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

出版时间:2008-11-01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黄仁宇  页数:378  
Tag标签:无  

前言

《万历十五年》是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黄仁宇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1918年出生在湖南长沙,1936年考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抗日战争爆发后弃文从伍,曾参加中国远征军,进入印度作战。1950年退伍后负笈美国,以34岁的“高龄”从大学三年级读起,终于1964年获得密执根大学历史系博士。此后,他先后在纽约州立大学纽普兹分校、哥伦比亚大学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任教、从事研究。1979年曾赴普林斯顿大学,参与《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撰写明朝部分。《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1976年在美国所作,最初用英文写成,书名为“1587,AYearofNoSignificance”。在投稿屡屡碰壁之后,1981年耶鲁大学接受出版。有趣的是,该书发行后接连获得了1982年美国国家书卷奖和1983年历史类好书两次提名和评论界的关注。与此同时,1982年,中文版在大陆发行。2000年1月8日,黄仁字在美国纽约逝世,享年82岁。青年时代经历过严酷的战争,做过步兵参谋的黄仁宇,在云南瘴气密布的丛林里作战,亲眼见中国的西部是如何荒僻,如何落后,他把自己的这些经历带到了他的剑桥生涯、耶鲁生涯、哈佛生涯,与治学体会融于一体,终于点石成金,写出了《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以及自传《黄河青山》等等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历史和现实作品。公元1587年,按中国传统纪年,是明神宗万历十五年。这一年在中国历史上原本是极其普通的年份。但在这一年发生的许多琐细小事,却如大风起于青萍之末一般成为帝国走向崩溃的前兆。元辅张居正已去世五年,海瑞在这一年也故去了,一代名将戚继光在年底殁了,时年29岁的努尔哈赤在东北崛起:始建宫室,布教令于部中,禁暴乱,戢盗窃,立法制……然而朝廷却未予注意;西班牙无敌舰队即籽出征英吉利,揭开世界历史新的一页……作者以该年前后的历史事件及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物为中心,抽丝剥茧,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现代中国应当涉取的经验和教训。作者以其“大历史”观而闻名于世,本书中这一观念初露头角,“叙事不妨细致,但是结论却要看远不顾近”。虽说名为万历十五年,然而全书内容却俯瞰了整个明朝的兴衰。本书自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出版以来,20多年间好评如潮,在学术界和文化界有广泛的影响,成为当代长销不衰的经典历史作品。有人说,《万历十五年》的成功缘于黄仁宇扎实的明史功底,他花费5年作《明代的漕运》,并由此获密执根大学博士学位;他花费7年读133册《明实录》及相关资料,作《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他的《万历十五年》一二十万字,其中参考书目130多种,注释五百余条。在这样的学术基础上,再运用他优美的文笔讲述明代的故事,实在游刃有余。他开创了一种新型的历史随笔,用清新俊朗的文字把谨严的学识和博通的史观熔于一炉,遂使他的叙述有一种异于传统通史教科书的新鲜感和魅力。

内容概要

明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中国历史上原本是极其普通的年份。作者以该年前后的史事件及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物为中心,抽丝剥茧,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现代中国应当涉取的经验和教训。作者以其“大历史”观而闻名于世,本书中这一观念初露头角,“叙事不妨细致,但是结论却要看远不顾近”。本书自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出版以来,好评如潮,在学术界和文化界有广泛的影响。

作者简介

黄仁宇,一九一八年生于湖南长沙。天津南开大学肄业(一九三六~一九三八),抗战期间及战后,曾担任国军下级军官十年;自成都中央军官校毕业后(一九四零),任陆军第十四师排长及代理连长。一九四三年加入驻印军,任新一军上尉参谋。一九四四年五月曾在缅甸密支那负伤,受颁陆海空军一等奖章。抗战结束,任第三方面及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司令部少校参谋。一九四六年参加全国考试后,获保送入美国陆军参谋大学;毕业(一九四七)后曾任国防部参谋。一九五零年以中国驻日代表团少校团员的身份退伍。再度赴美国,于密歇根大学攻读历史,获博士学位(一九六四)。曾在南伊利诺大学任教,一九六八~一九八零年任纽约州立大学NewPaltz分校教授,又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2000年1月8日病逝于纽约上州的医院中,享年82岁。

