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妖与先知

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张培忠  页数:64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张竞生(1888-1970),原名张江流、张公室,广东饶平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风云人物,是哲学家、美学家、性学家、文学家和教育家。昔年加入同盟会,被孙中山委任为南方议和团首席秘书,参与南北议和谈判。民国第一批留洋(法国)博士,1921至1926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三四十年代在粤东山区开公路、育苗圃、办农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乡村建设运动”,时有“南张北梁”(北方是梁漱溟)之称。率先提出计划生育,首倡爱情大讨论,征集出版《性史》,毁誉参半。生平著述与译作甚丰。    本书为中国作家协会2006年重点扶持作品及国家“十一五”规划文化发展项目。作者以精微的辨析、生动的文笔揭示了张竞生惊世骇俗的人生际遇和浴火重生的心路历程,展现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超越世俗、超越时代、追求真理、追求卓越的另一种生存姿态。

作者简介

张培忠,1965年10月出生,广东饶平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小学教师,杂志编辑,现供职于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已发表小说、评论,报告文学等作品100多万字,著有报告文学集《人比月光美》和文学评论集《批评的实验》,曾获得南方日报社举办的报告文学征文优秀奖第一名等多个奖项。

书籍目录

孤独的寻梦人/陈平原  楔子  第一章  混沌初开  一、待诏山下    二、月光少年    三、童试落第    四、琴峰书院    五、珠江浪涌  六、黄埔风潮第二章  从晚晴园到总统府    一、追随孙中山    二、父亲的礼物  三、谋救汪精卫  四、阁楼上的风景  五、军中马前卒  六、南方议和团首席秘书  七、稽勋留学第一人 第三章  从巴黎到里昂   一、在赴法邮轮上  二、左岸:哲学会晤处  三、留法学生会与华法教育会  四、留学时代浪漫史   五、异方情操  六、探究卢梭的精神世界第四章  从金中到北大   一、首倡节育  二、与孙中山谈系统论  三、金山顶上  四、败走金中   五、受聘北大第五章  京华岁月(上)  一、革命本色  二、风生水起  三、爱情定则  四、论辩姻缘  五、风俗调查第六章  京华岁月(下)   一、性学先驱   二、美治主义   三、情人政治  四、读书之争  五、《性史》风波第七章  沪上恩怨  一、别鹄离莺   二、《新文化》始末  三、美的书店盛衰   四、“三大文妖”与性学论战  五、烟霞洞系狱第八章  颠沛流离  一、二度旅欧  二、伟大与怪恶  三、担任实业督办  四、义助赛金花  五、梅开三度第九章  乡村建设  一、主编经济月刊  二、率领民众抗日   三、创办饶平农校  四、筹组中国农民党   五、烽火旧寨园 第十章  大时代的小学生   一、南大学子  二、随风飘逝   三、鬻文为生  四、最后的情人第十一章  废墅残阳   一、劫后重逢   二、学问无穷尽  三、厂埔书简后记  附录   一、张竞生大事年表  二、张竞生作品目录  三、张竞生研究著作   四、本书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三、谋救汪精卫京师大学堂原是国家养士育材的首善之区,但目今天下方多事,清廷正处于大厦将倾之际,纷乱的局面与动荡的人心必然越过矮矮的围墙,波及到校园中,尤其是声势日众的革命党人起义,一次比一次更强烈地撼动清廷,使清廷上下人心浮动,杯弓蛇影。