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海之战

出版时间:2009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刘统  页数:51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是一本记录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在东南沿海岛屿作战过程的历史书。    读者会问: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本书呢?关于金门、海南岛和一江山岛战争的书已经出的不少了。这本书能有什么新意呢?    历史本身是客观存在的,但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和解读则要有一个过程。过去讲述这些战争的书,多数是单独的介绍和研究,而将上世纪50年代的沿海岛屿作战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则不多见。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从渡海登陆作战的角度去研究、比较这几次作战的特点和演变;二是从国共双方斗争的全局和国际政治大背景来解释这些战争的决策、结果及其影响。给读者提供一个广阔的视野,更真实、深刻地了解这段历史。

作者简介

刘统 1951年生,先后毕业于山东大学、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已出版的著作有:《东北解放战争纪实》(1997)、《华东解放战争纪实》(1999)、《中原解放战争纪实》(2003)、《唐代羁縻府州研究》(1998)、《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纪实》(2004)、《中国的1948年——两种命运的决战》(2006)。

书籍目录

前言第1章 蒋介石撤退台湾第2章 第10兵团进军福建第3章 从金厦并取到先厦后金第4章 金门战前不祥之兆第5章 金门登陆失利第6章 逐岛攻舟山第7章 反思与教训第8章 保卫大上海第9章 筹划夺取海南岛第10章 偷渡琼州海峡第11章 红旗插到天涯海角第12章 国民党军舟山撤退第13章 攻台计划搁浅第14章 从南日岛到东山岛第15章 迅速走向现代化的新中国空军第16章 建设近海作战的海军第17章 浙东海面战斗第18章 谋划夺取一江山岛第19章 三军协同一江山岛登陆战役第20章 国民党军黯然撤离大陈征引文献

