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02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聂华苓 页数:557
Tag标签:无
前言
我是一棵树,根在大陆,干在台湾,枝叶在爱荷华。
内容概要
华裔女作家聂华苓,以其在国内求学,台湾写作却遭政治迫害,最后在美主持作家工作坊的经历,讲述了自己丰富传奇的人生经历和思路历程;尤其是在爱荷华作家工作坊期间,对一大批重要作家思想和交流的记录,生动深刻、富有情趣。
作者简介
聂华苓,1925年出生于湖北。1949年去台湾,开始发表作品。1964年赴美定居,后于著名诗人共同创办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让中国人永远记住了爱荷华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在这里海峡两岸的作家实现了首次面对面交流思想,世界各地的许多作家也都在此度过了他们用生难忘的时光。
已出版几种文字共二十三本书,包括《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沈从文评传》等。《桑青与桃红》以多种翻译文字出版,并获“美国书卷奖”。
书籍目录
序第一部 故园(1925-1949) (一)大江东流去 再生缘 母亲的自白 坐马车,去看戏 爷爷的鸦片烟 真君 我的戏园子 乾三连,坤六断 魂兮归来 一对红帽子 离别家园 【外一章】 四十年后——姐弟返乡 (二)流浪,逃亡 松花江上 也是微云 在太行山上 嘉陵江上 黄河之恋 长城谣 玉门出塞 围城 走向真空地带 【外一章】 五十年后话当年——寻找谈凤英第二部 绿岛小夜曲(1949—1964) 雷青天 1960年9月4日 雷震与胡适 母与子 爱情,鲜花,梦想的庄园——殷海光 谁骗了我的母亲? 【外二章】 再见雷震,1974 旧时路,别样心情,1988第三部 红楼情事(1964—1991) (一)执子之手 偶然,1963 小笺 从玉米田来的人——安格尔(Paul Engle) 结婚戒指呢? 我俩和女儿们 我家的彩虹 (二)那条小船 1.大江依然东流去 又饮长江水,1978 寻找艾青,1978 林中,炉边,黄昏后/丁玲,1981 压不扁的玫瑰/杨逵,1982 踽踽独行/陈映真,1983 母女同在爱荷华/茹志鹃和王安亿,1983 郭衣洞和柏杨,1984 乡下人沈从文,1984 【外一章】 秋郎梁实秋 2.流放吟——20世纪 樱桃撒了一地(罗马尼亚,1972) 我的表骗我(伊朗,1969) 我在奥斯维辛集中营(波兰,1972) 墙里墙外(西德,1972) 而我没有鞋子(匈牙利,1974) 橡皮擦和天堂(博茨瓦纳,1977) 我没带机关枪(巴勒斯坦,1978) 黑色,黑色,最美丽的颜色(波兰,1981) 湖中的姑娘(以色列,1985) 亲爱的爸爸妈妈(南斯拉夫,1988)——三百个孩子最后的呼唤 命定的捷克人哈维尔(Vaclav Havel,1988) 游子心(罗马尼亚,1988) 【外一章】 追求流放的诗人——吉增刚造 (三)红楼即景 忆别 当我死的时候——1991,待续跋 附录 聂华苓作品及其他 中文作家——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和“作家工作坊”
章节摘录
插图:紫薇唱的绿岛小夜曲,柔情动人。那歌声在20世纪50年代传遍台湾。80年代,从我两位好朋友陈映真和柏杨那儿,才知道唱得那么美丽的绿岛,就是火烧岛。两位作家都在1968年被捕,都在绿岛囚禁多年。
后记
《三生影像》写到1991年为止。Paul的诗《当我死的时候》也未写完。他1991年突然在去欧洲的旅途中倒下。天翻地覆,我也倒下了。2003年,他去了十二年以后,我居然写出了《三生三世》,也是死里求生挣扎过来的。现在,这书内容大幅增加,编排也大加改动,还加上两百八十多张人物照片,每张并附素描,扩大而形象地反映我三生的人景,乃题为《三生影像》。生活似乎是老样子,很生动,很丰富。但是,没有了Paul的日子,回想起来,只是一片空白。不写也罢。待续吗?也许。那份情缘完不了。也许有来生,也许有天堂。聊以自慰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