在法文系里,张竞生、林庚白、孙炳文、陈和铁、胡先骕等几个少年学生,已经受过革命洗礼,经常聚在西斋的自修室里议论时局,抨击满酋,也有以诗酒唱和为掩护,暗中进行宣传鼓动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几个热血少年头角峥嵘同进同出,与暮气沉沉管理严苛的学校当局相比,早已显得格格不入,分外惹眼,而最为学校当局所不能容忍的,就是他们头上的辫子已被剪去多时,倘不严加管束,任由他们招摇过市,无异于纵容造反。因此,进入学校不久,张竞生等人就遭到大学堂总监督刘廷琛的悬牌申斥,限令他们蓄辫自赎,否则立即予以开除。刘廷琛是一个顽固的保守派和强悍的死硬派,他本能地维护本阶级的立场和利益,死心塌地地效命清廷,极端仇视学生运动和党人起义。1908年1月,刘廷琛就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在他到任不到十天内连续下发两道禁止学生开会结社的禁令。1908年1月4日的禁令称:“学生干预政事,开会结社,历奉严旨查禁……各学堂学生自应一体凛遵,潜心向学,各学堂管理员等亦当随时随事训诫劝导……”这道禁令似乎过于简略,或者过于温柔敦厚,未能体现刘廷琛以严治校的霹雳手段,1908年1月9日,刘廷琛又下发了第二道禁令:“不准干预国家政治及离经叛道、联盟纠众、立会演说等事,均经悬为厉禁……如有废弃读经讲经、功课荒弃、国文不习,而教员不问者,品行不端、不安本分,而管理员不加惩革者,不惟学生立即摒弃惩罚,其教员、管理员一并重处,决不姑宽……”在如此强大的压力下,大学堂颇有风声鹤唳的情势。张竞生等人虽不至于惊慌失措,但好汉不吃眼前亏,为避其锋芒,也需别思良策。急中生智,张竞生买了一条假辫钉在帽子上,遇到查堂或外出时,把帽子戴起,居然豚尾垂垂,像模像样,俨然大清王朝的忠实臣民,颇能蒙混过关,相安无事了。其他同学也纷纷仿效张竞生,假戏真做,一场小小的危机就这样消弭于无形。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革命风潮已势如燎原,京师大学堂也远非世外桃源了。张竞生进入京师大学堂几个月后,就从进步学生孙炳文那里得知,汪精卫等革命党人正在积极准备暗杀活动,以此警醒国民,唤起革命意识。汪精卫,这个名字似乎有点熟悉……张竞生想起来了,一年多前,在新加坡的同乡张永福的晚晴园里,曾多次听孙中山先生提起这个名字,孙先生称赞他文章写得好,又有很强的行动能力,还引导张竞生就是要造就成像汪精卫这样的革命党人。其时,汪精卫因参与组织河口起义失败正退守新加坡,就住在晚晴园里,只是时机未到,两人缘悭一面。汪精卫,本名汪兆铭,1883年5月4日出生于广东三水,少时聪明伶俐,才思敏捷,早年留学日本,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参与筹建同盟会,被大会选举为评议部部长,参与创办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为《民报》的重要撰稿人,“精卫”就是他在《民报》上发表文章使用的笔名。他擅长写文章,为革命制造舆论,尤其擅长通过演说来鼓动群众,胡汉民称道汪精卫的雄辩口才:“余前此未闻精卫演说,在星洲始知其有演说天才,出词气,动容貌,听者任其擒纵,余二十年来未见有工演说于精卫者。”而汪精卫与保皇党康有为、梁启超关于是实行民主革命还是实行君主立宪的大论战,更使汪精卫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二十岁出头的留学生,一跃成为名噪一时风头正劲的革命者,深得孙中山的喜爱和信任。

后记

1982年初秋,一个萧索的清晨,一个十七岁的少年,踏着满地枯黄的桉树叶,踽踽独行在通往镇车站的泥土公路上。他刚刚诀别了正当壮年终日在土里刨食却为生活所压垮了的父亲,满怀忧伤,重返县城的师范学校继续卑微的学业。暑假刚过,处处是校合重新整修和扩建后留下的痕迹。就在即将跨进教室的时候,忧伤的少年忽然瞥见走廊里一溜儿摆开用旧报纸垫着的一堆堆白骨,他心头一紧,但来不及多想,就在急促的上课铃声中慌乱地坐到自己靠窗的座位上。这节课是班会课,主题是乡土教育。班主任请县文化馆的老师为同学们讲述发生在本县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黄冈丁未起义。这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之前十次武装起义的第三次,因仓促举事,寡不敌众,起义的火焰迅速为清军所扑灭,三百余名义士被杀害,是十次武装起义中最为壮烈的一次。学校就是当年起义的旧址,走廊里一堆堆的烈士遗骨仿佛在无言地诉说着那以生命为代价的抗争与厮杀。