章节摘录

  蒋介石也预见到国民党统治在大陆即将崩溃的结局,他以“下野”为掩护,开始秘密实施向台湾退却的战略计划。在半年的时间里,他将国民党政权的大部分财富和空军、海军力量撤退到台湾,并接应溃退的国民党陆军源源不断地退向台湾和东南沿海岛屿。他企图依托海岛和海军、空军的优势,遏制解放军前进的步伐,并以海岛为基地,实现将来反攻大陆的梦想。  过江以后,解放军开始了战略追击。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10月初,第四野战军15兵团占领广州,第三野战军10兵团占领福州,东南沿海大陆基本解放。国民党军队被赶下海,依托沿海岛屿作为他们最后的栖身之地。  当解放军战士来到海边的时候,浩瀚的大海使他们兴奋。很少有人意识到海洋潜在的危险,更不了解渡海登陆作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以为渡海作战也和陆地上一样,一个冲锋就能把国民党军队彻底消灭在海岛上。情况发生了变化,再无退路的国民党军,此刻也变得如同困兽一般。他们依托尚存的海空军优势,进行了拼死的抵抗。10月24日,第三野战军10兵团28军以三个团的兵力登陆金门。由于不掌握潮汐规律,船只搁浅,陷入孤军奋战的被动处境。国民党军守岛部队在优势兵力和海空军配合下,进行了顽强抵抗和反击。解放军苦战三天,因弹尽粮绝,没有后续部队支援而失败。这是解放军一次失败的渡海登陆作战,也是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军第一次完全失利的战斗。  金门之战虽然规模不大,但其影响是巨大的。蒋介石抓住共产党没有海空军的弱点,转守为攻,制订了反攻大陆的计划。1950年初,国民党军队依托舟山群岛为基地,对上海、杭蒋介石被迫“下野”  1949年1月1日,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发表了气壮山河的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开门见山地宣告:“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  毛泽东宣布了中国共产党1949年的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将要获得比一九四八年更加伟大的胜利。一九四九年将要召集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以完成人民革命任务为目标的政治协商会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组成共和国的中央政府。”  这个月底,“国民政府”总统蒋介石在南京黯然宣布退位。对于他这样权力不可一日离左右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他一生中最痛苦的抉择。  战场上的连续失败和国统区经济的混乱衰败,使美国政府和国民党高层内部都对蒋介石的统治失去了信心。美国驻华的外交官和军事顾问团的军官一致认为:由于国民党的腐败和丧失人心,美国的军援已经不能起到什么作用。美国军事顾问团巴大维将军在1948年11月16日给美国政府的报告中说:“自我到任以后,没有一仗是由于缺乏军火装备而被打败的。按我的看法:他们的军事败绩完全是由于世界上最拙劣的领导及其他许多败坏士气的因素造成的。这些因素导致了战斗意志的彻底丧失。”当魏德迈将军在听证会上被问到他认为什么是中国国民党被共产党打败的原因时,他回答说:“先生,我在军事上的看法是:缺乏意志。主要是缺乏意志,而不是缺乏装备。”  11月6日,在巴黎的联合国大会上,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团长蒋廷黻将国民党外交部长的一封信交给美国国务卿马歇尔。这封信要求美国派军官以顾问名义实际指挥中国军队并加速军火供应,被马歇尔断然拒绝。马歇尔表示:“派遣一位高级美国军官赴中国是不合时宜并不起作用的。当此中国政府在民政和军事两方面的权威分崩离析之际,美国从事如此荒唐不经之冒险,实是勇而无谋之举。”  当辽沈战役败局已定,淮海战役形势恶化的时刻,蒋介石又派夫人宋美龄赴美求援。但是美国政府拒绝了宋美龄以第一夫人身份公开出访的要求,而是让她以“马歇尔夫人的朋友”身份作私人访问,使宋美龄无功而返。  宋美龄访美的失败传达了一个信息,美国政府已经决定不再支持蒋介石。国民党内议论纷纷,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感到应该表明立场了。蒋介石12月13日派张群约见司徒雷登,想打听一下美国政府的态度。司徒雷登直言不讳地告诉张群,美国“广大人民群众感到蒋委员长是结束战争的主要障碍,应该削除他的权位。而中国人民的思想和要求是美国制定政策的主要因素”。12月17日,司徒雷登又对国民党行政院长孙科表示:“如果劝告总统放弃他的紧急权力,并将更多权力委托给行政院,那对于总统是有好处的。要是这样过于难堪的话,则将权力委托给一个他所信任的而能真正地代表或至少是表达人民的意志的一小群人。”  美国政府摊牌了,要蒋介石下台。没有美国的援助,国民党的战争也打不下去了。12月31日晚,蒋介石召集李宗仁、白崇禧、孙科等开会,多数人认为蒋应当下野,把权力移交给李宗仁。  1949年1月1日,蒋介石发表元旦文告,承认“戡乱”的失败,转而呼吁和平。他表示:“只要和议无害于国家的独立完整,而有助于人民的休养生息;只要神圣的宪法不由我而违反,民主宪政不因此而破坏,中华民国的国体能够确保,中华民国的法统不致中断,军队有确实的保障,人民能够维持其自由生活方式与目前最低生活水准,则我个人更无复他求。中正毕生革命,只知为国效忠,为民服务,实行三民主义,从而履行一革命者之神圣任务。和平果能实现,则个人的进退出处,绝不萦怀。而一惟国民的公意是从。”川  尽管如此,蒋介石还抱着一线希望,国民党内的高层有人出来挽留他。不料事与愿违,得到司徒雷登和李宗仁支持的白崇禧在武汉连续发出议和电报,逼迫蒋介石交权。他甚至威胁说:如果蒋不下野,他指挥的桂系部队将退出华中,开放长江给共产党,以实现局部和平。在白崇禧咄咄逼人的压力下,蒋介石于1月19日约见张群、张治中、孙科等人,征询对他何时下野的意见,几位都不表态,用沉默表达希望他立即下野的意愿。蒋介石愤怒地说:“我现在不是被共产党打倒的,而是被国民党人打倒的。”  在国民党内反对派和美国政府的双重压力下,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发布“引退”文告。李宗仁以“代总统”身份主持南京政府。当天下午,蒋介石乘飞机离开南京去杭州,回到他奉化溪口的老家。《申报》次日的新闻报道这样写道:“总统今着长袍马褂,临行前对此紫金山之革命都城,颇示恋恋,而送行人品亦多神色黯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跨海之战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5条)

