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可可西里10年:志愿者讲述

出版时间:2005-05  出版社:三联书店  作者:志原者讲述/国别:中国大陆  页数:22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可可西里、藏羚羊至今已经为人们耳熟能详。可可西里的藏羚羊保护已经成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的一面旗帜。10年前,民间环保组织绿色江河走进可可西里,开始为可可西里的藏羚羊保护进行呼吁。  8年前,通过《长江魂》的义卖筹款,绿色江河建立了中国民间第一个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站;绿色江河走过了10年,其实是绿色江河志愿者在可可西里奉献的10年。本书是绿色江河志愿者在可可西里的亲身经历、真情实感铸成的文字,他们的讲述让读者能触摸到可可西里的真实,让读者感慨康巴汉子真枪实弹血性男儿的顽强与坚韧;同时,300多名志愿者在可可西里脚踏实地的无私奉献,又让身在城市里的人找到了一个精神上的绿色支点。

书籍目录

序 曾经荒原前言 亲历可可西里10年徒手建造“家”--中国第一座民间保护站无人区的红房子我们手中的中国第一可可西里的发轫之作无人区里的守望者--我们的生活可可西里的大学生我们夫妻俩我的志愿者生活献出生命中的一个月生命中永远的9月一个人的冬天……

媒体关注与评论

  可可西里、藏羚羊至今已经为人们耳熟能详。可可西里的藏羚羊保护已经成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的一面旗帜。10年前,民间环保组织绿色江河走进可可西里,开始为可可西里的藏羚羊保护进行呼吁。  8年前,通过《长江魂》的义卖筹款,绿色江河建立了中国民间第一个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站;绿色江河走过了10年,其实是绿色江河志愿者在可可西里奉献的10年。本书是绿色江河志愿者在可可西里的亲身经历、真情实感铸成的文字,他们的讲述让读者能触摸到可可西里的真实,让读者感慨康巴汉子真枪实弹血性男儿的顽强与坚韧;同时,300多名志愿者在可可西里脚踏实地的无私奉献,又让身在城市里的人找到了一个精神上的绿色支点。  几年曾去过杨欣他们的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写过一篇文章《可可西里一把火》,至今,这把火也没有在我心里熄灭。  ——梁从诚 “自然之友”会长  10年里20多人的荒原片断,装订成书,可可西里凸现了命运。……具有生命痛感的文字。这是荒原上的第一人称,第一人称的荒原。  ——邓康延 《凤凰周刊》总编  这本书让我再次回到了和可可西里相伴的那些个日日夜夜,想起了可可西里令人窒息的暴风雪后,那美丽得令人窒息的满天星光。感谢杨欣和他的伙伴们,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足迹记录下了可可西里保护史上最为重要的历史文献。  ——陆川 电影《可可西里》导演  这本书除了让更多人了解可可西里发和的事情之外,或许还能驱除一些人性中的贪婪与邪恶,唤醒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一直 《藏地牛皮书》作者

编辑推荐

  可可西里、藏羚羊至今已经为人们耳熟能详。可可西里的藏羚羊保护已经成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的一面旗帜。10年前,民间环保组织绿色江河走进可可西里,开始为可可西里的藏羚羊保护进行呼吁。  8年前,通过《长江魂》的义卖筹款,绿色江河建立了中国民间第一个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站;绿色江河走过了10年,其实是绿色江河志愿者在可可西里奉献的10年。本书是绿色江河志愿者在可可西里的亲身经历、真情实感铸成的文字,他们的讲述让读者能触摸到可可西里的真实,让读者感慨康巴汉子真枪实弹血性男儿的顽强与坚韧;同时,300多名志愿者在可可西里脚踏实地的无私奉献,又让身在城市里的人找到了一个精神上的绿色支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亲历可可西里10年:志愿者讲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条)

 
 

