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

出版时间:2005-8  出版社:三联书店  作者:(美)特拉维斯·黑尼斯三世,(美)弗兰克·萨奈罗  页数:331  译者:周辉荣,杨产新 校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以丰富的史料及戏剧性的语言,记述了发生在东西方之间力量极为悬殊的两次战争,即1829-1842年及1856-1860年的鸦片战争,这也堪称是东西方历史上最重大的冲撞之一。英国,这个19世纪最强大的帝国,为了一个赤裸裸的目的——中国的茶叶和丝绸,对一个傲慢、封闭、保守,但同样有着足以傲人的古老而高贵的文明的国家发动了一场既是外交的,又是政治的、经济的战争,这场战争的起因就是在交战国双方都引起激烈争论的罪恶的鸦片贸易。    作者精彩的叙述,再一次印证了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对战争的著名定义:“战争是另一种形式外交。”通过作者对史料——特别是英文史料的大量转引,我们也看到了在这两场战争的背后,其参与者在政治及道德上的另一场战争。正如本书作者所言,这场战争“是权车与腐败,人性中的脆弱、贪婪和愚蠢的戏剧性演绎”。

作者简介

特拉维斯·黑尼斯三世,历史学家、教育家,19世纪英国史方面的国际知名专家,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大英帝国历史专业博士,曾在北卡罗来那大学威明顿分校、西南大学等多所大学任教。在本书中,黑尼斯博士融入了他在英国殖民史方面的渊博知识。
黑尼斯博士另有两部专著,论述大英帝国在非洲的统治及其后果:《殖民地解放时代的帝国外交》和《英国与埃及关系中的苏丹,1945-1956年》。
弗兰克·萨奈罗,国际知名专栏作家,毕业于芝加哥大学,获得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VLA硕士学位,曾经担任《洛杉矶每日新闻》的电影评论家和国际合众社商业记者。萨奈罗撰写过15本关于历史和电影的书籍,其中包括《胶片与真帝:历史影片中事实与虚构的分离》。

书籍目录

序言 化学战争研究方法与计量单位第一章 额尔金勋爵的报复第二章 带来灾难的礼仪第三章 零容忍第四章 广州被围第五章 广州的“黑洞”第六章 英国的斗争第七章 毒品与枪第八章 炮舰外交第九章 烟瘾经济学第十章 钉上十字架与牢笼第十一章 蒸汽的胜利第十二章 悬赏他的头颅第十三章 厦门、宁波的沧陷与义律被撤第十四章 中国的马察达第十五章 “维多利亚早期的海盗”第十六章 毒品和人口贸易第十七章 奇怪的插曲第十八章 愤怒的吊索和“亚罗号”的不幸第十九章 贵族施压第二十章 苏格兰征服者第二十一章 重燃战火第二十二章 额尔金伯爵重返中国第二十三章 直逼北京城门第二十四章 人质危机第二十五章 “我不是小偷”第二十六章 拯救与报复第二十七章 《北京条约》后记