媒体关注与评论

常州人刘海粟……主张公开在教室里做人体写生……人们把他跟定《性史》的张竞生,唱《毛毛雨》的黎锦军晖目为(三大文妖),可是时代的潮流到把(文妖)证明为先知者。  ——李敖至于张先生的伟论,我也很佩服,我若作文,也许这样说的。但事实怕很难……知道私有之念之消除,大约当在二十五世纪……  ——鲁迅《两地书》(1923)张竞生的著作上所最可佩服的足他的大胆,在中国这病理的道学社会里高揭美的衣食住以至娱乐等的旗帜,大声叱咤,这是何等痛快的事……总之,张先生的这郭书很值得一读,里面含有不少很好的意思,文章上又时时看出著者的诗人的天分……  ——周作人《沟沿通信之二》(1924)张博士根本是一位具柯坚强的意志、丰富的想象力的自由主义学者、思想家,毫无总惮地击破了旧礼教的最后藩篱。  ——林语堂《张竞生开风气之先》(1953)你会惊叹,此人怎么经常与政治史、思想史、学术史的“夫人物”或“关键时刻”擦身而过?这不足一个声名显赫的“成功人士”,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个“失败者”,可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观察角度,帮助我们串起了一部“不一样”的中国现代史。  ——陈平原《孤独的寻梦人》(2008)

编辑推荐

  《文妖与先知:张竞生传》为中国作家协会2006年重点扶持作品及国家“十一五”规划文化发展项目。作者以精微的辨析、生动的文笔揭示了张竞生惊世骇俗的人生际遇和浴火重生的心路历程,展现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超越世俗、超越时代、追求真理、追求卓越的另一种生存姿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文妖与先知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0条)

 
 

  •   应该是挺冷门的一本书,买主因为是其故乡人。不过大致了解其生平,挺佩服的。
  •   帮我爸买的电视剧原著~要不是那个电视剧,我们都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位牛到不行的大师~!
  •   这本书不错,发人深省,值得一看
  •   书是正版,邮寄及时,速度快
  •   老公要买的,他看了后说很好。
  •   不错哦,挺喜欢的
  •   张算是一代奇人吧,其实当时社会推崇思想解放,惊世核俗的人不少,如同当年婚姻解放,男女之间聚散自由,今人看来反倒是不可思议。但能如张一般做到一定高度的确实不多
  •   没有感觉到张竟生有何过人之处,总感觉就是一打酱油的。有点夸大。可能是作者的文笔一般
  •   先闻张竞生博士之威名,后寻得此书。张公乡人培忠先生作此书,大功德矣
  •   这是一本比较全面记述张竞生一生的书。无畏、真性情--这是现在中国极少有的文人,鲁迅在社会批评的勇敢,他是在文化领域的无畏。鲁迅可能是毛泽东之类所欣赏的;而我这些不“入流”的人,所欣赏的是这种让自己生活更美好的文人。
  •   不错,了解了张先生,另一个角度解读那个时代
  •     这部书8月份正好刚看过,还算一部扎实严谨的学术著作吧。
      张竞生的一生非常传奇,也非常坎坷,也算是浪漫、风流了,晚年还有一场惊人的艳遇。他与民国史上各类名人多有交集,比如陈璧君姐妹等。
      今天去书店,看到这部书再版了,尤其看到封面上写着它是《铁血兄弟》的原著,一时间非常好奇,也非常困惑。
      按理说,这是一部学术性的人物传记啊,怎么能跟电视剧挂钩,岂不是挂羊头卖狗肉?虽然可能作者参与了编剧,但是一为历史真实,一为艺术虚构(虽然有真实的影子),可谓是天壤之别。
      起初,我对于张竞生感兴趣,一个最直接的要素就是他与邓演达、陈铭枢是陆小时期的同学,仅仅这一点,立即唤起了我的好奇心。
      准主旋律电视剧《铁血兄弟》我没有看过,也没有意愿去看,我们只要看看张竞生的晚年就都明白了。
      什么革命、牺牲、付出,换来了一个什么结局?方向错了,越努力越是灾难。
      当然了,张本人早已淡出了革命者的阵营。
  •     说实话我个人是比较诧异,张竞生的相关传记,居然找不出一本能看的。
      这本书我之所以打三星,是因为作者材料还是看了不少,其余的真心让我颇有怨念。
      
