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5-1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王策三 页数:42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新中国第一部受国家教育部委托编写的教学论专业教材,供全国高等学校教育类专业使用。本书自1985年初版以来,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对提高师范生素养和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经典性的教学论专业教材。
作者简介
王策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共党员。安徽省潜山县人,汉族,1928年10月15日生。少年时代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在农村和城镇的私塾、小学、中学读书。1946年秋,考入当时设在安庆的安徽大学英国语言文学系学习,读完二年级,转入哲学教育系。1949年新中国建立,新的安徽大学在芜湖复校,原哲学教育系改为教育系。1950年春,由安庆转赴芜湖继续学习,1951年7月毕业。同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研究生班学习。1952年高校进行院系调整,转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1953年7月研究生班毕业,留校任助教,1956年任讲师,1980年任副教授,1986年任教授,1999年4月退休。 作者的大学(本科、研究生)教育经历新中国建国前后两个不同的时期。前期主要学习西方哲学和教育思想理论;后期主要学习苏联教育学。 作者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和教学论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培养研究生等工作。主要论著有:《教学论稿》(专著)、《教育论集》(专著)、《教学认识论》(主编)、《教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教学论逐步科学化历程的基本线索第一章 教学论逐步科学化历程的基本线索第一节 从个别的教学思想、论著到形成独立的学科第二节 与心理学建立起联系第三节 “新教育”的出现和两大派的长期论争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教学论的产生和发展思考题第二章 当前世界范围教学论科学化的新探索第一节 共同的背景和课题第二节 一些教学改革实验和理论主张一、赞科夫的“实验教学论体系”二、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三、布鲁纳的结构课程论四、美国“恢复基础”教育运动五、程序教学及其他六、暗示教学第三节 几点概括的认识思考题第三章 为教学论的进一步科学化而努力第一节 我国近、现代教学论发展的若干历史特点一、四种教学体系发展交错二、全面学习苏联教学理论三、独立探索和挫折四、新的开端第二节 进一步明确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坚持研究教学的客观规律二、坚持理论科学的性质三、防止与心理学脱节或混淆四、防止与哲学认识论脱节或混淆第三节 进一步改进教学论的研究方法一、要在克服简单化的斗争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二、要研究事实,充分占有材料,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三、要重视开展教学实验 四、应该肯定推论一验证,把它作为教学论的研究方法之一 五、要认真提高总结经验的水平 六、正确实行“古今中外法”思考题第四章 教学的基本概念第一节 教学概念的定义一、教学的产生和语源略考二、怎样给教学下定义三、教学永远是教和学的统一的活动四、把握教学共性和多样个性的统一第二节 教学的作用一、教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二、教学对个人全面发展的作用……第五章 教学过程第六章 教学原则第七章 课程的历史发展第八章 课程的本质和结构第九章 课程设计的方法第十章 教学方法第十一章 教学手段第十二章 教学组织形式第十三章 教学效果的检查附录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教学论逐步科学化历程的基本线索 第一节 从个别的教学思想、论著到形成独立的学科 在我国,至少在公元前6世纪的孔子著作里,就已经发表了许多精辟的教学论思想。例如,“学而时习之”,“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等等。在西方,古希腊智者学派(亦称诡辩派,公元前5至前4世纪),以传授知识为职业,也发表了许多关于教学的言论。例如,“对于学习,天禀和练习是同样的需要;我们应从少年学起。”“没有实践的理论和没有理论的实践都没有意义。”“学习如果没有达到相当的深度,便不会在灵魂中生根。”以上这些言论,虽然还只是分散的、个别的,但都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可以说是教学论的萌芽。 到了战国末期或秦汉之际,产生了我国教育史上的、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光辉著作《学记》。它已经相当广泛地说到了教学的作用、目的、内容、原则和方法以及教师等问题,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它已经达到了理论自觉性的相当的高度。它说:“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这就是说,教学的成功和失败,都是有原因和条件的。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必须研究和掌握这些原因和条件。在此稍后,罗马的昆体良(35~95)撰写了《雄辩家的教育》一书,被誉为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