章节摘录

  1860年12月,心事重重的额尔金伯爵在上海休养了整整一个月。在此期间,他阅读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浪漫传奇小说和达尔文的新作《物种起源》,认为达尔文的书写得十分“大胆”。1861年1月中旬,伯爵永久地离开了中国,但在离开前两天,他霸占了九龙,这几乎像是一时之念,当然,这其实是得到了伦敦的秘密授意的。额尔金英雄般地回到了英国,从外交部获得了一个肥缺,担任印度总督,这是他的朋友坎宁伯爵刚刚空出的位置——这个职位能够让在位者迅速致富。新总督在这个肥缺上只呆了20个月,1864年11月因患动脉瘤在加尔各答去世。两广总督叶名琛也是在这里去世的,这象征性地表明两个对头最终扯平了。  成丰帝英年早逝,死时只有30岁,也就是在《北京条约》签订一年之后。条约让他万分耻辱。他一直在热河幽居,沉湎于鸦片和酒。这位皇帝再也没有回到京城,他深感耻辱,拒绝接见任何外国使臣,甚至连朝臣也拒绝接见。勇猛的蒙古战士、清军统领僧格林沁也在军事失败的耻辱中难以自拔。为了镇压山东抗税的起义,他派遣了一支有2.3万名步兵和骑兵的庞大军队打击起义军,但是因为他缺少大炮,不得不乞求欧洲侵略者返还一些过去他交出的大炮。他的请求没人理睬,他的镇压行动也没有成功。他被降职,工资一天只有7.5两银子。与往常一样,维多利亚女王在对中国的征服中扮演了一个象征性的角色。中国皇帝在几个世纪以来一直以屈尊俯就的傲慢的心态接受夷人纳贡之后,发现自己也开始向英国征服者进贡了,这个“礼物”是一只小北京犬。小狗的品种“北京犬”就是用这个城市命名的。这条脏兮兮的小狗曾经在圆明园的废墟中走来走去,威尔特郡兵团上校把它救了出来,并把它献给了自己的统治者。女王带着帝国皇室的无上自信,非常自然地把她这只新宠物命名为“洛蒂(Lootie)”(战利品:loot——译注)。女王在白金汉宫会见贺布·格兰特的时候,还接受了来自lootie家乡的金玉手杖和三只从圆明园掠夺来的巨大的镶嵌有宝石的大碗。战争中的战利品和小狗都属于胜利者。  ……    后记  在很大程度上,鸦片战争是因鸦片贸易和英国商品而引发的。英国战胜之后获得了惊人的利益。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之后4年,英国卖给中国的商品占到中国进口商品的7/8,每年10多万英镑。鸦片进口从1859年的5.8万箱激增到1879年的10.5万箱。曼彻斯特的纺织品曾因不及中国本地的产品而遭拒绝,但此时也占据了更大的市场,从1856年的1.13亿码(约1.03亿米)增长到25年后的4.48亿码(约4.09亿米)。  虽然《天津条约》已经确定中国可以征税的额度,并在事实上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性,但清政府仍然抵制鸦片的进口并提高了关税,期待通过提高鸦片的价格而减少吸食者。当中国打算将关税从每箱30两提高到50两的时候,欧洲驻华进口商眼见自己的利润减少,于是向巴麦尊政府的枢密院主席(PresidentofPrivyGovernment)格兰威尔伯爵(LordGranville)上诉。自由党政府撤销了增长关税的决定。1870年,威尔弗雷德·罗森爵士(SirWilfredLawson)在下议院提交了一份动议,指责鸦片贸易。但此时英国的财政收入中,鸦片贸易所占的比例已经从战前的1/18暴涨到1/7。  鸦片贸易的利润实在太丰厚了,罗森的动议以15l票反对、47票赞成宣告失败。鸦片贸易带来的财富极大地腐蚀了这个国家,以至于在讨论罗森的动议时,威廉·格拉斯顿,这位30年前曾指责鸦片贸易的恶性影响、其雄辩的论点几乎颠覆政府的人,现在却在下议院发表了一次很有影响的演讲,热烈拥护这项贸易,拥护其给英国和印度带来的税收。