  •     以公益的心态做事,一直是我的人生格言,也许我现在能做的不多,但是我相信只要坚持,一定能帮助更多的人,http://www.bigbigshare.com 这是我和朋友建的一个关于公益的网站,希望能通过这个平台帮助大家,如果大家有兴趣也可以加入我们
  •      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它有很强烈的真实感,是一种对现实的描述。不同于那些环境的书籍,讲的都是些环境保护的纯概念纯理论的东西,枯燥乏味,根本就没有耐心读完那厚厚的几百页纸的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而这本《亲历可可西里十年》完全是志愿者的陈述,是他们真情实感的呈现,是将那个神秘的疆界的的现状真实的展现在世人的眼前。
       “可可西里”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区之一,也是目前中国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可可西里气候严酷,自然条件恶劣,人类无法长期居住,被誉为“生命的禁区”。这是一片不大适合生命存活的土地,却有两类具代表性的生命韧性地坚守:一类要本能地活下去,另一类要捍卫前一类活下去的权利。于是,藏羚羊和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的人们,在可可西里相逢。一个中国西部的民间环保组织在没有任何专项资金的情况下,完全依靠书籍义卖和极为有限的零星捐助,克服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在极端恶劣的气候环境中建立起中国民间第一座自然保护站,又完全依靠志愿者的力量,在可可西里孤军奋战了10年。这其间这些志愿者建立自然保护站的艰辛,如何坚定信念将这个保护站维持下去,继续为可可西里的藏羚羊的生存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奉献自己的青春甚至是生命,这十年说短不过慢慢人生长河的十个春秋,说长是恶略环境下孤单而热忱的心灵与藏羚羊互相慰藉的艰辛十载。
       20世纪80年代开始,可可西里以非法采金而闻名,最疯狂的时候曾有数万人在那里狂采滥挖。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藏羚羊绒制品进入国际黑市,受巨额商业利益的驱使,大批非法偷猎者进入可可西里,开始大规模非法猎杀藏羚羊。在还未读过这本书以前,我从不知道在当下,在中国还有这样一块弥漫着枪支弹火的地方,不是因为领地的侵占,不是因为金钱冲突,而是因为珍惜的藏羚羊,有些无知的牧民甚至只是为了五块钱的剥藏羚羊皮的收入。要不是这本书,我根本不知道有这样以一位英雄为了守护藏羚羊,只身与十八名偷猎者枪战,中弹身亡。这就是为什么这个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站被命名为索南达杰。索南达杰牺牲半年后,设在他家的灵堂还在,灵堂的正中放着他的骨灰盒、遗像,四周是当地人敬献的哈达和挽联,最多的是长明的酥油灯。索南达杰是用酥油火葬的,这在当地是最高的规格。索南达杰还被国家环保局和林业部联合命名为“环保卫士”,他是中国获此殊荣的第一人。杨欣因此而感动,而震撼,他将此作为了自己毕生最重要的事业,他要为索南达杰完成他的遗愿。他在1995年2月完成“保护长江源,爱我大自然”活动的5年计划。他来到北京,多方的宣传,希望得到更多的支持,虽然他的计划得到了国家环保局的红头文件,但是文件中所写明的资金自己筹集成为了最为严重的问题。资金是建成自然保护站的必然前提,缺少了资金,这个计划根本就启动不了。终于,杨欣的四处奔波,黄天不负有心人,“自然之友”的发起人梁从诫先生,给予了他无私的支持和帮助,同他一起说服了深圳市市长,最后得到了深圳市政府给予的三十万元的资助,为长江源及可可西里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的启动奠定了基础。