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

出版时间:1988  出版社:三联书店  作者:巴赫金  译者:白春仁,顾亚铃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1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和评论著述对它的阐释
2 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中的主人公和作者对主人公的立场
3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思想
4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体裁特点和情节布局特点
5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语言

作者简介

作者巴赫金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苏联文艺理论家,他研究哲学、心理学、语言学、诗学等问题,在长篇小说理论方面独树一帜,提出了“复调小说”理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0条)

 
 

  •     这么好的书,竟这么垃圾的翻译,着实让人失望透顶,浪费我三十多元。译者介绍还说精通英俄两国外语,我看都是一知半解吧。很多地方语言生涩不说,甚至根本无法理解,还在网上能够找到以前的译本电子稿。
  •      书的副标题“复调小说理论”,作者在这本书里主要是想提出“复调小说”这个概念。那么什么是复调小说呢?有些人会很简单的想到小说结构上的交错,我刚开始也是这样想的,并且联想到了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中章节双线交错的形式。但其实复调小说的概念远比这个要复杂深入的多。
       “复调”一词本是音乐术语,作为“‘主调音乐’的对称,属于多声部音乐的一种,旧称对位。它是以两个、三个或四个在艺术上有同等意义的各自独立的曲调,前后叠置起来,同时协调地进行为基础。”在这个概念中我们需注意两点:一是“多声部”,二是“艺术上有同等意义的各自独立”。巴赫金正是把这两点很好的移至文学当中,或说借用,并且非常形象的阐释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艺术特点。如果想要感受一下复调的特点可以去听18世纪巴洛克时期音乐大师巴赫的赋格曲。
       那么复调小说又是什么?这里巴赫金把复调小说和独白小说作为一组对称来比较。先说独白小说,其实就是传统小说,作者在小说中要么是从全知全能的角度进行叙述,要么是采用“我”的形式,即是把主人公当作是自己的传声筒,借主人公之口表达自己的思想,不管是哪一种叙述角度,小说人物与作者的关系是不平等的,或者说人物就像作者的棋子,木偶一样,整部小说在作者的统一意识中进行,情节的安排,人物的行为,这一切都在作者的安排之下,而最后小说的主题是有一个最终的统一的指向的,中间所有的安排只是为作者最后表达自己的思想做了一个铺垫,只是手段。而在复调小说中,作者从作品中退了出来,或者,与所有人物的关系都是平等的,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思想,每一个人物都是独立的,没有一个作品中的统一的意识,小说的最后也没有一个最终的指向。
       说说陀思妥耶夫斯基复调小说的艺术特点并且与独白小说相比较以便更好的了解复调。
      首先在情节布局上,传统小说一般会有一个时间上的概念,会按照历史时间发展的顺序、先后,来安排情节的发展,事情的发生总有因果。而在陀氏的小说中,作者并没有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发展情节,而是把事件安排在时间的横断面上,铺排开来。并且人物都会有一种预知的能力,似乎发生的事件早就在他们的意料之中。
       在人物描写上,独白小说通常刻画“典型形象”,并在描写中侧重人物的外貌,服饰,行为,气质的描写,且交待清楚人物的社会地位,身份背景。人物在作者一个预先的构思下和框架中被刻画了出来,带有论定性,即可以回答“他是谁?”的问题。而复调小说里的人物形象却带有不可论定性,作者在刻画一个人物的时候并没有从他的外貌特征,行为习惯等方面入手,而是着重挖掘人物的思想,心理,比如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次子伊凡的“一切都可以做”的无神论的思想,这个思想简单一点说可以代表伊凡这个人,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对话就是他们所各自代表的思想的交锋。再联系我们上面说的“事件多以人物的内心发展为线索”,《卡》这部小说就是以伊凡思想的逐渐明晰导出了私生子斯麦尔佳科夫的弑父再到伊凡的精神分裂。如果要为人物描写的特点打个比方,那么独白小说的人物是一个封闭的盒子,盒子里有隐蔽着的内心的思想,读者会先看到这个盒子的外观再了解到盒子里面的思想,而复调小说的人物是一个开放的盘子,盘子上盛着人物代表的思想,这些思想势必会遮住盘子的外观,读者也会首先看到这些思想而忽略或者说看不见盘子具体的样子。
       这两个艺术特点有相互之间的联系:抛弃了历史事件的情节布局注重横向铺排,那么事件的发展就不带有独白小说的客观性,即由事件导出事件,并对人物产生影响反过来激起人物的行动又对事件的发展产生影响。复调小说中的事件是在人的思想影响下发展的,作者甚至不注重对客观世界的描写,我们无法的得出一个小说中的世界的大体轮廓,无法回答“他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的问题,因为作者注重的是“世界在他的心目中是怎样的”,所以小说中的世界可以说都是人物思想的投射,不可避免的在人物各自的思想下扭曲变形,那么这就需要人物的思想异常的强大以至于影响小说的情节布局,所以复调小说里的人物着重刻画的是人物的思想,而不是外形,比如《罪与罚》中拉斯科尔尼科夫的“超人”思想导向了凶杀案。
       陀思妥耶夫斯基能创作出与传统不一样的复调小说,其中必然有他与其它作家不一样的艺术指导原则。上文说的复调小说的“多声部”,人物的“开放性”在作品中都是通过“对话”这一原则体现出来的。巴赫金提出了“大型对话”、“微型对话”的概念,他认为整一部小说其实就是一个大型的“对话”,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对话”,人物自己与自己的“微型对话”,这里的“对话”不是一般意义的作为情节设置的人物对话,这里可以理解成思想的交锋,作者正是用这个原则去进行艺术创造的。巴赫金指出,在作者的世界中,语言的存在价值在于对话(这后面又提出了超语言学的概念),思想的存在价值在于交流,任何思想如果停滞不前那么就是死了的思想,所以在小说中无处不充满了各种思想的交流和对话,而思想的争论到最后却没有一个最终的定论,始终是流动的,没有明显的作者倾向。理解复调小说“全面对话”的特点能更透彻的理解“复调”的真正含义。
      
