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春秋

出版时间:2007-1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曹聚仁  页数:417  
Tag标签:无  

前言

《上海春秋》写于1962年,是作者为香港《循环日报》写的一个专栏。    60年代初,海外人士对上海情况十分隔膜,一些年轻的华人甚至不知上海地处何方,把广东以外的大陆人都称作“上海人”。作者虽不是上海籍人士,但从20年代初到上海后,先后在上海生活了二十多年,50年代也曾多次到过解放后的新上海。既看到过被外国人称为“冒险家乐园”的上海,又曾在“八一三”淞沪战事中,为保卫上海而身临火线;还亲眼见到人民当家后上海的变化。他以亲身经历和翔实的史料,向海外人士介绍了上海的春秋。    作者当年写这专栏时,署名“土老儿”。因为他从浙江农村出来,到上海后虽活跃于文坛,成了有名望的大学教授、作家、记者,却仍爱身着蓝布长衫,常被人当作乡下土佬。他也就以这“土老儿”的语气,来讲述大上海的故事。    1972年,作者于澳门病故。当时国内正值动乱之中,这批手稿和剪报经辗转运回上海,由作者夫人邓珂云精心整理、誊抄、汇集,但一直未能成书。至80年代,《上海滩》杂志社曹宪镛先生看到这部书稿,十分珍爱,花了许多心血,重作了一番校订查证,终于使这20万文字得以与读者见面。    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作者当时在港,身居陋室,查阅资料不易,有些典故和日期,凭记忆信手写来,难免有误;加之有部分手稿年久泛黄,字迹模糊,在整理誊写时也可能出错,还望读者发现后给予指正。    虽然距作者写此专栏时,已过去三十多年,但文章中的历史掌故和作者生动的文笔,相信会引起“老上海”们和关心上海历史的青年们的兴趣,也会帮助人们更了解今天的上海。

内容概要

曹聚仁于上世纪20年代初在上海开始了他的教书、著述、办杂志、做记者的生涯,前后在上海生活了二十多个年头。他不仅对上海有着特殊的感情,而且一直以外乡人和原居民的双重视角,来深入探究这个城市。有感于海外对上海的隔膜和误读,曹聚仁于上世纪60年代初,在香港的《循环日报》上开写专栏,署名“土老儿”,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翔实的史料,向海外读者介绍上海的历史沿革,尤着力于书写近现代以来的上海。其中对新旧上海的观照,着墨甚多,引人感慨。这些手稿和剪报经过作者家属的汇集、整理和学者的校订,续集出版为此《上海春秋》。内分开埠、四郊、洋场杂话、人物、报刊旧话、寺庙、名园、海上剧话、游乐场等十四辑,举凡上海的古往今来、沧桑巨变、风云人物、民情风俗、异景奇观、掌故轶事,皆有展示,不失为“精彩的上海地方史志随笔集”。作者游弋于浩繁史料与文献之间,又往返于历史与现实之间,论者评为“极有裨于上海史料,同时又是极有兴味的小品文字”。

作者简介

曹聚仁(1900-1972)生于浙江浦江(今属兰溪市)。中国现代作家、学者、记者。第一师范学校1921年毕业于浙江省立一师,同年到上海;在民国女子工艺学校任教,并为《国民日报·觉悟》撰稿。1922年记录章太炎的讲演稿《国学概论》在《觉悟》发表,引起社会注意。
  1932年主编《涛声》半月刊。1934年协助陈望道编辑《太白》。次年与徐懋庸创办《芒种》。
  抗战爆发后,任中央通讯社战地特派员,采访淞沪战役、台尔庄战役,后活跃在东南各战区。1941年至1943年在赣南主持《正气日报》。1945年回上海在大学任教,并任《前线日报》编辑。
  1950年移居香港,为《星岛日报》专栏撰稿,后改任新加坡《南洋商报》驻港特约记者。1956年后先后辑有《北行小语》、《北行二语》、《北行三语》等文集。1959年任香港《循环日报》主笔,后继任《正午报》主笔。晚年著有《听涛室随笔》,于1970年在香港《晶报》连载,后更名为《国学十二讲》在香港出版,1986年北京三联书店出了增订本,改名为《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后病逝于澳门。