1997年,杨欣带领由了科学家,记者,志愿者组成的联合考察队与治多县西部工委的第二任书记扎巴多杰及当地的的志愿者一起建立成了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可可西里第一次升起了五星红旗。这期间不知经历了多少的苦难与艰辛才能将这个可可西里反偷猎最前沿的基地建成。在最艰辛的时候,金费不够的时候,杨欣只好写书义卖,并在各大学院进行巡回演讲,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宣传,让外界了解可可西里的现状,希望得到更多的支持与捐助。自这个保护站建成后,相继建立了不冻泉自然保护站、楚玛尔河自然保护站、五道梁自然保护站、二道沟自然保护站。这些保护站的建立,使可可西里的偷猎情况得到了基本的控制,可可西里保护区管理局林业公安最近一次抓获偷猎者的时间是2003年5月9日。这些保护站的建立,使可可西里上的偷猎者的猎杀不再那么猖狂,对藏羚羊的生存带起到了极大的保护作用。自此,可可西里收到了外界更多的关注,有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了这里,希望通过自己的技术与热情,为可可西里的藏羚羊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这期间,我不得不提到一只当地人组成的队伍,那就是野牦牛队。曾经的可可西里几乎全靠这支队伍来保护它相对原始的面貌。这只野牦牛对在这块土地上做着最伟大的事情,却也遭受着最无奈的现状的考验。每个月这支队伍队伍的成员领着政府发的120元的微博工资,却要做几乎将性命抛之脑后的事情。在当地,这些人的家庭几乎都是只考这一百二十元的工资来支撑着,可这么点点的钱,怎么可能够一个家庭的生活支出,为了生存,为了维持野牦牛队继续存在下去,队员们不得不将缴获的藏羚羊皮贩卖。这就出现了一个极为尴尬的现象,野牦牛队的存在就是为了赶走偷猎者,阻止他们对藏羚羊的残害,但是要不是这些偷猎者,野牦牛队就没有更多的资金来源,就无法生存下去。最后,即便是曾经有队员因为守护这片土地还牺牲,这个队伍还是不得不面对解散的结局,有些队员被归入到了保护站,而有些队员甚至因为非法贩卖羊皮被逮捕,这样的结局是谁都不愿看见的,但是现实就是他们确实触犯了法律即便他们为可可西里奉献了最宝贵的青春与生命,但任然逃脱不掉法律的制裁。看到这样的事情,保护站的志愿者非常的无奈,却也无可奈何。他们只有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可可西里,为这些野牦牛队的队员做好守卫可可西里的工作,才是对这些人最好的交代。
       初到可可西里的每一个志愿者都带着对自然,对神秘地带的渴望与兴奋,雪山、荒原、河流、琥珀、野生动物、傍晚的夕阳、也晚的星空,这些,这些都是在大城市居住的他们从未遇见过的,是最最原生态的东西。但是过不了多久,昼夜温差大,高原反应,飞沙走石拍打车窗车门,这样恶略的环境很快的将这些人们敲醒,返回到现实中来。曾经,他们为了建立其一个可以大范围观察偷猎者的瞭望塔,为了节省托运费用,他们打通车站检票员、火车乘务员,将十六跟重达近三百公斤的螺栓从西宁背到了格尔木。7月,地表70公分以下还是冻土,像石头一样坚硬,瞭望塔4个脚的4个基础是2米见方,深2.3米的大坑,在这个基础上绑扎钢筋,浇注水泥,才能形成瞭望塔稳固的基础。最后专们派人去格尔木找来了炸药,将冻土炸碎。没有起重机,几十号人组成了人力起重机,在号子声中,瞭望塔的第一根主梁慢慢升起。角钢到底扭曲了,又是几十号人抓住角钢同时发力,加上大锤的敲打,几个小时后,角钢终于复位。最后,这个公告28米的瞭望塔终于在人力的合作下建成,整个可可西里的偷猎者以后倒要小心了。在可可西里最巨大的困难是总是琢磨不透的恶劣环境,那里的自然环境,气候情况是我无法想像的。在没有供暖的帐篷里,即铺上两层的垫背,套上两个睡袋,再盖上三层的棉被,第二天清晨,你就能看到一整晚呼出的气已在被子上凝结,将被子冻成了门板。有些时候,在这样的高原上,只有你一个人与星星、高寒气候做伴,甚至有一个志愿者年三十独守着可可西里,下完的饺子已成了面皮汤,那就是过年,即便是一句简单的问候,都成为了奢望。这么艰辛的生活,却不论不论是风沙雨雪,志愿者们都会到预定的时间就踏上了实地勘察的旅程。这样的旅程开始前,每一个人心里都清楚不知道会遇上什么情况,也不知道能不能回的来,但是他们必须去,这样的真实资料对于可可西里的保护是至关重要的。即便,
