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年4月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英]布莱恩·麦基 页数:239 译者:季桂保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从古希腊至今,西方哲学2500年的迷人故事。 本书主要阐明了主要哲学问题,关注重要的问题,分析伟大哲学家的代表作。作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哲学家、作家和广播人,布莱恩·麦基教授的这本书对思想史加以综述,可读性强,既适合入门汉,又适合哲学系的学生。是一部西方思想史的入门书。
书籍目录
导言 哲学的召唤古希腊人及其世界 前苏格拉底时期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犬儒学派 怀疑主义学派 伊壁鸠鲁学派 斯多葛学派基督教与哲学 圣奥古斯丁 中世纪哲学近代科学的滥觞 从哥白尼到牛顿 马基雅弗利 弗朗西斯·培根 霍布斯伟大的理性主义者 笛卡儿 斯宾诺莎 莱布尼兹伟大的经验主义者 洛克 贝克莱 休谟 柏克法国大革命思想家 伏尔泰 狄德罗 卢梭德国哲学的黄金时代 康德 叔本华 东西方的部分比较 费希特 谢林 黑格尔 马克思 尼采民主与哲学 功利主义 美国实用主义20世纪哲学 弗雷格与现代逻辑 罗素与分析哲学 维特根斯坦与语言哲学 存在主义 柏格森与当代法国哲学 波普尔 哲学的未来词汇表进一步阅读的书目要览索引作者致谢
章节摘录
前苏格拉底时期理性思维的滥觞先哲们同时在两个方面告别了传统。首先,他们凭借理性来认识世界,而不是诉诸宗教、天启、权威或传统。这实质上是一个全新的方向,成为人类发展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与此同时,他们也劝说他人运用自己的理性进行独立思考,因此他们并不希望自己的弟子必须赞同他们的观点。这些最早的导师们并不是要灌输一套一尘不染、神圣不可侵犯的知识体系,而是鼓励自己的弟子进行讨论、辩驳、争议,以提出自己的思想。人类思想史上这两大革命性的进步密不可分,因此才会同时出现。它们为今天所谓的“理性思维”奠定了基础,并促成了人类知识与理解力前所未有的发展。这样的思想家最早出现在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泰勒斯一般被看作是其奠基者。这位希腊人生活在小亚细亚海岸(如今土耳其)的米利都镇,他与他的同侪便因该镇而被称为米利都学派。我们无法确定其生卒年月,但知道他活跃于公元前580年前后并享有盛名,因为他精确地预测到了公元前585年的一次日食。他还是一个土木工程师,创造过让海拉斯河水改道以便使克鲁索王得以通行的业绩。事物由什么构成?泰勒斯常常被这样的问题所困扰:“世界由什么构成?”在他看来,世界本质上是由某种单一元素构成的。如今看来,这种认识无疑令人诧异,因为显而易见,我们知道所有物质都可以还原为能量。但泰勒斯不可能认识到这一点,因为引出这一结论的物理学当时尚未出现。他得出结论说,万事万物都是水的不同形态。他已经观察到水在一定的低温下变成了冰块,在一定的高温下变成了空气。雨下到植物上往往会挥发掉,显然是水的另一种形态。所有生物都需要巨大通畅的进水口来维持生命。(事实上,人体约百分之六十是水)大陆的所有地块都以水为界;因此泰勒斯认为,整个地球漂在水上,从水中浮出并由水构成。泰勒斯有个弟子名叫阿那克西曼德,公元前610年生于米利都,一直活到约公元前546年。在他看来,倘若地球如泰勒斯所言漂浮在海上,那么大海必然以其他事物为依托,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样便陷入了所谓的无穷倒退之中。为解决这一问题,他提出了一个大胆观念:地球根本无须以他物为依托,它只是悬于太空中的一个固体,与其他所有物体保持着同等距离。阿那克西曼德并没有认识到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他看来,人类生活在平坦的地表上显然是不言自明的,因此地球是圆筒状的。“大地……无所凭依,它之所以静止不动,在于它与其他所有物体保持同等距离。其状……如鼓。我们在它的一个平面行走,其他人则位于它的另一面。”他的弟子阿那克西美尼则走得更远,在阿那克西美尼看来,地球不仅是平坦的,而且依托于其他事物。