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书信

出版时间:2007-11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林子青 编  页数:473  字数:367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最初搜集弘一法师书信的,是法师的挚友夏丐尊先生,他于1944年出版了《晚晴山房书简》第一辑,共收入三百七十余通;其次是1958年,远处异国的道侣性愿法师把弘一写给他和几个人的一部分书信真迹编辑出版,共约一百通,书名仍为《晚晴山房书简》;其三是1961年,由新加坡广洽法师施资,丰子恺先生编辑出版的《弘一大师遗墨》,收入书信数十通。本书汇集了以上的各版本内容,并编者林子青先生数十年搜集的弘一法师书信,共七百余通。为通俗起见,书名定为《弘一法师书信》,于1990年法师逝世四十八周年时出版。1990年版早已售罄,此次为第二次印刷。    夏丐尊先生在《晚晴山房书简》第一辑的序文中说:“师为一代僧宝,梵行卓绝,以身体道,不为戏论。书简即生活之实录。举凡师之风格及待人接物之状况,可于此仿佛得之。故有见必录,虽事涉琐屑者,亦不忍割爱焉。”这是夏丐尊先生编辑《晚晴山房书简》的初衷,也是林子青先生编辑《弘一法师书信》的用心。

作者简介

弘一法师(1880-1942),俗名李叔同,法名演音,别号晚晴老人。原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早年就学上海南洋公学,擅长书画、篆刻、工诗词。1905年留学日本,学习西洋画,旁及音乐、戏曲。1907年与曾孝谷等创“春柳社”于东京,组织,参加话剧《茶花女》、《黑奴吁天录》的演出。1906年创办《音乐小杂志》。1910年回国,初在上海任报刊编辑,继至杭州任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图画和音乐教师。1918年出家于杭州虎跑定慧寺,同年受戒于灵隐寺。常往来于嘉兴、上海、温州等地,并闭关著述。1928年入闽,常居厦门南普陀及泉州承天、开元等寺。弘扬南山戒律,曾创设“南山佛学院”。卒于泉州温陵养老院。后人为了纪念他,在泉州清源山和杭州虎跑寺分别建塔和设纪念堂。主要著作有《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南山律在家备览要略》及《护生画集》等。音乐作品有《中文名歌五十曲》、《李叔同所作歌曲》、《三宝歌》、《清凉歌》等。

书籍目录

前言致许幻园(六通)致杨白民(二六通)  附:致天津周啸麟致杨雪玖(二通)  致毛子坚(三通)  致夏丐尊(九七通)  致丰子恺(八通)  致刘质平(一○二通)  致堵申甫(一四通)致蔡丐因(四一通)致李圣章(一七通)  附:致北京徐蔚如致李晋章(六通)致李圆净(二三通)致蔡元培、经亨颐、马叙伦等致黄庆澜致蒋维乔致聂云台致丁福保(四通)致王心湛(五通)致姚石子致吕伯攸致黄幼希致邓寒香(三通)致林赞华(三通)致刘肃平致赵伯顾致陆丹林致李绍莲致谭组云致周敬庵致郁智朗(一一通)致朱稣典(四通)致马冬涵致许晦庐致崔海翔(二通)致陈无我(二通)致陈海量(三通)致孙选青致曾词源(二通)致王梦惺致丁葆青致叶青眼致王正邦(二通)致高文显(一七通)致林奉若致李芳远(四○通)致杨胜南致沈繇致施慈航(九通)致陈伯衡致濮一乘致郑健魂致崔澍萍(二通)致徐海北致黄萍荪致黄善登致龚胜信致沈彬翰致刘光华(二通)致缪涤源致穆犍莲致罗铿端、陈士牧致陈士牧致杨立人致胜顺致春发致宏智等致寂山和尚(二通)致性愿法师(六六通)  附:致开元慈儿院董事会致果清法师致弘伞法师致印心、宝善和尚致瑞今法师(二通)致广空、性常法师致广洽法师(五二通)致广义法师(四通)  附:赠广义法师“昙听”别号说明致性常法师(四四通)致大醒法师致芝峰法师(五通)致亦幻法师致寄尘法师致如影法师(三通)致妙慧法师(二通)致广心法师等致传贯法师(九通)致觉彻法师(三通)致觉圆法师(八通)致妙莲法师(五通)致念西、丰德律师致仁开法师致律华法师(二通)致东华法师(三通)致竺摩法师致上海佛学书局致北平佛学研究社致佛教养正院学僧致习律诸师致日本名古屋其中堂书店附录 印光法师致弘一法师书(五通)   马一浮致李叔同书(四通) 夏丐尊《晚晴山房书简》第一辑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弘一法师书信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弘一大师的书信写得非常好
  •   這本書上的弘一律師,決不是什麽“藝術家”,也不是穿著一百多個補丁衲衣的頭陀,而是一個普通人。書中沒有什麽長篇的訓誡。多是短札。很瑣碎,但給人以真實感。如果是要看故事,這本書僅是雞毛蒜皮而已。如果是要聼教訓,那就要看各人悟性如何了。
  •   值得買!
  •     民国以来最近道的两个人,一个是成为了吴清源的吴清源,还有一个是不再是李叔同的李叔同吧。一个艺即是道,一个舍艺而求道,都可景仰。
      
      法师一生著述不多,把别的文字都收集起来,大约也就是这本书信这么厚。在这些信里,也不大能看到什么甚深奥义,所关多细故,却很能体现一个人的风格。把它当作一个修行者的生活实录来看,才有味。
      
      本来很多事情就是没法说的,可以说的三藏俱在,又何必哓哓。在中国传道者的著述史上,程朱一系是很喜欢写书的,朱子到死都还在改定《大学》诚意章,苦口婆心,老妈子似的。陆王辈好像就不大有热情。最典型的如陈白沙:“老慵休笑无著述,真儒不是郑康成”;“他年若遂投闲计,只对青山不著书”。
      
      朱陆学术不同,曾有学生对象山说,何不各自著书,以俟后人?象山说,你跟了我这么多年,怎么还是这种见识!难道天地间有了朱晦庵、陆子静,就多了些子?没了朱晦庵、陆子静,就少了些子?
      
      还是鲁迅说得对,越是没出息的脚色越是想要青史留名,拼命占住什么东西。人寿不能如金石之固,就想在金石上刻几个字,以为这就是“立言”,可期于“不朽”。其实还是躯壳上起念,还将共从这露水的世间消灭。
      
      写下来的话就只是话而已,至多是“悟法解义”,到不得“依解起行”。若止于筌蹄,一切都是白饶。法师与郭沫若通信,告之文以人传,不要人以文传;郭氏唯唯而已,可见知易行难。
      
  •   把它当作一个修行者的生活实录来看,才有味。
    “老慵休笑无著述,真儒不是郑康成”;“他年若遂投闲计,只对青山不著书”。
      
      朱陆学术不同,曾有学生对象山说,何不各自著书,以俟后人?象山说,你跟了我这么多年,怎么还是这种见识!难道天地间有了朱晦庵、陆子静,就多了些子?没了朱晦庵、陆子静,就少了些子?
    __________________
    好。他们重视生活本身,生命本身,著述只是生命第一手资料的记载,是真正的原创。研究他们的著述者,除非也能与个人的生命体验共鸣,否则已经是第二手的了,总是隔了一层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