书籍目录

自序第一章 万历皇帝第二章 首辅申时行第三章 世间已无张居正第四章 活着的祖宗第五章 海瑞——古怪的模范官僚第六章 戚继光——孤独的将领第七章 李贽——自相冲突的哲学家参考书目附录一附录二《万历十五年》和我的“大”历史观

章节摘录

本朝的君主制度有一点与历朝不同。以前各个王朝,凡君主年幼,必定有他的叔父、堂兄这样的人物代为摄政,而这恰恰为本朝所不能容许。按照规定,所有皇室的支系,包括皇帝的叔父、兄弟以至除皇太子以外的儿子,一到成年就应当离开京城到自己的封地,谓之“之国”。之国也就是就藩,其居于各省,有极为富丽闳大的王府和丰厚的赡养,但不得干预地方政事,而且非经皇帝同意,不得离开他的所在地。这种类似放逐和圈禁的制度,目的在于避免皇室受到支系的牵制和干涉。与此相类似的制度是防止母后引用家人干政。后妃选自良家,但多非出自有声望的巨家大族。以万历的外祖家族为例,李伟家境贫寒,直到女儿被封为皇妃,他才得到了伯爵的封号。但所谓伯爵,不过是军队中的一个名誉军官,除了朝廷举行各项礼仪时位居前列以外,并没有任何特殊的权利,而且俸给甚低,甚至不敷家用。李伟在京城中大做揽纳物资于仓库的经纪,原因之一即在于此。他还有一个儿子,即慈圣太后的弟弟,身分却是宦官。””本朝在开国之初曾经设立过丞相的职位,但前后三人都为太祖洪武皇帝所杀,并下令从此不再设置,以后有敢于建议复设丞相者,全家处死。经过一个时期,内阁大学士在某种程度上就行使了丞相的职权。但从制度上来说,这种做法实有暖昧不明之处。大学士原来属于文学侍从之臣。由于殿试时文理出众,名列前茅,就可以进入翰林院,给予博览群书的深造机会。翰林几经升转,其中最突出的人物就可以被任命为大学士,供职于文渊阁,其职责为替皇帝撰拟诏诰,润色御批公文的辞句。由于文渊阁是皇帝的文书机构,和皇帝最为接近,在不设丞相的情况下,这个机构的职权就由于处理政事的需要而越来越大,大学士一职也变成了皇帝的秘书而兼顾问,虽然他们并不负有名义上的行政责任。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内阁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然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他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皇帝在圣旨中也明确规定他们的职责是辅助元辅办事。大学士之中有了主次之分,造成了今后朝臣之间的更加复杂的纠纷局面。本朝这种以阁臣代行相职的制度,来源于开国之君为了巩固政权而做出的苦心设计,目的是使皇权不被分割,也不致为旁人取代。这种皇帝个人高度集权的制度在有明一代贯彻始终。从理论上讲,皇帝的大权不应旁落,但这种理论并不总是能和实际相一致的。万历皇帝9岁临朝,又如何能指望他乾纲独断,对国家大事亲自来做出决定?多年之后,万历皇帝回顾当时的情形,也会清楚地记得他不过是把大伴冯保的指示告诉元辅张先生,又把元辅张先生的票拟按照大伴冯保的建议写成朱批。对于年幼的万历皇帝,张、冯两人都不可或缺。但在他冲龄之际,自然也决不可能预见到内阁大学士和司礼太监的密切合作,会给今后的朝政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一般人往往以为明代的宦官不过是宫中的普通贱役,干预政治只是由于后期皇帝的昏庸造成的反常现象,这是一种误解。诚然,有不少宦官出自贫家,因为生活困难或秉性无赖而自宫,进入内廷。但如果把所有的宦官统统看成无能之辈,不过以阿谀见宠,因宠弄权,则不符事实。从创业之君洪武皇帝开始,就让宦官参预政治,经常派遣他们作为自己的代表到外国诏谕其国王,派遣宦官到国内各地考察税收的事情也屡见不鲜。中叶以后,宦官作为皇帝的私人秘书已经是不可避免的趋势。皇帝每天需要阅读几十件奏章,这些奏章文字冗长,其中所谈的问题又总是使用儒家的传统观念和语言来加以表达,很不容易弄清其中问题的主次和它的真正含义,更不用说还夹杂了极多的专门名词和人名地名。所以皇帝必须委派五六名司礼监中的太监作为“秉笔太监”,由他们仔细研究各种题本奏本,向自己作扼要的口头汇报。

