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的发现

出版时间:2006-9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杨浪  页数:259  
Tag标签:无  

前言

  我决定自己写这篇序言,因为好玩! 其实我在收藏中始终是有一种游戏心理的:平时的工作很忙,要想不被业务泡成一个枯燥乏味的人,一定得有一点业余爱好。骨子里又有些争强好胜,想把业余爱好也搞得不同凡响,于是就钻进了这个“冷门”。这一猛子扎进去,至少有20年了吧!这趟水里,人不多,而且越游越觉着水深,好处是你可以可着性子地逛,问题是深处不胜寒,总是不知道该往哪里去游。好在是职业码字儿的,心慌起来就想着码点儿文字好找一个池子里的人问路,问来问去的就码出了几十万字。不是诓你,有一阵子几乎每天一篇,而且乐此不疲。  后来自己越来越码出了味道,地图这个东东是收不尽也写不尽的。尽管今天地图出版事业繁荣兴旺,恨不能每年出一万张,但是老图,特别是建国以前的老图毕竟收一张少一张。前些年在收藏市场上还能时或见到清代的地图,现在,同(治)光(绪)以前的图几乎不见,偶尔有也让你不敢问津,几年里拍卖会上的地图价格也已经翻了几番。这倒使你在搜求老图的同时愈发珍视老图,努力去穷尽有限空间里无限的知识和信息。收不尽你就写;万一收尽了更得写了,要不收它们作甚? 中国语言里管书籍叫“图书”,这是很有道理的。这个字眼现在基本仅限于表示有字的书本,但在几千年前,由于信息都是写(刻)在简牍上的,那玩意太重,一般人看不动长篇大论,所以那时的文字都很简约,叫做要言不烦。司马迁一部《史记》说了上千年的事,不过十几万字。自古以来,凡是文字说不明白的事,就得是图了。尽管中国字是从画画开始的,但是有了文字以后,绘图是比写字更高级的技巧。我估计司马迁就会码字不会画图,理由是他写苏秦说合纵连横那一段溜溜说了几千字,像他那样惜墨如金的人要是会画图,用一张地图就解决问题了。“图”和“书”关系密切、互为补充的道理,今天的报刊编辑们都懂了,他们搞懂了的事就能编出嗑儿来,叫做 “读图时代”,其实祖宗们早进了“读图时代”,只是能留下的“图”比“ 书”少而已。  这是因为印刷术还没发明出来以前,地图得画在缣帛、木板、石头甚至铜版上,所以很老的老图不容易留下来。有了印刷术以后,要在木板上镌刻也比木活字复杂一些,所以我们能见到的老图还是少。老地图能不能被我们碰到,说到底是个运气的事,因为时光里藏着那么多的水火兵难。现在要想收集一点民国和抗战的图都不容易了,何况同光以前的。不过少不等于没有,只说明了珍贵。人们只有在话说不清楚了的时候才画图,所以地图里的东西比书里的要丰富得多!这道理谭其骧先生早就说过了,我忍住了,坚决不抄书,其实他的那篇《中国的古地图及其流传》我几乎背下来了。  说了半天还是说我觉得收藏和研究地图是个挺有意义的事。  好多道理说透了就是大白话,就像我刚才说的。从我的体会来说,你要想读懂一张地图,至少要懂三本书:一本叫历史,一本叫文化,一本叫科技。地图上的那些线条和结点是怎么出来的,它要表达的是什么?这里除了三角几何数学还有天文学。地图上的地理信息与特定时代的经济社会人文信息密切相关,它提供了一个使你在此地时空里观察彼地时空关系的特定机会,所以人们时常把历史和地理联系起来,这是很有道理的。一张地图是什么人制作的,又使用于什么目的?当时的使用者是如何利用它的?它又是如何保存下来的?这里面的故事恐怕又说不尽了。说到底,收藏地图就是逼着你读书,而且使你在读书时建立起一种思维方式,不但思考历史在时间轴线上的演进方式,还要注意它们在空间上的存在方式。真的,有时候我看书不单会因为看懂了它的道理和故事而兴奋,还会因为看到了它们是在哪个(甚至只能是在那个)山岭和道路上发生而兴致盎然。  我估计这本书里的好多事情读者都听说过,不过我相信你在这本书里对着地图再看那些事,会有新的感觉。比如荆轲献给秦始皇的那张地图上面究竟画了些什么?黄继光究竟牺牲在上甘岭的哪个阵地上?那支叫做《绿岛小夜曲》的好听的歌与“绿岛”有什么关系?我军“王牌师”和美军“王牌师” 怎样交手?还有粟裕大将指挥孟良崮战役使用的是什么地图?很多男孩子小时候都喜欢地图,我郑重推荐家长们把这本书给初中以上喜欢历史地理的孩子们看看。当然我希望这本书能多卖几本,不过我坚信你读了它不会认为我是在推销伪劣货色。  因为希望这本书在装帧上能够做得好看一些,特别是多采用一些有意思的地图,使它不但具有阅读快感,还有一定的收藏意义,我在近年来写下的近三百篇地图文章中选了四十来篇。万一您开始觉得这本书的价格有点贵了,希望您读了以后认为它是物超所值的! 还应当感谢三联书店的潘振平、宁成春先生,是他们鼓励并且帮助我把这本“图书”呈现给您。  好了,下面该感谢您的阅读了。  杨 浪 2005年1O月8日