 
 

  •   目前对这段历史分析的比较客观、公正的书,总体上感觉不错,看起来也挺有味道,而且作者选取的角度也比较新颖。继承了他以前写的《东北解放战争纪实》的风格,在写作手法上有所创新,建议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读一读!
  •   以往了解的解放战争,都是陆地战争。海战是我们比较忽略的。中国文化是大陆文化,以往历史上进行的战争也主要是陆地战,即使是水战,也主要在中国内陆河道以及湖泊中进行,比如春秋时期吴楚的长江水战,以及元末明初的陈友谅对阵朱元璋的鄱阳湖大战。对于中国的海战,重视度不够。最近一看到当当网上有这本书卖,感觉眼前一亮。突然想起1949年即将结束解放战争也有这样一个尾巴——海战。
    不知为什么,我突然想到顾炎武的一首诗歌《海上》
    海 上
    清•顾炎武
    日入空山海气侵,秋光千里自登临。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水涌神山来白鸟,云浮仙阙见黄金。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壮士心。

    诗歌写的就是大海。

    中国的海战常被忽略,现在有这样一本《跨海之战》,可以说为中国的海战史画卷续写了令人期待的一笔。

    我买了一本。
  •   对于看惯了解放战争系列的人来说,这个海岛之战无疑是为解放战争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虽然历史有遗憾,但是文学作品总算填了空白
  •   在学兄的推荐下,我买了这本书,看完之后,觉得写得很好,尊重历史,而且还有许多尚不为人知的珍贵史料.主要是作者治学严谨,不像<解放海南岛>的作者那样胡编乱造胡说八道.
  •   了解历史,铭记先烈
  •   1947和转折1948,一个系列终于集齐
  •   通读全书后感觉作者占有资料非常全,观点和论点均有大量事实根据支撑。
  •   只是觉得有虎头蛇尾的感觉,而且引文太多
  •   值得一读,尤其是其中的很多史实增长了知识
  •   描写细致,很值得一看!
  •   这书总的来说不错,因为这些跨海战役写得够多了。不过这书对金门之战写得比较深刻,其实估计有些还没有写出来。军长萧峰战役失败之后埋怨别人,所以可能是最后提布上去的原因。最后张爱萍组织的跨海战役还是比较精彩的,估计以后也没有这个机会组织这么大战役了。
  •   内容很全面,要是配上地图就更好了
  •   书籍印刷较一般,封面简单,给人粗糙感。关键是内容过于浮光掠影,人物刻画给人影响不深。
  •   总体感觉写金门及跨海之战的篇幅少,而介绍其他内容多,另外笔法零乱,写着糊涂。
  •     说说我的经历吧,春节期间看到有个帖子推荐这本书,在新浪读书、搜狐读书上面都没看到,犹豫了两天,还是在当当上买了,到货后也没怎么细看,扔一边去了。春节后连续出差,在无聊的大巴上带着翻了两个小时,这一看真是惨不忍睹,引用抗日铁军的帖子就不用说了,我都很有印象的,结果回到战沙居然搜索不到了,郁闷……
      下面在各位同好的一致要求下拍拍我们的“军史大腕”刘统老师,此人对国军沿革一点都不了解,也就是有军科背景,能比我们多看点内部资料而已,和写本二版的《国民党军简史》卖230块的曹剑浪之流差不多……
      让我们费劲的一个字一个字的把刘统老师的奇文打下来:
      跨海之战第60页写道:厦门是个大岛,三面靠近大陆,海上航程短,解放军大部队渡海,守岛的2万国民党军就显得捉襟见肘,防不胜防。国民党74师配属5000余人,配属火炮、坦克、装甲车在这里守备。但此时的74师今非昔比,当年的王牌整编74师在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战役被华东野战军歼灭,第二次编成的74军于1949年1月在淮海战役中再次被歼灭,这个74师是刚刚组建的,基本上都是新兵了。