清政府继续恳求英国停止向中国输出鸦片。1869年,议员拉瑟福德·阿尔柯克(RutherfordAlcock,又译阿礼国)接到总理衙门一封绝望的信,信中写道:“中国商人给你们的国家送去大量的茶叶和丝绸,给你们带去好处。可是英国商人却用害人的鸦片毒害中国。这种行为是不仁义的。谁能讲出道理?英国的财富和慷慨精神人人皆知,那它怎能坐视这个公认的邪恶不管呢?中国建议英国以输入棉花和谷物来替代鸦片。  斗志全无的中国人最后不得不像谚语所说得那样“打不过他,就跟他一起干吧”。1871年,拉瑟福德·阿尔柯克感到此项贸易太不仁道,内心十分震惊,他在下议院推测说,最终英国的鸦片必将被当地的产品取代:“中国的罂粟种植正在迅速增长,中国政府也在认真考虑——如果他们无法对付或左右英国政府的话——在中国大规模种植,以更低廉的价格制造鸦片。”  阿尔柯克的警告太迟了。虽然1868年本地种植的鸦片不如进口鸦片,但19世纪80年代进口的鸦片已经减少了(最终在大约1905年持平)。阿尔柯克抛弃了道德上的谴责,提议把印度鸦片倾销到中国,这样价格下跌,让当地种植者破产。这是强盗资本家的经济学,他们把这种经济学用到了初生的农业经济上。  尽管中英两国政府内外呼吁禁止鸦片之声不绝,但在19世纪末期,鸦片的消费却直线上升。1888年,据(《伦敦时报》准确的估计,中国70%的成年男性都在吸食鸦片,消费及上瘾增长幅度十分惊人。两年后,中国政府在一个世纪的毫无成效的反抗之后,停止了一切禁止或惩戒的努力。在慈禧太后的控制下,十几岁的光绪皇帝废止了所有禁止种植鸦片的法律,宣布鸦片贸易合法。但是,不管是进口还是本地出产,毒品总是毒品。1906年,中国政府改变态度,禁止鸦片的销售。但是朝廷颁布的一条奇怪的规定表明中国已经深受毒害,鸦片烟毒已经渗透到上层。这条规定说60以上的老人可以豁免,原因只有一个:慈禧太后也吸食鸦片。  在中国政府和英国社会要求遏制鸦片贸易的压力下,英国政府下令,香港殖民地停止参与国内鸦片贸易。1996年,马丁·布慈(MartinBooth)出版了《鸦片》一书,对鸦片及其带来的损害做了精辟的概括:香港条约“正式结束了这项可怕的贸易,英国从中获取了巨额收入——更不用说夺取了后来最成功、最获益、最繁荣的殖民地(香港),这是通过毒害大部分中国民众才获得的”。  皇室中染上鸦片烟毒的并非只有咸丰皇帝和慈禧太后。如同一块石头掉进沉渣泛起的池塘,鸦片带来的破坏像涟漪一样一直延续到下一个世纪,这一高潮就是最后一位皇后的悲惨命运,以及毛泽东对鸦片的种植、贩卖、销售的严厉有效的遏制。零容忍的确有效,但必须在极权体制下才行得通。文秀是末代皇帝溥仪的第二任妻子,19岁开始吸食鸦片,最后发展到每日2盎司(约一两)——这一吸食量足以毒死初食鸦片的人。在她的丈夫与日本侵略者合作,成为满洲(侵略者改称满洲国)傀儡皇帝之后,日本人纵容她,给她提供鸦片,并且同时在日本公开这个事实,意在说明被征服的中国人的道德是多么败坏,身体是多么赢弱。文秀的下一个调教者可就没有这么“通融”了。1946年,皇帝夫妇被逮捕并被分别关押。共产党切断了她的鸦片供应,文秀日益憔悴,直至坠入地狱。文秀最后的生活被她的同伴、日本皇室成员HiroSaga记录下来。  文秀成为一个警示鸦片烟毒的可怕的参观项目和教学实物。士兵和百姓聚集到她的牢房门外,取笑、谈论囚犯的悲惨境况。文秀先是恳求,继而尖声叫喊着要吸鸦片。声音非常吵闹,以至其他犯人都请求处决她。她陷入一种狂热的幻觉中,感到自己回到了皇宫,命令根本不存在的仆人服侍她,给她拿烟枪来。这种迷幻变成了无意识,在这种状态下,她把自己排泄物和呕物弄得满身都是。