内容概要

杨浪多年来从事媒体工作,自上世纪80年代先后在《中国青年报》、《三联生活周刊》、《中国青年》杂志、《财经时报》、《财经》杂志等媒体任高级职务,闲时以收藏地图为乐,并将此爱好发展得与众不同深入透彻:有专门系统之理论,有切磋交流之博客,有“窥一图见天下”之抱负。杨浪常引:“地图之为用决不仅识地名望山水而已,实尚有其他重要知识可以披册而得”,地图之符号煌煌涵盖空间,文字烁烁触及古今。所以读懂一张地图,历史、文化、科技三本书缺一不可。   读图需要读书,需要去寻找隐藏在“图”之后的浩浩荡荡,而且,寻找的途中不仅要思考历史在时间轴线上的演进方式,还要注意它们在空间上的存在方式。在这场讲座中,杨浪如何从几百张大大小小的地图中洞穿古今、窥见天下,我们将拭目以待。   杨浪《地图的发现》在三联书店出版,上市后深受读者喜爱,有人评价:“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看地图,收地图,写地图的;我知道写这本书的人是一个有思想有情趣的人;我也相信读这本书的人一定会开卷有益的”, 作者“在轻松流畅的随笔式的文字里,经纬文史,缩放物事,把枯燥的地图写活了”。   本书作者是一个职业媒体人,先后在《中国青年报》、《三联生活周刊》、《中国青年》杂志以及几家财经媒体任职,几十年来有大量新闻作品面世,并成为享受政府津贴的媒体专家。地图收藏是其业余爱好,从军营到传媒几十年不辍,已经收藏了几千张(册)各类地图,而且以各个年代的军用地图为主。  近年来,作者以“14军”的网名在网上出没,并且经营着自己的个人地图收藏博客,深得读者好评。本书收集了作者关于地图收藏和研究的部分随笔,如果读了本书还不满足的朋友,可以上他的博客看看,作为业余的地图收藏家,一边收藏一边勤奋笔耕,实在也是一个景观。

作者简介

  杨浪 职业媒体人,先后在《中国青年报》、《三联生活周刊》、《中国青年》杂志以及几家财经媒体任职,几十年来有大量新闻作品问世,并成为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 地图收藏是业余爱好,从军营到传媒几十年不辍,已经收藏了几千张(册)各类地图,而且以各年代的军用地图为主。近年来,他以“14军”的网名在网上出没,并且经营自己的个人地图收藏博客,深得读者好评。本书收集了作者关于地图研究和收藏的部分随笔。