书籍目录

总序题记开埠  开篇  沪渎垒  华亭、上海、下海  上海的成长  一百年前之上海    ——《沪游脞记》四郊  吴淞的开埠  从吴淞到宝山  真如    ——真如寺  诸翟·赵家花园·北新泾  七宝(古蒲溪)  高桥  松郡九峰:余山  青浦——昆山洋场杂话  黄浦滩头  黄浦滩头的铜像  工部局  “领事裁判权”  会审公堂  黎黄氏案    ——大闹公审公堂  巡捕    ——红头阿三  天主堂旧话  洋场花絮    ——黄协埙《淞南梦影录》  洋场感事诗    ——袁翔甫  沪上缤纷录金融世界人物报坛旧话航运与铁路轿·车·路服装寺庙名园茶楼·饭店·咖啡馆海上剧话游乐场附录一 原版序附录二 原版后记

章节摘录

吴淞的开埠    吴淞一口,为长江下流,崇明蔽其外,实七省锁匙。朝廷命宿将督重兵坐镇此间,而近又练成自强一军,自金陵移驻,盖防江即以防海焉。然自上海通商,外洋轮船出入吴淞,为咽喉要路,情形与天津之大沽口,宁波之镇海口,福州之长门,广州之虎门无异。惟他处沿海有山险可扼,而吴淞之炮台,则在平地,其形势微有不同。弟水路虽为通商要道,而岸上未有租界。且地属太仓州之宝山县,又非上海所辖,西商欲于此间设栈起货,格于成例,不克自由。而淞沪铁路工程又未告竣,公司货物必由驳船乘潮水涨落,未能迅速克期,此西人之心所以必须辟租界于吴淞者,殆为此也。    ——《申报》社评    我在这儿谈上海掌故时,不独吴淞早划在上海市地区中,连对面那个崇明岛也是上海市的卫星县了,在上海的艰苦历程中,上海的受难总是从吴淞开头的。1842年6月,英舰十余艘,由波洛顿领头,进攻吴淞口,英勇的陈化成殉国,昏聩的牛鉴逃窜,宝山陷落,便写出了《南京条约》,注定了上海的命运。    第一个看想吴淞的,便是英国人。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一些英商借口黄浦江淤塞,运输不便,从事建筑吴淞铁路。几经交涉,吴淞铁路由清廷备价向英商收购拆除。到了光绪中叶,英商又以吴淞铁路已拆,陆地缺乏运输工具,而吴淞口外栏又江沙淤涨,重载商船,不便驳运,乃由英领事转驻京英公使,要求清政府开放租界,均未得允许。1897年,英领事又照会当局,声称口外兵舰借用吴淞营地为操场,又经自强军营务处据理驳复。当时英国之外,美、法两国,也有要求在吴淞辟租界之议,而要求最顽强的还是日本。    1898年三四月间,两江总督刘坤一乃奏请将吴淞自动开辟商埠,并委沪道蔡钧为商埠督办。督办以下,设有会办一人,并设清查滩地局,凡界内清丈会丈事宜属之。自强军营务处沈敦和勘定开埠地段,北自吴淞炮台起,以南至牛桥角止,北以泗泾河为界,南以距浦三里为界,自行筑路设捕,作为中外公共商场。开埠工程总局亦于那年9月间正式成立。    可是,吴淞开埠,只造了那几条马路。限于财力,并无进展,而外商投资也不踊跃。又因庚子战后,订立《辛丑条约》,黄浦江积极开浚,商船进出利便,洋商营业,便集中在上海租界地区了。                           从吴淞到宝山    我说过:香港的朋友要把我们算在“上海国”中去;而宝山县人士,要说他们是上海人,他们就会和你拼命。不过,我们从上海到了吴淞,总还有点都市气息,一到宝山,真的到了古代城镇,清静极了。    依一般人的想象,吴淞已经是海口了,真的要看大海,还得走一大段路,过了狮子林,到了宝山,才看到大海,那是扬子江和黄浦江会合之处。(吴淞口只是在黄浦江的口弯上。)吴淞口是一个极大的鱼市集散场,到了吴淞,也仿佛香港人到了香港仔似的。鱼汛时期,满港都是大小渔船,沿江一带,一连都是锚、缆、篙、杆的铁器铺、竹器行,空气中满是腥湿的味儿。大小鱼行都在收购装载,显然是上海的货仓。    海滨(今为海滨公园)先前有一家西式饭店,也可以在那里喝酒吃海鲜;上海人到此郊游,也像到了大埔、沙田。那饭店有如牛奶公司,可以在那儿吹海风听音乐的。    过了炮台湾,到了月浦镇,那便是有名的狮子林了,那儿有一所墓园,长着十几棵银杏树,春夏之际,枝叶茂密,青翠交拥,仿佛狮子的头毛,乃以此得名。(“八一三”战役中,有名的“月浦”之战,便是在那儿喋血竟日的。)    宝山县城,城垣如旧,那是清代修筑的,古朴之风盎然。(明代的宝山,原在浦东高桥镇左近。)那是宋代韩世忠抵抗金兵的地方,从宝山、吴淞,到真如、南翔,在南宋都是兵争之地,有名的黄天荡之战,韩世忠早在这一带和金兵不断接触,到了镇江,进入最后的决战的。因此我们看上海的史绩,每每会碰到韩世忠的军事遗迹的。    现在的宝山,南宋时也有一座镇海楼(也叫鼓楼),遗址在城中中央街,如今,遗址已不可见了,东门外临海,浩浩江流,到此人海,古代也可在这一带看海潮。远望浦东,渡海便到了高桥、川沙、金山各地。六百年前,海运中心不在上海,倒和海盐、杭州呼吸相通的。    游罢吴淞,回到上海,而今火车、公路车非常便利,古代是坐船溯江而上,另有风味。(上海人,夏夜也有浮舟游江的兴味,只是江轮到了口上便回航了。)    P17-20

