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课程思潮研究

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李臣之,郭晓明,和学新,张家军 著  页数:430  

内容概要

  《西方课程思潮研究》是对20世纪初以来西方课程思潮的一次全面、系统的历史性反思与发展性思考,呈现出理论透析的力度和关照实践的情怀。它将课程思潮及其相关课程理论置于广阔的社会大背景之下,历史、辩证地梳理各类课程思潮产生的社会基础、历史文化背景、思想理论渊源、主要特征、基本主张,在此基础上,既评价其历史影响和现实启示,又指出其时代局限和问题。本书对当前我国的课程理论研究和新课程改革实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学科中心课程思潮第一节 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形态的确立——要素主义课程一、共同的不变的文化要素——要素主义课程的思想基础一、传递共同的文化遗产——要素主义课程思潮的具体主张一、要素主义课程简要评析第二节 学科中心课程思潮的推波助澜——永恒主义课程一、永恒的实在的真理:永恒主义课程的思想基础一、设置“永恒学科”课程,促进学生理智的发展——永恒主义课程的具体主张一、永恒主义课程简要评析第三节 学科中心课程思潮的现代化——结构主义课程一、科学教育与结构主义——结构主义课程的思想来源一、结构课程——结构主义课程的具体主张一、结构主义课程简要评析第四节 学科中心课程思潮的主要特征与问题一、学科中心课程思潮的特征一、学科中心课程思潮的问题第五节 学科中心课程思潮的主要影响与启示一、学科中心课程思潮的影响一、学科中心课程思潮的启示第二章 活动中心课程思潮第一节 活动中心课程的极端理解:浪漫主义活动中心课程思潮一、浪漫主义活动中心课程思潮的思想基础二、浪漫主义活动中心课程思潮的基本主张第二节 实验主义活动中心课程思潮一、实验主义活动中心课程思潮的理论基础二、实验主义活动中心课程思潮的主要观点第三节 “设计教学”:活动中心课程思潮典型范例一、“设计教学法”:理解为教学法还是课程设计二、设计教学是一种典型的活动中心课程三、“设计教学”是否应该归结到“社会中心”行列第四节 统合性活动课程:活动中心课程思潮的演进一、催生活动中心课程思潮进一步发展的思想基础二、统合性活动课程的特征第五节 活动中心课程思潮的影响及启示一、活动中心课程思潮的影响二、活动中心课程思潮的局限与启示第三章 儿童中心课程思潮第一节 儿童中心课程思潮之源:人性启蒙一、人文主义:人性启蒙的土壤二、顺应天性的“自然人”三、自然性:人性启蒙的关键词四、自然教育:基于人性启蒙的教育五、基于人性的儿童中心论第二节 浪漫进步主义儿童中心课程思潮一、浪漫进步主义儿童中心课程思潮的土壤: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二、浪漫进步主义儿童中心课程思潮的基本主张第三节 人本主义课程思潮:儿童中心课程思潮的深化发展一、生成基础二、人本主义课程思潮的基本主张第四节 开放教育:儿童中心课程思潮的实践典范一、开放教育的理念二、开放教育的特征三、开放教育课程实施第五节 儿童中心课程思潮的特征与问题一、儿童中心课程思潮的特征二、儿童中心课程思潮的问题第六节 儿童中心课程思潮影响与启示一、儿童中心课程思潮的影响二、儿童中心课程思潮的启示第四章 社会中心课程思潮第一节 社会改造主义课程一、危机时代与教育使命一、学校课程应致力于改造社会一、问题中心课程第二节 社会中心课程思潮在苏联的变迁一、社会本位思潮在苏联课程变迁中的地位一、20世纪20年代课程改革的社会中心取向一、苏联社会中心课程的特点第三节 社会中心课程观的极端表现:国家主义课程一、20世纪国家主义课程的世界图景一、德、意、日的法西斯国家主义课程一、“冷战”时期美国课程的国家主义倾向第四节 社会中心课程思潮的问题与前景一、社会中心课程思潮的问题一、社会中心课程思潮的前景第五节 社会中心课程思潮对中国的启示一、警惕社会中心观对学校课程的扭曲一、学校课程不能放弃社会使命第五章 技术本位课程思潮第一节 技术本位课程思潮的生成背景一、社会背景一、学术实践背景第二节 理论基础一、科学管理理论:最为直接的理论基础一、逻辑实证主义理论与技术本位课程思潮三、行为主义理论:主要的心理学基础第三节 技术本位课程思潮的发展阶段及基本主张一、技术本位课程思潮的早期发展及主张一、技术本位课程思潮的成熟阶段及主张三、技术本位课程思潮的进一步深化阶段及主张第四节 技术本位课程思潮的特征与质疑一、技术本位课程思潮的基本特征一、技术本位课程思潮的质疑第五节 技术本位课程思潮的影响与启示一、技术本位课程思潮的影响一、技术本位课程思潮的启示第六章 理解本位课程思潮第一节 理解本位课程思潮兴起的背景一、理解本位课程思潮兴起的政治经济背景二、理解本位课程思潮兴起的文化背景三、理解本位课程思潮兴起的学术背景第二节 理解本位课程的早期发展一、实践性课程二、过程模式第三节 理解本位课程的确立一、概念重建主义课程的理论基础二、概念重建课程理论的发展三、概念重建主义课程理论的主要观点第四节 课程的多元理解一、政治课程理论二、种族课程理论三、女性主义课程理论四、现象学课程理论五、后结构主义课程六、自传性课程理论七、生态学课程理论第五节 理解本位课程思潮的特征与启示一、理解本位课程思潮的特征二、理解本位课程思潮的启示第七章 课程研究与实践:多元平衡与本土行动第一节 课程思潮的对立与平衡一、学科中心课程思潮与活动中心课程思潮的对立与平衡二、儿童中心课程思潮与社会中心课程思潮的对立与平衡三、技术本位课程思潮与理解本位课程思潮的对立与平衡四、课程思潮的多元统一五、课程研究思维方式的变革:对立到对话,互补新生第二节 课程研究的国际视野与本土行动一、本土意识与民族情怀二、国际视野下的本土行动第三节 扎根本土深化改革一、依托传统与历史经验:“本土行动”的根基二、直面教育现实:“本土行动”的突破口三、本土生长:“本土行动”的发展策略四、课程行动研究:本土行动的关键路径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西方课程思潮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