他逐渐认识到,地球漂浮在空气中,类似于沸腾蒸锅的锅盖浮于蒸汽之上。必须看到,在身后的许多年里,阿那克西美尼都是一个比阿那克西曼德更受尊重、更有影响力的哲学家。这意味着,阿那克西美尼在这些年代中被一些哲学家视为开山鼻祖,尽管另一位思想家此前提出了一些比他更好的思想。哲学史往往就是这样。它并非直线向前,而是退一步进二步。退回一步,我们尤其能从历史中学到许多东西。相反者相成如今,更为人熟知的米利都学派哲学家是赫拉克利特。他生于以弗所,该镇与米利都处在同一海岸,他的鼎盛年在公元前6世纪早期。其两个独特的观点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一个观点即对立面的统一。他指出,上坡路与下坡路并非殊途,而是同一条路,青年赫拉克利特和老年赫拉克利特不是两个不同的个体,而是同一个赫拉克利特。如果酒友说你的酒瓶一半是满的,而你却说一半是空的,两者并不矛盾,而是彼此同一的。(赫拉克利特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对立面的结合体,或者起码是对立倾向的结合体。这蕴涵着斗争与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上,正是矛盾的结合体才构成了世界。没有了矛盾也就没有了现实。这反过来也就意味着,现实本质上是坚不可摧的。万事万物都处在流变之中。这也是同赫拉克利特相关的第二个观点:“一切皆流”。我们所处的世界上万事万物都不是永恒存在的。一切都在不断变化。事物以不同方式成为实体,不同的时刻表现为完全不同的实体,最终还会流变为非实体。我们自身也是如此。宇宙间的一切皆然——甚至宇宙本身亦然。所谓的“事物”根本不是固定不变的物体,而是处在永恒的流变之中。赫拉克利特将之比作火焰:火焰看上去似乎是物体,但它们根本不是。这一思想极其深刻,但也令人不安,因为人类总是把永恒不变、可靠持久、永不消失的东西作为自己的信仰对象。而赫拉克利持却告诉我们说,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东西。变化才是生命和宇宙的规律。这是主宰一切的规律,我们无法逃脱这一规律。数学为本毕达哥拉斯或许是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中最著名的,其声名甚至在赫拉克利特之上。他生于萨摩斯,我们至此所提到的所有哲学家都出于这?远离海岸的小岛。他在世的时间大约为公元前570公元前497后。他才华横溢,数学乃其中之一——20世纪的人们大都要在学校里学习毕达哥拉斯定理。正是他提出了数的“平方”与“立方”的慨念,从而把几何学的概念运用于算术。通过他的传布,“数论”一词有了今人所熟知的含义。他也被认为最先发明了“哲学”一词,并最先用“宇宙”一词指称大千世界。他直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他是最先把数学运用于哲学的伟大思想家,从而构成了人类迄今为止最富创造性的思想之一。自其以降,数学便与哲学和科学共生共存,而诸多最伟大的哲学家同时便是伟大的数学家——比如,笛卡儿不仅发明了曲线,而且还创立了整个的分析几何学;莱布尼兹则创立了微积分。这仅仅是两个典范。如今,我们已经习以为常地认为,数学在我们认识宇宙的过程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整个宇宙,大至最外在的银河系,小至单个原子的内部,其结构都可以用数学来加以表达,这样的事实似乎不言自明,然而实际上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其中奥妙无穷。也正因此,众多最伟大的科学家,包括爱因斯坦,都倾向于认为,即使不是传统犹太基督教意义上的上帝,起码也有某种神灵存在于宇宙的背后。毕达哥拉斯最早洞察到可以用数学来表示整个宇宙,而他同时也就遁入了某种神秘主义。毕达哥拉斯把这些哲学洞见推广到更广泛的领域,其最重要的思想几乎都被柏拉图加以接受和深化。(为避免重复)暂且在此稍作停顿,以便讲到柏拉图时再深入一步。 ……
编辑推荐
哲学是最诱人最有价值的文明成果之一;同科学和艺术一样,哲学的未来可能比其过去更为丰富多彩。本书是一部西方思想史的入门书,主要阐明了主要哲学问题,关注重要的问题,分析伟大哲学家的代表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