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上)

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  页数:106  

内容概要

  兵(战争)理论发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色。与古代中国同时期的世界其他文明体如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古希腊等,均无兵书问世。而中国从先秦到清末,有记载的兵书就达2000余部(现存200余部)。在这些兵书中,《孙子兵法》是诞生最早、学术成就最高、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孙子兵法》作者孙武,字长卿,春秋后期齐国人,军事家。《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孙子兵法(上)》全书共十三篇,论述了战争与政治、经济、自然条件的关系,揭示了战争中的重要规律,包含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目前,此书已被翻译成二十九种文字,在世界各地传播。  自古兵非好战。中国古代兵学理论发达,源于中华民族厌恶战争、追求和平的本性。《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孙子兵法(上)》中提出或体现的不战、慎战和胜战,先胜、全胜和战胜等等思想原则,就是对中华民族热爱和平、保卫和平本性的最好诠释。

书籍目录

第一课 计篇(一)第二课 计篇(二)第三课 计篇(三)经典战例·越灭吴之战第四课 作战篇(一)第五课 作战篇(二)第六课 作战篇(三)经典战例·东征高丽之战第七课 谋攻篇(一)第八课 谋攻篇(二)第九课 谋攻篇(三)经典战例·烛之武退秦师第十课 形篇(一)第十一课 形篇(二)第十二课 形篇(三)经典战例·邯郸之战第十三课 势篇(一)第十四课 势篇(二)第十五课 势篇(三)经典战例·长平之战第十六课 虚实篇(一)第十七课 虚实篇(二)第十八课 虚实篇(三)第十九课 虚实篇(四)经典战例·马陵之战中国传统文化常识中国古建筑美学欣赏编者按

章节摘录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县东南的呜沙山东麓的断崖上。莫高窟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现存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西夏、元等10余个朝代开凿的洞窟,其中包括: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15身,另外,有唐、宋时期木构遗物和大量古建筑构件,是集建筑、绘画、雕塑于一体的艺术宝库。  莫高窟的洞窟形体大致有六种:中心塔柱式、毗诃罗式、覆斗式、涅槃窟、大佛窟和背屏式窟。其中,中心塔柱式、覆斗式和背屏式窟是三种最多见的窟形。中心塔柱式窟形是北魏时期洞窟的典型形制,这种洞窟面积不大,一般在50平方米左右,由一个雕有佛龛的中心方柱将窟内空间分为两部分,前部约为面积的三分之二,顶部是人字坡形的仿木构天花。中心塔柱式、覆斗式和背屏式石窟是敦煌石窟中分别代表北魏、隋唐及宋代三个历史阶段窟室风格的典型。  敦煌石窟中最重要的建筑资料是窟室壁画中出现的各代建筑形象。莫高窟壁画中,除元代窟室内较少建筑画外,从十六国晚期直至西夏末年(5世纪初至13世纪上半叶)的前后800余年时间内,反映建筑的壁画绵延不断,仿佛展示了一部不断发展中的中国建筑历史。  敦煌莫高窟艺术从窟形、建筑遗存和壁画等多角度地展示了古代建筑技艺及其发展的内容。莫高窟艺术不仅是绘画史、雕塑史,也是建筑艺术和技术史的宝库。  ……

编辑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孙子兵法(上)》是“十一五”规划课题园学教育专项研究全国实验教材、“十二五”《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校本实验教材、《二十一世纪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振兴计划》教学指定用书。  《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军事著作。作者孙武,字长卿,春秋后期齐国人,军事家。避乱到吴国,后被吴王重用,明显诸侯。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孙子兵法(上)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