书籍目录

自序图说 不期而遇的美丽 大地图,小地图 爱屋及乌 论“唐朝的柴草” 刘彻有可能用这样的地图吗?--对《汉武大帝》道具的批评 吹毛求疵说“帛图” 用地图作密码的一段珍贵记录 地图制成的墓碑 北京城里为什么没有河? 访茶 诗意的地图 果戈里大街的故事 人在海南 爱壁胡同 “呼麦”:发自遥远的声音 麻子从战场上生还 皇上如何用罚款整人 何来“土围子” 几百里滇池奔来眼底? “阮烟袋”通不通? 深圳的“圳”该怎么读? 鸟瞰是一种能力图考 新发现的清代“广东水师海防图” 《申报》地图,中国地图出版的里程碑 督亢考 1947年2月:河南辉县 在匈牙利看老地图 狗庙何庙?黑寺何寺? 一张老地图拽出来的新闻史 赵孟頫错了? 一幅值得研究的日军侵华军用图 《苏德战场详图》与胶东《大众报》 胡晋接与《中华民国地理新图》图史 地图上的中印边界问题 纸上硝烟--关于云山的一张地图 《绿岛小夜曲》的前世今生 吴满有:一个郁郁而死的农民“劳模”的故事 林彪指挥平型关战斗使用的是什么图? 粟裕使用什么地图? 上甘岭,魂牵梦绕的地方 拿着地图抗战 “胡志明小道”图片索引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本书挺奇特,  它以作者个人收藏的地图  作为写作和研究的对象,  在轻松流畅的随笔式的文字里,  经纬文史,缩放物事,  把枯燥的地图写活了。  说实话,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  看地图、收地图、写地图的;  我知道写这本书的人是一个  有思想有情趣的人;  我也相信读这本书的人  一定会开卷有益的。  --吴思  我始终认为  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  应该是一个历史的记录者。  本书作者给我提供了  另一种范例。  对地理的关注是一种大尺度的  对事物存在的空间形态的关注,  作地图的人是  从“天上”看人间的,  能读懂地图的人站在地上,  胸怀却必须在“天上”。  --凌志军

编辑推荐

  《地图的发现》通过地图来写历史,写军事,写人,写事,写情。笑谈中有考据,风趣中见严谨。文中展示了“老北京的胡同地图”,分析了北京城内为什么没有河,考证了中印边界问题,荆轲刺秦时手持的地图,日军侵华的军用地图、苏德战争的地图、粟裕指挥孟良崮战役时用的地图……既长知识,又有趣味。因为配以若干珍贵的地图图片,本书亦有收藏价值。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地图的发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9条)

 
 

  •   以前听过这本书,买来一看真的很好,而求书皮超赞的!书皮打开是一副大地图!嘿嘿嘿!杨浪透过自己的角度纵观历史与地理位置结合起来,很值得高中生读哦!
  •   一直很喜欢收藏地图,无意间发现这样一本同好的书,领略到图中的深意,也让我更加感悟出收藏的乐趣来!
  •   作者通过地图的收藏,发现了地图的美.同时,我也从其中获得了美的享受.
  •   很不错的一本书,视角很独特。作者竟能从一张地图里发现被堙末的信息,做为一个历史爱好者我喜欢这本书。
  •   内容非常有趣,能把一部地图写活,作者厉害。
    我也收本书影响,喜欢上了老地图。
  •   正好自己也有收集地图的爱好,但关于这方面的书籍比较少,看到这本书后给了自己在收集方面很多的启示,也学会了很多相关的知识。感谢作者,感谢当当。
  •   以前也喜欢没事的时候翻翻地图册,只是看那一条条河流山川,联想一下在那里发生过的历史事件。这本书提出了作者自己研究地图的心得,给我今后看地图提供了研究方法,不至于再像以前那样瞎看了。
  •   这是一本有深度的书,作者的博学常常让我惊讶。有意思的是,刚看题目,让人以为说的是地图的渊源,其实说的是从地图中品出的故事
  •   这样的书,既有趣,又有内容,喜欢地理和历史的兄弟们果断入手吧。

    封皮反面还是一张古版地图,超级有范!

    信任大出版社吧,没错的!!