      天朝名人的传记我读过不少,缺点基本上既明显又不新鲜,这本传记也没有跳脱这个圈子,可以说挺可惜的。尽管作者野心挺大,不过从读者看来实在是……我觉得还是有多大能力吃多大碗饭吧,传记这个文体你hold不住!摊手……
      
      简要来说,此书问题有如下几点:
      
      首先,
      读国人写的传记,我发现我们为人物立传有一个特别不好的习惯,就是:既然这书的主角是某人,那他自然必须得是全书最牛逼的,最起码也得一大群牛逼的人夸过他同意过他支持过他。
      如果他恰巧不够牛逼,那就得把主角弄成一个受迫害的小媳妇的形象,不能在物质上最牛逼,至少也得在精神上最牛逼。
      举个例子来说吧,张竞生号称“性学第一人”和“计划生育第一人”,其实这个头衔我本身就认为夸大。无论是性学还是计划生育,最先提出和进行相关教育的都不是张竞生啊,为什么要安“第一人”这个头衔呢?
      再有个很啼笑皆非的地方,就是作者写到潘光旦批驳张竞生的那段文字。我觉得参照两人文集中相关的文章,张竞生没有道理。但是这传记的作者非要为了抬高张,把潘贬低,说潘光旦“带有明显偏见”、“嫌恶”、“极力反驳张竞生”。这都是价值取向很明显的词汇好么……张竞生驳不过潘光旦,传记作者也驳不过潘光旦,所以最后无可奈何地在传记里总结了一句:
      “(张)在逻辑上确实比潘光旦稍逊一筹”。
      这个逻辑本身就很可笑了。学术辩论不讲逻辑难道讲别的?既然自己逻辑不稳有漏洞,何来人家“偏见”呢?
      看得出来作者想为张竞生树立光辉形象,但光辉形象一定要靠丑化他人才树立得起来吗?好像不赞同张竞生学术观点的都该去死似的……比如鲁迅不赞成美的书店的经营方式,作者就说啊他和张竞生理念不一样,好遗憾啊——民国时期就是群星灿烂百家争鸣,作为一个传记写手,你可以去描述一种差异,但如果你作为一个上帝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判断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
      说真的,我觉得这种笔法,和那些攻击张竞生的人没什么两样。
      张竞生的历史,以前被抹黑太多,难道我们不该用更公正更中立的眼光去看他吗?
      
      其次,就是材料问题。
      我不太欣赏作者引用材料的方式。许多语句都照抄了他看的参考书的原话。但正文里面没有标注,只在书的结尾处列出一张参考书名单——我哪知道哪些是你创作的,那些是资料啊?这种不负责任的引用态度实在让人有点愤慨。所幸我也不是除了这本传记相关读物什么也不读的人,很多原话没有标注我就已经很想吐槽了。
      天朝传记作者经常干这种事,从别人著作里拉原句,然后不加标注地扔到自己的文章里。我目前见过的习惯比较好的有杨奎松,同样都写过民国历史,人家只要有一个说法不是自己的就下注释:这个说法是什么书里的,谁说的,第几页。虽然他的书我爱好度一般,但这才是对待学问应有的态度啊好么。
      