编辑推荐

《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在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而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万历十五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72条)

 
 

  •   作者以该年前后的史事件及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物为中心,抽丝剥茧,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现代中国应当涉取的经验和教训。
  •   黄仁宇以其“大历史”观而闻名于世,本书即这种观念的代表作,“叙事不妨细致,但是结论却要看远不顾近”,在学术界和文化界有广泛的影响。
  •   这本书看完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却一直没做笔记。作者在写作方法上主张利用归纳法将现有资料高度压缩,《万历十五年》中的内容非常之丰富,本书的重心即为黄仁宇先生在自序中所说,“中国两千年来,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极,这就是一切问题的症结。写作本书的目的,也重在说明这一看法。”这里所说的道德,大概就是随着时间推移开始产生消极作用的儒家礼法。在黄仁宇先生的《中国大历史》中还有这么一句话,说:“他[张居正]遇到最大的困难乃是明太祖朱元璋一手造成的大帝国自创立之始即不容改革。它不像一个国家,而像一种文化塑成的形体。”皇帝的行为一旦不合礼法,或者说不合文臣的心意,文臣便集体赴阙啼泣,哀求其更正,之后皇帝震怒,责罚众臣,此类事情在明朝屡见不鲜。至万历皇帝时,尤其是张居正死后,皇帝和群臣之间的矛盾即不曾中断过。而这种矛盾即是道德代替法制最直接的表现。黄仁宇先生从万历皇帝、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李贽这几个代表人物出发,写明朝各层级之间的种种矛盾,并扩散至明朝的各项文化、政治的发展如海瑞之官吏、戚继光之军事、李贽之哲学等等,从而使之对明朝有一个更为鲜明的认识。
  •   《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先生的成名作,我觉得这本书小中见大。通过对万历十五年,即1587年这一年所发生的时间对中国以后社会历史的走向做了一个全面地介绍、
    这一年,张居正死了,明朝的政治中少了一位顶梁柱,有人说:明朝的颓败就从张居正死后开始的。其实也不无道理。
    我们看历史总把目光集中于所发生的大事,而忽略了那些小事对历史的影响。黄仁宇先生从这个角度对历史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揭示。
  •   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是我读过的现代中国人写中国历史最好的一种,当然钱穆的《国史大纲》也是很好的。但是黄公的可贵之处在于是半路出家学历史,更在于他通读卷帙浩繁的明史史料,又能以高屋建瓴的宏观眼观捡取史料,可谓出入之间游刃有余。黄公对史料举重若轻的拿捏手法,令人倾羡!
    《万历十五年》这本书,叙述从容,且字里行间富有古文的韵味,对于身在大洋彼岸的人,尤其难得。
    总之,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黄公对待历史的态度,学习他解读历史的慧眼独到,学习他叙述历史的驾轻就熟,娓娓道来。现在国内研究历史的学者,没有人能写出向黄公这样的文字了。
  •   《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先生的成名作及代表作,以前真不知历史是可以这么书写的。书是早就看过,这次买本精装的。可惜就是开本小了点。
  •   《万历十五年》这本书的评价很高,作者是黄仁宇。它的重要在于,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具有颠覆意义的叙述历史的新方式。在此之前,国人的历史写作,是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是政治宣传的一部分。几乎所有的历史书都是一种模式,一种口吻,一种角度,只提供了一种画面。黄仁宇的这本书,简直是给我们开放了另一个世界,每一位阅读这本书的大陆人都会震惊,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写,原来历史是如此的有趣、复杂、丰富,原来历史人物并不像我们的教科书上讲的那样单调、格式化。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本书就像一道匕首,撕开了由意识形态统治历史写作的铁幕。
  •   黄仁宇是一位经历丰富的作家,黄仁宇(英文名:Ray Huang,1918年-2000年1月8日),湖南长沙人,曾从戎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动员戡乱期间的国民党军队,后赴美求学,密歇根大学历史博士,以历史学家、中国历史明史专家,“大历史观”(macro-history)的倡导者而为世人所知。著有《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等畅销书。《万历十五年》共20多万字。观点独特,值得一读。
  •   万历十五年,有点像纪传体,作者个人的见解无处不在,整本书完全在作者的掌控之中。黄仁宇精通明史,本书身为代表作 ,读起来费劲,值得回味
  •   书是按照人物来编的。
    万历十五年发生很多不起眼的事情,却反映了整个封建王朝的状态。
    作者的个人感情因素不是很多,文笔也不算枯燥。
    看完后觉得万历皇帝很可怜,也觉得真是好官难做啊。文官集团的压倒性实际上统治着皇帝。万历用“无为”消极对抗。
    这本书是综合了很多历史文献,对当时的社会制度描述清晰。