      可可西里充满了未知与危险,但是,一年又一年,无数的志愿者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有些人来到可可西里的理由很简单:一种纯粹的理想,一种来自内心的渴望和需求,一种对爱与恨的简单宣泄。一方面是因为可可西里极端的气候条件和绝美的风景,一方面也以为那里只有一种简单分明的是与非——盗猎与反盗猎。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还是一种逃避,逃避对这个复杂世界的迷惑、疑虑以及不满。有些人虽然经历了这么非人的生活,但却是希望再一次体验。他们认为,在这个地方,以地为床以天为被,世俗的喧嚣早已在九霄云外,没有任何的工作压力,没有人际交往的勾心斗角,有的只是自然的亲和力,自然残忍那是因为自然而成的,无需怨天尤人,在这里,他们接受的是新的洗礼,当他们回去时,似乎是换了一个心脏,换了一个生活观,人生观,滚滚尘世,尔虞我诈,早已不是自己的追求,无所谓什么金钱才能带来幸福的生活。带着对高原深深的印象,带着对长江源环保的新认识,带着荡涤一新的心灵,他们回到了居住的城市。可可西里改变了他们,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改变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当然,希望这个天籁之地能够继续维持下去,不得不靠金钱的支撑,但是,在这里,我们追求的是一份和谐与心安。就如一位志愿者曾说过“我们从来没有想到过要创造中国的第一。今天,中国民间第一个自然保护站就在我眼前诞生。”这些人,从来都不是为了争取第一而风里雨里的奋斗,他们为的是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为了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了心底最真切的愿望的实现。
       可可西里,美丽的少妇,神秘的疆界。在这里充满宽阔与壮丽,欲望与杀戮。自然的壮美与残忍,人性的悲壮与无耻,均在这里一一呈现……为了,真切的感受到这些残忍的现实,我找来了电影《可可西里》,观看过程中,充斥着的是感动与气愤。看着在地上残留下来的藏羚羊残害,一群的巡山队员面对着秃鹫在这些羊骨中寻觅着剩下的事物,心中说不出的伤感与愤慨。看见平摊地上的四百多块没收回来的藏羚羊皮,似乎已经嗅到了那弄弄的血腥味和冰冷的人性。都是藏羚羊,为了金钱抹灭的人性,无耻的偷猎者,伟大悲壮的巡山队员,却也无奈的面对这些困境。这个原始的自然,神秘的疆界,不需要你们的介入。在这里,这些保卫可可西里的勇士,面对着偷猎者的猖狂,不得不得做的更多,更多。当他面对爬不出去的沙坑,他没有求救,在这茫茫荒野中,根本找不到可以救助的人,所以他自己奋不顾身的援救自己,面对无助,他只好眼睁睁看着自己陷进沙中,一言未发。面对十几人的偷猎者,三个巡山人员没有退缩,迎面超前。从不屈服,巡山队长,当着偷猎者的面讲出了自己的愤怒之言,其他的勇士就这样看着自己的队长被击倒,挣扎,却从不服输。面对这些没有人性的偷猎者,他们需要做的就是勇敢的面对,坚信即便自己倒下了,总有一天会有人将他们驱逐出去。
       可可西里,在这里,我们看到自然的神奇与残酷,人性的冷漠与悲壮。在现在,在中国,还有这样的一块神秘未知的领域需要我们去保护,维持它的和谐。