      第三,这个是纯传记写作规范问题:让人物同他自己都说没见过面的人见面,这合适吗?
      张竞生的自传文字里,提过他去南洋见到过孙中山,但只见了两次,第一次见到了,第二次孙中山躲暗杀没见到。
      作者为了突出张竞生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和形象,不惜让他在这两次“会见”的间歇里又见了孙中山两次面。我没看过孙中山文集,所以我不知道国父先生认不认这两次多出来的会见。如果国父自己也没有提到,那就成问题了。
      这只是这本书里类似情况中的一个而已。但通观全书,我的疑问是明显的:艺术加工在传记文学里应不应该有限度?
      这是传记!不是小说!如果张竞生说出的很多话,只是作者出于让人物形象丰满而臆测出来的,究竟还有什么意义?
      
      我说的这三点问题,其实天朝传记作家真心很多人都在犯错。
      写作传记,我不认为他们有这方面的写作素养。
      
      对于张竞生其人,我很佩服,也很崇敬。
      这位留法博士曾经因为一本《性史》,而被舆论大肆污蔑,导致其学术生涯的中断和在学术界销声匿迹。难道说这么一个被污蔑的人,必须得用夸大和粉饰,以及无限制的“为尊者讳”去洗刷名誉!?
      那么你们同那些当年把张竞生博士推向万劫不复的舆论漩涡的人,又有什么不同!?
      
      客观地去描述一位学人,才是对他真正的敬重!
  •     1929年初夏,张竞生正厕身法租界当寓公修订着手再版的《卢骚忏悔录》。他在译序中写道:“毁誉原无一定,凡大思想家多受诋于当时,而获直于后世者。”这番话语固然是出于他对卢梭十数载的研读及由此而生的虔敬之情,可考虑到张君当时的情状,其实也不无几分夫子自道的意味羼杂其中。
      
      同绝大多数的民国闻人一般,张竞生一生最波澜壮阔的时期在1949年之前。他曾跟随孙中山先生,作为南方议和团首席秘书参与南北议和谈判,是革命浪潮中折冲樽俎、纵横捭阖的同盟会骨干;作为民国首批稽勋留学生,他赴法留学八年,裹哲学博士之衔被蔡元培聘为北大教授;年逾不惑,他又从书斋走向了地头,在家乡主持开公路、育苗圃、办农校,与其时同在致力于农村建设的梁漱溟并称“南张北梁”。可为历史作注脚的在在皆是,可读历史的后人往往只依稀识得他的一个诨称——“性学博士”。
      
      与“淫虫”、“卖春博士”等其他恶谥比起来,性学博士可谓是最文明的一个了。讲授性学并非自张竞生始。早在前清时,鲁迅就在生理学课堂上传授性学知识。“用‘也’字表示女阴,用‘了’字表示男阴,用‘糸’字表示精子。”(夏丏尊《我的同事鲁迅三两事》)虽然“性”在平常老百姓看来仍是件羞赧难当的事儿,但对那些浸染过欧风美雨的知识分子而言并不避讳谈性。不明学术者何的民众笑骂几句以作谈资尚可理解。可是极重自由解放的胡适、周作人、潘光旦等同道学人,也视其异端群起而攻之,就颇值得我们一寻其中吊诡之处了。
      性学是一项综合性的学问,涉及生物学、医学、统计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然张竞生的性学渊源却始自其求学法国时的哲学研究。“我以为学习哲学的人,实则习一切学术一样,除却他们所学的功课外,应把所有一切的学术通通去涉猎,然后才能博中取得约的成功。”哲学家的思辨精神使性在张竞生眼中无过乎万事万物中供人静观默察的一种罢了。这种为学术而研究性的态度也是张竞生一以贯之的,奈何旁人徒以卖弄情色视之。
      