    书架上有这么本书绝对超值!推荐给朋友们
  •   自己本来从小喜欢看地图,从那一点一线中看到的是变化的情况,历史,人物,事件,都活过来了,本书收集的地图是我们平时很难看到的,于是乎又打开了我们的视线.
  •   语言朴实简单,却透着一股深深地韵味,不仅仅只是地图,而是透过地图去看那里面的世界、历史还有人生,也许还有更多深层次的思考,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值得推荐。
  •   地图珍贵,追寻历史的足迹
  •   地图是历史的最好工具。
  •   《地图的发现》,发现趣味。
  •   好书。没有学究气,没有故作高深,平白道来,不仅每张地图都有有趣的故事,还告诉你地图可以怎么去欣赏!这是第一次知道地图可以当绘画一样从美学的角度来欣赏。很好玩。
  •   好书,地图也精彩!
  •   很惊奇迹作者杨浪的观察能力,他的细致入微、周到勤勉的劲,着实让我佩服。别人忽略的地方,他都一一看出来了,发现了过去从未有的。甚至有的纠正了原来历史结论,从而还原了历史本来面目。这也是一个需要渊博知识的工作,也是不断学习和进取的工作,也是非常辛苦的角色。
  •   很有意思,现在我一直上作者的那个网站,同好者看来不少。强烈建议爱好历史和地理的朋友买一本。
  •   看的出,作者化了很多心血,研究,文化功底很深。不错的书,印刷也很精美
  •   粗略翻了一下,书不错,慢慢读吧!
  •   了解历史的好途径
  •   第一本,看完如果满意的话,买第二册
  •   风格严谨,史料翔实,好书!
  •   书非常好!全5分!
  •   内容不错啊 可是书有破损 NND
  •   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信息量大。至少我是很喜欢的。
  •   这是一本有深度的书,作者的博学常常让我惊讶。有意思的是,刚看题目,让人以为说的是地图的渊源,其实说的是从地图中品出的故事--------------------------------------------------------------------我与你感受相同...
  •   我不喜欢,具有催眠效果,不好看.
  •   可以说,一开始我对这本书的期望和最后的收获是完全不一样的。我希望在这里读到关于地图的知识的方方面面,至少了解人类是如何开始使用地图,以及地图在人类历史上的演变及起到的重要作用。所以,一点也不奇怪我在读了2章之后心中的愤懑和失望之情。但是,耐着性子读完后,我想还是由很大收获的,即如果你端着咖啡,坐在躺椅上,一页页慢慢的翻看着,跟着作者那慢悠悠的文风畅游在他收集的那些地图照片中(虽然其实你是看不清楚的),读他写的故事,生活节奏会立刻慢些来,变得舒适轻松起来。最后,我也不得不承认作者的知识功底的深厚,值得仰慕。
  •   收藏能收到这地步也是一种境界了,作者能把地图这么一个不起眼的玩意儿弄到这水平,值得学习
  •   对于历史地图的收集和解读挺有意思的
  •   挺有看头的!把地图说的津津有味,记得人生还是有好多快乐了。。。就是价格偏贵
  •   书应该是好书,可能我对地图的了解比较浅薄,但是其中有些知识还是很新鲜的!
  •   因为我喜欢地图,所以买了。这书不错,但还可以更深入有意思。
  •   收藏中的文化,而不是赤裸裸的藏品升值
  •   值得推荐的一本好看的书,相信对历史地理和军事感兴趣的人都能从中找到想要的东西
  •   书的内容和装帧都还不错的,可读性很强,最可贵之处在于作者的独特的视角。只是,读过之后还是有些意犹未尽,总觉得在深度上还可以再挖掘一下的。
  •   是一本很好的书,本来是给朋友买的,拿来发现真的很精美。值得一读。
  •   需要耐心读的书!需要好好补补课咯
  •   从不同角度看历史
  •   挺好看的,打算买另外一本
  •   还没看,但是书的包装很好,听说还有续,觉得看看在说~~
  •   本書實在不錯,隻得讀,更值得研究。
