛤蟆太平皇帝隋炀帝拿笔的宫廷李后主换太子工匠皇帝朱元璋皇帝吹葱朱由检弘光雍正破尘居士皇帝舞文雍正驾崩奴才、大将军、罪犯笔祸乾隆反雍正疯人·天王天王的甜露宫中怨禁忌征兆官走狗烹姜太公乡校吕不韦董太师诸葛孔明钟会波斯狗苏涣致仕养廉虐谑宝镜珍珠谑词潘驸马诚意伯“城里”、“城外”纳兰父子施不全烧坯古今贪和珅巨贪和砷珠干女儿罗壮勇曾国藩老粗与秀才张香涛人前,人后五少大人亡清贵族叶名琛孔子隐士七贤无厘头谏迎佛骨韩愈的稿酬顾逋翁山人山人卢仝自居易柳三变丞相请客诗画祸吃羊肉东坡遭祸海南旧吃陈季常稼轩词汪水云唐寅诗阮圆海青主信札李渔魏禧文孔尚任张二乔献画放达贩笔名士龚自珍张璨说鬼江山船女王韬赵烈文容闳王湘绮黄公度梁星海梁鼎芬札南京沈清代盐商官食扬州盐商盐官巨富豪奢八股包公偶语捉尉景读律诗案文字狱海氏冤案俳优人才女祸(一)女祸(二)宫廷之内宫廷乳母太监寄生虫清英初交道观照相小偷徐保“吃”死人黄孟姬契丹离婚书草书古代科技巴比伦

章节摘录

  历史的真实 南北朝时期有一个魏收,是北齐人,奉诏作《魏书》,是写为北齐所 灭的北魏一朝全部历史。这位魏收有才子之名,但为人放荡,不但溺于声 色,被人嘲讽为“魏收惊蛱蝶”,而且有文无行,他著的《魏书》,把和 他有夙怨或索贿不遂的魏朝人都加以诬蔑丑化,而魏朝富贵人家的子孙, 向他行贿的,则把这些人家几辈子都写成是好人。因此,魏收这本史书, 被目为“秽史”。 历史是一种很难写的东西。一定要综合非常翔实可靠的史料:史料不 全,闭门造车,便无价值。一定要具有公正无私的态度去写史,像魏收那 样收受贿赂,便把人家祖宗写得个个白璧无瑕,歪曲历史真实,这当然只 能写成“秽史”。即使不收受贿赂,但受到私人感情的蒙蔽,分不出青红 皂白,不顾事实地给自己人乱吹一通,结果也分文不值。此外,有了真实 史料,本可黑是黑、白是白地秉笔直书,成为很好的一本史籍,但因碍于 其人的子孙还在,而且颇有势力,因而有所顾虑,不愿“冒险犯难”去得 罪人,宁可搁笔的,也不无其人。江南写《蒋经国传》,毕竟因此牺牲, 以性命殉史,比司马迁还冤,这也说明历史不好写。 历代历史的真实关键,都掌握在当权者及其亲信手上。有些历史(或者 大部分有重要性的历史),是由当权派隐瞒窜改以后写入“官史”的,便完 全失去真实,显例如宋赵匡胤如何把皇位抢到手,明永乐帝如何把侄儿建 文帝的皇位夺来,详情谁也说不清楚。 或者是由于身在此山中,所以庐山面目,无法认识;或者由于史料的 模糊不清,根据不足,即使是历史学家,看到的也只有一些浮面现象,所 以至今无法写出一部真实的现代史来。 莼菜·荔枝 南言莼菜似羊酪,北说荔枝如石榴; 自古论人多类此,简编千载判悠悠。 陆放翁以《读史》为题,写出这首讽刺诗,意思是说,历代史家往往 不了解真相,就对历史胡乱作出判断,有如南方人不知道羊酪是什么,就 说羊酪像浙江杭州一带出产的莼菜一样,入口滑溜;北人未见过荔枝,就 说荔枝和石榴差不多。知人论世,作出如实的科学评价,确实也是比较困 难的。我国历朝的正史,都是下一朝代的人写上一朝代的事,事情久了, 便不免和真相有出入。司马迁为了采访史料,亲自跑遍许多地方,已经是 不容易了,但是目见耳闻,也只是道听途说和零缣碎简,整个史实的过程 真相,在若千年代之后,确实很难全面掌握。 当代人写当代史,毛病也不小,例如北齐的魏收,写过《魏书》,那 时北魏还没有全亡,有些权贵子弟就用钱物贿赂魏收,要魏收把他的先代 写得好一点,魏收受贿后感到满足,就歪曲事实来表扬那个人的祖宗,对 不愿贿赂的,就肆意诋毁人家的上代。恨得那些北魏官僚的后代牙痒痒, 纷纷骂魏收的《魏书》为“秽史”。又如当代帝王的“起居注”、“实录 ”,史官都只能把他写得神祗一般,绝不敢把他的坏事、丑事载入文字。 古史失真,现代史也疑莫能明。以十年动乱为例,当时的起因、背景 、策划、目的、后果等等,哪一位史学家能说得清楚呢? 日记 写日记不但留下一个人活在人世的证见,并且留下了一个时代或一个 时期的人生百态,是十分可贵的雪泥鸿爪。中外古今,不少人的日记,成 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和历史价值很高的文献。