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8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皮皮 页数:243
Tag标签:无
前言
我对皮皮说,我说这话你别生气。她微笑着鼓励我继续说,并没应承我不生气。到目前为止,你小说还没写过像《安东尼奥尼猜想》这样的艺术评论。我说。她的微笑变得有些诡秘。多年的了解,我无论从微笑还是诡秘中看到的是一直没变的一个东西,类似坚持,她倾心猜想的这个意大利老头也有类似的特点。坚持,坚守自己所信,是皮皮理解安东尼奥尼的基础,我这么想。我们周围知道的人,没有像你这么写评论的。这很可能改变了我们这里艺术家作家和评论家之间擦肩而过的局面。我建议你也搞美术评论,反正你对绘画也感兴趣。你的这种评论方法可以唤起艺术家之间的理解,即使他们中间隔着行当。我说完之前已经知道,我没有说服这个东北人。她写这本书的全部企图,像她自己说的那样,借机整理自己过来的文学实践,找到改变的可能性。
内容概要
安东尼奥尼的电影最充分、最微妙、最深刻地揭示了现代人的内心世界。这本书中多处谈到了寂寞和孤独者以及舍弃自我的献身。这些起界定作用的词区分了艺术家。作者捕捉到这些并加以描述,对安东尼奥尼和安东尼奥尼的电影进行了评论。
作者简介
皮皮,60的生人。80年代开始在《收获》、《作家》等杂志发表中短篇作品,90年代陆续发表长篇小说,其中《渴望激情》、《比如女人》、《爱情句号》是三部曲,在读者中较有影响。此餐,还有长篇小说《所谓先生》,散文集《出卖阳光》、《不想长大》,中短篇小说《全世界都八岁》、《危险的日常生活》。先后从事的职业有记者、编辑、教师等。
书籍目录
序/更有意思/史铁生安东尼奥尼猜想跋/与止庵的通信附录 主题索引及注释安东尼奥尼主要作品年表
章节摘录
安东尼奥尼猜想有位电影批评家说,安东尼奥尼的电影远远走在他时代的前面,如果他有足够的耐心,就会等到那一天,反对他的人向他投降。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1912年秋天生于费拉拉,2007年夏末在罗马去世,尽管不是非常热情奔放,仍是纯正的意大利人。关于自己的电影,安东尼奥尼说:“我现在回头看自己的片子,都太温和了。它们表现出的感觉,对我来说,都太直接。如果我能重新拍这些片子,我会更节制。”安东尼奥尼百分之九十以上作品,我都仔细看过。对我来说,它们跟温和温隋毫无牵扯,但我明白他这句话的意思。他的大部分电影题材跟情感有关,但他说,爱情是个值得怀疑的字眼。我不是电影批评家甚至也不是批评家,就目前状况看,这很可能就是我的优势。十几年来,从事文学创作、广泛阅读的同时。我对安东尼奥尼的兴趣一直没有削减。两年前,阅读了国外对这个导演的大部分评论后,觉得自己对他的某些理解甚至某些理解角度还可以说说,便是这篇笔记的起因。之前,因为一本英国人写的关于德国导演法斯宾德的专著,我曾自愿而幸福地放弃自己评论后者的企图。这件事今天仍然带给我更良好的感觉和提醒。在逐渐“熟悉”安东尼奥尼的过程中,在对他的艺术追求有更深入的理解之后,我觉得把这本书的出发点定在“猜想”上,比武断地对他做出自以为是的评论来得更理智。像黑格尔说的那样,凡是理性的,都是真实的;凡是真实的,也都是理性的。而这真实中之一种,又是安东尼奥尼的毕生追求。对这位导演做出恰切的猜想,我需要借鉴下面的批评原则。普鲁斯特在评价圣伯夫[1]时,认为后者是一位发明家,他把自然史的方法致用于精神史领域。而曾经在法兰西红极一时的文学评论家圣伯夫所运用的评论方法至今仍是我们最习惯的。在对一个艺术家进行评价时,似乎搞清楚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就能解释他的艺术观。在这样的批评前提下,任何批评家的自信都是显而易见的——没有评价不了的作品,也没有解释不清的艺术成因。这最可能引发的后果就是批评家和艺术家擦肩而过。当然,这里所指的艺术家不是所谓的,所谓的艺术家总是近距离地跟批评家站在一起,哪怕只是为了攻击或反攻击。因为他们的作品通常是在批评家的评价中才形成了比较可疑的价值。于是,被忽视的常常是艺术家内在的世界,一个纯精神的世界,一个让艺术家常感到迷惑的世界,但它却是真正艺术品唯一可能的来源。当我们开始接近这个世界时,才能揣摩出某些类似猜想的东西,用来解释艺术家超越所处时代的先锋性,用来标示其作品中的灵感所在,在他们的精神世界和他们所处的外部世界之间找出那些可以相联的轨迹。如果认为卡夫卡无法适应他的日常生活,他的日常生活让他觉得不适,所以他才把人与世界的关系表达得如此冷酷和无奈;为什么不可以认为,他内在的跟某种使命联系在一起的不安,决定了他永远无法适应其实并没有什么本质变化的日常生活。也许正是这样的不安使他无法享受自己的社会地位(无论作为司法相关人士,还是业余小说作者,他都没什么可抱怨的),使得他订婚退婚。世俗的诱惑和他内心与之决裂的蛊惑摇摆着他。这个存在于艺术家心中的世界,有通向永恒的崎岖小路,有表露真实的种种意象,艺术家需要敏感和良知去辨认这一切。对于艺术家来说,像普鲁斯特说的那样:艺术家的良知,一部作品精神性的唯一标准,是才能。真理并不存在于事物的表象中,这或许不是每个人的认知,所以也有人把罗曼?罗兰先生阐述的关于如何生活的聪明话当成真理。艺术家在其精神领域所要寻找的这种真实的内在性,被我们面对之后,才有可能看见艺术家内心世界的痕迹。也许我们并不能确定这就是那条路,艺术家和我们:作为评论者、作为观赏者共同所在之路,但是,一份小心,从而制止不必要的武断。
媒体关注与评论
作为畅销书作家,皮皮有过自己的收获。可她似乎更喜欢离开自己已经做好的事情,去寻找新的领域。我们曾经激动地谈过奥威尔说的“喘第二口气”,皮皮因此曾经想把这本书的署名换成另外的。其实这也许就是个心情,像过了不惑之年突然想换个发型,真就是心情而已。所有灵魂深处的东西其实永远不变,它们呈现的“变化”或许就是灵魂被唤醒程度的加深。 ——史铁生 安东尼奥尼说:“一部影片可能就是由我们内心的混乱中产生的,难处就在于:把一切整理出秩序。”《安东尼奥尼猜想》是一位中国观众对此的某种呼应。 ——止庵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