      看到这里,我不禁呕吐了,难道刘统老师没写过福州战役吗?难道刘统老师不知道国军在1948年9月已经把所有的整编师改回军了吗?我又翻到了《跨海之战》34-40页福州、平潭岛战役,刘统老师还提到了74军残部1万余人逃上平潭岛,被俘获8000人,我又翻到了61-65页,刘统老师也知道厦门战役的指挥官是汤恩伯、刘汝明、曹福林啊,真不知道这本书是刘统老师亲笔还是研究生代写,才会出现如此低劣的错误。
      厦门岛防御的主力是刘汝明兵团55军74师,该部原为韩复榘部主力,由曹福林部29师发展而来(1930年9月国军第74师由原29师第86旅[旅长乔立志]扩编而成),后来以这两个师为主构建了55军,该军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的番号为整55师74旅、55军74师,与整编74师、74军完全不搭嘎,书中还写道55军29师在鼓浪屿防御,为55军最强师云云,作者也不去查查另外下属师的番号么?????何况之前已经写道劳冠英部74军1万余人在平潭岛已经基本交待了,怎么还会在厦门突然冒出来?????
      又看了一下抗日铁军的文章,原来铁军兄只写了29师的沿革,所以文抄公知道,没写74师,所以文抄公不知道……
      何况最后的国军74军番号还辉煌了一把,1949年10月把卢汉的嫡系新13军改为74军,以余建勋为军长,该部挡住了国军嫡系第8军、第26军对昆明的进攻,最后编入TG云南军区部队。
      寥寥几笔,为写过《东北》、《中原》、《华东》等号称“解放战争启蒙教材”的刘统老师贺。
  •   这个纠错是对的,不过不宜一竿子打倒,毕竟仅仅是局部的小错,希望你多纠出一些错误:)
  •   我想表达的是:
    如果你要写“抗日战争”,你至少要了解国军和日军;
    如果你要写“国共内战”,你还是需要了解国军和共军;
    看来看去,国内的主流军史作家对参与战争的其中一方都不了解,如何可以写出客观公正的战史题材?
    性质更加恶劣的是,同属一个军的师级部队一个写的很砖家,一个却一无所知,原因是因为别人的原创一个提到过,一个没有提到。以管窥豹,一叶知秋,如何可以谈得上“治史深思”啊?!
  •   所以研究民国史和我党历史很难研究,说是资料多确公开的档案资料太少.而且意识形态的干扰太强,一般研究者很难深入研究.还不如研究晚清,至少资料档案等比较容易着手
    抗日战争一向是意识形态强烈的,而内在细致的研究军史确实难,多是吹口号歌功颂德的,日军多卷本的战史丛书都不能拥有,如何对日军有深入了解?都是闭门造车关起门来吹牛而已
  •   好文收藏了
  •   刘统,我觉得在体制内的一群人里面还算可以了,我们稍微撇开些观念上的取向和坚持,当年他跟杨奎松辩论过一场。
    我在观念上是跟楼主差不多的,恨戳乱无力。这本书刚买到,还未看过,至少他的研究我会去读一下,其他脑残军史专家的东西根本不屑一提。
  •   我压根就没想到过什么戡乱无力,你费心了……
  •   我想,如果要了解正真的或更详细的国军历史,只有在台北的历史图书馆了,那里正面全面的书很多,我正在看。。。
  •   这倒也不一定,研究国军的大家还是在大陆,浩如烟海的文史资料露出的蛛丝马迹只要有心,总还是理得出来,况且第二历史档案馆也能找点理由去瞅瞅。湾湾的资料固然齐全,同样也有意识形态宣传粉饰的水分,他们的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也衰落了……
  •   74军,74师都木有分清楚。。。
    介个有点难以理解,在整编师年代,一般也会叫整74师。。。
  •   本书对建国初期苏联对我军海空的支持做了论述,满天的米格飞机。。。。。。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