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三联书店 作者:蒋勋 页数:237 字数:10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跟年轻一代的学生们讲中国美术史,一直是我多年来的心愿。 在欧洲读书的时候,很羡慕西方国家整理出来的,各式各样的儿童读物和青少年读物。这些读物大多是深入浅出地,把他们民族文化的传统,用一点也不艰深的方式介绍给下一代。 这些介绍传统文化的书籍,虽然出自重要学者专家之手,却绝不故作高深,没有学究式排比资料的自我陶醉,也没有炫耀专业知识的虚荣。他们似乎非常清楚,所谓“传统”,就是活着的文化,不但活着,而且不能只活在学者专家身上,必须活在众人百姓之中。他们也了解到,传统的介绍,不只是考证复古,而是要启发现代人的生活,使现代人生活得更活泼、更圆满,而不是更窒息僵化,不是用传统压死下一代活泼的生命力。 这样一个心愿,多年来我不敢实现,是因为有着主观和客观的许多障碍。当然,最主要的,是自己始终也没有干净地摆脱“学者”的陶醉罢。
内容概要
这本书正如其名,是一部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不论纯稚少年,还是耄耋老人,阅读起来都不会感到晦涩,因为它的主旨很单纯,那就是——唤起人们的“爱美之心”。 作者蒋勋是台湾著名作家、诗人与画家,年轻时曾赴法国巴黎大学专门攻读艺术史。为和更多朋友分享艺术欣赏的喜悦,他走出围墙内的学院,投身美学教育的普及工作,在社会的讲堂上开讲美术,并陆续撰写了《美的沉思》、《给青年艺术家的信》、《天地有大美》等多种著作。其中,《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是广受青年朋友欢迎的一种。这本书以简明生动的文笔,依照朝代次第,勾勒出中国美术的诞生、演变与发展的脉络。通过这样一次对传统的梳理,作者不仅希望向读者传递知识,更希望传达出历代中国人对美的独特感受。
作者简介
蒋勋,福建长乐人。生于古都西安,成长于宝岛台湾。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1972年负及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1976年返台后,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并先后执教于文化、辅仁大学及东海大学美术系系主任。其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
书籍目录
序绘画的开始 象形文字 旦 象 彩陶 半坡出土的彩陶 中国北方出土的彩陶 直线和曲线 线条、涂面和留白 黑陶 刻、印、拓商周 铜器 动物画——想象力的发挥 人物画春秋战国 帛画 写实肖像画汉 帛画 写实和想象的结合 壁画 墓室壁画的人、事、物 砖画(画像砖) 社会生活的景象 神话 漆器 彩绘陶 线条和色彩 由色彩走入线条——毛笔勾勒 隶书 书画同源 毛笔的妙用魏晋 壁画(砖壁画) 嘉峪关古坟壁画东晋 砖画 “竹林七贤、荣启期”砖画 顾恺之和“春蚕吐丝描”北魏 敦煌艺术 千佛洞的佛像壁画与彩塑 佛教故事画西魏 壁画 宗教画 融合的神话绘画 写实绘画的再现唐五代宋元明清清末民初
章节摘录
象形文字 彩陶 我们现在画画,多半是画在纸上。但是,纸是人类相当晚的发明,等我们谈到画在纸上的画,这本书大概已经进行一半了。 前面提到,图像文字是用刀刻在牛骨或者龟甲上的。当然,更早的中国人,用树枝、石头,在土地上画画,也是很普遍的。我们小时候,大概也都有用树枝在地上画画的经验罢。 回忆—下。如果你去过海边,看到海边沙滩平坦得像一张纸,是不是忍不住就会在上面用树枝或指头画画呢? 这些都是最早的绘画,可是,都不一定用笔,也不一定用纸。 有一些最早的中国画,是画在陶器上的。 我们现在吃饭用的碗、盘子,都是陶器演变的。 早在七千年以前,中国人已经知道用泥土来制作器皿了。 他们和我们一样,小时候也许都喜欢捏泥巴。泥土掺水之后会变软,好像一团面。我们用手可以捏塑各种不同的形状。 早期的人类,没有碗。他们喝水、吃东西,就用手。 如果没有杯子或碗,你怎么喝水呢? 试试看,也许你就会用自己的两只手合在一起,利用凹下的部分来盛水罢。 这合在一起的两只手,中间凹下去,像不像一个碗呢? 古代的人,就用这种方法喝了几万年的水。 直到有一天,一个聪明的人,忽然想到要用玩泥巴的泥土捏一个凹下的形状,终于捏成了人类第一个碗。 这个碗是泥土捏的,很软,不小心就损坏了。这个聪明的人捏完以后,丢在一旁,也并不管它。 也许,在一次偶然的火灾里,这只用泥土制作的碗被掩埋,又经过高温煅烧,变得非常坚硬。 聪明的人回来,整理火灾现场,发现了这只碗,觉得很诧异。 ……
编辑推荐
本书以简明生动的文笔,依照朝代次第,勾勒出中国美术的诞生、演变与发展的脉络。通过这样一次对传统的梳理,作者不仅希望向读者传递知识,更希望传达出历代中国人对美的独特感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