  •   同感同感,看了几句就看不下去了。。。白春仁和顾亚铃译的较好些,可以看看
  •   白春仁和顾亚铃的网上可以下载,我就是买了书,然后读的白春仁和顾亚铃翻译的范本。
  •   到底哪一个版本更好一点呢?
  •   目前能够买到的就只有这个版本。另外白春仁和顾亚铃翻译的可以买到全集,得好几百元呢。
  •   读了几十页,感觉翻译没有那么糟糕,比较流畅地读下来了。对比白、顾译本,反而觉得这个新译本更通顺也更容易理解。倒是白、顾译本有许多句子拗口,句式的强调处也不大准确(根据我自己的理解)
    不知楼主说的垃圾垃圾在何处,或者是因为我没有英语俄语译本,所以看不出其中的误译之类?
    愿闻其详
  •   这个译本很多地方根本无法理解。白译本可以理解。
  •   我也觉得,翻译的好烂!!
  •   真是没那个金刚钻,就别揽那个瓷器活⋯⋯
  •   这书一来浪费我四十多元钱,二来读得我晕头转向,不知所云。
  •   我读过此书俄文原版中的一个章节,比较看来,觉得译者译得已然不错,也是下了功夫的。是不是楼主没有静心读下去呢?又或者是有白春仁和顾亚铃的译本珠玉在前,先入为主?
  •   不是先入为主,是我同时对比阅读的,此人翻译的诘屈聱牙,根本不通,理解不了。
  •   好吧...
    默默退下先...
  •   我也觉得翻译太恶心了真烦
  •   不是一般的恶心。
  •   至少译者对于陀氏的作品很陌生,竟然会在译注里写斯迈尔加科夫是三兄弟之一,伊万是老三这样的话......
  •   是的,估计从未读过陀思妥耶夫斯基,纯粹瞎翻译。糟蹋一本好书,根本读不懂。
  •   独白小说的人物是一个封闭的盒子,盒子里有隐蔽着的内心的思想,读者会先看到这个盒子的外观再了解到盒子里面的思想,而复调小说的人物是一个开放的盘子,盘子上盛着人物代表的思想,这些思想势必会遮住盘子的外观,读者也会首先看到这些思想而忽略或者说看不见盘子具体的样子。
    会把理论象征化,比喻化的人,都有智慧
  •   较之原作,任何阐释都是如此的苍白乏力就像教科书和练习册的区别一样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