编辑推荐

《上海春秋》作者曹聚仁(1900-1972),浙江浦江人。现代学者、作家、报人。曾任教于上海暨南大学,主编过《涛声》等刊物。晚年移民香港。平生著述逾四千万字,结集行世的有《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上海春秋》、《文坛五十年》、《听涛室人物谈》、《我与我的世界》、《文坛三忆》、《书林新话》等,凡数十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上海春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7条)

 
 

  •   上海春秋简单书面装帧,上海历史的独特理解。
  •   喜欢老上海的读者不妨看一下,书确实不错。
  •   曹聚仁的书一直很喜欢,平淡中有一种智慧的流露
  •   多了解一些自己国家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和风土民情,还是很有益的!
  •   真是太厉害了。不过要拿出时间,好好读,因为我的见识太少了。。
  •   一个角度,一种目光.
  •   看了爸妈网的推荐来的,书还没看。
  •   对于了解近代上海的变迁是有帮助的。
  •   上海已不是上海人的上海,上海人自己须知道点上海~~
  •   曹聚仁的确是位大家,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   了解过去历史的又一个点
  •   一口气看完这本书,介绍的很全,写的也很不错。
  •   书的质量是不错的。。内容不是原来那么期待的
  •   这本书讲老上海的 还不错挺有趣的 非常吸引人啊
  •   这评与内容无关,只是书封很脏呢,上面还有圆珠笔画的线~
  •   大家之作,初看有些平淡,象有些茶,要第二泡,第三泡才喝出味道.千万别看一两篇就放下,硬着头皮看下去,慢慢你就陷进去了.
  •   在网上找了很多地方终于在这里找到你,不易呀不易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