      留学八年,张竞生的罗曼蒂克情怀在异国他乡得到了极大的释放。海滨度假时他在饭馆结识了一位法国女招待,二人很快陷入了疯狂的恋爱之中,甚而在海边租房过起了家庭生活。“我们也就在此尽兴领略洞房的兴趣。当我们紧紧拥抱为一体时,我们彼此常说,世间谁知有这样的可怜虫在这样大海中享受大自然的乐呢!”由于一战爆发张竞生不得不移居伦敦,无奈与同居一年多的女招待分手。而后在凡尔赛宫旁的圣格鲁花园,他又邂逅了一位因战乱流落至此的女诗人。在远离硝烟的深林里,两位失意的青年以诗笺互通款曲,在山川田野间共享欢情。“我的爱人呵!你的花心香馥馥,软绵绵!整个花心那样活动又巧妙,跟我那针头互相凑合以周旋。你感到十分快乐了,你的窝心,发出如火般的热气缩紧我的针头!多谢你花姐姐,花姑娘,你的热情浓意给终身留下万种无穷尽的温柔!”这种对性爱的歌吟即便是在近百年后的今日之中国,也绝难登“大雅之堂”的。读者诸君看到这里或会作如是感想:“这不过尘世里又一登徒子罢了,有何冤屈可伸?”莫急,先容我再叙一段张君的罗曼史,好探个究竟。张竞生的博士学业修于里昂大学,白天他到里昂大学上课,晚上便寄居在当地一位教师的家中。此时的张竞生已是一口标准巴黎腔、落落大方的留学生,很快便与同是租户的一位瑞士少女由相识到相知以至相爱。但面对惹人怜爱而又不谙世事的瑞士少女,张竞生始终不愿往这份纯真的爱情中添加任何的肉欲。随着张竞生情爱实践经历的增长以及对哲学研究的深入,他从两性中得到的性的欢娱体验由纯粹的肉欲上升到“灵与肉的结合”。这种情爱观既殊异于萎靡烂腐的肉欲主义,又与非肉体而纯精神的柏拉图式爱情不同。张竞生所憧憬的爱情更近于一种美的体验。在《美的人生观》中张竞生称其为“神交法”,并阐释了在我看来是他最根本的性学观点:“一方面能得到性育的真义,不在其泄精而在其发泄人身内无穷尽的情愫;另一方面,又能得到男女交媾的使命,不在生小孩,而在其产出了无穷尽的欢乐。”
      
      经过如是一番审察后,我们便不难理解张竞生何以身陷窘境了。与他同时代的性学传播者,如周建人也常著文倡导性教育以及优生节育,类潘光旦者更是主修生物学的美国留学博士,对于性有系统而专业的学习研究。普及性知识,揭开其神秘面纱以示诸民众,这是张与周、潘均无疑异的地方。龃龉其中的是不同的治学态度。潘光旦们的性伦理观是道法中庸,发乎情而须有所节制。凡所论性学之事必“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胡适语),不可妄加揣测。而用张竞生自己的话来说,他所采取的乃是一种“艺术方法化的科学观与哲学观”,既不流于虚渺,也不流于呆板。“美流的作用,即在于极端去发展情感、智慧、志愿,消弭时间的观念,接通过去与未来,使人们不觉一切的痛苦而使其常有‘现在长存’的快乐。”正是循着这种极端去发掘美的理念,张竞生公开在报上征集读者的性经历,并集结出版了那部让他备极荣辱的《性史》;正是凭藉着一股书生意气,他撰文《裸体研究》奥援声名狼藉的裸体模特画家刘海粟;也正是他的“极端”令他屡屡不见容于世:办报被封,开店遭禁,无端的囚禁,莫名的谩骂。欲藉普及美的性育以启民智的张竞生到头来未得到一分名一分利,倒是假张君之名盗印伪书以攫民财的书商赚了个盆满钵满,这荒谬的失意让人情何以堪!
      