看守她的士兵无法忍受其恶臭,拒绝进入她的牢房。最后,曾经受到千般宠爱的皇妃死于营养不良和缺水。她最后的日子非常凄惨,以至导演伯纳尔多·贝特鲁奇在1987年的电影《末代皇帝》中都避开了这段,只是用细节来描述她的生活,包括她身上的皮带和脚上的神符。文秀的充满怪诞色彩的死或许象征着一个帝国的衰落,但显然也是令人厌恶的,即使对这位有着共产主义倾向的意大利导演而言。鸦片的种植和使用在蒋介石统治的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也非常盛行。蒋介石把鸦片税收用来养活他的政权和军队。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全国染上烟毒的人有4000万,占总人口的10%。英国控制的香港问题更大。香港殖民地大约309‘的人依赖鸦片。日本侵略者鼓励鸦片消费,但那是出于政治而不是财政原因:沉湎于毒品的人们也将是听话的人。  1949年,共产党掌权后一年内,毛泽东政府没收了全部毒品,禁止种植、使用和出售。毛泽东大力禁烟。鸦片贩子都就地处决。一部分幸运的人则被送去劳改。鸦片吸食者受到的待遇则更人性,在医院里戒毒,很像后来美国采取的劝戒而不是关押的做法。但是戒毒后的人并没有免受惩罚,要么被处决,要么被送去劳改。1960年,中国政府宣布鸦片烟毒已经在这个国家绝迹了。10年后,中国也只生产了100吨鸦片作为药用,而非享乐。经过150年的挣扎和毁坏,中国人民最终从“恶之花”中解放出来。超过半个世纪的中英两国的立法都作废了,毛泽东的政策在十几年内取得了成功。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毛泽东实行的政策,基本上就是林则徐和道光皇帝最初使用的办法,而正是这样的措施导致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不要说我们没有及时警告你们。接到此信后,女王陛下当立即向我禀告,你们在各港中都采取了何种措施。  ——林则徐就禁烟问题致英国女皇    这些中国人心甘情愿地购买其他人心甘情愿出售的东西。如果我提议增加海军预算,添加几艘巡洋舰……目的是为了维护中国人的道德观念,下院将会对我说些什么呢?  ——英国首相巴麦尊在下议院发表演讲    ……这场战争从根本上就是非正义的,将让这个国家蒙上永久的耻辱,这种耳辱是我不知道,也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我们的国旗成了海盗的旗帜,她所保护的是可耻的鸦片贸易。……我担心,因为英格兰对中国的种种恶行,上帝将降罪英格兰。  ——英国反对党议员威廉·格拉斯顿    (这是)从未有过的最可鄙的战争借口……我必须说中国官员的语言从头到尾都是忍让、有礼,具有绅士风度;而英国官员的语言则毫无例外都是威胁、可耻而傲慢。  ——上议院反对党领袖德尔比伯爵评“亚罗号”事件    我们赢了两次,我们只赢一次。你们两次进犯了(大沽)炮台,怎么还不满足?……是到了教外国人学会尊重的时候了。  ——僧格林沁亲王对囚犯巴夏礼说    我愿意脱掉帽子,深深鞠躬,迎接皇帝陛下;愿意站着而不是坐下;愿意只有在回答问话的时候才开口,愿意倒退着离开,陛下还在绝不转身……  ——就下跪问题,美国公使华若翰致函中国朝廷    向中国宣战。  ——《泰晤士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鸦片战争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5条)