    书的质量没的说,可以珍藏很久。
    我喜欢这种朴素的封面,材质。
  •   真想当个皇帝!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在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
  •   黄仁宇先生深入浅出的勾勒出了万历时代帝国的走势,更有一种大历史观呈现出来。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国内,更有此时世界时势的体现。适合对任何人的历史读物。
  •   取万历十五年一小片段,对人物的进行考证并剖析,尤其从人物的背景设身处地地分析例如对万历皇帝的种种做法,并不简单地评判好和坏,而是充分地理解和同情。
  •   读过了《中国大历史》,应该再读一下《万历十五年》,原汤化原食,呵呵
  •   黄仁宇教授的万历十五年 让我们以另一个角度解读
  •   万历十五年是上学时院长推荐我们读的书。都是写历史,正统史家推崇置身事外,这也是《史记》到底算史还是算文的分歧之处(当然不仅于此),但是我还是很欣赏,这种有独立思考的写法,可能有些地方狭隘,有些地方偏激,不可否认的是正是这种对思维的搅动,让我思考。这也是,看其他史书的时候我会犯困,但看这本书的时候却不会。
    我们现在都有或轻或重的阅读障碍,犯困、不知所云、撂爪就忘……深入浅出才是普及之道。
    PS.这个版本纸质、包装、行距、字号都不错!
  •   大牛的书,明朝史必看书籍
    意外在书店看到本李亚平的《帝国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和《万历十五年》风格像,万更严谨详实有深意、帝国偏故事化生动化。都是很好的作品
  •   黄仁宇结合丰富的史料,使万历、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李贽等人物跃然纸上,借人物的命运,深入剖析了那一个时代的体制,发人深省。
  •   之前有读过电子版。鉴于《万历十五年》的经典,买了精装本来重新阅读。多了几分历史的厚重感。
  •   喜欢明史是从当年明月开始,读明史必读万历张居正,当然就不能隔过万历十五年,此书很值得入手
  •   万历十五年,好书,百看不厌,常看常新。
  •   看看《万历十五年》,视角不同,体会同,好书。
  •   万历十五年,一部对明史研究的专著。
  •   刚看完万历十五年,是从图书管里借的,感觉实在太好,于是就买了
  •   万历十五年是黄最好的著作
  •   自有图书问世,就逐渐有了图书评论的活动。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著书,几乎同时就有了注书和评书。相传孔子的弟子子夏为《 诗经 》写的《诗大序》,就是先秦诗论的总结性文字。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写的《太史公自序》和此后图书中的序跋,便包含有图书评论的因素。 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撰的 《别录》、《七略》中的叙录和此后图书目录中的解题、提要或类序,以及许多以读书心得为主的著作,也都含有对图书的评介。古代相继出现的文论、诗词话、曲话和小说评点等文学批评著作,如三国时曹丕撰的《典论·论文》,晋代挚虞的《文章流别论》,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南宋魏庆之的《诗人玉屑》,明代吕天成的《曲品》,清代毛奇龄的《词话》等,也可以说是著名的图书评论著作。   现代书评的出现和被普遍运用,跟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以及现代图书出版事业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中国现代著名的思想家、出版家鲁迅、邹韬奋、郑振铎、叶圣陶等,写过不少书评。20世纪30年代,报刊上出现了书评专栏,还出版了研究书评创作的论文、专著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图书评论工作一直受到有关领导机关的重视。1951年 3月,新闻总署和出版总署联名发出《关于全国报纸刊物均应建立书报评论工作的指示》。1954年 7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又发出《关于加强报纸杂志上的图书评论工作的指示》。1983 年 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中,强调“了解出书情况和加强图书评论工作,是贯彻出版方针、提高图书质量的重要方式。”“在全国要办好几种以不同读者为对象的图书评论杂志,其他报刊也要重视这项工作。”1985年 5月,建国以后的第一次全国图书评论工作会议在山东济南召开,这次会议对图书评论工作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80年代以来, 《读书》、《书林》、《博览群书》、《中国图书评论》等图书评论刊物相继创刊,一些报纸也办了书评专刊或专栏 (如《文汇读书周报》 ),或经常发表书评文章。书评的作者有图书编辑, 有各方面的学者, 还有群众性的评书活动。一些省市的出版领导机关也陆续编辑出版了本省市出版图书的评论集。图书评论工作得到空前的发展。
  •   这本书买回来翻看第一页就喜欢上了,我家丫鬟拿去先睹为快了,能够将厚重的历史那么深入浅出的娓娓道来,真不愧为大师啊,我已经有了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如今双壁齐全了!慢慢研读增长学问了!
  •   书的质量很好,虽然其中有两页被撕到了一点,但应该是出版社的不小心,书送来时是很干净的。瑕不掩瑜,值得收藏。


