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丛中人常在

出版时间:1997-3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章品镇  页数:38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作者曾长期主持报刊,出版社笔政,亦曾任文联主席,几十年间阅人无数。书中记叙的十几位文坛宿将,著名画家,多为作者的私交故友,因此种种文坛逸闻,画家趣事经平实流畅的笔墨娓娓道来,翔实可信,情溢其间,读之颇有味道。

书籍目录

二十年后,高晓声回来了!
――记高晓声
花木丛中人常在
――记周瘦鹃
循规蹈矩受到了嘲弄
――记钱静人
陆文夫进出文坛记
――记陆文夫
陆文夫与他那“锁着的箱子”
――再记陆文夫
从吉光片羽中看到的善良
―― 记郑山尊
走出河网,走向山地
――记钱松�
晚来风急,迎回游子
――记张慧剑
一只不敢领回的骨灰盒
――记汪昌煜
徜徉在新社会的旧贵族
――记陈方恪
戏在画笔下
记马得
“天才的消费”
――记顾民元
附:南园记(李俊民)
黑墨团中天地宽
――记傅小石
一位跋涉者在回顾
―――记李俊民
涕泪乾坤焉置我?
――记范当世
罡风来,石破天惊!
――记吴天石
后记

章节摘录

  过去有句话:“宁作太平犬,勿为乱世人。”其实,乱世人虽然历尽磨难;饱受痛苦。以至洒血断头;但大见世面、大受锻炼.使人稍知人事,原来太平富贵人不过穷僻冬烘。  一百多年来,中国历史上的这块断面,壮烈而又凄厉。外患荼毒深重以外,内则若说“乱”。却不同于过去。这是一场新旧思潮的冲突。这冲突摧毁了一切常规,它扰乱人的自制力.精心的掩饰化为乌有。更多的人却被捶打成一架韧而硬的骨骼。他们悲天悯人而想有所作为。这是个非常的时代,中国的希望将从这里冉冉升起。对于它,史笔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可惜我足迹不广.所处更非矛盾漩涡的焦点,所见实在有限,更不说水平的不够了。正如常人只将使我动心的事,一一收进我心中的私档。80年代初,高晓声同志一时誉满全国。老友陈允豪同志到江苏约稿。跟踪相逼,逼得这“一池春水”岂但“吹绉”;而激起我感情波澜的又岂仅高晓声一人。纷如雨点的声音敲打着我的记忆。我的记忆里有着我所尊敬的人、深具诚挚的同志之爱的人、同得欢欣和同历苦难的人的姓名。因为他们,我仰望高山从而坚定了对真理的真诚、也以情爱回报患难知己,也曾经在人前吞声、在人后饮泣。如今,其中有人竟呼号着要破我心防奔涌而出了。大概也是人之常情,首先是那些伴随着悲伤与怅惘的姓名。感谢谢云、刘冬青等同志给予我发表的机会,于是有了这十多篇东西。  我一生与文艺有缘,只是结缘侧重于“编”字。先是断断续续。后来,除了“文革”的几年,总有四十年吧,成了专业,先在报社、长时间是编刊物,也蹲过出版社,为人签过无数的“发”字。大多循规蹈矩,难得随心所欲。  至于与“写”字的缘分就薄得多了。但究竟一直在热心地读着,从少年时起就偶尔写写,又爱取笔名,只如微尘在人前飘忽而过,出书的事是从未想过的。80年代起,工作不那么具体了,写得稍多,其实,也还是九天晒网、一天打鱼。我有两位“芳邻”。楼上是忆明珠、楼下是高晓声。这两位的作品若以手抄问世,说是“著作等身’决非过誉。屡承他们投桃,而我无李可报。老高曾批评我“你的朋友不少,为什么不去找找?”其实是朋友,了解了情况是无需去找的。80年代中承谢云同志见爱,书已编成、人民出版社也同意出版。但篇数太少,出也可怜,我辞谢了他们的盛情。稍后又多了几篇,邵燕祥同志更为我大花力气,可能不仅联系一处吧?但阿斗总是阿斗,无话可说的。读地方志,常见记人有著作,有的也说得颇为热闹,但写得眼糊手僵,写成千言万语。到头来竟是以“藏于家”这三个字告终:说到“家”,我的两个儿子靠一点理科知识吃饭,现在就不是我的读者,将来更不必弄得他们碍手碍脚了。也是见于志书,说是有人作诗近千;但此人家贫不能得一“书号”。选诗一首,临终叮嘱儿子说,此诗不传是无天理。为我书于棺盖,则“河图”、“洛书”出,亦即纸贵洛阳之日。这办法目前中国能用的人,怕已寥寥。人的有无著作,在我本非头等大事。我不敢说我的文章一定有出书的价值。但我想一定还有不少比我写得好、却无名于文坛的人,又不愿跑破鞋子、不愿花冤枉钱,而在那里与不能排成铅字的书稿相对无言,甚至书成一半,也就搁笔,早已出门找搭子去打麻将了。  我有幸得“三联”的宽容,未伤鞋、更未伤财,这本小书竟将出版。我应当郑重表示我的谢意。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文章虽少、牵涉的却非屈指可数的几位,何况事非平常。如有差错,极望得到指教。  1996年7月底于北京安慧里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花木丛中人常在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