  •     这本书记录了一群志愿者为了保护可可西里十年来所做的一些事情,点点滴滴的真实,直击心灵的震动。
      最早知道藏羚羊知道可可西里是看到一篇关于索南达杰的报道,还刚上初中,知道在遥远的地方,有一个人不为任何功利甚至不惜牺牲生命,保护一种美丽的动物,觉得这个人一定很伟大。
      后来,很多年之后,我已经上了大学,藏羚羊、可可西里、野牦牛队和那些为那片土地的安宁努力的人已经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断断续续的片段报道看过很多,直到我看到这本书,我才真正的知道那些是怎样的一群人,做着怎样的事。
      杨欣,离开了自己心爱的漂流,义无反顾站到了最前面;为了完成索南达杰生前在可可西里见一个保护站的愿望四处奔走,义卖《长江魂》;得到“自然之友”梁从诫先生以及各方的支持后,他开始为了保护站的建设精打细算,发动身边的每一个人,他身边的这些朋友成了最早的一批志愿者。
      野牦牛队的藏族朋友,在扎巴多杰的带领下,赶着自己的牛羊群保卫这片他们心中神圣的土地,5年多的2000个日子里,野牦牛队在可可西里无人区巡山上百次,抓获盗猎藏羚羊团伙92个,收缴藏羚羊皮八千多张。这几乎占到青海、西藏、新疆三省区全部藏羚羊反盗猎成绩的一半。他们为了保护藏羚羊和偷猎者枪战你死我活,有人牺牲了,有人离开了,他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偷偷卖掉缴获的藏羚羊皮换取子弹,汽油,虽然最后还是不得不面对撤并的命运,但29名弟兄坚持到了撤并的那一刻,坚守了当时的诺言。
      一批批的志愿者来到这里,建设、完善保护站,做生态调查,为藏羚羊迁徙疏通道路。他们中有高校教师,大学生,公司白领,在可可西里他们面对的困难不只是寒冷和缺氧,唯一的水源在很远很远的地方,而且重金属含量超标;保护站使用的是卫星电话,除了日常汇报不到万不得已不能使用,而且信号很差,与外界的联系基本中断;食物单一,肉类倒是不会坏了,鸡蛋像石头,所有的蔬菜都冻坏了,一解冻就是烂泥一样,甚至吃得慢一点都会结冰,可是他们字里行间都是乐观。
      书里有太多的照片和文字片段我都是流着眼泪看完的。
      索南达杰牺牲时跪卧持枪推子弹准备射击的姿势被可可西里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凝固成了雕塑。
      扎巴多杰,索南达杰的同事、兄弟、妹夫,在索南达杰死后,接过他未完的事业,继续守护这片土地,直到在玉树家中被一颗子弹近距离中头部去世。
      野牦牛队撤并后,队员们在昆仑山口索南达杰的纪念碑前,给索书记献上哈达,敬上酒,在零下30摄氏度的瑟瑟寒风中,在碑前宣誓:“不管人在哪里,都愿继续为藏羚羊的保护流血流汗!”
      刚出生的小羚羊还守候在已被剥皮的母羚羊身边发出悲凉的叫声,饿极了还去找奶头,那现场惨不忍睹。其他母羚羊是拒绝非亲小羊吃它的奶的,等待这些小羚羊的只有死亡。
      剥了皮的藏羚羊摆在那,八百多只,鲜血淋漓,惨不忍睹。
      藏羚羊迁徙时,志愿者为了留出通道,在公路上拦车,几个小时,没有人抱怨,默默等待,有人招呼志愿者上车取暖,有人自发维持交通,有什么情操比尊重生命更高尚。
      藏羚羊迁徙完成车辆开始放行,一长列军用运输车慢慢开启,志愿者,军人,所有的人久久敬礼。
      志愿者冯勇的牺牲。
      对藏族小姑娘白利无私的救助。
       还有更多,所有的志愿者都有故事,所有的故事都与爱有关。
       后记:关于野牦牛队偷卖藏羚羊的事情我觉得需要澄清一下,对于那些用生命保卫这片土地的藏族朋友来说,这样做一定有着一些很现实很悲哀的原因无法尽述。这件事情是在多数队员不知道的情况下发生的,并且,那三个队员之后受到了队里的严厉处罚,并将钱全额上缴国家。用邓康延先生在序里面的一句话,雪原上分寒,思念中共暖,作为旁观者,我甚至没有立场说理解他们,可是我发自内心的佩服他们,我们每个人也许都有热血沸腾的一刻,可是真正能够行动起来的却只有真正的勇士。
      