    由于我读的历史书籍不多,最“系统”的就是小时候看的《上下五千年》了,再来就是历史教科书,所以对黄先生这本书的专业性与学术性,不敢妄加评论。


    但这本书确实使我受益匪浅,起码我知道了由于被历史教科书所框住所形成的历史观的狭隘之极端错误。从来,教科书就告诉我们:如果一个历史人物是英雄,那他便十全十美;如果他是奸人,这个人必定十恶不赦。但黄先生告诉我:历史有其复杂性,人性有其复杂性,并不能单纯地以“非黑即白”来判定一个历史人物。常常地,他是在历史逼迫下做出的选择。况且,历史的潮流不是个人的力量可以阻止的,也许可以使到来的时间延后,然而趋向却已不可改变。


    想来,以后读历史要多一份怀疑精神。教科书上的内容,往往只是简化成概念让学生去应试罢了。我要感谢黄仁宇先生,他让我知道对历史应该保持足够宽度的思想,而不是狭隘地判定是非对错。
  •   买给朋友的 ,没看,但朋友说很喜欢。我看过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觉得特别好,所以他写的应该都不错。
  •   看了张居正,很想再细细的了解一下万历年的历史。偶遇了这不好的史书。受益匪浅!
  •   通过对万历年君臣关系的仔细解读,以及文官集团的不和,给历史不同的真相
  •   书很精致,内容还不错,这本书是黄仁宇的代表作,但应该说一本书并不能够读透作者,从后面看,作者的大历史观似乎有很多话想说,也说了不少,但没成体系,读到最后虽然觉得收获不少,但总有些空空的感觉,有些管中窥豹只见一斑。
  •   硬皮本,规格比一般的书本小一些,很厚,字体编排得宜,很舒服的一本书。还没有读。这是黄先生的成名作及代表作,在作者的《黄河青山》里讲述了本书的出版经历,真可谓好事多磨,幸好最终得以出版。很好。
  •   书很不错,黄仁宇的代表作,对学习历史很有帮助!
  •   很不错,通过几个关键人物的描写,将整个万历年间的政治、经济、法律体系、思想体系表现的淋漓尽致,很值得看。
  •   书很小巧,内容也很浓缩。作者本身对明朝历史深有研究,从一个朝代的衰亡反映了中国五千年的大历史,从宏观的角度展开却又抓住某个细节。
  •   23元购入。
    黄仁宇先生经历曲折,使他的视角不同于其他史学家,他的历史,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读来更使人对当处的时代产生反思。
  •   黄先生用抽丝剥茧之法,选取了一个历史的横面,来给你解释发展的纵向。这就是大师。高手。
  •   万历是一个比较受争议的皇帝,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更好的了解万历
  •   黄仁宇先生的大历史观的突出变现,中国明史的辉煌之作!
  •   所谓见叶知秋也就是作者的大历史观吧~~从一个貌似平凡的年份梳理出一个朝代甚至超越一个朝代的兴衰,是何等的功力~~
  •   看完这本书有点小失望吧 之前听老师说黄仁宇在历史方面很有研究的 但是这本貌似不是的
  •   看完了,感到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但是也从这本书中学到了很多对于历史的看法,黄仁宇的成名之作,以宏观的角度去诠释历史。很不错。非常值得一看
  •   这本书是黄仁宇先生的大作,读罢才发现,里面的考证的确很严谨,和一般的历史书不同。值得一读的好书。
  •   明朝亡在万历
  •   黄仁宇以其丰富的学识和自由而又逻辑清晰的想像,不仅最大可能的还原了历史事件,甚至还完整的呈现出了历史中的人。
  •   黄仁宇的历史书籍本本精彩
  •   认真的看了两遍,黄仁宇写的历史书很到位,很客观
  •   大二时看的这本书,那时候刚开始看这方面的书,被黄仁宇教授分析问题时的那种理性和透彻所震撼,这本书改变了我思考问题的方式,买来收藏。