      斯文本是应戴君之邀来把张竞生悬为五四精神的一种模范的,不想信马由缰间尚未言五四一词。事实上,所谓的五四文化阵地与五四学人正是让张竞生无以容身的地方。但这绝不是因为张君不欢迎“德”“赛”二先生,也并非因为张君的不够摩登。相反,恰好是因为他的over-modernization(过度摩登化),让素以个性解放、言论自由自持的旗手们、战将们难以自持,遂一同去孔家店的废墟里捡起那部不入流的谈话录,念道:“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今值五四运动九十年之际,倘若说我们有什么遗产可以毫无疑义地从中拿来以继发挥的话,便是“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这是一笔殊难承继的丰厚遗产,也是历史对张君其人其学最好的注解。
      
      我的新浪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e97200101056z.html
  •   请问你是?印象不深了。
  •   有道理。从一开始,看作者的履历介绍就非常怀疑他的能力,但是看了正文,觉得还不错。但是我明白,我对张研究不深,所以看不出微妙处,只是心里存着些疑问而已。
  •   其实看这本不如看张竞生自己的回忆录《浮生漫谈》和《十年情场》。这本传记里面艺术创造的有点过分,已经脱离了一本传记应该有的客观。
  •   哦,还在啊。我对张竞生目前还不是很感兴趣,主要是因为看到他是邓演达、陈铭枢的同学才读的他。谢谢你的推荐,来日有兴趣再去读吧。
  •   张竞生严格意义上不能算是革命党,他的主要身份是哲学家和性学家。这书对他有夸大,他从稽勋留学生学成回来以后就等于脱离革命了。
  •   这个人的确有点意思,我最近在做他和同时期性学家的性教育理论比较研究,他应该算是比较独树一帜的吧。也算是五四时代思潮的逆流者,所以才比较坎坷。
  •   嗯,不过他自身的不羁个性、浪漫情怀,可能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吧。这大概注定了他的坎坷。在一个传统守旧却又狂热激进的矛盾社会里,他也注定了要倒霉。
  •   其实比他持观点激进的性学家太多了,但是其他人还都好好的,后来甚至成了权威。他被排挤还是因为知识范式和潮流不同的问题。不过这个说来就话长了。
  •   也许吧,不过俺这个外行是理解不了的,希望您能把这个问题澄清一下。
  •   往简单地说,新文化运动的负面影响就是,盲目推崇科学,所有学者都得用“科学方法”去研究问题,哪怕你研究迷信,只要用的是科学方法,就OK。但是张竞生喜欢用哲学思辨和艺术方法研究问题,没有数据,只靠哲学发挥,结果么,你懂的……批他最厉害的三个人全是科学主义者。
  •   哦,有点明白,就如同经济学,本身不是科学,所以哈耶克那些不用数学支撑的经济学思想一样很深刻(也充满哲学思辨)。反倒是那些图表一堆、看上去非常严谨的经济学著作,也许全是胡说八道。科学绝对不是万能的,更不是看上去好像很严谨的东西就都是科学。
  •   恩对,所以民国时期会有“科学和人生观之争”。科学派认为人生一切都要科学来指导,人生观那派则说,科学不是万能的,人生观和信仰科学就不能指导。
  •   嗯,其实很多东西都没有办法达到数学那样的精准,科学只能是一种自我期许。如同经济学理论,信之则奉若神明,不信则斥之为胡说八道;当遇到现实经济问题时,开出的药方也是五花八门。
    而最洗具也是最杯具的是,标榜着科学涉秽主义的玩意,却是最欺世盗名的。好了,我要下了,您也早点休息吧。
  •   嗯哪,早点休息!
  •   我的爱人呵!你的花心香馥馥,软绵绵!整个花心那样活动又巧妙,跟我那针头互相凑合以周旋。你感到十分快乐了,你的窝心,发出如火般的热气缩紧我的针头!多谢你花姐姐,花姑娘,你的热情浓意给终身留下万种无穷尽的温柔!
    当我读到这里时,我震惊了!妖也!
  •   人人都如是想,偏偏坦率者获罪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