但日记也不好写,写真实的更 难。清朝有位太史公,他的日记时时发现“昨夜与老妻敦伦一次”的记载 ,“敦伦”二字,用得很雅。太史公为人老实,所以“敦伦”次数也记入 日记中,但也有人说,这位老先生未免太迂了。 鲁迅日记中,常常发现:“晚,濯足。”这洗脚小事也入日记?很奇 怪。且日记中“濯足”的次数不多。鲁迅为何将“濯足”也记入日记?这 也是很有趣的“鲁迅研究”题目,不知大量的鲁迅研究专家,能写一篇《 关于鲁迅“濯足”问题的研究》否? 有许多人对于有关政局大事,在日记上都讳莫如深。因为怕得罪人, 将来日记落到他人手上,惹出大祸。所以一代的政治家,他们写日记都是 委婉曲折,不露痕迹;或只在某月某日下,写“某某人来谈”,谈的什么 内容,就不便留下。著名的《曾文正公日记》,不但不记与某人来往中谈 些什么内容,还满纸议论,都是酸气十足的道学家言。所以说,写真实的 日记是困难的。之所以要留下这些日记,不是给自己看,而是自己塑造一 个道貌岸然的形象,留给后人看的。当然,功高震主的曾国藩,当时也有 其不得已的苦衷吧。 清人日记中,李莼客的《越缦堂日记》,渊博恣肆,议论风发,令人 钦佩。近人日记,则郁达夫《日记九种》等,也不失为清妙可读的佳作。 西王母 中国的神话故事中,汉代人流传最盛的西王母,是拥有特权的女神, 她有一种吃了长生不死之药,被羿的妻子嫦娥偷吃了,于是被罚到冷冷清 清的月宫去,死是死不了,可是永远永远过着孤单生活。什么时候有月亮 ,什么时候这月亮就永远囚着一个万分寂寞的女人。 这比台湾的绿岛可怕。在我的想象中,嫦娥应当是由于孤独而精神失 常、住在冷冰冰的月宫里的疯女子。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自古以来,唯一对嫦娥表示 同情的,只有这位唐代诗人。但人们也应想想西王母多残忍,对一个间接 偷吃她的药的青春妇女,却施以无期徒刑!不要以为月宫有什么“琼楼玉 宇”,苏东坡也早已说过它的可怕:“高处不胜寒!”(《水调歌头》) 至于王母娘娘的蟠桃,是“三千年开花,三千年结实”的珍贵品种。 只有神仙中的特权阶层,才有资格去参加她的蟠桃大会。这些神仙包括玉 皇大帝、太上老君等等“上界尊神”,等级制十分严格,—般神仙是休想 进得去的,难怪吴承恩写出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齐天大圣”来给她捣乱 一番。 神话故事中,西王母的蟠桃只有两次被人偷过:你别以为西王母是鸡 皮鹤发的老太婆,她有了长生不死之药是长春不老的,她看上了汉武帝, 借机说给汉武帝送两个蟠桃,和皇帝混了一夜,东方朔偷窥,西王母便揭 发他偷过天上的桃子。另一次是大家知道的孙大圣在西王母桃园中、在蟠 桃会上见桃便吃。只有这位老孙,使这个专制娘娘大失面子,打破了神仙 世界的虚伪尊严。所以老百姓对孙悟空一向有好感。P7-15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野史杂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4条)

 
 

  •   南北朝时期有一个魏收,是北齐人,奉诏作《魏书》,是写为北齐所灭的北魏一朝全部历史。这位魏收有才子之名,但为人放荡,不但溺于声色,被人嘲讽为“魏收惊蛱蝶”,而且有文无行,他著的《魏书》,把和他有夙怨或索贿不遂的魏朝人都加以诬蔑丑化,而魏朝富贵人家的子孙,向他行贿的,则把这些人家几辈子都写成是好人。因此,魏收这本史书,被目为“秽史”。
    历史是一种很难写的东西。一定要综合非常翔实可靠的史料:史料不全,闭门造车,便无价值。一定要具有公正无私的态度去写史,像魏收那样收受贿赂,便把人家祖宗写得个个白璧无瑕,歪曲历史真实,这当然只能写成“秽史”。即使不收受贿赂,但受到私人感情的蒙蔽,分不出青红皂白,不顾事实地给自己人乱吹一通,结果也分文不值。此外,有了真实史料,本可黑是黑、白是白地秉笔直书,成为很好的一本史籍,但因碍于其人的子孙还在,而且颇有势力,因而有所顾虑,不愿“冒险犯难”去得罪人,宁可搁笔的,也不无其人。江南写《蒋经国传》,毕竟因此牺牲,以性命殉史,比司马迁还冤,这也说明历史不好写。