  •   值得一读的一本书。很喜欢黄仁宇先生的数,很有见地,很有思想。
  •   很好的一本书 值得大家看看
    对中国一直以来的人际关系会有一定的理解
  •   读这本书是因为读了另一本书。
    哪个?
    就是你知道的那个。
    不是明史啦
    是那些事那本书
    那些事被一些人批是胡说7+1道,并且在他们的口中这本才是好的
    结果就要读读这本
    怎么样呢?
    果真是好的,很有国家地理频道解说词的风韵
    同样一件事,在本书中申时行善于阴阳调和,而在那些事中叫做申时行善于和稀泥。
    证明那些事也不坏,也不是胡说7+1道,并且历史本来就是后人记载的,就算当时记载的也是有立场有角度的,因此对于历史要怎么看就怎么看,什么是真相?就是谁强谁说的就是真相。你认为哪个是真相哪个就是真相。
    两个书都不错,都可以读读。
  •   别人推荐读的,看完了明朝那些事,就看这本了,更多的了解历史,好吸收教训。
  •   黄仁宇先生的作品,不可不读!
  •   学习学习,学习黄仁宇,值得看。
  •   书的内容具体还不太清楚,我还没有看,不过很期待书里的内容。
    我第一次买黄仁宇先生的书,还不太清楚他的风格。
  •   黄仁宇的经典之作,好书!值得一读!
  •   黄仁宇先生的成名之作,写的非常好。
  •   尊敬黄仁宇,现在这样的学者已不多
  •   黄仁宇老师是个很用心的历史学家,大历史观
  •   黄仁宇的成名之作,不愧是名师手笔。值得一看
  •   此书是黄仁宇先生上乘佳作,值得一品,目前市面上版本众多,依本人看此版本是最值得收藏。
  •   黄仁宇真的写的很好,书告诉我们很多深刻的道理,编排也不错。
  •   黄仁宇的作品要收藏
  •   通过一个个鲜活、个性鲜明的人物引出一段段耐人玩味的历史,透彻的历史观,高屋建瓴,很好的一本书,很好看,比很多小说都好看~~~受益匪浅
  •   我老婆就是明靖江王的后人哈哈,学习一下历史
  •   因为高中班主任是历史老师,他对我的影响和教导都很深远,这本书是他推荐我看的书单之一。每当看到书的时候似乎都能听到老师当年的教诲。关于历史他教会了很多很多
  •   看了有一段时间,现在才想起评价,总得来说,作者对历史的另一番解读对读者很有启发
  •   行文流畅,通俗易懂,结构严谨。从细节入手,但结论却往往是在不经意间得出,不愧为黄先生的大作。
  •   如果想了解中国的官场文化,这本书值得一读。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读这本书,你会发现一切并非偶然,可以更好的了解人性
  •   思修老师推荐 黄高人成名作
  •   对明历和现代历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   这本书写的还不错了,出版这么多年,依然卖得很好,还是靠实力说话的。看过这本书后,才觉得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真的很受这本书的影响,这本书内容还是太少,建议看《明朝那些事》。
  •   这本书的角度很新颖,从理性分析的角度横向纵向分析了当时的社会衰落原因,以及思维方式的局限和制度带给努力生活在那个社会中的不同人的人生悲剧。
  •   非常尊重历史的一本书。
  •   很早就有人推荐我看这本书了,直到现在才看。但也为时不晚。这部书比历史教科书好多了
  •   很有思想的一本书,让我更加了解了那段历史
  •   喜欢精装书的质感和味道,这是三联书店装帧很精致的书,喜欢这本书对于历史更为客观的叙述从笔者查阅的文献可知它距离历史的脚步更近。很感谢大学老师推荐这么好的书。
  •   早就听说是本好书,也是大学生必读的一本书吧!又因为我个人比较喜欢历史,所以就买回来看看!
  •   非常好看的一本书,第一次觉得历史如此真实而生动。