  •   一般,写作语言不够精练。
  •   这是一本很好的书.故事一个个篇幅下好,有专业也很通俗.
  •   如题,见仁见智
  •   知识性不强。
  •   要有这方面的兴趣,才会觉得是个宝贝!
  •   不错的书,有些收获。现在够15个字了吧。
  •   本书通过地图来写历史,写军事,写人,写事,写情。笑谈中有考据,风趣中见严谨。文中展示了“老北京的胡同地图”,分析了北京城内为什么没有河,考证了中印边界问题,荆轲刺秦时手持的地图,日军侵华的军用地图、苏德战争的地图、粟裕指挥孟良崮战役时用的地图……既长知识,又有趣味。因为配以若干珍贵的地图图片,本书亦有收藏价值。喜欢这方面知识的朋友可以买来收藏,书本的纸张还是可以的。
  •   是从《三联生活》周刊的介绍上看到这本书,正好自己也喜欢到一个城市就买一张地图的习惯,所以尽管两本书很贵,但是还是全买了。一口气读来,觉的很有趣。本质上作者和马未都一样的人物(发型、服饰都象),有爱好到研究、到出版书籍。这样的雅风真的可点可圈、可敬可学!作者在收集地图的同时也注重地图背后的历史故事的收集。有收获,但是我总对作者这些故事背后的史实性有多严谨抱有怀疑。作者也没有提供故事资料的来源,如果只是在自己的博客上写写,到是可以作为一种轻松的阅读。如果出版书籍、特别是有三联这样的出版社来出版,总觉得缺少一点严肃性,毕竟这部书是在看图说话,说的又是历史故事,如果不严谨,会误人子弟的。作者这样的书写出瘾了,打算写再续。不过我是不会再买了!休闲读物,不可多读!还是要吃正餐比较好!
  •   “地图”——图片太少——读图人的购书遗憾;
    “发现”——文字太多——媒体人的通病流露。
  •   我也喜欢地图,不过没有作者那么痴迷,还写下那么多博客。有这样的爱好,挺让人舒心的。想想吧,天下河山一日走遍,岂不很有爽色。
  •   书皮打开是一张以前日本绘的朝鲜的地图.买回来只是翻了翻,内容不是特别吸引人,作者的一种叙事.书内的地图很多可能是印刷的问题不是很看得清楚,可能拍的时候像素不够吧,如果图比较清楚,觉得翻翻了解一下当时那个年代的地理环境也不错,可惜啊!虽然书相对其它也是较便宜的,还是理解有些人觉得这本书偏贵,综上原因吧.
  •   其实这本书写得一般,感觉没有太多发现,作者的地图收集倒是令人称道
  •   奇特的名字,奇特的内容。通过地图去发现,发现什么呢?作为一个地图的收藏者,对于地图有独特的感情,独特的见解。然而,作者的文笔似乎过于抽象,往往让人觉得不知所云...遗憾...
  •   读地图的发现中的不足,文史知识粗放。
  •   可能我还没到那个年龄,或者我并不在那个年代出生,当时购买也是出于好奇,现在到手了,真的一点看的欲望都没有,只能当收藏了~~
  •   太专业,不适合闲读
  •   以为很有趣,但是作者的写作和知识面能力似乎有限,还不能把问题讲的有趣加深入浅出
  •   原来被他的美丽外观给吸引,看了觉得有些深,一般啦
  •   趣味性不错
  •   从开篇体会作者的文路,并非自己所好,虽然曾喜欢过文史,但对地图收藏类文字并不感冒,建议非文史类专业或有收藏之心者可绕行。
  •   不是想要看的历史地图。不是关于历史的地图。乱七八糟的图,而且图完全看不清楚。只是知道有一幅图而已。文字基本没有啥看的。
  •   书的内容还是有所见地,但很多故事也总有些牵强附会的感觉。看一看也还不错,只是这么贵的定价,让人觉得不值。想想主要是因为它的印制比较精美,地图也比较珍贵吧,反而文字内容平平无奇。
  •   没什么意思啦可能真正的爱好者喜欢把反正花了钱但是没有一张可以看清研究的地图郁闷还不如上网看帖子呢后悔买了太贵
  •   不专业,文字也不美,作为插图的地图很小。不推荐购买。
  •   看着书评买的,内容通俗不通俗,专业不专业。有点后悔。
  •   本来是冲着这本书的推荐人才买的,结果发现没什么意思。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