  •      我也同意,他们自己本身不会觉得自己伟大,如果他们那么觉得,那他们就不是这群人了。
       书里面有很多触及心灵的地方,很真实也很现实,没感觉人性闪闪发光什么的,他们很真实、热情、勇敢、不傲慢,所以很感人。
      
  •     本书于2010年1月6日读完,
      
      前后拖的时间不短,不过内容相对独立,也够不成太大影响。
      
      可可西里我虽然没去过,但是西藏、新疆和青海我都有轻轻掠过,而且也有朋友亲自到过那个地方考察(其实算是去破坏吧),也有朋友去过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做过义工,又或者有朋友骑车青藏线的时候经过
      
      曾经的某年某月某天,自己也去罗湖应聘过索南达杰的义工,可惜别人觉得各方面条件不符合,拒之门外了
      
      当然说这些都是碎碎念,这本书是一些志愿者的工作心得或者适合在媒体上发布的一些文字,从头到尾,似乎每个志愿者都在讲述类似的故事,不一定每个人都是文字高手,但是,读者能够感觉到纸笔的另一端,那个“心”在那个时间点,是多么想为可可西里做点事情,哪怕是捡垃圾,或者在冰窖一样的地方度过无数个夜晚。
      
      故事不一定有情节,但是绝对需要勇气,绿色江河成长了十几年了,前些天想找一些NGO信息的时候,竟然发现她是唯一一家在深圳注册的非政府组织机构。她是那么清贫,却顽强的延伸着。
      
      另,书是义卖的,不得不赞叹印刷的品质,纸张的选择,排版的合理,图片的质量等等客观的东西,最近一直在忙里偷闲读书,发现所谓畅销书,如龙应台的目送,文字稀稀疏疏,读起来就像一个快谢顶老头子;照片可谓是装备精良,但是却没有什么触动之力。再比如松鼠会的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纸张有点像八十年代初期的产品,图片更是不敢说恰当,或者没法和科学的精致搭上什么边。当然,这些评述没有贬低书本本身之意,完全是真实感受信口开河,抛掉这些外在的东西,每本书都还有他的精神。
      
      
  •      可可西里是美丽而严酷的。这种美丽和严酷,在它所特有的一种动物和一种人身上,有着刺目的呈现。那种动物叫“藏羚羊”,那种人叫“野牦牛队队员”——没有走近过他们,就不能说你知道可可西里。
       第一次看见藏羚羊是在2001年9月。惊鸿一瞥的美丽。第一次接触野牦牛队队员也是2001年9月。沉默勤快的扎多,唱起《可可西里》来荡气回肠的谢周,但感觉他们失落、消沉。那个时候,距索南达杰牺牲已经7年,距扎巴多杰去世也已经3年。都是些烈性的康巴汉子。一直到今天,我都不是很明白,在那样一个闭塞、荒寒并且穷得连工资都发不出去的地方,这些人是凭了怎样的动机、信念,去做生态环境、野生动物保护的,而且做得那么纯粹、彻底,甘愿将性命都搭进去。
       是这群人,在海拔5000米的荒原用常人不能想象的付出,让世界知道了藏羚羊、可可西里。今天的青藏铁路,特别设置了33处野生动物通道,这中间,不能说没有“野牦牛队”曾经的努力。
       “野牦牛队”于2003年1月解散。个中原由,远比他们遇见过的任何自然环境都复杂。
       2006年4月17日晚。在格尔木“格桑花朗玛厅”(舞厅),再次见到原野牦牛队队员文青、义加、彬巴、扎多。他们合伙开的舞厅经营得并不好。但是,一直坚持着,是想争取成立一个民间性质的“可可西里野牦牛队环境保护促进会”,“哪怕在青藏线捡垃圾,搞一些环保垃圾箱也可以,就是希望做点跟环保有关的事”;“我们现在已经算是在这里卖艺了,我们对做这些事没有兴趣,我们开朗玛厅只是想解决一个吃饭的问题,就是不想让野牦牛队就这样散了”。而这样的想法,似乎也已显得那么艰难和渺茫。
       曾经的一腔豪情热血,在一种无形却无处不在的现实面前,显得尴尬、困顿,甚至是不合时宜。而曾经对野牦牛队倾注了无限热情的媒体、组织,如今也已无力再关注他们。
       理想有光芒,但现实是黯淡的。悲剧英雄,落寞谢场。“我们到底做了什么,也许只有可可西里的野生动物知道吧。”他们说。
      