    历代历史的真实关键,都掌握在当权者及其亲信手上。有些历史(或者大部分有重要性的历史),是由当权派隐瞒窜改以后写入“官史”的,便完全失去真实,显例如宋赵匡胤如何把皇位抢到手,明永乐帝如何把侄儿建文帝的皇位夺来,详情谁也说不清楚。
    或者是由于身在此山中,所以庐山面目,无法认识;或者由于史料的模糊不清,根据不足,即使是历史学家,看到的也只有一些浮面现象,所以至今无法写出一部真实的现代史来。
  •   中国古话说,老而不死是为贼,说的就是苗老汉这样的老头儿了。世事阅尽,还有真心真性情,可爱,呵呵!明面儿上东拉西扯,内地里话中有话...嘿嘿
  •   最最最爱这种书。不过要是再详尽一点就更好了!!历史真的很迷人……
  •   看完全书,了解了很多不一样的历史,很好!!
  •   作者见多识广,博古通今。闲时看来,不错的享受。
  •   黄老爷子已经活了这么大岁数,什么话都敢说了。读起来不但长知识,而且还很痛快呢!
  •   很短的故事,文笔简练。
  •   闲暇读物
  •   这本书我还是比较喜欢的
  •   闲来读读很有收获,可以增长见识。
  •   挺好的,工作劳累回家看看,很放松
  •   很好看的一本书,可惜其他的我买不到了……
  •   看過黄苗子先生的《书虫小札》 感覺黄苗子先生的學識非常深厚
  •   惊闻老先生西去,这本小书权当纪念吧!离开的人,永远回不来了,但是他们留下的却值得我们珍惜。
  •   野史,有味!
  •   印刷比较精致,有三联的风格,但篇篇正文要比想象中要短小精干得多,读来有点不够过瘾。不过书比较厚,虽然内容较浅,作为茶余饭后的消遣是够了的。
  •   这是一本非常好读的书。很幽默,又不失老人的智慧在里面。很好看~
  •   书印得精致,内容浅了点儿,趣味还在。
  •   刚收到书,还没来得及看,我想书的内容应该很好,因为是我自己想看的书。唯一的缺点就是印刷质量不好!
  •   黄先生的作品,前几本都有。
  •   老人老事老话。
  •   老派文字,慢慢读。
  •   民间故事
  •   对历史感兴趣的人可以一看
  •   短小精悍 趣味 不错!
  •   娱乐看
  •   “苗老汉聊天”系列之一、文章短小幽默风趣。
  •   喜欢的没话说!
  •   冲着黄苗子去的,不过……真的……一般……很一般……
  •   不算野史的野史。
  •   一般,可能是我平常就很喜欢翻野史什么的,很多东西之前别地儿看过了,新意不足吧。
  •   不同的书我们可以在不同的情况下来读,像这本书,我们就可以当作茶余饭后的消遣!
  •   还行吧!一些历史小故事!
  •   一些小点心,太小,太琐碎,读起来很不过瘾。
  •   没想到篇幅这么短,真是不太过瘾,老人家谁手年来的故事,看了就忘记
  •   作者是名家,但是写得一般.
  •   报纸上推荐的,还没有看
  •   说真的,很一般。
  •   内容很广泛,不是很深入
  •   老汉唠叨,晒太阳时候说些有意思没意思的话,别认真听,还能听,真要仔细听,那就是不知所云.
    老汉唠叨,当然也有真知灼见,但是如果离社会太远,多年来,架在云端俯视,离苍生太远,其价值也就大打折扣了.
    该书的思维,大概还停留在八十年代初,类似牛棚杂忆,读不读都如此吧!
  •   很多都知道的事,纯属作者个人读书笔记感慨,当小平文还行,作历史看太小儿科。
  •   此书只是作者读史的一些随笔,没什么内容,都是极浅显的东西,一篇文章几百字,浮于表面,没有深入历史的内核,我读了几篇就放下了.
  •   冲着黄苗子的名头买的,看完觉得实在不怎么样,很多历史观都是过时的,可惜了,三联也出这样的书。唉。
  •   苗子不该写书,一股卖弄之气。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