 
 

  •   之前对鸦片战争的了解全部来自于教科书和国内的出版物,本书是我读到的第一本西方作者的书,貌似作者还是来自战争双方之外的第三国,可以说比较公正客观,特别是对当时清朝历史人物的评价,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角度。
  •   我倒觉得这本书非常不错,这牵涉到个人的历史观问题,对于历史,我们希望是尽可能的去记叙而不是评述,但是,历史往往又是充满情感的,尤其对于这样一段中国的近代史;这本书在承认鸦片战争掠夺性和侵略性,伤害性等实事上,从一个西方国家作者的视角,去记叙了一段历史,我所指的西方国家作家的视角,并不是说他站在什么立场上说什么话,而是说他所能掌握的历史材料和我们有所不同;对于习惯于教科书般宣讲的人,可能会觉得耳目一新;
  •   就像八卦一件事,你光听中国人自己说还不行,还应该听听人家英国人是怎么说的,以避免失之偏颇,为什么中国的历史书读起来那么乏味呢?偏激的一家之言,掩盖历史真相的无法自圆其说。虽然,老外的话也未必可信,而且,被我们选择后的老外的话可信度又下降了一点,但,这本书还是给我们了一个另外的视角,值得看看
  •   我们头脑中的鸦片战争,都是历史课本上的那个样子,如今有另一种声音对你说了一个不太一样的鸦片战争,有时间看看吧。
  •   这是我第一次从外国人眼中重新审视我们民族这段屈辱的历史,这本书极大的震撼了我,让我对那段不堪回首的记忆有了更深刻、更细致的了解,因此向大家推荐这本书,希望大家要时刻警醒,不要忘记那段我们应该时刻铭记的历史创伤。
  •   看完这本书才能真正理解鸦片战争!!!!!
  •   十年磨一剑,史料翔实,考证严谨,不唯马列史观,难得的好书。
  •   的确我们非常的想知道这里面到底怎么啦。中国如何的缓慢没有跟上世界的脚步,以至于自己是如何的挨打
  •   相对于我们自己的历史教材,这本书要更细一些,更客观一些。我们的教材民粹意味太浓,立场太严格,内容线条化、框架化。
  •   发货快,正版书,很满意,可惜刚买了就搞活动
  •   对研究历史很有帮助,正在阅读
  •   可能是和以前书上看到的内容不一样吧!
  •   非常好!史实丰富,客观,文笔优美,阅读愉快!!!
  •   这本书很厚,当做资料看很不错。
  •   独特的视角,还配了许多绝版图片,值得买来看看那
  •   非常喜欢吧。。。
  •   鲁迅说:“有人论中国说,倘使没有带着新鲜的血液的野蛮的侵入,真不知自身会腐败到如何!这当然是极刻毒的恶谑,但一翻我们的历史,怕不要汗流浃背的时候罢。”这本书就帮助我们翻开了我们历史上沉重的一页。中国社会是一个专制得太久的封闭集团,反映在历史的陈述上就是只注重于所谓重大历史事件的记述,而对于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精神、宗教、行为道德规范等方面则没有清晰的记录。这本书的可贵就在于它通过西方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古老的文明古国的荒蛮、原始、残忍、腐败和麻木。它把中国残存的最后一点阿Q式的自尊心都彻底打碎了,它告诉国人老电影《林则徐》里所表现的不过是彻头彻尾的谎言。国人要自强,就必须自省。腐蚀中国人的不但是英国人的鸦片,更是中国人自己种植的劣质鸦片;打败中国人的不仅是西方的联军,更是中国人自己的愚昧落后。
  •   是一部全景描述两次鸦片战争的优秀文学作品,在史料方面没有太多考证或挖掘。书中透出明显的西方思维逻辑。作者作为英国知识分子,心理上似乎背负着道德负担,但西方中心论的影响却挥之不去,体现在行文中就是强烈的矛盾和无奈。属于“可以获得知识并且引发思考”这个层次。
  •   一直想看看西方人笔下的鸦片战争和我们脑子里的有没有什么不同。清政府过高的贸易顺差先是给自己国家带来了大量的鸦片,进而是列强的武装侵略。100多年来,西方列强似乎还是沿着他们轨迹前进,而中国却被迫做出了巨大的改变。下一场战争是为了什么呢?
  •   我们都说鸦片战争使得中国人进入了半殖民地社会,其实从南明被灭亡的那一天开始,我们中国已经进入了半殖民地社会,因为当时汉与很多少数民族都处于满清贵胄的殖民统治之下,而清廷的一系列政策尤其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的事实,如“满城汉人不得入内、投充、圈地、剃发易服、旗人犯法地方官不得处罚只能交给旗务官”。。。。等等,表明清廷显然是“保大清而不保中华”。中国人写的很多关于鸦片战争的史书往往有所顾及(其实根本没有必要,因为反对满清,不等于反对现在满族同胞,事实上满清时代只会吃喝玩乐的满八旗和现在的满族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都有非常大的区别),而外国人尤其不是当时交战双方的美国人,写的史书反而更容易站在中立角度来讲。
  •   该书是特拉维斯.黑尼斯三世,弗兰克.萨奈罗二人联合所著,两位西方作者以第三者的角度来看待中国的鸦片战争,因此具有一定的历史参考价值.
  •   我们总是相信“落后就要挨打”,这话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果沉迷其中,就问题大了。21世纪的中国人,不能再陷入自虐语境中,我们需要以稍许积极态度去看待一些事情。
  •   这是另一个角度的鸦片战争,看看吧
  •   鸦片战争有我们国家自身制度的原因,国家弱小就要挨打!!!
  •   同样的历史内容,不同的阐述角度,使人受益很多~
  •   我看国比较真实写这段历史的书,不能光怨社会制度,那个没有出息的皇帝是罪魁祸首!
  •   外国人的讲诉,可以告诉我们有多少谎言
  •   从外国人眼中重新审视
  •   第三者的记述和评论
  •   不过是老外写的,有些观点不够公正
  •   不如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溃》
  •   鸦片战争是一场化学之战里面的观点不是很新但是不错
  •   解读真相需要时间和角度
  •   可能西方人写史的方法跟中国人不大一样吧,细节比较丰富,但是人物关系和时间节点很不清晰,看起来有点一头雾水。

    一直没有搞清楚这本书的作者到底是什么时代,对中国缺乏了解,有些东西似是而非,特别是地理上的错误有不少很严重,比如舟山就在天津外面。

    给人的感觉就是,这本书的作者好像是一个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第一次来中国的外国人。
  •   这本书写的非常差,没看过的根本就不必看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