      可可西里:蒙语意为“美丽的少女”或“青色的山梁”,藏语称“阿钦公加”。位于青海西南部,在唐古拉山和昆仑山之间,青藏公路以西。面积8.3万平方公里。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它以中国第一位为环保而献出生命的索南达杰及保护藏羚羊的野牦牛队而闻名世界。区域内建有“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5万平方公里)。
      
       藏羚羊:青藏高原特有种。被划为中国一级保护动物,另被国际濒危动植物物种贸易公约(CITES)列入重点保护的附录I。主要生活在60万平方公里的新疆阿尔金山、青海可可西里和西藏羌塘3个保护区内。目前藏羚种群总数大约7.5万只左右。
      
       藏野驴:青藏高原特有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当地人称其为“野马”。此次沿青藏公路与铁路前行,藏羚羊没发现几只,藏野驴的数目却有近500只左右。藏野驴身姿挺拔、优雅。据说奔跑能力强,时速可达45公里,喜欢与越野汽车赛跑。当超过汽车时会停下来回眸注视,然后再跑,一直跑跑停停。
      
       索南达杰保护站:NGO组织“绿色江河”1994年在可可西里边缘建立的中国第一个民间环保站,是青藏线上一道特别的风景。在青藏铁路修建期间,向各级建设部提交了大量关于藏羚羊保护的专业建议,均被采纳。2005年,保护站移交可可西里保护区管理局使用。
      
       野牦牛队:野牦牛队曾是一支保护藏羚羊及可可西里生态环境的专业执法队伍,辖属于青海玉树洲治多县西部工委。他们长期深入可可西里腹地,追捕打击藏羚羊盗猎者。两任队长索南达杰、扎巴多杰为此献出生命。2001年遭解散。
      
      
  •     这是一本多年来从全国各地报名申请加入到可可西里地区自然保护工作的志愿者的讲述,买的时候出于在可可西里图片展上的义卖书摊前对保护长江源行动的支持之情,参观了图片展后又听过王华礼的现身演讲,尤其在写了8000字的关于这次演讲的内容和想法的随笔后,我对遥远的可可西里无人区、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珍稀的濒危种群藏羚羊,以及志愿者们甘愿献身的行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读来这本志愿者们对他们铭记心底的一段亲身经历的讲述,更有种钦敬油然涌上心头,更能感受到行文中那鲜活的脉搏跃动。
      