    字立纸上,我想就是如此吧

    另外三联这个版本的书页手感非常好。

    强烈推荐
  •   就是发货速度慢了点(10天才发,应该是配货不容易),别的都满意。半价买的,2011年版,是正版质量。比12年版字号大点,纸张虽有点点薄却对阅读毫无影响。好看,涨姿势。
  •   精装就算了,有点褪色,书还不错
  •   有过一本平装的,都翻烂了,正好精装的收藏了。
  •   所谓精装,没有精装嘛
  •   精装绝对是值得收藏!比当当上同平装的质量排版都好!还不差几块钱
  •   精装版的很不错
  •   怀疑自己从来没上过历史课,一点不了解,慢慢来填脑中的历史空白吧
  •   头一次看黄的书觉得很不错,有买了大历史,拜读中。
  •   正在细细品读,很有道理,好评
  •   最佩服作者在貌似写小说的过程中就把事情说出来~很不错~!
  •   嗯,明朝的历史。感觉不错!喜欢!!!!!
  •   对明朝的这段历史加深了了解
  •   我喜欢历史
  •   虽然总有点散乱 但其中的历史知识还是值得学习的
  •   帮同学买的,可以积累历史知识
  •   对历史很有帮助。
  •   历史 需要 细细品味。
  •   历史经典 大历史观
  •   值得没学好历史的年轻人看看
  •   同样的历史,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可以拓宽思维!收获很大!非常好的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