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4-10 出版社:三联书店 作者:汪永晨 页数:31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记者出身的汪永晨和朋友们一起组织的环保社团——绿家园志愿者,在一无经费,二无固定挂靠单位和活动地点的条件下,坚持一次次的环保公益活动。她用手中的相机、话筒和笔,将这一次次活动真实地记录下来,警示人们不要再坚持昨天的错误,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去善待大自然。 20多年来,内蒙古大草原、新疆大漠、长江源头、藏北高原、云南雪山,都留下了汪永晨的足迹。本书通过数百幅精选的彩色照片和简洁质朴的文字,展示了大自然的昨天与今天,记录了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由此导致的严峻后果,表达了作者的忧思与希冀。
作者简介
汪永晨,女,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系 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民间环保组织“绿家园志愿者”召集人。
从事新闻工作以来,跑遍中国各省及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十几个国家。
制作的广播特写《一场特殊的音乐会》、《走向正在消失的冰川――寄自长江源的家书》、《百岁老人和她的渡口》三次获亚洲太平洋广播节目大奖;
1999年获中国环境奖“地球奖”,随后将所获两万元人民币奖金捐给中华环保基金会,设立了“绿家园教育基金”。
2000年被国家环保总局评为“环境使者”。
1996年创办了“绿家园志愿者”民间环保群体。在中国开创了民间观鸟、观树、领养树等活动。并开始组织志愿者到沙漠、黄河边、长城脚下种树,在长江边保护濒危动物白鳍豚、开辟了绿家园绿色耕种营地、绿色讲座“周三课堂”和环境记者沙龙。目前参加绿家园志愿者活动的有近5万人次。
1996年开始发烧摄影,并用镜头记录下了大自然的壮美及现状。特别是1998年9月徒步走进长江源头,近距离地接触了母亲河的发源地-姜古迪如冰川、江源的网状水系和生活在江源的人家;1999年随国际科学考察船在北极,拍摄到北极的白昼和蹲在冰蘑菇上的北极海象、游出北冰洋的北极熊;2002年8月,在南非参加世界可待续发展首脑大会期间,拍摄到了南非最具代表性的五种野生动物“犀、狮、象、水、豹”;2002年10月,在西藏阿里的羌塘自然保护区,更是把上万只藏野驴和上千只藏羚羊奔跑时的气势,用镜头记录了下来。
书籍目录
自述序言 为了大自然的明天 1、走进长江源头 2、啼血的高山杜鹃 3、仙鹤的诉说 4、桫椤,曾与恐龙同生共荣 5、阿尔金山的野骆驼 6、可怜的“淇淇” 7、冰川的魅力 8、大熊猫模式标本产地 9、沙地云杉 10、沙漠荒山种树去 11、武夷山,中国人的骄傲 12、童话世界——九寨沟 13、人间瑶池——黄龙彩池 14、充满生机的珠穆朗玛锋 15、被鸡追着跑的华南虎 16、高黎贡山上的遇险 17、芬兰的树中湖,湖中树 18、科罗拉多大峡谷 19、黄石公园里,狼与我们同行 20、指南针与北极后记 请留下最后的生态河
编辑推荐
用照片和叙事,娓娓讲述自然和人类的故事。触目惊心的照片,记录环境恶化的痛心事实;沉静朴质的文字,告知人们环保的生活方式。 长江源头曾经是冰川博物馆,到处是高原草甸和网状水系,现在冰川没了,牦牛啃着地皮,砾石滩遍布各处;被人们誉为香格里拉的云南,现在虽然有美丽的高山杜鹃,但还有被砍得只剩下根的大树和埋掉整个村庄的泥石流。这此变化只是在短短的十几年甚至几年间,记录下这些的是汪永晨的镜头和文字。汪永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同时又是“一位狂热的环保人士“。她从1993年起关注环境保护和生态问题。4年前,她拿起了照相机,开始有意识地让事实说话,让镜头说话。汪永晨虽非摄影专业科班出身,但作为资深记者,她曾3次获得亚洲太平洋广播节目的大奖。她的经验和洞察力,加上数十万公里的环保考察,造就了这本直指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绿镜头”。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