      杨欣是一个献身于可可西里地区藏羚羊保护行动的先行者,96年他带一批怀着热血激情的大学生来到青藏高原建起了索南达杰保护站,克服着资源短缺的苦难、物资运输的困难和资金匮乏的困难,甚至光凭人力搭起了高大的嘹望塔。自此后,越来越多的志愿者报名前来一个陌生的境地尽自己的一份绵薄的环保之力,这中间有记者,有交警,有许多在校的大学生,他们或在此一月,或两月,长的有半年多,高原的气候容易造成常人的不良反应,至于其他的难以忍受的困难,我在随笔中都有叙述,总之近似于自讨苦吃。这其中自然有抱着些浪漫的怀想走进可可西里自然保护站探个究竟的,他们整天做着单调的事情,时常冒着严寒坐着破旧的吉普车搜寻盗猎者,但大都一无所获,意想中以为高原辽旷空澈的壮丽景致在生存的困窘面前也减低了魅力。人总不能在这样的环境里长期待下去的,虽然大家追求的类似于自我的实现,但只有满足了低层次的需求才能下决心去投身这项前所未有的事业。杨欣和王华礼近似于例外,但王华礼还是选择离开坚守半年的岗位而将工作的中心转移到对普通民众的宣传中来,他认为公众意识的普及是重要的,仅靠每年轮换的志愿者小团体之力不足以建设大的社会环保的意识环境。在中国,政府意志和民众意识间还存在一定的不对称性,而且比较悬殊,保护站建立多年来的归属问题,保护站人员的工作指向问题都体现了民间意识还不能完全地影响和扭转政府的意志,竟出现了靠抓盗猎分子来养野牦牛队的悖论,抓不到盗猎分子野牦牛队也维持不下去,目的与过程不统一,手段和结果不一致。在这本书里,志愿者们的呼吁是那样真切,他们希望有更多人来关注长江源的生态问题,认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他们是以亲身的经历甚至对痛苦的体验来作为资本向民众进行宣传的。但反求诸己地想,我们能对那片土地的保护,对藏羚羊种群的保护做些什么事情,记得赵忠祥在主持一期《正大综艺》时,杨澜问他敢不敢玩蹦极跳,赵忠祥回答说就是给他身上绑四根绳子,他也不跳,不是不想,就是不跳。读了志愿者在可可西里服务的经历,我倒是有和赵忠祥一样的想法,再怎么样我都不会去可可西里做志愿者的。这段时间通过对可可西里志愿者们做过的事情的认识,对我的触动是开始关注那片土地的环保事业,而要说到行动,则是从身边一点小小的环保举动开始,想来大多数公众的心理都相似,我们在舆论和意识上支持志愿者们的呼吁,但要让这种呼吁有所重大的成效,还要看有决策权和有能力推动青藏地区环保事业的政府做点实际的事情出来,普通的百姓的呼声何时能影响到政府的行为呢?这是摆在面前的关键问题。中国自古有志存高远的孤胆英雄,但愿凭一己之力救民于苦海,或震动于官府,或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但时代的变迁永远取决于谁手里握有能实现变迁的力量,加实现变迁的意愿。善良的民众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也把这愿望作为一个拭目以待的理想吧,或许经由志愿者们的长期努力,会对决策者产生一些触动,进而采取有效的举措。然而眼界要宽,目标定得要远,在脚踏实地兢兢业业推动民众意识的觉醒时不要忘记了,“取法于中,仅得其下”这句话从来在政府那里是倍加合当的,呼声不够大,意识传播得不够广远,恐怕还需继续地沿这条认定的道路坚定地走下去,走在憧憬与忍耐的双重路途上。
  •     用书和电影的方式来传达这一现实,已经很奢侈了.假如不是有着宣传和筹款的目的,恐怕这些形式,志愿者们也是不会用的.什么是行动者,行动者的行动本身就是最接近诗意的事件,无须采取另外的方式迂回.对于志愿者来说,书和电影都有昨日黄花之感,当然,城市人很容易感动自己,也有能力编写出更感人的书,编导出更震撼的电影.但正如看过明信片再去看九寨沟,你永远觉得不虚此行,身临其境时丰富的信息反馈总是远远超乎电影人和作家的想像的.也许这本书,就是一个初行者的入门,而这部电影,则是城市人的思乡情结吧.
  •   吗呀,这是作业吗
  •   2012-03-15 19:04:55 Z。
      吗呀,这是作业吗
    ---------------------------------------------------------------------------------------------姐们儿 这智商 不是盖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